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人相视大笑起来。

阮大铖在金钗楼待了几个月了,早在杨潮回南京前,他就悄悄的来到了南京运作。

那时候是福王监国,最大的功臣是马士英,马士英是他的好友,马士英能做凤阳总督,算是沾了他的光,马士英也向福王举荐阮大铖,可是东林党反对中没能成功,历史上马士英后来斗倒了史可法,才让阮大铖入阁。

但是很快杨潮就杀了回来,福王失势,东林党掌权,阮大铖离开南京暂避锋芒,之后杨潮代替了马士英成了最大的功臣,而且是一个手握重兵的勋臣,阮大铖觉得他跟杨潮是有交情的,于是等局势平静后,就来到金钗楼,试图跟杨潮会面,想走杨潮的关系。

可惜那时候杨潮回军营了,一直就没有机会,但是他很有耐心,就在金钗楼里等着。

反正这是他家的河房,后宅虽然住了些女流,但是有的房子,他就安心住下了,而且很喜欢这种环境。

杨潮答应见他后,当天晚上,他就来求见杨潮。

不得不说这种厚颜无耻的人物,真能拉的下脸,过去杨潮在他身边一直是以后辈自居,而现在两人身份逆转,他见到杨潮后,竟然不惜直接跪拜。

杨潮很无奈的扶了三次才扶起他。

然后两人很快就说道了整体,阮大铖表示他想为国出力,希望杨潮能帮他引荐一下。

杨潮问他想要一个什么位置,他表示什么位置都可以,但是隐晦的说他过去是三品。

意思显然不想低于这个品级。

三品官,以他的地位和名头,是足够了,但是人品吗。

在杨潮眼中,阮大铖跟钱谦益是一种人,都是厚颜无耻,没有底线之辈。

不同的是,一个是名声很好的无耻之徒,一个是名声很坏的无耻之徒罢了。

因此让阮大铖当官,杨潮一点都不介意,只是忧虑的是东林党的反对,历史上此人一上台跟马士英结为一党,跟东林斗的乐不可支,闹得朝堂乌烟瘴气。

现在没有阮大铖,马士英本人其实在东林中名声还可以,没人针对他,因此杨潮还真不敢贸然引荐阮大铖。

但是人情上说不过去,杨潮心里承认,不是阮大铖当年帮忙,他弄不好现在还是一个不入流的小书生呢。

如果要让阮大铖当官,而且不能让他跟东林党在朝堂上争斗,那就只能把他支开。

也就是说把阮大铖支到地方上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不知道阮大铖乐不乐意了。

而且地方上的三品官,那绝对是位高权重的大员,大明地方知府才是四品官,三品外放出去得是布政使级别或者巡抚这一类省级大员了。

杨潮问道:“不知道地方官如何?”

阮大铖一听,犹豫起来,明显还是想当京官,跟在皇帝身边才有前途吗,他这把年纪,努把力还可能入阁,去地方任职怕是就老死地方了。

最后叹道:“若是浙江也罢了。”

他不想离开江南太远,浙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既离南京不算太远,还远离北方战火,安安生生监督赋税,积攒个几年也能进京。

两人说好了,浙江有好几个人物都掉进了南京六部,倒是有些空缺,给他谋一个外放,远远的打发走,不会引起党争,也省的烦自己,同时让他远离北方,省的投降满清了。

打发了阮大铖,第二天杨潮接见了一下郑鸿逵的客人,也跟郑鸿逵又谈了谈海运的事。

郑鸿逵的客人名字叫做林野,口音很怪,说不上是哪里口音,杨潮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但是肯定不是福建口音,也不是江南、浙江口音,不过中国地方大了,十里不同音,杨潮也见怪不怪。

这客人的礼节修养也很好,说话间点头连连,眼神看着别人总给人一种我很尊重你或者我很崇拜你的感觉,让人很舒服,他说话少,应承多,多数时候都是赞同别人,绝对不说反面的话。

此人爱好广泛,文学艺术,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都懂,都能说上两句,说的不多,但都在点子上,应该是一个读书人家出身,却完全没有江南读书人身上那种浮夸,同时也显得有些信心不足,似乎没有一丝读书人的傲气,杨潮甚至感觉此人有些自卑的感觉。

但是从他身上完全发现不了值得自卑的地方,身高不高,比江南人也偏矮,但是这不足为道,江南经济繁荣,笑贫不笑娼,没钱才最让人自卑,而以这家伙对文化物品的收集力度来看,绝对不可能是穷人,倒很像土豪。

