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的秘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维多利亚的秘密-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巧的是在这段时间,郭嵩涛发来电报,称日本政府请大清国督促朝鲜开放贸易,应当如何看待?唐宁不愿意再做大清的保姆,让老郭自己看着办。后来郭嵩涛便回答日本政府“我大清可邀请朝鲜高级官员到江苏考查改革与民生,希望这样能使李朝的保守势力警醒。”

中、日两国先后向朝鲜的大院君发出参观上海和东京的邀请,给了大院君极大的压力,俄、法两国乘机劝说朝鲜加入他们的联盟,共抗强敌。闭关锁国的朝鲜根本看不清形势,居然不清楚俄国人在远东的势力已经日薄西山,法国人更是在越南被打得满头是疱,逞论在远东地区这块被中、日包夹的瓮中之鳖半岛。

朝鲜、越南、暹罗等国号称是大清的属国,但真的有起事来,从来不把大清当老大,反而这些国家都把大清当成侵略者,所谓大清国属只是慑于亚洲超级大国的淫威不得不做的姿态。

大清国东北、甘肃、新疆、西藏都没开发够,所以根本对朝鲜看不上眼,所以上海的邀请被朝鲜派了几个小官来敷衍之后并没放在心上,而东京的邀请朝鲜根本没理会,让日本人大为恼火,又怂恿大清“不如我们以武力迫使朝鲜走向现代商贸文明”。此建议被大清拒绝,毕竟表面上朝鲜是大清属国,被别国打了面上不好看。中日矛盾果然产生,只是并没有扩大,两国共同对付北约的情谊还在。

222。第222章美国大选

1864年,举世瞩目的美利坚合众国选举年,因为它意味着美国的外交政策可能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与此对应的联盟国的总统则有6年的任期,1861年第一次大选,到1867年才会有第二次大选。

温莎财团从未对平民动武,所以美国人民对温莎帝国的产品也并没有盲目排斥,选举委员会甚至准备采购ibm的选票统计系统以提高大选的效率,这套系统在亲温莎国家相当流行,但在曾经的北约国家里,只有美国乐于采用,并没有被民众反对。

选举的形势对林肯相当不利,北方军完全丢失了加州不算,还在曼斯菲尔德战役、火山口战役和冷港战役中败给南方军,大量的士兵伤亡给美国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黄金产地加州的沦陷给北方政府雪上加霜。

一般来讲政党内部总是倾向于对自己的现任总统提名,但共和党内部居然出现了不少声音反对再提名林肯为候选人。在共和党内,除了林肯之外,还有现任财政部长蔡斯、北方军司令格兰特、副总统哈姆林和少将巴特勒等候选人。其中将军们和副总统都认可林肯的领导才能拒绝了参加大选。

民主党内部的分裂更严重,他们一方面主张和平,一方面又不肯放弃领地的权益,这种政策存在着自我矛盾,这可能是林肯唯一的机会。林肯的团队在未来政策表述中强搞的是“强硬”,但并非一定要战争,给外交政策提供了更灵活的回旋余地。

本来林肯的机会就不多,在年初,南方军为了打通德州到加州的通道,将优势的刚刚得到的十万枝fn1855步枪和几十门hd6野战炮部署到新墨西哥州战场一线,使北方军在新墨西哥州的军队节节败退。

不多久,温莎财团和联盟国主导的第二条横跨北美大陆的铁路就足以安全地在新墨西哥州南部施工。铁路修建最麻烦倒不是铺铁轨,而是平整路面、架桥、开凿山洞,在这方面大量来自巴拿马运河公司的重型机械大有用武之地,所以这第二条“太平洋铁路”可能比第一条修得还快。更不用说红杉资本投资的“南太平洋铁路公司”正在研发自动铺设铁路的工程车。现在主流技术在铺设轨道的过程也用到钢铁的热铆接,费时费力,而自动铺设铁路的工程车将使用电焊接。

南太平洋铁路公司还对轨道进行了稍微的改进,得益于更高强度的钢轨,由原来的大铁棍子型改造成摩擦系数更小更节约材料的“工”型,再加上电气化火力头,其速度也可以比现在的50公里提升一个台阶,大约为80公里。

南方的报纸得意洋洋地显摆自个儿在工程领域的成就时,林肯再次当选的可能性几乎已经可以用“渺茫”来形容了。南方佬居然可以得瑟自己的铁路网络了,这让一直以来在工业、科技上面领先得不止一星半点的北方佬情何以堪啊。

