“谢皇上。”能顺利进入户部,柳易生很满意。
宣和帝再看向江天暮:“那天暮想去哪儿?”
江天暮怔了怔:“我…微臣已经要了奖励了。”他指的是那几个桃子。
“桃子是另外的,不算数。”宣和帝摆摆手,极有耐心的再问他,“六部九卿你再挑一个。”
“可我没想过去别的地方,”江天暮苦着脸,“微臣能不能就待在翰林院啊?”他真的就只想在翰林院混饭吃。
“不行。”宣和帝这下板起脸来,“你去刑部吧,刑部缺个主事,就你补上。”他直接给安排了。
刑剖主事是正六品,江天暮和柳易生原来一样是翰林院编修正七品,这回升是升了,但不如柳易生升得高,而杭州一案江天暮却是首功,宣和帝这样安排,似乎是…生气了。
江天暮这下更是快哭了:“刑部啊…礼部不行吗?工部也可以啊…”早知道还不如自己挑。
“你什么时候听过帝王随便改主意的?”宣和帝本来是板着脸的,但看江天暮如此后悔的样子还是笑了,“你就好好去刑部干吧。”这小子又懒又馋,而刑部的工作作息是最没有规律的,看他还怎么偷懒。
……
安排好了,三人便谢恩离开。
江天暮本来是愁眉苦脸的出来,但看到李公公拿来的一篮桃子,马上就眉开眼笑了,如获至宝的抱着那篮桃子。
“没事吧?”反倒是柳易生和赵剑秋开始担心了,江天暮气质就是那种悠闲的贵公子,威武严肃的刑部听起来就不适合他。
“去了再说。”江天暮倒看开了,“大不了辞官回家做生意去。”不说江家,单是自己目前名下的那些产业就够他生活了。
柳易生无可奈何的摇摇头,开始说另一件事:“我们也该有自己的府第了吧?”他已经是正五品的官职,再在胡同租小房子住就不大好看了。
“是该搬家了。”赵剑秋首先支持,她那小院住一个人挺松快,但现在一下多了三个人,惜惜和巧巧又要长大的,活动空间就明显不够了。
江天暮这下有了用武之地:“你们想找什么样的房子,说出来我给你们找,江家在京城还有不少房产,便宜点卖给你们。”
这人还是商人血统多些,赵剑秋和柳易生一致这样认为,不过有熟人总比找中介好吧,两人默契的互看一眼:“那就有劳了。”
……
三人分别去各部门报告,然后趁休息日找房子,折腾了一个月的时间,总算安定下来了。
赵剑秋看中了城南的一座宅院,前面院有空地,种了一棵杏树,树下有石座石椅,后面院里还有一座小池塘,里面现在是残荷,但盛夏花开时一定很美,所有屋子加起来总共有十一间,四个人住是足足有余了。
房子要价一百两银子,据江天暮说,这里原是礼部一个员外郎的宅子,因为在外省有了实缺,走得急才便宜卖掉的,江天暮也只按成本价卖给她。
一百两银子,等于她现在五个月的工资,而这样类似于别墅的房子,要是换到了现代,她工作五十年都买不起。
价格能接受,赵剑秋当下就交钱,也不用动她的工资,她中状元得到的奖励正好是一百两银子,还没有花呢,这回用上了。
打扫一下,又在池塘边装上护栏,赵剑秋就搬了过来,没有请御史同事吃乔迁饭,也没有借乔迁之喜发帖收礼,赵剑秋低调再低调。
这回重新买房子搬家,几个人就不能再住邻居了,他们现在分别在不同的部门任职,如果在经常一起出入,甚至住处都刻意在一块,未免给人朋党的嫌疑,于人于已都不利。
何况分了不同部门后,每个人的作息时间也不一样了,就是真的刻意,也很难赶上三人都有空的时候。
赵剑秋只是知道柳易生买了城西的一座府邸,也是前后两个院,但面积是自家新居的一倍,柳易生乔迁之喜就请了户部的新同事,一场酒席下来,迅速拉近了和新同事的关系。
江天暮那边,赵剑秋是被他硬拉过去看看的,江天暮的新家庭院深深,真不知深几许,可是名副其实的豪宅,府里丫环仆役穿梭不息。
“你这个未来御史大人可要给我作证啊,这宅子可是我爹硬塞给我的。”江天暮一脸无奈。
翰林院编修哪有钱买这么大的房子,但天下首富江家就不一样了,赵剑秋微笑着安慰他:“放心吧,没人告你的状。”以江家的财富做证明,江天暮就是花再多的钱也不会让人往贪污上想,嗯,暂时不会。
“翰林院是清贵之地,也是个清水衙门,不过刑部就不一样了,打官司的人着急了,难保想出什么歪招,瓜田李下,你多注意。”赵剑秋说得含糊,但她相信江天暮能听懂的。
