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虎臣-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明军胜利的消息在预料之中,已陆续传了出来,只是蒙古贵人们没想到周虎臣胜的如此之快,强大无比的大清江山就这样轰然倒塌。虽然知道了结果,但眼见为实,跑到这里的蒙古首领们无外乎是探听明清作战的准确消息,顺便进行对自己有利谈判;进行对抗有些不现实。

    既然周虎臣的军队异常完整,这已不需要探听,也不用犹豫了,作战不现实,现在需要的是坐下来谈一谈。

    为了避免互相过于猜忌,在喇木尔的协调下,一个距双方驻军都很远的地方竖起了一个大帐。蒙古部落的首领和一些部落代表人物全部参加,而周虎臣带领的人明显要比这些蒙古首领人数少一些。

    远远地在帐外互相监督着除掉武器,周虎臣带领自己的部下从容不迫的首先进入大帐。为了尽地主之谊,喇木尔给大帐中配备的东西很丰富,除了常规的一些蒙古饮食,还特意给周虎臣准备了一个小木桌。

    随着漠南蒙古部落首领们纷纷入帐,一次双方都在期待的谈判就要开始。

    进入大帐的蒙古人有些乱,都是熟人。除了互相寒暄和交头接耳,这些蒙古头人们明显的还有些不安。与蒙古部落首领们的忐忑不同,占据大帐另一端的周虎臣和他手下人从容不迫,没有人交头接耳,更没有人随便乱动,这些身穿开铠甲的军官规矩的站在周虎臣身后,简直就像专门来看戏。

    其实,周虎臣身后的人中没有几个将领,这些人绝大多数就是家丁,周虎臣自己的家丁。防人之心不可无。周虎臣可不想自己有什么危险,他的好日子刚刚开始,而为了安全起见,这些看着是将领的家丁几乎都是百战之士,是他手下最强悍的家丁。

    场面让人不甚满意,最高领导巴达礼果断吆喝了几声才让众人闭上了嘴,随后双方终于可以见礼了。

    现在,大明和漠南蒙古人还没有恢复过去统属关系,双方也就是平礼相见。而在巴达礼的心中。他始终抱着一丝幻想,他希望周虎臣率军撤离,撤离内蒙古,然后让内蒙古自己治理自己。来个不闻不问。

    尽管希望很渺茫,但巴达礼还是想要做内蒙古的最高领导,而这个领导如果没有的大明干扰估计没有问题,将来很有发展前途。今天,巴达礼就是抱着这个最大的幻想而来。

    可惜,周虎臣开口就破坏了巴达礼的宏伟理想。

    “诸位头人可能已经知道。本帅已经战胜了建奴,建州的残余被追到了山中,已所剩无几,剿灭只在旦夕之间。本帅也已和朝廷做了沟通,内蒙古各部与建奴的统属关系已经终结,以前建奴对各部的胁迫也算是结束了。至于以前的事情,朝廷不予追究,而朝廷也将重新对各部进行册封,所有部落将保持现在的领地状态,至于是使用卫、还是使用旗、盟以后朝廷会派来特使予以协商。”

    建州人的失败是已知道的消息,至于明廷重新册封是一个常态,尽管如此,周虎臣的话还是引来蒙古头人们一阵嗡嗡声。

    巴达礼和满珠习礼沉默着,两人自然都不愿意重新被明廷统属,许多部落其实同样如此,尽管明廷的待遇将来注定要比建州人好上许多,但一个可以自己掌握的内蒙古才是最理想的结果。

    周虎臣明白这些,可惜,这个内蒙古不进行册封不要说他无法做主,就是皇帝都也敢做出这种决定,大明的朝臣们虽然有时候很不堪,有些事情做的更是让人不可理解,但这种边防大事的厉害谁都心中有数,距离边墙最近的内蒙古不可能弃之不管,否则,这边墙将永无宁日。

    “内蒙古各部过去就与大明属于统属关系,朝廷不希望战争再继续下去,也不希望以后总是产生争端,所以,为了大明,也为了蒙古同胞放心的休养生息,这个册封必须进行,请各位头人做好准备。”周虎臣的话等于实话实说,但其中威胁的意味很重,这也算是一种胜利者的姿态。

    大帐内的嘈杂声越来越大,蒙古头人们都在互相探讨利弊,和周虎臣一方沉静的观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蒙古头人们之间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商量出一个痛快的结果,乱糟糟的局面就这样一直延续。。。。。。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巴达礼也一直盘膝在毡毯上思考,显然他做出了决定,所以果断制止了这种混乱场面。

    巴达礼已经等待了很久,这种等待果然是一个不太理想的结果,于是他干脆暂时放弃了自己那个幻想,因为他不可能让能内蒙古重燃战火:“请问大帅,我们的领地是不是会依照前例?“

    “这是自然,谁的领地都不会有什么变动,而且,朝廷还会负责调节部落之间的矛盾。”周虎臣信心满满的回答道:

    “那请问大帅,朝廷会不会象建州一样抽丁?”