这被南方佬显摆的科技其实只是红杉资本认为其科技含量太小而不屑于保密,真正的高科技则是能够改变世界的海底光缆开始部署。主流的科学界甚至不知道光缆是什么东西,因为在对外宣传中负责此项工程的英国电报公司以“cable”称呼光缆,所以它仍然被认为是海底电缆。电缆的速度比光缆可要慢多了,跨越大西洋的电缆信号要半小时以上才能到达彼岸。更让外界短时间内无法破解的是光电转换技术和光纤的制造技术。

除此之外,光缆传输的信号可不是仅仅将声音直接变成电信号再变成光信号,而是数字信号。数字信号会自动打包,当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包时会自动重发,采用这种技术传输的电报、语音将不存在丢失信息的问题,但麻烦的是需要对声音数字采样,还需要“声卡”来将数字信号还原。数字形式的电话使成本大幅增加,当唐宁提出这个方案时,很多bt的工程师、科学家都不理解,唐宁只说了丢包重发、抗环境干扰的好处,其实它更是面向未来的技术,当液晶电报机更普及的时候,直接就变成联入“互联网”的终端了,根本不需要重新投资、建设互联网。

唐宁的高科技在悄悄地日行万里,在不经意中,林肯总统的命运出现大逆转,美国人居然破解了无线电报的秘密,也就是三极管的秘密。破解人更是让唐宁失笑——托马斯·爱迪生。三极管的基础是电子越过真空的“爱迪生效应”,现在竟被爱迪生破解了,真是宿命啊。

这个小伙子目前还不到17岁,居然已经崭露头角,实在不可思议。唐宁饶有兴致地看纽约时报对爱迪生的报导。当小爱迪生才是12岁的小屁孩的时候就开始在火车的车卡上做实验,他尝试制作火药,差点引爆了火车,后来火车管理员因为这件事而打了他的脸颊,结果令爱迪生患上耳聋。

小爱迪生之后在往来于休伦港和底特律之间的火车上当报童,售卖报纸和糖果点心。一次偶然事件中,他从火车碰撞中救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的父亲恰好是芒特克莱门斯站站长,站长很感激小伙子的仗义,培养他成为电报员。

刚开始的时候,电报机还是原始的敲击式,爱迪生的耳聋使他能够忽视坐在他旁边的电报员发出的噪声。后来电报大亨唐宁横空出世之后与打电字相连的无线电报机越来越流行,这个火车站也将电报系统替换了,从那时起爱迪生就天天捣鼓无线电报机,当美国政府重金悬赏破解无线电报秘密的激励下,爱迪生更是进行了无数次实验,后来电子的发现和麦克斯韦方程的公布,使他最终将以三极管、发射塔为核心技术梳理清楚,向林肯政府提交了自己研究心得,并获得了政府通讯专家的认可。

消息传开,美国人民一片欢腾,就跟中国第一次造出了原子弹时老百姓的心情似的。17岁未满的天才少年更是引起了美国人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小伙子还挺帅很上镜。神级科学家唐宁25岁才突然崛起,咱们密歇根州的小天才更牛逼,才16岁。美国媒体有意忽略了唐宁那是创造,爱迪生这是破解……不管了,反正美国人正需要鼓舞士气。

爱迪生这么一闹,果然美国的士气高涨,林肯总统的人气也突然逆转,更不用说觉得这位最高指挥官的战略算是出色的美*人,对他们的总统连任事业相当支持。

林肯是加拉帕戈斯岛炮击事件的幕后黑手,但唐宁对林肯却恨不起来,因为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美国人除了刺杀他之外,根本也没有什么别的出路,美国拼命地追赶温莎帝国的军事科技,但显然一直在背后吃灰尘。本以为这一次强硬派的林肯一定要落选,不料又横生枝节。

回想一下,自“世界大战”爆发起来,参战各国都取得了不俗的科技进步,法国人量产了青霉素,普鲁士发明了无烟火药,而美国人则破解了无线电报技术。

北约名义上不存在了,但成员间的伟大友谊还在,普法俄等国纷纷向林肯发去贺电,庆祝这一世界人民反抗科技霸权过程中的又一里程碑式进步。美、法、普三国都立即行动起来建造自己的军用无线电报系统,民用上当然是不可能跟英国电报公司竞争的,人家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客户众多、服务良好。俄国人甚至直接将英国电报公司的发射塔占为己有,因为他们被多个战场羁绊,实在是没有多余的财力了,只好打土豪。

