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雄霸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之雄霸天下-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宇文述将这个情报送到宇文明手中后,他见黑石城竟然破得这样快,也是大为震惊,暗忖自己这大哥还真的有万夫不当之勇。让他活生生将黑石城砸开了。

而当他看到宇文述的情报中称,发现奚族和室韦族也在集结兵力,似有南下助高丽之意后,宇文明便灵机一动,想了一个诱敌深入,一举全歼契丹军队的计划。他打算用一举诱奸契丹军队来杀鸡给猴看。

在他将计划回报大营后,宇文述也大为惊讶。没想到自己两个孙子都这么厉害,按宇文明的计划,就算不能全歼契丹军队,也能让他们损失大半。而且己方付出的代价会很少。

这样一来,有了契丹人的惨败,奚族和室韦族必定畏惧大隋,不敢再助高丽。而在攻破黑石城后,高丽人逃往北方大草原的路径已经被切断,隋军便可以瓮中捉鳖了。

于是,宇文述便依照宇文明的计划,在稍作修改之后,令隋军主力予以配合。在契丹军经过一番血战,人困马乏,准备扎营的松懈时刻,发起突袭。如此一来,果然取得了预料中的大胜。

宇文述大喜之余,立刻便将战报派人送往辽东城,杨广所在的临时行营,为宇文成都和宇文明兄弟请功。

他也得到消息,中路隋军和南路隋军也是捷报频传。隋军上上下下都认为,这第二次远征高丽之战,已经快要结束了。也许在夏天到来之前,大家便可以灭了高丽,回去过端午节了。

大业九年四月底,三路隋军皆已经抵达鸭绿江边。

高建武、乙文支德率领剩余高丽军,焚毁了所有江中船只,撤到对岸。准备进行保卫高丽的最后一战。如果此战再败,让隋军顺利渡过鸭绿江,便可在三天之内杀到高丽首都平壤城下。而此时无论高丽军的兵力、士气和信心都已经降到了最低点。灭亡几乎是必然的结局。

高丽国内这时也是人心惶惶,一些在隋朝有些关系的大臣和武将,都已经暗暗私通曲款了。他们准备,如果高丽国王高元在鸭绿江一战后还坚持抵抗隋军,便发动政变,将其逮捕,然后向隋军投降,以保全自己的一家老小和财产。

杨广此刻也到了鸭绿江边,他意气风发地下令随军工匠和民夫开始砍伐树木,制造渡河之船,争取在五月中旬便渡过鸭绿江,一举灭亡高丽。

第九十七章 杨玄感的谋划

就在隋军开始造船准备渡江时,杨玄感却停止了催粮运输的工作,将自己的一干族人和幕僚召集到了黎阳城内自己的府邸内。以决定他如何造反。

府邸内的书房里坐着近二十人,除了杨玄感本人外、还有他的弟弟杨玄奖、杨玄挺、杨积善,长子杨峻、次子杨嵘,以及李密、柴绍、王信哲等人。

他们虽然对于造反没有意见,但对于以何种名义造反却是分成了两派意见,杨玄奖和杨玄挺主张,因大隋皇族也称出自弘农杨氏,和杨家同为一脉。所以杨玄感也算皇族远亲,有资格继承皇位。可以公开打出反叛杨广的旗帜,称其为昏君、暴君,杨玄感自立为新帝。这样便能名正言顺地推翻隋朝。

杨玄感的弟弟杨积善,儿子杨峻、杨嵘都赞同如此行事。因为这样一来,他们便成了亲王和皇子,地位尊崇。

不过,李密、柴绍和王信哲等人却是认为这样太过急功近利,让别人认为杨玄感是为了自己当皇帝,而不是解救天下黎民苍生。因此,他们主张不公开叛隋,只反对杨广,称杨广因倒行逆施,不适合当皇帝,然后立已经掌握在杨玄感手中的前太子杨勇之子为新皇。这样便能争取到一部分仍忠于隋朝的军民和大臣支持。毕竟还是有很多世家是只讨厌杨广,不反隋朝的。

两派的意见是南辕北撤,让杨玄感着实拿不定主意。

李密见杨玄感犹豫不决,方又劝道:“主公,我们起事与其他人起事不同。虽然在我们之前,也有山东王薄、河南翟让、河北窦建德等人起兵造反。但他们都是些泥腿子,成不了大事。”

“可我们却是世家造反,而主公之父还是大隋昔来第一重臣,门生部将遍及隋朝中央和地方官府。所以,杨广不可能如以前那样,把我们当成普通反贼对待,必将倾全力镇压。我们面临的压力将是非常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尽量想办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方有可能成功。如果在这个时候自立为帝,则将会成为天下之敌,请主公三思。”

李密话音刚刚一落,杨嵘便大声叫道:“李先生此言大大不妥!我们原本就是要反隋夺天下,怎么可能让父亲再称自己拥护隋朝?待起事成功之后,再篡夺皇位岂不是出尔反而的小人行径,让天下人耻笑?”

