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询问兵部、都督府,总理京城戎政等大臣。
当下各部自然也无异议,无人反对。
协理京城戎政的赵大人倒是想反对,但是他和惟功在兵部的争执已经是人近皆知,他若反对,无私亦是私,公心也变私心,当下只能在心底叹气,却是一个字也不曾说。
自己头一次主动干涉政务就一炮打响,万历心里只觉得惟功是自己的一员福将,他高兴的满脸放光,强按住兴奋的心情,朗声道:“此事就依廷议,退朝!”
皇帝这么一说,众官都是嗡然一声,连张居正也挑了挑眼眉,然后才自失一笑。
大明的官,清浊之分十分明显,比如七品县令是地方亲民官,也是浊流,从正七品县令到从七品的巡按御史,这反而是升官了,因为是从浊流到清流,而一个七品的给事中从京城放到地方,就算是放到一州五品正印,也是贬窜。
而清流官职,最重要最光彩的当然要属廷推官,这是清流中的清流,显官中的显官,武臣是不可能有这种荣耀的,这是文官的专属权利。
但现在经过皇帝的御口,三阁老的背书,诸有司衙门的认可,确实可以说是廷推得官。
一眨眼间,惟功这个舍人营的坐营官,等于是游击将军的官职,顿时就是金光闪闪!
“臣谢恩!”
在众官没有反应出来之前,张惟功自武臣队中一闪而出,跪下领旨谢恩。
皇帝已经起身了,在惟功谢恩的时候,万历瞟了惟功一眼,眼神之中,也是充满着得意的色彩。
皇帝心道:这小子此番应该明白,靠谁也不如靠朕最为牢靠!
第一百三十八章 同知
“恭迎五哥儿回府!”
府门处,杨达等管家在前,各处的执事在后,长随和家丁们里三层外三层,小厮们来回奔走报信,欢呼雀跃,一派欢腾。
一见惟功过来,所有人都是躬下身去,齐齐贺喜起来。
这热闹劲头,比起前几回惟功授官得官时,众人悄悄到梨香小院里给他们一家三口贺喜时,可是要热闹过一百倍了。
张元功就站在正门前,国公府门户大开,近支的长辈平辈甚至晚辈站了好几十个,人人都是雍容富态,落落大方,分成班辈次序站定了,见惟功过来,各人都是一起笑将起来。
有一些晚辈,胡子都一把了,却是忙着迎上前来,给惟功打躬作揖起来。
“五太爷,我就说你不是常人,现在可真真是验证侄孙的眼光不一般了。”
“五叔,你营里有没有缺了,不拘什么,给小侄补一个缺成不成?”
“好我的五叔,咱们叔侄俩可是一块儿在树上掏过鸟窝,侄儿差点摔下来,还是你老一伸手救的我,现今小侄没有差事,五叔你是坐营官,能不能拉拔小侄一下?说来说去,还是咱们本家可信,营里有什么事小侄给你看着,管保你一点心也不用操,朝廷拔下来的营务银子,也不会叫外人给黑了去。”
众人上来就是这么一通吵,弄的惟功头大无比,他心里也是明白,固然是张元功因为他得了廷推营官高兴,摆出这么大的排场,更要紧的就是这些族人自己也乐意凑这个热闹。
当一个把总和事事自主的坐营官,特别是受到信重的营官,差距可是太大了。
一个营总得好几千人,一年的粮食就好几万石,马料豆料草束银子就大几千,饷银是皇家用赏赐的名义下来的,最少也得几万两,坐营官事事自主,这些银子都是惟功一手打理,还有官职授给等实际的好处,那更是三言两语的都说不尽。
不过惟功没有理会他们的意思,面对众人的笑脸,他面沉如水,步上石阶之后,才沉声道:“大家是我的族人,有祖父辈叔爷辈,也有兄弟子侄,既然我承皇恩当了坐营官,大家身为亲族,更要支持我大公无私,一清如水,凡事秉承公心去做,不能偏袒私人……张惟聚,你说想去营里效力,不过听说你才能拉开七八个力的软弓……我六岁就能拉十个力了,你这劲力到营里干吗,给我去按摩捶背吗?”
“惟峰,你大字不识一个,帮我看着仓储,我怕你被人卖了也不知道吧!”
一番话说的众人无语,不少长辈都变了冷色,各人都冷哼出声,脸上的神色是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惟功这样的回复,未免太过份了一些,也太不给亲族面子。
“大伯。”
张元德父子几人没有来,他们已经撕破脸皮,彼此间的仇怨根本化解不开,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事实,这种场合勉强自己来陪笑脸,就算是张惟贤也做不到,他们只能躲在自己的居住,此时怕是恨的直咬牙,但张元功的神色也不够开心,眼前的这个场面有一半以上是因为他的私心,他想叫家族中人看看,自己的儿子虽然是私生子,但优秀程度绝对在名义上嫡长的张惟贤强多了。
可惜,惟功叫他的打算落了空,经此一事,家族之中想必会有不少人对惟功有强烈的敌意,想要化解,难了。
张元功神色难看之极,惟功也不理会,大步入内,待转到梨香院前时,张春远远迎了上来,脸色很难看的道:“五哥儿劝劝七老爷吧,怎么劝他到上房去饮宴,他老人家就是说不去……”
“闪开!”
惟功胸前一起一伏,一股气箭竟是喷薄而出,有若实质般的射向张春!
张春大吃一惊,一张脸都扭曲了,他是练家子,这种吞吐气息来伤人的事,以前也只是在剑侠列传之中听说过,但居然活生生的发生在自己的眼前!
