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这里,马雍说道:“请主公给我便宜行事的权力,只要赏罚分明,应该不会有人不知死活”。

“好,出了剧县,全由你一言而决,你还有什么要求,不妨一并提出来”

李贤如此信任,让马雍感动莫名,他抱拳作揖,道:“元直先生‘胸’有丘壑,我想跟他学习一段时间”。

李贤笑了,他说道:“这个事情我可不好做主,来人呐,去把元直先生请来”。

“喏!”

没多久,徐庶便在卫卒的指引下来到了营帐之外。

甫一见面,马雍便向徐庶恭敬地行礼:“见过元直先生”。

徐庶虚搀了一把,道:“无须多礼”。

李贤见状,笑道:“马雍,先生已经过来了,你自己问问他吧”。

徐庶不明所以,牟平要开矿的事情他早已经知道了,主管的人选李贤也跟他商议过。

马雍这人思虑周全,可堪一用。

只是不知道马雍要问什么事,值得这么郑重其事。

“元直先生,主公让我去牟平主持开矿事宜,我怕自己能力不足,误了主公的大事,所以想恳请先生与我同行”

徐庶微微一笑,并不多言。

马雍明白,人家是在等自己表态呢,他急忙抱拳说道:“此去牟平,一切都以先生为主,我负责鞍前马后,不知先生可否赏脸?”

徐庶还未多言,李贤已经笑道:“先生便应下吧,你去牟平一趟也好,等到那边局势稳定之后你再回来”。

“也罢,不过此番还是以马雍为主,毕竟以后他才是主事人,我不能越俎代庖”

“先生,这样不妥吧!”

徐庶笑答:“没什么不妥的,就这样定下了”。

李贤微微颌首,向徐庶报之一笑,道:“那就辛苦先生了”。

“无妨,正巧我也想去瞧瞧牟平的风景”

这番话没有人当真的,如果不是愿意为李贤效力,谁吃饱了撑的去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

第一百七十章东莱军与北海军的。。。

翌日一早,徐盛看押着五千名黄巾俘虏率先上路,同行的有神策军的一千五百名军卒。

神策军顾名思义,军卒善‘射’,长于跋涉,其中有五百骑军装备长弓,五百人装备长枪,五百人为刀盾手,这是一支攻守兼备的军队。

当年李贤让徐盛整编夷安守军,徐盛下了好大一番力气,淘汰庸员,补充‘精’锐,方才训练出一支可战之军。

河谷一战,徐盛率领骑军围歼了卞南的数百骑卒,而他麾下的神策军也很给他长脸。

无论是长枪兵还是刀盾手,在追袭卞南的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番,李贤原本打算让青州流民与徐盛同行,却被徐盛拒绝了,徐盛认为,神策军足以震慑俘虏。

李贤知道徐盛从不说大话,既然他说神策军可以,那就一定可以。

打发走了五千名黄巾俘虏,东莱军在剧县的人马只剩下了一千多人,即便算上太史慈的两千人马,统共也不过三千多人。

这么点人手,一旦外敌来犯,北海国绝难抵挡。

要知道,李贤、太史慈是孔融最为仰仗的两支人马,要是他们都顶不住了,那北海国真的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孔融准许李贤、太史慈招募兵员,扩充人马。

数月以来,涌入北海国的青州流民已经超过了三万之众,其中,青壮足有一万多人。

李贤记得很清楚,在另外一个时空,曹‘操’的青州兵天下闻名,他们吃苦耐劳,作战坚韧,是最理想的兵源。

既然有着绝佳的兵源,李贤自然不会放过,他与太史慈商议一番之后,便决定到流民营中招募军卒。

为了不伤和气,东莱军和北海军并没有主动到营中挑人,而是把招募军卒的需求广而告之。

如果流民有意,可以自行到军营中应募。

至于谁是首选,全凭流民决断。

与未经战阵的北海军不同,李贤麾下的东莱军南征北战,从未败绩,甫一听说他们要招募兵源,第一日,侯在营‘门’口的青壮就超过了两千之众,而北海军那边‘门’可罗雀,连一百人的数目都没有。

太史慈也就罢了,他对这种情形早有预料,可他麾下的军将、吏员就大为不爽了,同样是北海国的军马,凭什么流民们狗眼看人低?难道说,东莱军真的就比北海军要强?