同时杨潮还发现他身上跟一般读书人不同的地方,一般读书人往往把孔孟之道挂在嘴边,但此人虽然也提及孔孟典故,其他诸子百家的典故也是娓娓道来,不但学问广博,而且没有平常人那种对孔孟极高的敬仰在里面,嘴里的孔子、老子和韩非子之类的人物都是平等的对待。

直到最后告辞的时候,此人突然弯腰拜别,虽然很快的就改成拱手。

但是杨潮还是发现了:“阁下是日本人?”(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节仰慕中华文化

被发现后,郑鸿逵和林野同时大惊失色。

郑鸿逵连忙否认。

林野倒是慢慢平静下来。

最后慢慢跪地,头点在地上。

“小人河野,佐贺藩主锅岛胜茂家臣,一心仰慕中华风物。是在下苦求郑君偷带入华,伯爷勿怪郑君。小人一力承担,小人数月以来,饱睹中华天国风姿,虽死无憾!敢情切腹,用以恕擅入之罪,望伯爷准许!”

林野,应该是河野,言辞恳切的说道,口气中一副死得其所的感情,如同一个朝拜者,终于见到了圣地后,可以安息的感觉。

这让杨潮不由有些暗叹,第一叹此人果然是一个日本人,竟然求郑家将他带到了江南,第二叹,是叹日本人果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不管学的地道不地道,但是那种可以抛开一切学习别人的精神,还是很让人叹服的。

但同时伴随的是深深的自卑,识相一个对自己文明没有多少荣誉感,总觉得别人的文化更好的民族,骨子里能有什么自尊,自尊有时候跟自傲是相伴的,自尊的顶峰是自傲,过后就转为了自卑,后世中国人就是这种类型,被西方蹂躏之后,反而变得过分的自卑了。

“河野?起来说话吧!”

杨潮知道河野和郑鸿逵怕什么,这是个日本人啊,大明眼里的倭寇,杨潮是水军军官,本职本来就是防备倭寇的,别人见了日本人尚且要打要杀的,杨潮更应该将这日本人直接砍杀了。

但是这个河野显然是郑家很重要的合作伙伴,冲这一点杨潮就不能动他,一个日本人而已,杀了有什么意思。又不是真的倭寇,当然遇到真的倭寇,大明军兵反而一溃千里。让人感到耻辱。

而且杨潮承认,自己被这个河野的向往中华文化的精神有些触动。心里就没想杀他。

河野惊诧中被郑鸿逵拉了起来,他其实也不想死,但是身份被揭发后,他觉得必死无疑了,他冒着生命危险要见杨潮,就是杨潮千里救主之类的行为,实在是太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义士风范了,而日本人对孔孟并不是很推崇。却从中国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风气,因此他冒死都想见一见杨潮。

结果还真被发现了,他以为自己死定了,所以想选择切腹这样荣誉的死法,但是杨潮口气似乎没想杀他,这真能不让河野感到庆幸。

他貌似来中国,虽然看过很多东西后,确实十分满足,但是如果能拿回去吹嘘一番,那才是真正的快意人生呢。要知道日本整体对中华文化极为崇敬,去过中国的人,回家之后在家族中可以做上席。排在一杆老头子前面,而且会得到别人的仰慕。

“来人带林老爷下去休息。”

但是杨潮也没什么跟河野说的,所幸先让人把他带下去,倒是有事跟郑鸿逵说一说。

“郑四爷,你是不是该跟本官解释解释啊。”

杨潮态度冰冷,杨潮自己不在乎郑家带一个日本人来南京,但是对普通人来说,这是犯忌讳的事情,你带一个倭寇都到大明京师了。什么意思啊。

所以郑鸿逵也很惊骇:“伯爷恕罪。此人是肥田国佐贺藩重要家臣,在长崎势力很大。郑家往来贸易都在长崎,所以也不好拒绝。”

杨潮哼道:“你带过多少倭寇来过我大明了?”

以郑鸿逵的胆子。也不得不跪下求饶:“伯爷饶命,这是第一次,下次下官不敢了。”

杨潮扶起他:“罢了。下次,嗯你不妨多带几个来!”

“啊?”

郑鸿逵傻了,不知何意。

杨潮道:“你多带一些来就是,不过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真正仰慕我中华风物的,要是惹来了倭寇,怕你郑家担不起啊。”

郑鸿逵疑惑道:“杨大人有何深意?”

