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之东西两路战略上的进军行兵,从马邑、广武一带南下的中路军,由西京军后起之秀杜谦、三娃子统帅,合计有骑兵七千、步兵一万,从用兵的规模上,就可以看出此一路军队的任务之重。
广武前线,杜谦和三娃子接过顾同命人传来的进兵指令,心中不由得有一些紧张。
杜谦本以为作为中路军的他们,会由顾同亲自统率,合着萧成所领的后路军,合兵一处,共同出击,南下太原府,却没有想到,这一次顾同直接将任务抛给他,不管不问,大有考校之势。
正是猜透了这一层用意,杜谦和三娃子才更加的紧张。
他们二人本是从平凉府应召而来的穷苦子弟出身,杜谦还好一些,家道未中落之前,读过一些书,三娃子则是实打实的山中猎户。
从社会的最底层,到现在执掌一路大军,二人知道,如果不是顾同,他们是绝对不会有今天的这一番成就的。
从入军,到进入讲武堂学习,再到当年和陆军之争,再到神武军‘分家’随顾同北上入主西京路,一路来的打磨,让杜谦早已经不是那个为了骑兵、步兵谁优谁劣而争吵的少年郎,几年的磨砺,他早已经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统兵之将,再加上好伙伴三娃子这员猛将的配合,是以才是此次顾同将中路军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杜谦的原因。
即是考量,同时也是进一步的磨砺,好让杜谦这一批讲武堂训练出来的后起之秀能够尽快的成长,以面对接下来的更加动荡的时局。
顾同的此番良苦用心,杜谦不能尽知,但是已经明白这是一次真正的考校的他,心中的战火已经燃烧了起来。
“三娃子,此次主公将攻占太原府这样繁重的任务放到了咱们两个的肩膀上,说明主公看重咱们,咱两人能从一介贫寒子弟走到现在这一步,没有主公的话,是万万不可能的,现在到了咱们为主公效死力的时候了,你看,只要拿下太原府,咱们就算是拿下了晋中,西线、东线陈平、贺胡子两位将军用骑兵快速插入,晋南平阳府也指日可待,只要太原府和平阳府尽数落到咱们手中,这三晋大地,以后就是主公的啦,所以,此次咱们一定要将这场仗打的漂漂亮亮的,不能给人口舌,说咱们讲武堂出来的没本事,咱们是主公亲自教导出来的,不能给主公丢人!”杜谦目光喷火一样,看得出来,他的内心很是激动。
三娃子也听的心潮澎湃,虽然他没有杜谦那样灵活的脑瓜子,但是在战场上,他从来都是奋勇杀敌在前,绝对不退缩的那种猛将型人才。
三娃子不懂杜谦说的那些高深的话,但是他的心中,为顾同效死力这个信仰,绝对不比任何一个人低。
用三娃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为主公效力,值得!”
~~~~~~~~~~~~~~
~~~~~~~~~~~~~~
大军启程南下,一时间从马邑、广武两座小城立刻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但是杜谦、三娃子两人已经没有心思去管这些了,他们的心思,全部都用到了如何尽快占领太原府,为顾同南下大好前站上来了。
虽然说此次进兵河东两路是奉了女真皇帝的招领,但杜谦的心中比谁都明白,皇帝的诏令或许对于汉人将士来说还有一些作用,但是在那些女真保守势力看来,若是他们自己不同意,皇帝的诏令也难以起到作用。
而阻隔在西京路南下太原府的中间,第一道阻力就是由女真武将蒲察津守卫的晋中重镇,名关——雁门关。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关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名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杨家将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由于统帅潘美的指挥失误、临阵脱逃和挟嫌报复,使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后人为纪念他的战功和忠贞精神,在雁门关北口立了“杨将军祠”。
雁门关由关城、瓮城和围城三部分组成。关城城墙高10米,周长约1公里。墙体以石座为底,内填夯土,外包砖身,墙垣上筑有垛口。
领兵来到雁门雄关之下,还来不及欣赏千年雄关的风景,果不其然,杜谦就遇到了守将蒲察津的阻拦。
对于这一想象中的情况,杜谦早已经有所预料,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再拿出了完颜璟颁下的平叛诏书之后,蒲察津居然还是那样的不识时务,并扬言除非是朝廷给他本人下令,不然,谁要想带兵从这个地方经过,那就得看看他手中的大刀答不答应。
蒲察津之所以这般阻挠,其实只为了给姻亲完颜慧报仇雪恨,因为当初顾同清洗西京官场,完颜慧落败被杀,所以蒲察津自然而然的也就恨上了顾同,所以才有了见圣旨依旧不开关门的场景。
蒲察津的本意只是阻挠阻挠顾同的军队,让顾同和西京军也知道知道他蒲察津的厉害,顺便为他的亲家完颜慧出口恶气,但是没有想到,他这般用心,竟然给他以及雁门关女真守兵带来了灭顶之灾。
在搬出圣旨之后蒲察津犹不开关门的情况下,杜谦也没了好脾气,直接就让三娃子带着一同前来的步兵搭起攻城器械,强攻雁门关。
雁门关守关将士并不是人人都像蒲察津这样的不识好歹,尤其是在得知西京军是奉命行事之后,这些人要么就是犹豫要么就是直接后撤,就算是有蒲察津的强力要求,也不能挽回败局。
一顿强攻,其实也没有遇到什么强烈的反击,三娃子就直接夺下了雁门关城墙,然后又开关迎进杜谦率领的主力部队。
至于守将蒲察津,杜谦想也没想,直接以阻挠军机、蔑视圣旨为由,一刀砍了,不过这样一来,也为西京军控制要塞雁门关取得了便利。
夺关南下,杜谦领兵过忻州,直扑太原府城!
