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这种情况在东南亚正在改变,自从西班牙在菲律宾残杀几万华侨,而大明朝廷没有任何举动之后,那些土著就开始在华人面前嚣张了,当然在白人面前依然十分恭敬,很显然西方人正在争夺中华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那么除了巩固中华文化在朝鲜、日本、琉球和越南的地位之外,还需要重新将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抢回来,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只是那是很就以后的才能实行的计划了,当前也就只能玩玩日本。

跟郑鸿逵议定,他们下次出海前,通知杨潮,时间大概在十一二月,杨潮的人大概需要在年前就先去福建,然后从哪里启程,经过台湾海峡,顺着季风直达日本的长崎,清明节之后才会返航。

现在才八月份,杨潮还有三个月的准备时间。

文化这东西,秦淮河不缺专家,因此交给康小宝找人先弄着,去可不能空手,至少也携带一大批特色文化物品,让日本人好好开开眼,文化品位时刻跟着大明走是没错的。

至于人吗,倒是还没想好找谁。(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三节书画展

跟郑鸿逵还达成了另一个成果,那就是买船。

借口吗当然是郑鸿逵私自放日本人来大明,让杨潮很被动,所以需要郑家做出一点补偿,杨潮需要三百艘船。

杨潮也不白要他们的,杨潮会给钱的,用他们的货款来抵扣。

大明朝造船能力不是后世想象的那么差,真那么差的话,郑家还能称霸海商?

无论是官府的造船能力,还是漕商私人的造船能力都不差,但要说到造大船,就只能数郑家了,郑家要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郑家在福建打造了东方最大的造船基地。

杨潮愿意用八千两一艘的价格,向郑氏采购三百条小船。

不过郑氏眼里的小船,放在长江里也是大船了,全都是双桅船,至于更大的三桅船,郑家根本不卖。

这种双桅船,料钱加工钱,基本在六千两银子,因此每艘八千两,也算是合理,毕竟杨潮要的可是现船,而且用未来的货款抵偿,分期贷款不得给利息啊。

有这三百艘大船,杨潮的双桅船数量就有四百艘上下,配合将来的一千艘小船,称霸长江下游不成问题。

第二天画展就开了,说是画展,其实是书画展,除了水墨、工笔等中国绘画外,还有名家的书法帖子。

今天展出的书画,有文人们新近创作的,也有他们的藏品,比如已故董其昌的字,马湘兰的兰花,也有杨文骢、吴梅村、钱谦益等人新创作的书法字画,甚至有大量秦淮名妓的画作。

金钗楼的书画展大概是最成功,最让人称道的事情。比之最赚钱的歌舞表演名气都大,原因是很受文人们的欢迎,他们口口相传。才办了第四届,就已经是非常知名了。

这次不但有江南的文人作品。浙江、江西一带的文人都托人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放在这里展出,对文人来说这是一个扬名的机会,得到同道、同行的赏识,是一件快意之事。

大早是一群无所事事的年轻书生,其中甚至有二立社人的影子,虽然杨潮说拒绝他们入内,其实真正操作起来基本不可能,只是四公子这样的头目是不可能进来了。也没脸进来。

除了这些人外,也有部分作者。

杨潮还看到了河野的身影,在每一副书画前都一番品评后,如果作者在场,当即就会询问是否肯卖,只要肯卖多少钱都会买下。

到了中午一些勋贵子弟也来了,杨潮还是看到了河野,他依然在孜孜不倦的赏画和收藏。

到了晚上,大量的文官们也涌了进来,他们下班了。来这里欣赏一下佳作,同时交流一下心得,河野依然在。

杨潮开始还为河野的土豪行为赞叹。可是后来发现那些作者,往往在河野赞誉几句后,根本就不在乎价格,十两二十两随便就卖了,而且还很高兴,杨潮觉得这是贱卖了啊。

这些画河野拿回去,估计翻个十倍,都有人抢购。

这些作者可以贱卖自己的劳动,但是卖给外国人不行。因为他们卖的可不是他们自己的名气,里面可是有大明文化这个招牌在里面呢。有这个背书,那就得翻十倍。

于是杨潮觉得书画展应该有标价行为。这个好办,找一些经营古董字画的商人,让他们给估价一番,省的这些人贱卖,同时私下威胁了河野一番,告诉他不能这么便宜的购买大明的珍贵艺术品,得交税,十两银子买来的,就缴纳五十两的税,税率百分子五百不算高。