杨潮笑道:“宣扬大明文化!”

这时代的人观念太古怪了,日本人想要一些中国的书籍,还得想各种外招,敲诈海商等等,要让杨潮说,敞开了朝日本出口,挣不挣钱都无所谓,文化侵略吗。

这群书生,抱着一群酸腐的文章,就是舍不得拿出去,反倒是真正的好东西,给日本人学到手了。

所以杨潮就想找一批日本人来中国看看,让他们受一受江南繁华的熏陶,然后回去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急先锋,同时大批大批的向他们出口书籍,向他们推销孔孟之道。

杨潮觉得这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但是郑鸿逵无法理解,他觉得这大概是杨伯爷某种特殊癖好,也不敢不满足。

而且带些日本客人来中国旅游,有助于增加他们跟郑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想他们展示一下郑家的实力,表明郑家在中国是说得上话的,让日本当局不敢小觑,这几年日本人可是有些不友好,觉得郑家从日本赚走了太多白银了。

“还有,下次出航的时候通知我一声,我觉得我有必要派一个访问团访问以下日本,传达以下大明朝对日本的友好。”

郑鸿逵又惊诧了一下,允许日本人偷偷来就够让他吃惊了,还派人去日本,这日本不是琉球啊,虽然大明朝碍于面子总在说这是藩国,可人家根本不承认,甚至偷偷在东南亚一带推销日本才是中华继承者的身份呢。

“哈哈,郑四爷不要奇怪,纯粹的文化交流而已嘛!”

说着话,杨潮心里的计划已经很全面了,派出的人选也基本上确定了,首先那种老夫子肯定得派出去,让他们宣讲一下孔孟之道,好像历史上因为大明灭亡许多老夫子就去了日本,而且享受到很高的地位,在日本极受推崇。

除了这些老夫子,还得找到懂得各种玩乐的人物,文化吗,可不止是书籍,通俗的文化才最能潜移默化的渗透进去,就好像好莱坞的电影效果远大于美帝宣称的民主思想一样。

那么南京城大量的风流公子也可以派过去吗,让他们去日本做做诗什么的,以他们张口就来的诗词功底,应该是能镇住日本人的,日本上层人物可都会说中文,只是达不到出口成章的地步,让这些风流公子去文化侵略一番,同时也享受一下日本艺妓的招待。

只要这种侵略做的好,日本人绝对会慷慨的掏银子买中国书籍、绘画等等文化产品,他们会主动的被中华文化同化掉,而不用中国花费任何成本。

仰慕中华文化这种事情,是很值得提倡的嘛,虽然朝鲜、越南、甚至琉球也都悄悄做过一些不合适的事情,比如都悄悄的宣称自己为中华,也做出跟中国王朝一样掩耳盗铃的事,比如外国一艘船来贸易,他们就敢对国民宣称是某国来朝贡了。

于是就形成,日本人说越南、琉球和朝鲜是他们的朝贡国,琉球说日本、朝鲜、越南和泰国等过是他们的朝贡国,朝鲜也同样给自己的国民这样宣布,反正国民不知真假,还真会为他们的朝廷营造的这种“万国来朝”的假象激动一下的。

当然没人宣称大明是他们的朝贡国,大概是不敢,怕大明朝知道了找他们麻烦,或者觉得恐怕骗不过国人,说出去也没人相信,因此他们的朝贡国中统统删除了大明的名字。

杨潮不在乎这些国家悄悄搞这些猫腻,反倒是觉得这是一种好事啊,至少他们接受了中华文化中对盛世的定义,那就是必须有个什么万国来朝之类的形式。

先去日本,继续加强日本的仰慕中华的风气,以日本做一个标杆,接下来朝鲜、琉球、越南一步步渗透,整个东方都应该接受中华的某些挂念和制度吗。

很快杨潮就将计划扩大了,正好这些国家都在郑家的贸易名单之上,恐怕有不少仰慕者想来中国的。

日本人是到过中华后可以坐上席,收到乡民的敬仰,东南亚一带甚至有更特殊的事情,比如华人在当地杀人杀人可以不治罪,配一头牛之类的就能过去,大概是蒙古人侵略时候强加过去的风俗吧,在国内蒙古人杀汉人也是这样。

只是这种情况在东南亚正在改变,自从西班牙在菲律宾残杀几万华侨,而大明朝廷没有任何举动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