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
这声音在喉头滚了一下,他大踏步地就走了。
————PS:今日到此。
大婚1
这是一个非常明媚的日子。
一大早,通往昭阳殿和琉璃殿的路上,花团锦簇,芬芳扑鼻。这里,将是今晚要迎娶的两位美人的新的居所。虽然乙浑不可一世,但是,毕竟有先帝的遗诏在先,李银屏订婚在前,所以赐居昭阳殿,而乙浑的小女儿乙氏则赐居琉璃殿,昔日,这里都是宠妃们的居所。
宫里内外,喜笑颜开,艳丽的红色灯笼,绣球,妆点得整个皇宫熙熙攘攘,到处都是欢声,到处都是喜庆,宫人们也都穿着红色的喜庆的衣服,来来去去,都说着吉祥如意,百年好合之类的话语,俨然将昔日的丧事阴影,一扫而光。
芳菲起得很早,这一天的仪式非常复杂,虽然不是娶皇后,但是乙浑和李将军是何等的面子?这番架势,几乎不输于皇后了。
盛宴开在玄武殿外面的空旷坝子上,席开一百零八桌,但凡宗亲贵戚,命妇朝臣们,都有列席。
盛宴的菜肴,名单,全是王肃和李奕负责的,那些外部行礼的关键,如何纳礼,问采,迎接,都是二人安排的。
但是,由于后宫和外面的距离,他们始终没有和冯太后照过面,所有的安排,传递,都是专门的司礼太监负责的。
后宫和朝堂,表面上,都在皇宫里,但是,真正的距离,则隔着千里万里。举例说吧:很多嫔妃的父亲,兄弟都在朝堂任要职,每天都会上朝奏事;但是,一家人彼此要见面,却是绝无可能的,很多嫔妃,几年也不会见到自己的家人,要探亲,是有非常严格的规矩的。
要是外臣可以自由出入后宫,岂不是乱了套?
否则,也不会让宫里的男子,除了皇帝外,都是太监了。
这一次是特殊情况,二人入宫筹备宴席,几乎算是要功成身退了,所以特意来求见冯太后。
这也是外臣第一次见到冯太后。
大婚2
芳菲感激他二人的救命之恩,又见他二人安然无恙,想起昔日在北武当的故人情谊,真真是有点欣喜,急忙命人赐坐。
二人坐下,但见太后身子已经好了,就连额头上的疤痕也淡了,都很欢喜。
但是,这种欢喜却是短暂的,毕竟,这里不是北武当,昔日可以直呼其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煌煌深宫,只有上下,尊卑,却没有朋友,也不会允许朋友的存在!
王肃的脸色很快变得很难看。芳菲察言观色,温和道:“王肃,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
王肃愤愤的低声道:“现在乙浑把持朝政,大肆欺压汉人,一切,都颠倒了,奴隶们稍有不满,他便会重重处罚……而陛下,也任他们为所欲为……唉……”他流露出非常的失望,是对弘文帝的失望。
芳菲尚未回答,李奕咳嗽一声,阻止了王肃往下说。
芳菲心里不是不震惊,但是,此时,根本是无能为力。她何尝不知道?王肃等南朝之人,向来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罗迦在世时,一度振兴太学,重用汉人,他们都看到希望了,现在,罗迦驾崩,太子继位,鲜卑大臣把持一切,几乎是全面彻底地将汉人打压下去了。
她暗叹,弘文帝并非是任乙浑等为所欲为,但是,当务之急,他能干什么呢?
这些话,她没法和王肃等讲明。
而王肃等,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向弘文帝施加一二。
此时,弘文帝需要的,根本不是压力。
而且,天师道人转达通灵道长的嘱托时,一再提起,自己此时决不能出手——还不是出手的时候。
她想,通灵道长担忧的固然没错,但是,殊不知,自己根本没有出手的能力,自己内无亲族可以仰仗,外无大臣可以结交,唯一个李大将军,也算是弘文帝自己的人,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大婚3
她虽然无法,也并不责怪,目光又转向李奕:“李奕,你呢?你又有什么消息?”