当然这些不是杨潮亲自去做的,堂堂忠义伯的身份,去找人收税不合适,是让康小宝出面的,告诉河野这是金钗楼的规矩,要么接受,要么就不要在金钗楼购买了,大概缴纳重税后还是有得赚,河野依然同意了,只是之后采购起来就小心多了,专挑精品去买。

其实看这些名家的墨宝,杨潮也很受艺术熏陶,中国在艺术领域其实一直都很高端,中国书画的写意比之西方的印象流更有意境。

杨潮突然心血来潮,让人将自己那些素描也拿了过来,倒也引起一番品评,但是赞誉的有,河野却一副都没有买,让杨潮觉得有些失落,看来自己还达不到卖画为生的境界,这些素描不行,估计画成油画放在这里,同样不会被欣赏的。

书画展终于结束,看到一个个一边热情讨论着,一边离开金钗楼的文士们,杨潮就知道有多么成功了。

可是康小宝的神色却不太高兴,一副忧虑的样子找到杨潮。

“又有事了?”

康小宝点点头。

“是那群书生?”

康小宝又点点头。

杨潮叹道:“说吧,他们又闹出什么幺蛾子来了?”

康小宝道:“杨兄,我估计给你惹麻烦了,可能也给朝廷惹麻烦了。”

杨潮不由动容:“怎么回事?书生还要造反不成!”

康小宝道:“书生们在散布谣言,说陛下不是真的太子,是你从北方随便找了个人带回来的,因为你手握重兵,所以江南文武只能就范,而且跟你狼狈为奸!”

杨潮皱眉:“是谁散播的?”

康小宝道:“二立社那群书生啊。”

杨潮又问:“官府抓到人了没有?”

这种谣言释放出去,肯定有人会相信,在这个乱世,未必没有人借机兴风作浪,原本的历史上,太子被满清杀了,江南出现的假太子被抓起来后,许多人硬是相信那是真的,甚至连文官都认为那是真的,搞得朱由菘烦不胜烦,解释都没人听。

因为谣言这种东西,他根本就解释不清。

康小宝摇摇头:“没法抓啊,以为根本就找不到出头的人,四公子根本就没有出面,只找了几个微末书生,谣言散步开来后,百姓就胡乱的传,现在根本就制不住啊。”

杨潮不由头大,没想到这几个书生还真的找到了一个好办法给自己制造麻烦,不过他们也给朝廷制造了一个大麻烦啊。

果然是任性啊,根本就没有一点大局观念,难道不知道现在朝廷急需的是稳定,而这个朝廷是维护他们特权的朝廷?

但你真的没法抓他们。(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四节谣言对谣言

谣言传的很凶,算时间大概是从杨潮让葛嫩娘打了那几个书生开始的,三天时间就传遍了南京城,肯定已经开始往外传了。

“好吧。康兄,我们也找人散步谣言!”

杨潮无奈道。

康小宝问道:“我们怎么说,说四公子吗?”

康小宝以为杨潮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四公子造谣污蔑杨潮,那么这边就造四公子的谣言,把他们搞臭。

杨潮摇头道:“造他们的谣言?我没有那么下作!还是造我的谣!”

“造你的谣?”

康小宝一愣,不知道杨朝要干什么。

杨潮笑道:“这叫以毒攻毒,以谣言对谣言。找个人出去说,不但太子是假的,其实崇祯皇帝不是自杀的,是我杨潮派人刺杀的。还杀了太子一家,找人冒充太子,然后让假太子当皇帝,操纵朝政!”

康小宝张大了嘴巴:“这谁会信啊?”

杨潮笑道:“就是不让人信,一大堆谣言混在一起真假难辨,最后就没人信了。”

康小宝伸出拇指:“高!”