就是听懂了才头疼,江天暮示意她看周围的下人:“这都是我爹派来看着我的,瓜田李下,我也得有那机会呀。”
赵剑秋笑笑准备告辞,江天暮却递给她一张请柬,上面写了江府乔迁之喜,欢迎赴宴的字样。
“易生兄也会来,翰林院和我刑部的同事都会到场,可惜周兄出门了。”周欢进了五城兵马指挥司,在他们回京后就出城演习去了,江天暮盘算着也给周欢找处房子,再收些中介费,他爹派了管家和账房过来,自己原来的月钱再不能由自己亲自保管了,看来得攒点小金库了。
而赵剑秋看那名单人数不少,是大众化的请客,也是正当的请客理由,便欣然同意,正常情况下朋友交往还是应该的。
第四十三章 都察院
赵剑秋、柳易生、江天暮搬了家,有了新工作,这在敏感的朝廷也算上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皇上?太子?这三人究竟是站那边的,也有不少眼睛盯着他们呢。
但这视线没停留多久,不久后宣和帝另下的一道旨意,转移了几乎所有人的视线。
“着文渊阁大学士陈昭为平王老师。”简单的旨意在朝廷投下的威力不亚于炸弹,文渊阁是皇家的图书馆,但除了藏书、编书而外,文渊阁也是“天子讲读之所”,而能为天子讲读,陈昭自然是博古通今的名士。
但最最重要的是,宣和帝派能为天子讲读的人为平王老师,这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就让很多人睡不着觉了。
……
闻人方步入太湖春的二楼,选了个靠窗的好位置坐下,这几天随着皇上为平王选老师的旨意,又有不少墙头草开始晃动了,太子还是太子,墙头草就也有墙头草的作用,目前安抚才是上策。
“道歉的礼物。”随着话音,一个果篮放到闻人方面前,江天暮笑嘻嘻在他对面坐下,看向闻人方身后的郝亮:“你留头发了?”
不用回头,闻人方也能想象出郝亮此刻脸上的表情,所以就算心情不好,他也忍不住牵动了下嘴角:“江少爷约闻人过来,就为了这果篮?”
闻人方手轻抚果篮,这个季节还有这么大的桃子的地方就只有皇宫了,这桃子是御果,礼可不轻啊。
“你喜(…提供下载)欢就好,那不许生我的气了。”江天暮笑吟吟的说道,闻人方语气淡淡:“是闻人太笨,哪敢生江少爷的气。”想起那天自己傻乎乎送上去,他不能不心里不痛快,自己看人也会走眼,老谋深算的哥哥怎么可能有个天真无知的弟弟?
“那天是你主动找我的,我正好为解县的事发愁,所以才顺水推舟的。”江天暮很是无辜,“再说这事太子的人办比钦差出马要好吧?”
“那闻人还应该谢谢江少爷了?”闻人方把果篮推过去,他也知道这事让太子大义灭亲说起来更好听,但就是不舒服自己被人利用了。
“你不喜(…提供下载)欢这桃子吗?”江天暮着实惋惜,“这是深州大蜜桃,皮薄肉嫩、色泽鲜艳、汁甜如蜜,你确定不尝尝?”
“不是不喜(…提供下载)欢…”闻人方不知该怎么说,这深州大蜜桃是贡品,能得到是莫大的恩赐,他不能随便评价。
“我是说,这个太珍贵了,君子不夺人所好。”闻人方灵机一动,解释道,这贡品连太子府都分不了几个,江天暮却拿它送给自己,这礼的确珍贵,这么一想,闻人方心里舒服些了。
“没关系,皇上说我吃完了可以再去拿。”江天暮的不在乎让闻人方再次郁闷,但想到他话里的含义,宣和帝对太子和平王都没这样大方…
“你要是嫌这礼物轻了,那再加上这个如何?”江天暮好像看出他在想什么,又从袖中取出一本小册子给他。
这个是…?闻人方翻了翻,眼睛亮了起来,莫忘尘果然留了后手,而江天暮把这个交给他,立场自然明确了,“我代太子殿下谢谢你。”这东西要是呈上去,皇上可是最讨厌皇室中人和反贼有关系的,难保不会影响他们的父子关系。
“我这可不是为了太子,这也不是我们江家的意思。”江天暮却郑重申明他的行为,“我这只是为了让闻人兄你不再生气。”
闻人方怔了怔,终于痛快答道:“好,不生气了。”不过看江天暮的语气,他又试探着问道,“天暮不喜(…提供下载)欢太子吗?”看江天暮在宣和帝那边得宠,那他的态度是不是就代表皇上对太子的态度,还是江家有两个儿子,就想往太子和平王两边都押宝?