李奕十分谨慎:“太后深居宫中,有些事情,就不必操心了……”
芳菲忽然有些感激他,并非是他一次又一次地救了自己的命,而是他这样的态度。她笑起来:“这一次,有劳你们二人了。”
王肃还要说什么,但见太后如此,也说不下去,只得起身告辞了。
芳菲见他二人黯然离开,深知,他们本是抱着希望而来,此时,却失望地离去,心里也颇不是滋味。纵然回报救命之恩,自己也该回报一下,但是,此情此景,自己哪里有什么回报的余地?
二人刚走,张娘娘就来提醒:“太后,吉时要开始了。”
她站起来,外面乐声阵阵,两家的美女已经送到。
侧面,是弘文帝。
大太监王琚喊一声:“陛下驾到。”
所有人齐刷刷地跪下去:“参见陛下。”
“众位爱卿平身。”
弘文帝换了一身大红的喜服,骑在马上。他面上竭力露出满意的笑容,群臣看去,但见新帝神采奕奕,北国的新君,如此的高大英俊,仿佛对于自己的这两房妃嫔,无比的满意。
乙浑在人群里笑得合不拢嘴。
这时,又有太监通传:“太后驾到。”
这是“火殉”未遂之后的冯太后,第一次在群臣面前露面。她一身盛装,但是,颜色,首饰,都非常素朴,故意打扮得非常老气。
自己是“婆婆”了——一个迎接儿媳妇进门的女人了,有什么必要打扮得花枝招展,和儿媳妇抢风头呢?
她缓步走到高堂。
群臣显然对这样的“冯太后”感到十分满意。尤其是乙浑,在弘文帝纳妃的事情上,他完全知道冯太后的态度——冯太后的所作所为,都是一个普通的妇人。
大婚4
冯太后已经完全失去了昔日尖牙利齿的冯皇后的凌厉。
他和源贺等人曾经私下讨论过,昔日,有先帝撑腰,那个女人自然无所顾忌。现在,她当然不敢作威作福了。
这是他们乐于看到的情况。
群臣再次跪下去:“参见太后。”
“平身。”
弘文帝也迎上去,行的是儿子拜见母亲的大礼:“儿臣参见太后。”
这是他第一次在她面前口称“儿臣”——可谓将鲜卑人的孝顺的风范发挥到了极点。
二人的目光相接,芳菲从上到下将他打量一番,他大红的袍子,面目非常精神,带着镇定的笑容——仿若28岁时候的罗迦。时光仿佛在倒流,弘文帝,他也是那么好看的一个男子。
某一刻,芳菲心里忽然有种非常奇怪的感觉,竟然真的希望他是自己的儿子!
如果他真是自己的儿子,那该多好?
芳菲微微一笑:“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吉时已到,马上就要行礼了。”
弘文帝十分恭敬:“太后,请。”
芳菲上前,端坐在正中。旁边空着的座位,是罗迦的。
后面,是北国列祖列宗的灵位。
她低下头,忽然看到自己手上的那枚红宝石的戒指,心里一阵一阵地疼痛。
两名新娘子都蒙着大红的盖头,新帝,就站在她们旁边。
米妃等人则也都盛装,喜气洋洋地恭贺着。
三人站定,向太后行礼。
这其实并非是拜堂,因为拜堂没有三个人拜的,只是一种r特殊的纳妃仪式罢了。鲜卑人在这种礼仪上,向来不伦不类。
芳菲忽然觉得十分荒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弘文帝说他是玉石图章,自己何尝不是?
如一个摆设,在这里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可是,这样呆下去,又有什么意思?
大婚5
她心里暗暗地对罗迦说:“陛下,我这也是为你做了一件事情了,我真是希望新帝早早有后,以后的事情,我也管不了了。”
礼官已经托了盘子过来,大红的丝绸缎面上,是两把翠绿的如意,一红一绿,映衬得十分晶莹夺目。
芳菲拿起来,递过去,一人一把,说些吉祥的话。
两个新妃跪下去向太后请安。
芳菲温和道:“都起来吧。”
然后,婚礼仪式,便算是完成了。
众人当然不敢去闹皇帝的洞房,两位妃嫔,便一个被送回了昭阳殿,一个送去了琉璃殿。
按照规矩,新帝这一日,该去昭阳殿,明日,则去琉璃殿。
盛宴开始,群臣们大吃大喝,东阳王、乙浑等老臣自然要来敬酒。芳菲略坐了一会儿,敷衍了几句,便回了慈宁宫。
此时,天色已晚。
芳菲重新回到安静的慈宁宫,伸了伸懒腰,但觉腰膝酸软,这一阵的忙碌,终于过去了。
她刚坐下,喝了一杯清茶,红云通传:“陛下和两位娘娘来给太后请安。”
芳菲这才意识到自己这个身份的麻烦——鲜卑人讲究孝顺,把母亲看得很高——但是,自己不过是一个庶母,有什么必要还要新婚夫妻来参拜?