第323章 两封信
太原府东至河北赵州约莫五百五十里,东南至辽州三百四十里,南至沁州三百十里,西南至汾州府二百里,西至陕西吴堡县界五百五十里,北至大同府朔州四百里。自府治太原城至金中都一千二百里。
上古之时,大禹分划九州,太原属冀州地。春秋时为晋国,战国时属赵,秦灭六国,置太原郡。两汉因之,兼置并州治所。魏为太原国,并州仍旧。晋因之,后为刘渊所据,旋没于石勒,又为慕容燕所据,苻坚复取之。后魏仍为太原郡,兼置并州。北齐、后周皆因之。
隋初,废郡置并州。开皇二年,置河北道行台。九年,改为总管府,大业初府废。大业初,改曰太原郡。
唐初,曰并州初置大总管府,又改大都督府,武后长寿元年,置北都,旋复曰并州。开元十一年,又置北都,改并州为太原府。天宝元年,改北都(太原)为北京,又为河东节度使治所。《唐书》记载:至德初,命李光弼为北都留守。史盖因旧称书之,非是时又改京为都也。宝应初,始复曰北都。五代唐为西京,又改为北京。周时,为刘崇所据。宋太平兴国四年,改置并州,嘉佑中,复曰太原府亦曰太原郡河东军节度。金因之改军曰武勇,寻复曰河东,是为河东北路路治所在。
太原府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乃古今必争之地也。周封叔虞于此,其国日以盛强,狎主齐盟,藩屏周室者,几二百年。迨后赵有晋阳,犹足拒塞秦人,为七国雄。秦庄襄王二年,蒙骜击赵,定太原,此赵亡之始矣。汉高二年,韩信虏魏豹,定魏地,置河东、太原、上党郡,此所以下井陉而并赵代也。后置并州于此,以屏蔽三河,联络幽、冀。后汉末,曹操围袁尚于邺,议曰:并州左有恒山之险,右有大河之固,北有强胡,速迎尚以并力观变,犹可为也。
及晋室颠覆,刘琨拮据于此,犹足以中梗胡、羯。及琨败,而大河以北,无复晋土矣。拓跋世衰,尔朱荣用并、肆之众,攘窃魏权,芟灭群盗,及高欢破尔朱兆,以晋阳四塞,建大丞相府而居之。胡氏曰:太原东阻太行、常山,西有蒙山,南有霍太山、高壁岭,北扼东陉、西陉关,是以谓之四塞也。及宇文侵齐,议者皆以晋阳为高欢创业之地,宜从河北直指太原,倾其巢穴,便可一举而定。周主用其策,而高齐果覆。
隋仁寿末,汉王谅起兵晋阳,遣其党余公理出大谷、趋河阳见河南重险,綦良出滏口、见河南磁州,刘建出井陉见直隶重险、略燕赵,乔钟葵出雁门、略代北,又遣裴文安等入蒲津,径指长安,寻为杨素所破败。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唐公李渊以晋阳举义,兵遂下汾、晋,取关中。唐武德二年,刘武周自马邑南侵,其党范君璋曰:晋阳以南,道路险隘,悬军深入,无继于后,进战不利,何以自全?武周不听。时世民言于唐主曰: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请往讨之。武周败却,其后建为京府,复置大镇,以犄角朔方,捍御北狄。
李白云:太原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诚然!
及安史之乱,匡济之功,多出河东,最后李克用有其地,与朱温为难。
天复元年,朱全忠攻李克用于太原,遣其徒氐叔琮入自太行,张文恭以魏博兵入自磁州新口,葛从周以兖、郓、成、德兵入自土门即井陉也,张归厚以州兵入自马岭,王处直以义武兵入自飞狐,侯言以慈、隰、晋、绛兵入自阴地,并抵晋阳城下,而不能克也。迨释上党之围,奋夹河之战,梁遂亡于晋矣。石敬瑭留守晋阳,遂易唐祚,而使刘知远居守。
开运初,郭威谓知远曰:河东山川险固,风俗尚武,土多战马,静则勤稼穑,动则习军旅,此霸王之资也。知远果以晋阳代有中原。刘崇以十州之众,保固一隅。周世宗、宋太祖之雄武,而不能克也。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始削平之,亦建为军镇。刘安世曰:太祖、太宗,尝亲征而得太原,正以其控扼二虏谓辽人,夏人也,下瞰长安谓开封,才数百里,弃太原则长安京城不可都也。及靖康之祸,金人议割三镇地三镇,太原、河间、中山也,李纲等以河北河东为国之屏蔽,不能化割。张所亦言:河东为国之根本,不可弃也。时张孝纯固守太原,女真攻之不能克。及太原陷,敌骑遂长驱而南矣。
太原城下,带着张复亨、萧成以及两千骑兵长驱南下的顾同,望着眼前这座雄伟大城,心中回想着史书上对太原城的记载,不由得感慨万分。
不管是古人还是他这个穿越者,都知道,三晋之地,真正的基业在于太原城,这并不是说太原乃是千百年来的名城大邑,而是其地理位置决定的。
譬如西京路路治所在的大同城,在雁门关之外,太过偏僻;而河东南路路治所在的平阳府(临汾)虽然占据着汾河谷底的优势,拥有千里良田,但是平阳府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遇到从河南或者关中来的兵,不日便可下也!
但是太原城就不同了,城池处于三晋正中,可以辐射整个晋地,但凡哪里有变,只消从太原府出兵,四方皆可平。
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太原府一直都是三晋大地的军政中心所在,只是女真人将河东之地从软弱的北宋手中强行割走的时候,为了防止晋地居大,惹出祸端,这才将三晋一化成三,北曰西京路,南曰河东南路,中间夹着的便是河东北路,也就是太原府所在。
张复亨眼看着太原城池之上,斗大的一个顾字旗帜高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