不过,想到东莱军立下的赫赫战功,不少军将也只得闭紧了嘴巴。

东莱军中,李贤被热情的青州百姓搞的哭笑不得,为了不刺‘激’孔融,他此番只打算招收两千兵卒,哪曾想,第一日前来应募的人数就超过了缺额,如果不提高要求,只怕两三日的功夫这边就满额了。

可如果提高入军要求,岂不是更让太史慈难堪?

说不定有好事者会散布谣言,说加入北海军的士卒都是被东莱军挑剩下的。

李贤颇有些无语,让流民自行选择,原本是一番好意,可他哪里想到自家兵马在流民心中已经有了难以超越的地位。

青州流民最恨黄巾,而李贤麾下的东莱军在面对黄巾的时候从未败绩。

如果可以选择,流民们自然把东莱军当成了首选。

早知道如此,当时就应该分头到流民中挑选兵员,也省得彼此尴尬。

如今,木已成舟,只能进行补救了。

如何补救?自然是早早把兵员收满了结束了事,也只有这样,青州流民才会考虑北海军。

不然的话,即便东莱军降低月俸,流民们也会趋之如骛。

在李贤的示意下,两日之后,东莱军就收满了缺额。

望着紧紧关闭的营‘门’,未能应募的流民们望‘门’兴叹,这时候,他们才彻底死心,打算到北海军中试试运气。

太史慈不像李贤有那么多的顾虑,有了之前‘交’接的钱货、军械,这一次,他打算招募三千人。

这样一来,李贤与太史慈各自有了五千人马,这个数目虽然不多,可在面对各路枭雄的时候,也足以有自保之力了。

没了东莱军那边的影响,北海军的招募事宜也进行的很快,三日之后就收满了三千人。

剩下的流民眼见入军无望,只得原路回返,继续日复一日的劳作。

招募新兵的这几天时间,李贤可没有闲着,他拉着马钧一道,搞出了铁楸、‘鸡’公车、铁镐等物品。

一旦发现铁矿,这些工具便可以派上用场。

不过,其实铁矿究竟在哪里,李贤自己心中也没个谱,他毕竟不是地理学家,也没在牟平生活过,只能指出大概的位置,具体的情况还要等到马钧到达牟平之后再进行分析、研判。

说句不好听的,这完全需要看运气了,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十天半个月的就能找到矿石,可如果运气差,兴许三五个月也没有个音信。

夜深人静的时候,李贤搜肠刮肚,终于记起了矿山的名字,好像叫做祥山铁矿,铁矿是‘露’天山矿,只要找到,立刻就可以开采。

有了这信息,一下子可以节省很大气力,毕竟,牟平县内山脉不多,只要马钧走上一遭,应该就可以发现端倪。

说来说去,这一次牟平开矿的成败其实全在乎马钧一人。

倘若马钧打肿脸充胖子,其实对矿石一窍不通,那李贤就完蛋了,他白白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不知道会让多少人笑掉大牙;可如果马钧慧眼独具,一下子就找出矿石出来,那李贤就发达了,而孔融的支援想必很快就可以抵达。

为了不给马钧制造压力,李贤并没有对他吩咐太多,只是让他注意休息,莫要累坏的身体。

矿石找不到,以后还可以再找,可马钧这样的科研人才要是累坏了,上哪里去找第二个去?

马钧自然不知道李贤的想法,他只是觉得颇为感动。

从小到大,马钧因为结巴的事情不知道遭受了多少白眼,像李贤这般的温暖他还从未感受过。

一时之间,马钧顿时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

又过了两日的功夫,委托糜氏找寻的匠工终于抵达,李贤一声令下,便让马雍出发了。

随行的有六百名介亭青壮、六百名商队护卫、六百名马氏家丁、六百名青州流民,还有一百六十多名匠工,粗略算来,差不多又是三千人的规模。

如何将这些来源不同的人马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这就需要考验马雍的能力了。

好在马雍不是孤身一人,还有徐庶为他指点‘迷’津,要不然,还不知道马雍会愁掉多少黑发。

马钧研制的‘鸡’公车等样品早已经被封存起来,一并带走,到了牟平之后,一旦发现铁矿,这些工具需要立刻投入使用。

看着大队人马绝尘而去,李贤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又去了一桩心事,接下来,他只要安心练好兵马即可。

。。。

第一百七十一章军往何处去

初平三年秋七月,天子下诏,封太尉马日蝉为太傅。

八月,挟持天子的李催等人打算拉拢袁术,便让马日蝉拜袁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赐假节。

假节就是类似于尚方宝剑一类的御赐节仗,有他在手,主掌地方军政大权的州牧才算是得到了天子的真正的认可。

根据大汉律,持假节杀二千石以下官吏者,无罪!