“是啊!名不正则言不顺,虽然公开叛隋会在开始要困难一些。但只要我们多打几次胜仗,相信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们站在一起。使那个昏君最终孤立无援,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相反,如果依照李先生的想法,先称自己拥隋,立前太子杨勇之子为新皇,然后再废他自立,这岂不是三国时期的董卓所为?必被天下人唾弃。”杨玄感的长子杨峻也如此说道。

李密听闻之后,只是冷笑了一声,他不好直接和杨玄感的两个儿子对吵,但心里却在想,这两个纨绔子弟的心思,难道谁还看不明白吗?恐怕是想尽快当上皇子,而不是想的如何才能起事成功。

“好了,峻儿、嵘儿不要和李先生争了,你们应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如果仓促表明我们的最终底牌,对我们起事大大不利。”杨玄感打断了两个儿子的话,然后他又向李密问道:“李先生,不知你对于起事之后,我们的主攻方向有什么建议吗?”

李密这时方微微一笑道:“主公,密有上中下三策,可供主公选择。如今昏君亲自出征高丽,远在辽东,就是距离涿郡也有千里之遥,南有大海,北面有强大的室韦、契丹、奚族等胡人,中间只有辽西与中原相连,乃是孤军悬于塞外,形势危险。若我们率军出其不意,北上幽州,长驱直入,攻占北平、涿郡等地,据守险要,扼其咽喉,那昏君的归路便被切断了。”

“高丽人得知,必然追踪于其后,昏君的军队和民夫极多,如不从涿郡运输粮草,辽东的粮食仅够吃一月。待昏君的物资粮草全都消耗殆尽之后,我等可再联系高丽、突厥、室韦等族,到时四面夹击,昏君的大军肯定就随之崩溃了,如此一来,我们便可只花极小的代价,覆灭暴隋……”

李密说完这话后,以为杨玄感会十分高兴,然后立即采纳此计。但让他失望的是,杨玄感听闻之后,只是在深思,却并没有答话,看来并不是十分赞成此计。

“李先生,请继续说下你的中策和下策吧!”杨玄感在片刻之后,方沉声说道。

李密叹了一口气,然后继续说道:“关中之地向来肥沃富裕,南有大散关,东有潼关,四面都有险关要隘,自古便有天府之国之称。虽然此处有大将卫文升镇守,但因圣上攻打高丽,所以关中兵马并不多。如主公不愿选上策攻涿郡,则可大军向西挺进,沿途经过城池不要攻打,直取长安城。”

“然后,收取当地英雄豪杰、抚慰关中民众,凭借关隘险要据守关中。到时即使圣上率大军从辽东返回,也只能止步潼关关下,难以平定我们,而主公举旗之后,其他各地世家大族必不甘心,起事造反之举必将如星火燎原一般。届时主公就可以据关中而徐徐图之了。”

柴绍听闻之后,亦是点了点头道:“蒲山公所言极是,关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关中因昏君逆天而行,攻打高丽,防备空虚,如果我军真的长途奔袭长安,倒是极有可能得手。如果我们占据关中,则进可攻,退可守,已立于不败之地。而且没有太大的危险,选这一条计策其实也不错。”

这时,杨玄感面色微微有些动容,但却依然没有说话。

可杨峻这时却道:“李先生此计虽妙,但却有个大漏洞。”

“哦?不知世子认为哪里有漏洞啊?”王信哲亦是有些惊奇道。

“爹爹之所以主动要求到黎阳督办粮草,就是为了取得黎阳粮仓之粮。这样一来我军不再为粮食问题发愁,二来可以开仓济浪,解救饥民,赢得民心。可如果全军向关中进发,黎阳的近两百万石粮食可就无法运走了。那样可对我们起事大大不利。”杨峻嘿嘿一笑道。