为了回应俄国人的行为,某土豪派出三十多艘气垫船炮艇从斯德哥尔摩直奔圣彼得堡,将被海冰困得龟缩在那里的俄国波罗地海舰队炸个底儿朝天。俄国人对这些能够在冰面上飞奔的气垫船毫无办法,精锐舰队被屠戮殆尽。自从波罗地海的战争爆发,俄国的波罗地海舰队就再也没能出去过冬,这是他们早已经预料到的命运,因此只有有船只的损失,没有什么人员的损失,船上的大炮也卸载了下来收藏好。

不管怎么样,俄国波罗地海舰队团灭,举世震惊。

223。第223章踏冰而来

当俄帝国在凄惨的冬天哀号时,瑞典再也坐不住了,显然俄国人兵力已经捉襟见肘,对芬兰提出领土要求正当时。冰天雪地成了瑞典军队最好的武器,因为此时他们已经拥有两千辆雪地摩托,足够每一次供两万大军长途奔袭。

1812年之前,图尔库一直是芬兰大公国的首都,但俄国入主之后,认为图尔库离俄国太远,将首都迁到了赫尔辛基。瑞典与东印度公司合谋,欲夺下图尔库,作为帮瑞典全面收复芬兰的起点。

作为回报,瑞典今后将配合东印度公司对俄的军事行动。瑞典的科技与教育传统并不弱,但它的人口只有400万,跟英、法、俄、美这样的超过2000万的人口大国在人力资源上的差距是很明显的。

但是温莎军事集团在各地的战绩明显展示了先进军事科技的威力,海战基本上是上演单方面大屠杀,陆战则往往能够以一敌五,还可以采取进攻姿态,只要后勤没有问题,当温莎军事集团的军力超过一万之后,就能对敌方形成压制,美国、法国、奥地利等陆军强国都尝到了hd6+fn1855的*滋味。

唯一有过胜绩的普鲁士也只不过借用了天时地利,其后整个德意志国家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没有取得像样的战果,证明了温莎帝国已经是战场霸主。在北欧战场上,因为气垫船和雪地摩托,瑞典的信心更是十足。

由于俄国无法抽调更多的援兵,人口仅170万的芬兰大公国几乎无法组织强有力的对抗军队,当瑞典军队动员时,世界人民都预料到了战果。

俄国人太惨了,现在相当于中国、印度、以色列、波兰、立陶宛、瑞典六国齐捋袖子打他们。普鲁士则被丹麦和奥地利牵制无法动弹,更对瑞典人的雪地交通工具相当忌惮,不敢妄动,拿破仑三世更是因为十万大军被意大利人三万人围困的教训而胆战心惊。

英国人就更不可能帮俄国人了,这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打仗啊,他们不帮东印度公司就算不错了,事实上也是,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开到哪里,英国商人的足迹就追随到哪里,英国政府没有任何理由阻止由东印度公司在全世界攻城略地,虽然似乎现在东印度公司的军事实力有点尾大不掉的感觉。

在波罗地海的战争如火如荼之时,温莎财团也忘不了显摆黑科技,当他们毫无悬念地夺下了芬兰故都图尔库之后,为了保障对芬兰战场的军事物资补给,全球第一艘破冰船闪亮登场了。

这艘破冰船被命名为“巨蟹号”,因为它是的作业状态是横着走的。普通的破冰船都是用船头开路,在冰层较薄的情况下,利用艇首破切冰层,当然,必须是大马力的推进装置配合;若是遇上较厚的冰层,就会采用重力破冰法,即在船尾压水舱注水使船首高抬,冲上冰层后再排空船尾压水舱,注满船首压水舱,依靠自身重量压碎冰面。

普通破冰船很容易想象它开出来的水道是比较狭窄的,在冰面上最大开辟的航路则是在28米到30米左右。而巨蟹号的侧面作业姿态就大大拓展了水道宽度,宽约20米,船长约74米,破冰角度约30度。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其破开0。6米的冰层,并开拓出宽约50米的冰面。这样的宽度足以让万吨级舰船畅通。

巨蟹号的成功有赖于巨大功率的引擎,在这方面,通用动力为它提供了采用甲醇燃料的蒸汽机,在功率高峰时可与燃料电池引擎同时作功,产生远胜于煤蒸汽机的马力。更有利的是甲醇熔点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