    “这请土谢图汗放心,朝廷没有这样的前例,就是需要用兵时也会采用募兵制,会给予相应的报酬,而且,受不受招募全凭自愿,绝不会强行征丁。”周虎臣回答的斩钉截铁。

    政治需要一些表面的功夫,用兵、作战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周虎臣的话已经让巴达礼有些满意了,因为不但用兵的方式比较理想,他的称呼还用到了土谢图汗这个称呼。用到这个称呼,其实等于承认明廷会继续册封巴达礼为土谢图汗,这才是巴达礼最需要的。

    “请问大帅,朝廷是否给招募士兵提供武器?”

    “当然要提供武器,既然受到招募就是朝廷雇佣军,就会使用大明制式装备。”周虎臣继续干脆下去,至于制式装备是什么你自己去猜吧。

    微微颔首,巴达礼继续自己的努力:“我记得大帅离开围场时曾说过,您会让商人给蒙古部落带来充足的日用品,会全面通商,那请问大帅,这个承诺以后是否有效。”

    其实。。。巴达礼是在责问周虎臣,你的商人不能总在承德与围场进行交易,我们其它部落同样需要。

    周虎臣嫣然一笑:“本帅言出必诺,只要能够保证商贾的安全,他们会走遍整个大草原,哪怕是最偏僻的山林与荒漠地带同样会有商贾的足迹出现。还有朝贡的问题,这大家都熟悉,朝廷自然不会亏待。。。。。。”

    。。。。。。

    条件和问题都提的差不多了,周虎臣的回答没有丝毫迟疑,这些条件给的比建州统治时期要宽松太多太多,可以用最理想不过来形容,除了那个幻想破灭,巴达礼还算满意,他站起身施礼:“大帅可否等待几日,三日后,各部首领会给大帅一个答复。”

    “可以,没问题!”周虎臣成熟在胸,他应声答应着,紧跟着就来了几句:“但不可耽搁太久,近段时间本帅还要有一次军事行动,这几日会有我军的后勤补给上来,希望经过各部领地时各部给予通融,免的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其实这次的补给就是粮食和衣物,周虎臣弹药很充足,所以他也不用过于害怕蒙古人撕破脸,一旦发生意外也不会给自己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因为他完全可以自己在草原获得充足的补给。只是。。。那种做法比较残酷,也不符合长久的利益,更不利于自己的全盘计划。如果真的发生了,周虎臣当然会让蒙古人知道自己的不可触犯。

    补给的事情不算什么,只要不想开战,蒙古部落自然不会攻击明军的后勤军队。但周虎臣所说后面还有军事行动却充满着诱惑,也让巴达礼想起了那个传言。

    看了看周虎臣,巴达礼终究还是认为这种情况下他没法出口,所以巴达礼犹豫了一下,他寒暄着和周虎臣施礼告别。

    双方分头而出,出了大帐不远,周虎臣上马开始离开,这时郑森又忍不住了:“大帅,这些条件可没听说朝廷有旨意,你可不要胡来,否则,日后怎么办?”

    “会有圣旨到来,而且会让我便宜行事,只是现在等不及了,只能提前用一用了!”周虎臣竟然在微笑,而且笑得很灿烂:“不扯虎皮内蒙古人怎么会听我的?既然要用他们就要给好处,不过这好处还会有很多后续!”