李密叹了一口气,这个问题他其实早就想到了,只不过,相对于取得关中之地的紧迫性,那黎阳的两百万石粮食倒并不如何重要了。毕竟天下的粮仓又不只有黎阳一个。

他于是忙拱手作了一揖道:“主公,凡事有得必有失。属下以为,关中之地乃是我们赢得天下的根本,如果不尽快占取,取得立足之地,我军始终如无根之萍,无法进一步发展。而粮食虽然重要,但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可以一路行军途中,收取各地府衙粮仓内的存粮。属下可担保,绝不会让大军饿肚子的。”

“李先生,那怎么行?我军乃是仁义之师,怎可一路劫掠粮食?那岂不是比昏君还不如吗?如此怎么能让天下人信服呢?”杨嵘却是反唇相讥道。

李密听了哭笑不得,暗想都要造反了,你还想什么大义、仁义。那怎么不再谈谈什么忠君爱国啊?真这样迂腐的话,大家不如老老实实的做个忠臣算了。还冒那么大危险起事做什么?

他原本以为杨玄感也会喝斥一下杨峻和杨嵘,却不料杨玄感并没有任何反驳之意,在沉思了一会儿之后,反倒是继续向李密问道:“那李先生的下策是什么?”

李密听到这里,已知杨玄感对他的上策和中策都不是很赞同。

于是,他叹了一口气,叹息道:“属下曾任洛阳县令,对东都洛阳的情况十分熟悉。朝廷的官员,圣上的后宫嫔妃和皇室成员都在城内,前线军队将领的家属也多在东都。如果我们挑选精锐士卒,日夜兼程,偷袭占领东都,便可掌握朝廷,号令天下。不过,一旦我们占领黎阳,起事的消息便会很快传出去,东都肯定便会加强防守。”

“虽然御林军已经调往辽东前线,但城中禁军仍有五万。而朝中官员都养有一批家将私兵,多则数千,少则也有几百。这些人聚集起来也有好几万人。加上东都是天下最坚固的城池之一,城中又粮草充足。没有两三个月绝难以攻克。而这期间,大隋各地的军队都将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圣上也会亲率大军返回东都。其结果实难预料!”

李密一边说着,一边还轻轻摇头,显然他也极不看好这下策。因为他觉得,在前面有坚城,后方有隋军的情况下,杨玄感军要强攻洛阳取胜的可能性极小。所以他才说要偷袭。可这偷袭的成功率也着实不大,作为担任过洛阳县令和宫中侍卫的他,可是非常清楚洛阳的防御有多严密的。

不过,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杨玄感听闻之后,却是精神大振道:“我倒是觉得,李先生的下策才是上策。如果能将朝臣的家眷和军中将领家属控制在我们手中,何愁他们不从我?且洛阳是首都,占据东都之后,我号令天下才能名正言顺。虽然城中有五万禁军,但他们的战斗力却哪能和那些百战精锐之师相比。我看好这下策!”

杨玄感一表态,他的弟弟和儿子也纷纷附和,赞同此计。他们也主张稳扎稳打。而且东都和黎阳极近,进攻东都用不着放弃黎阳,他们可以用黎阳之粮来招兵买马,开仓济粮,收买人心。这样远比北上涿郡和西取关中稳妥得多。

李密听了却是直翻白眼。禁军的战斗力是不行,但他们的装备精良,而且对隋室忠诚度极高,而且知道叛军攻下东都之后,自己家人必将受害,岂有不拼命的道理?况且城中守将还能发动城内民夫上城墙防守,而东都又城墙坚厚,哪是这么容易攻下来的?

而更让他沮丧的是:就连柴绍和王信哲竟然也认为攻打东都是上策,认为取天下只有循序渐进,先打下周围的地盘才是正着,劳师袭远容易被人截断粮道。

李密无可奈何道:“既然主公执意先取洛阳,那属下也没有意见。只是必须尽快攻克才行,不然洛阳久攻不下,四周隋军勤王之师又到,则我军危矣!”

“李先生放心!如果两月之内仍不能攻下洛阳,那杨某便率兵直取关中,不再与东都隋军纠缠。”杨玄感这时方正色道。

李密听后一阵无语,暗忖真到了那时,只怕关中隋军早已严阵以待,守得有所铁桶一般,哪这么容易就让你打进去的?

“好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正式起兵了!”杨玄感说完之后,一拍桌子,长身而立,一派意气风发的气势。

第九十八章 杨玄感起兵

当日下午,杨玄感便亲率军队抵达了黎阳县。

而大名鼎鼎的黎阳仓就位于县城东面十五里外,是一座比县城还要大数的粮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