确实高,这叫做以革命的谣言对反革命的谣言,红军曾经用过的计策。

杨潮放出去的谣言让人震惊的还真有人信,传扬的更开了,倒是杨潮始料未及的,这种事都有人信,真是怪了去了,当然真正会思考的人是不信的。

真正信,而且传的人,也都是是一些市井无聊之辈。

但是接着各种谣言就相继传出来,什么当今天子不但是假太子,而且是杨潮的结义兄弟了之类的,最后传承是杨潮四散多年的兄弟。是杨潮父亲的私生子之类的。

继续演变成当今天子是李自成的干儿子,故意装作太子,就是要谋夺大明江山的。杨潮的身份也变成了李自成早早打入明军内部的间隙,配合李闯王演这出撺掇大戏。

显然谣言造到这种程度。绝对不是杨潮所为,他的智商还达不到这种程度,会造出这么离谱的谣言出来,完全是八卦之火熊熊燃烧的老百姓自己传播中出现的。

虽然以平常人的智商,都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大家就喜欢传,喜欢听。

最可气的是有人传言杨潮跟当今天子有龙阳之好,两人是那种关系。

谣言一开始把朱慈烺吓坏了。接着的演变则把他气坏了,严令锦衣卫抓人,但是只抓到一帮市井小民,掉在菜市口打了一顿板子而已,真正的幕后主使根本找不到。

别说四公子了,就是二立社那些书生最近也很沉寂。

四公子因为欺辱陈圆圆,然后被葛嫩娘吊打,还脱光了衣服赶到了闹事上,名声早就臭了,根本不敢现身。而他们派出去造谣的人,恐怕早就离开南京了,追根溯源都找不到。

官府只能贴告示禁止造谣。但是这股歪风邪气一时是刹不住的,只能等风声过去,日后变成一个笑话罢了。

但是还真有好事的文官不嫌事大的,竟然在这时候借机弹劾杨潮,官场惯例,弹劾某人某人要暂时避嫌,放下公务,叫做待参,要么等待结果。要么上书自辩。

杨潮也不自辩,直接回家。也不去军营,也不去朝堂。摆着一副待参的架势,按照惯例皇帝就该下旨宽慰,然后杨潮在出来工作。

杨潮的举动让皇帝和一些文武吓了一跳,这时候正是用兵之时,杨潮这样的猛将罢工,那还了得。

然后他们开始猜测杨潮的意图,是借机给朝廷施压吗,是因为谣言的不满吗,还是其他什么意思。

杨潮的意图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借机退出朝堂争斗,他知道自己的权力来源,是手里的武力,已经打算将精力都放在军队上了,朝堂上的泥水他就不打算沾染了,反正他该争取的也都争取到了,接下来是稳定到手的利益,将这些利益转化成实力。

同时因为在朝堂上争了几十天,已经得罪了许多人,杨潮不想卷入政治斗争太深,政治就让那些文官去玩吧,杨潮还是做一个军人来的自在。

所以杨潮这次举动并没有太多的意图,只不过是找个机会彻底离开朝堂,专心于军务,毕竟上次留在军中,打的是告病的旗号,这次借助弹劾一事,干脆表示自己没有理政能力,然后推掉议政的事情。

但是当一个人势力大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一举一动牵扯都会很大。

所以别人就是暗中猜测,根本就禁不住。

而且杨潮的表现又确实像是在表达不满,当然杨潮确实有不满的理由,不满有人无聊的参合他,一个兵科给事中,一个小小的言官而已,听到点风吹草动就敢无风起浪弹劾杨潮,因此惹怒了杨潮。

而且朝中明白人都清楚,此人身后有二立社的影子,这个社团虽然还没有成气候,但是规模很大,声势也很大,掌握朝中一两个官员不算难事。

联系到杨潮刚刚跟二立社决裂,所以杨潮此时表达不满,实际上是在向朝廷试压,要朝廷惩治这个二立社的言官,因此不少亲杨潮的大臣立刻就建言皇帝惩治言之无物的言官,以安抚功臣之心。

因为杨潮才平安逃出北京,之后才得以当上皇帝的朱慈烺,对杨潮的感情一直很不错,杨潮的表现让他也感到很难过,他同意了朝臣的谏言,觉得言官伤害到了忠臣,第一时间下令严办了那个言官。

接着就是怎么安抚杨潮了。

他现在的心腹有几个人,一个是卢九德,一个是余继业。

当即就找来卢九德和余继业商量。

卢九德是他的秉笔太监,而余继业则封为锦衣卫千户,统领带刀官护驾。

所谓带刀官值得是卫所中一些专门的侍卫,人数并不算多,负责在宫中轮流值勤,负责贴身保护皇帝,明初叫做带刀舍人,后来改成带刀官,并且分配给各个卫所,于上直亲卫、府军前卫置带刀官四十人,旗手等二十卫置带刀官一百八十人,轮番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