    原来真的是在扯虎皮做大旗啊!郑森一阵心惊肉跳,周虎臣这厮是虎胆,大明最跋扈的人果然名不虚传!(未完待续。。)

第362章 人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

    郑森一脸的惊骇,但随同的几名将领波澜不惊,而那些装扮成军将的家丁更是无动于衷,他们只管跟在身后继续进行自己的保卫工作。

    看来众人已经习惯了周虎臣的处事作风,郑森不想被别人看不起,他果断的闭上了自己的嘴巴,再也不出声。

    一行人回到驻地,周虎臣再次闲了下来。

    当然,周虎臣不会彻底闲下来,他还要安排今后的作战计划。

    “大帅的意思是进入呼伦贝尔大草原,然后向西南进入西伯利亚。”眼前是一张简单的地图,郑森指着地图询问。

    地图就标注着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标注着广阔的西伯利亚和外蒙古,虽然这张地图很简单,只有外蒙古和呼伦贝尔草原上标注有地名和山脉,但有地图就不错了,在这个时代已经实属不易。

    “西伯利亚地域太广阔,不是一时之间能够全盘拿下,还要留给莫帅将来慢慢收拾,西伯利亚地界之东不急于一时,那里很容易就会属于我们,这次为了防止沙俄占领西伯利亚的西端,我们要在那里巡视一下,以示我们的存在,当然,有机会也要全盘拿下。这次的作战目标主要是外蒙古,在这里,这两座山脉之间正好有一个空当,控制这一大片区域就可以在西伯利亚和外蒙古之间来回巡视。入冬前我们就要在这里进入外蒙古大草原,进入西伯利亚,然后。。。就是不停的征服。。。然后回北都向陛下回禀我们的功绩。。。。。。。”

    周虎臣侃侃而谈,而郑森则是用手比划着地图的距离,他瞪着眼睛就反问:“大帅,这多远?恐不下万里的征途啊!天啊!我还是不去了,这要多久才能回家?恐怕我回到福建,我的女儿就要和周震天成亲了!”

    郑森有些夸大其词了。但。。。这个转战距离真的太吓人。

    “万里到不了,但来回转战各地也差不多,所以我们这次要用全骑兵,蒙古人有的是马,正好为我们所用!我手下都是最精悍的士兵,给他们配上马匹,这才叫驰骋万里!”周虎臣笑着解释。

    太想当然了,蒙古人会这样帮忙,郑森直摇头:“蒙古人有那么傻?会把这么多马给咱们用,他们可不是我大明的真正下属。这样的傻事谁做?”

    “内蒙古人会做的,我会让他们乖乖的献上马匹,同时还会给我们当向导,并跟随我们并肩作战。”周虎臣继续在微笑,看来很有信心。

    郑森继续摇头道:“好吧!我知道你鬼点子多,这些傻子一样的蒙古人有可能被你忽悠住。但是,我不看好这样的长期奔波作战,一旦出现意外恐怕会全军覆没。多少先辈都想这样做,可毕竟没有根基。我们还是慢慢来,筹措一个更稳妥的方法为好。”

    “哎。。。道理是这样!”周虎臣叹了一声:“可惜,我没有这样的时间,所以要用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处理一下这些未来的麻烦。兄长你说一个人能活多少年?如果我不做,将来哪有机会?”

    郑森暂时不说话了,他陷入思考。长时间的接触,他其实理解了周虎臣。周虎臣心中的蓝图可以说惊世骇闻,而这些想法和计划周虎臣都曾和郑森屡次进行探讨。

    “好,既然这样。再艰难我也是要加入,将来我们老去,还可以骄傲的对子孙后代去吹嘘,看吧,这大明的万里江山就是我们打下的,那遥远的北方土地曾任我们驰骋,想想也不错!”

    人的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周虎臣无疑有着一个超大的心,郑森没有理由让周虎臣的心变小,所以郑森不再劝说,而是采取了坦然的支持态度。

    其实,不支持他也左右不了周虎臣。

    。。。。。。几天时间过得很快,蒙古各部落终于派来了使者。

    这次来的是吴克善和本地首领喇木尔两个人,吴克善这位建州人分封的亲王对周虎臣其实充满着恨意。因为他的许多亲人随多尔衮等人跑掉后现在生死不明,没有恨不正常。但同时,对于内蒙古各部落来说,这也算是一种解脱,建州人的残暴由来已久,现在轮到了和大明讨价还价。

    谁的刀更锋利谁就有话语权,蒙古人信奉的是力量,吴克善是带着使命而来。蒙古人依靠的是部落,女人和联姻只是工具,吴克善不能因为跟了建州的亲人而抛弃部落利益,因此,吴克善这次是为了整个内蒙古的部落获取最大利益而来。

    周虎臣自然知道吴克善与建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