难道她们此时不该是去洞房花烛么?
她无暇多想,因为弘文帝已经带着一帮子人来了。
这一次,盖头已经取下来了,新娘子们全是鲜卑人的传统打扮,高龄窄袖,满头的辫子,各自配戴着相应级别的嫔妃佩带。
三人都跪下去:“给太后请安”。
“起来吧。”
两位妃子站在一边,弘文帝站在一边,彼此之间隔着一点距离。那站立的姿势和彼此的位置,都很奇怪。
不是新婚夫妻,而是三个彼此不相熟的陌生人。
大婚6
芳菲这还是第一次目睹二人的真容,两个人都是十六岁年纪;但见李银屏面容娇小,身子玲珑,但是十分怯弱,仿佛身子不太好的样子;而乙氏则身材丰满,十分妖娆艳丽。本来,乙浑的儿女,相貌都比较粗陋,因为他和原配的相貌都不太好;倒是十几年前掠来一个姿色出众的小妾,生了这么一个漂亮女儿,跟昔日三皇子娶的她的姐姐柔福,简直不像是同胞姐妹。
乙浑对这个女儿看得很宝贝,许多名门望族来求亲都不允,直到看到新帝登基,立即觉得机会到了,马上把女儿送进宫来。
二人当然早就从各自的家族口里听过太后的事迹:为先帝投火殉葬的贞洁奇女子,她的故事,已经在北国流传开去。
乙氏悄然地打量着太后,竟然比自己想象的更是年轻许多。
她想起父亲的叮嘱,这个女人并非善类——难道真的并非善类?因此,她的态度,更是恭敬。完全做足了儿媳妇的礼仪。
李银屏和她的姐姐完全不同,她对新的太后,也不曾有任何的亲近,只是怯怯地站在一边,基本上看着乙氏做什么,她才做什么。
芳菲暗叹一声,竟不料,李银屏是如此一个胆小的姑娘,只这一眼,便知道,她远远不是乙氏的对手。要指望她今后成为弘文帝的好帮手,只怕是不现实的。
对于这桩婚事的期待,心里又凉了一层。
她不经意地看一眼弘文帝。弘文帝保持着寻常男子的神态,说不出到底是欢喜还是其他,面上没有什么表情。
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两份礼物,红云和红霞分别给了二人:“这是太后的赏赐,恭请二位娘娘收下。”
“谢太后。”
又有宫女端来早已准备好的枣子,花生、桂圆、莲子等干果,寓意着“早生贵子”的吉言。
新人们每人抓了一把,放在衣兜里。
大婚7
弘文帝也抓了一把,对于他这个“大龄青年”来说,不止是群臣,就算是冯太后,也真的很替他操心了。
他听得自己的“继母”的声音那么温和:“祝愿陛下和各位娘娘早生贵子,早早为我北国确立继承人。”
“多谢太后吉言。”
“你们下去吧,良辰吉日,也不要耽误了。”
二人莺莺燕燕地谢过,被各自的宫女搀扶下去。
众人一走,张娘娘等心腹宫女,见太后的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意,她们也很开心,说了些吉祥的话,只希望太后从此能够振作起来。
“太后,两位娘娘生了小王子后,就有得忙了。”
她一怔,才想起自己还有个任务:是要做保姆的——先皇有遗嘱,要让自己负责教导弘文帝的儿子们。
这显然是无意废黜北国的“杀母立子”的基本国策。这也是罗迦给自己安排的一个安全筹码:抚养未来的小太子,是巩固自己地位的最大的王牌。
但是,到底是哪一个倒霉的妃嫔会先给弘文帝生下儿子?
芳菲此时已经十分疲倦了,对张娘娘等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