“我和太子从没接触过,谈不上喜(…提供下载)欢不喜(…提供下载)欢,不过有件事我在生他的气,”江天暮说的直接,“我翻了今科的考卷,对在下当了榜眼着实不服气,就算是种树我也比赵剑秋懂得多啊,像三月草莓红,五月杏儿黄,七月桃子甜…你说呢?”
闻人方能说什么?说太子为了美色才选了赵剑秋当状元?那样别说江天暮,只怕整个江家的天平都不会再倒向太子这边了。
“今科的试卷…好像是不公开的吧?”为了应天宏能平安的当太子,闻人方只能这么岔开话题。
“皇上看的时候我就在旁边,”江天暮的行为挑不出错的,“不光是今科的,前几科的我也看过了,皇上评价说,看来看去,还是当年闻人方的才学最好,不亚于杨丞相,是可以做为未来丞相培养的。”
“所以呢?”闻人方了然,江天暮绕弯子绕了不少,还是得落在他这儿。
“所以什么?”江天暮却是一脸糊涂。
“…有没有空去太子府坐坐,和太子谈一谈?”无法确定江天暮的打算,闻人方干脆把他往太子府拉,反正江家的人拉过来对太子有利无弊。”
“有时间再说,我现在忙着讨好新上司呢,不是说现官不如现管吗?我现在得回去了,”江天暮站起身,潇洒的挥挥手。
目送他下楼梯,闻人方皱起眉头,揉揉太阳穴。
一旁的郝亮小心的上前问道:“公子,我们还去哪儿吗?”
“哪儿都不去了。”和江天暮一场互相试探,闻人方只觉得头疼,他看不清江天暮的立场,看不清这人究竟是聪明还是不聪明,只知道这么和他说下去,变糊涂的人是自己。
“回太子府。”闻人方下决心一定要让应天宏见见江天暮,太子大概还没尝过这种全神贯注跟人说话,却像大锤敲在软棉花上的无力感吧?闻人方带点恶作剧的感觉笑了…
凡是去过都察院的人,都说那里是整个朝廷最安静的地方。
其实都察院占地面积并不小,赶上江天暮的新家了,里面的工作人员也在百名以上,但给人的感觉就是静,针落地都能听到声音的静。
御史是言官,不敢说一言兴邦但绝对一言能定人生死,所以这里的人说话都慎重,绝不会有上班时间闲聊天的情况出现。
赵剑秋刚来时,也对这里面的人嘴都像贴上封条似的情景很意外,但她马上就适应了这样的工作环境,甚至有如鱼得水的感觉,反正拜前世的家庭环境所赐,她本能的反感生活在家长里短的言语包围中。
赵剑秋的顶头上司是右都御史张铭山,五十出头的年纪,很是严肃古板的人,赵剑秋刚看见他时,心里就有点忐忑,他像前世张小芹的爷爷,一样整天不见个笑脸,而且居然也姓张。
张铭山对赵剑秋第一印象也不大好,男生女相不说,又是皇上点名插进来的,御史是那么好当的吗?看赵剑秋文弱的身子板,张铭山无法想象她铁骨峥峥的模样。
抱了一大堆以前御史办案的资料给赵剑秋,张铭山是希望赵剑秋自己能认清现实,主动回翰林院继续抄写,这样大家都省心。
能不用一天到晚都跟在张铭山左右,赵剑秋也是轻松了些,所以进都察院这一个月,她就是上班看文件,下班看房子、搬家,然后家、单位,二点一线过日子。
张铭山是等着赵剑秋知难而退,但看到她这么安安稳稳的看资料,印象分上来些了,都察院里喜(…提供下载)欢安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