也就是说,在袁术掌管的淮南等地,袁术真正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土皇帝。

九月,李催自封为车骑将军,郭汜为后将军、樊稠右将军,张济镇东将军,这四人在董卓死后依旧手握重兵,把持朝政。

在这个时代,西凉铁骑依旧所向披靡,令人闻风丧胆。

张济屯兵弘农,防备关东诸军。

十月,荆州刺史刘表派遣使者进京上贡,自请为荆州牧。

李催等人收了刘表的好处,自然一概准奏。

北海国东莱郡牟平县,一座高大的院墙拔地而起,蜿蜒十数里的院墙中央是一个高度不过几十丈的小山。

山上上下人来人往,到处都是“铿铿”的敲击声。

一队队背弓持矛的军卒在院墙外头来回巡弋,每隔两百步都竖有哨塔,塔上有军卒值守,一旦发现警情,军卒便会吹响号角,提醒大家多做防备。

经过四个月的努力,牟平的铁矿冶炼终于步入正轨。

铁具的产量也从每日三五斤提升到了每日一百斤。

不要小看这一百斤的数目,有了这些铁水,足可以打造出一百副矛头,亦或者两幅铁甲。

孔融已经把郡府内所有的铁匠都召集到了牟平去,接受马雍的统一管辖,他的要求不高,只要每日里产量的一半而已。

也就是说,匠工制造出来的军械,无论数额多少,孔融都与李贤对半分。

身为北海国相,孔融能够有如此‘胸’襟,着实令人敬佩。

山上的黄巾军降卒早已经收敛了脾气,他们在官军的监管下,卖力的劳作,只为了换取可口的酒水,亦或者香醇的‘肉’食。

按照李贤的吩咐,短时间之内,并不需要给这些俘虏发放月俸,只要给他们填饱肚子即可。

当然了,为了蛊‘惑’降卒出力,适当的用一些酒‘肉’来刺‘激’他们,倒也无伤大雅。

将牟平的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之后,徐庶重新回到了剧县。

这时候,袁绍袁术兄弟反目成仇,袁术向袁绍的仇人公孙瓒求援。

公孙瓒正愁着不好收拾实力日渐壮大的袁绍,便让刘备屯兵高唐、陶谦屯兵发干,威胁曹‘操’,让其不能互为援助。

刘备与公孙瓒可以说是师兄弟,因为两人都曾师从卢植,刘备走投无路的时候,也正是公孙瓒收留了他,于情于理,公孙瓒的这个忙,刘备都必须帮。

不过,刘备明白,曹‘操’实力日渐壮大,仅靠他跟袁术、陶谦,只怕难以应付袁、曹联军。

于是,刘备修书一封,让人送往都昌城。

信中无非是恳请孔融出兵相援,共击曹‘操’、袁绍之类的套话。

按照本意,孔融其实并不想掺和到这种你争我夺的战争当中去,可是,管亥兵寇都昌的时候,刘备曾经派兵来援,当时虽然赏赐了不少钱货辎重,可总归欠下了一个人情。

如果这时候一口回绝,传出去,别人肯定会说孔融忘恩负义。

无奈之下,孔融只得答应出兵相援。

派出去呢?

李贤的东莱军与太史慈的北海军两方人马必须留一个看护北海。

毫无疑问,东莱军战斗力最强,而北海军缺乏历练,如果让北海军出战,万一打了败仗,那岂不是白白折损了北海军的名头?

思来想去,孔融还是决定让东莱军辛苦一趟。

经过数月的休整,随着新卒步入正轨、伤卒的逐渐归队,东莱军已经彻底恢复了元气,如果算上新装备的铁甲,比起大战之前,整体实力有增无减。

河谷一战,神策军、背嵬军的实力得到了充分的认可,他们两营折损的人马也早得到了补充。

如今,在剧县,李贤有兵马五千人,其中,背嵬军、神策军各有兵马一千五百人,而李贤亲自统领两千兵马,这两千人当中,有胡庸的五百背矛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