下意识的,张春往后一倒,然后在地上翻了个骨碌,这才避开了气箭。
惟功理都不理他,昂然直入,只留下张春等人在他身后惊疑不定,面色如土,经此一事,怕是张春等人的气焰又要小很多。
他当然不会什么气箭,这只是俞大猷刚教给他的一种心理恐吓之法,张春就算不躲,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大碍的……
“七叔。”
入门之后,看到张元芳那熟悉的面孔,惟功这才感觉一阵心安。
他的成就,其实没有和生父张元功分享的打算,以前张元功的隐忍惟功还算谅解,现在忽略他的心意,屡次自行其事,这个生父,看起来也是那种自以为是的性格,今日也算是给张元功一个真正的警告吧。
“你又把大哥惹急了吧?”
张元芳刚赶走了张春,惟功又是这般神色进来,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大伯太自以为是了。”惟功淡淡道:“我不是喜欢受人摆布的人。”
“也不必太峻拒他了。”张元芳道:“他也是压抑太久,现在行事其实也是情绪的反弹。你要知道,他觉得亏欠你不少,一心想补偿你。”
这种话题,惟功不想继续下去,他只笑着道:“七叔,你为都督佥事才几天,我可听人说了,最多到月中,朝廷就会授你为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升官升的这么快,你可比我强多了啊。”
张元芳温和的笑笑,眼神中尽是慈爱之色……这个过继的儿子嘴上还是七叔长七叔短的,但其实在他们之间已经是十足的父子之情了。
这几年,彼此相处下来,铁人也感化了,何况两人脾气和秉性都很相投呢!
“我这个同知都督只不过是都督府和兵部直接就办了,你这个坐营官可是廷推和皇上亲口任命的……比我光彩的多了!”
都督佥事是正二品,为都督的下属,主要是分管训练和军纪,张元芳行事干练,对人友善,加上本身也是正经的勋贵,所以在都督府中十分被人看重,短短时间之后,他就从正二品的都督佥事升为都督同知,也就是左军都督府左右两个都督中的其中一位的助手,协助都督综理全局。
虽然武臣从一品不算什么,特别是在勋贵之家,但眼前这叔侄两人却是几乎靠的自己获得的成就,这就足以叫两人自豪了。
“行啦,你们俩别在这打哑迷了,酒菜已经准备好了,上桌吧!”
张惟功也是真饿了,当下欢呼一声,猫一样的就窜进了上房。
菜是时令菜,秋季是北京城最后的盛宴了,各种蔬菜还很多,林林总总,炒了大盘放在桌上,绿色黄色棕色红色各色都有,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切黄瓜,炒西红柿,肉蒸茄子,都是时令小菜,家常炒法,好在酱料用的都是最好的,七婶的手艺也颇有长进,虽不及那些酒楼的大厨,但常年吃下来,反是更觉得香甜。
“嗯,香……真好吃。”
惟功撕下一只鸭腿,大快朵颐的几口就下了肚,张元芳夫妻二人见了,都是呵呵一笑,一起摇头。
也就是在他们夫妻面前,惟功这个少年老成的家伙才会展现出这么不成熟孩子气的一面,就算是万历皇帝亲至,怕也会吓一跳,向来在自己面前成熟稳重,办事干练的张惟功,居然还有这么调皮淘气的一面?
“对了,”张元芳喝了惟功斟的一杯酒,说道:“我即将是同知都督,手中权柄更大,如果你要补更多的人入军籍,只要不超过百户,从百户到冠带总旗,小旗,都很方便的。”
惟功大喜,叉着油淋淋的双手,笑道:“多谢七叔!”
“屁话,一家人谢什么谢……”张元芳又饮一口,却是斜眼道:“就是我一生没给人开过后门,你自己也人模人样的,刚刚也拒绝了不少本府的族人吧?拒绝别人,自己倒是大开后门,这样很没有节操啊。”
惟功最喜欢在张元芳饮酒时同他聊天,这个时候的七叔更显露出真性情来……说话也更诙谐有趣了,甚至会学他说话。
他哈哈一笑,答道:“七叔,我可以拍着胸脯的说,补进来当武官的那些小子,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栋梁之材,与其将他们身上的那些官职给地方上的豪强大户谋了去,弄个官身在身上欺负百姓,还不如给我们呢。”
惟功他已经是坐营官,马步军都归他,预计最少能编练五个千总,四千人左右的直属部曲,如果步军把总郭守约听话的话,不妨给他一个千总司领着,如果首鼠两端,那就直接撵走就是了……凭他现在当红炸子鸡的身份,撵开一个步军把总是很轻松的事了。
“明年会大阅,这是一定的事。虽然文官当家,但我们勋贵武官,也得宣示一下自己的存在,再者说,江陵相国也会支持此事,他秉政多年,文事和财政都是一等一的,武事在边关上也是杜绝了外敌入侵,再将京营也整顿一番,拿的出手来,一生文治武功就说的过去了。”
“七叔,你这口吻象是说皇上呢。”
“你这孩子……莫胡说了,反正做事多上心,马军需得有马,要快点买来马匹训练,步军就看你自己的想法了,但行伍一定要整肃,铠甲也要鲜明,大阅时,旗帜阵列铠甲,都很重要的!”
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
张元芳是经历过一次大阅的,惟功也是仔细的听着,汲取着张元芳的经验。
大阅,对勋亲武臣来说是头等大事,对皇帝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显示无上君权和放风的机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这事儿和南郊祭祀天地远远不同,祭祀天地庄严肃穆,又是在新年伊始时进行,坐在大车里头,来回颠簸几十里,在寒风里吹个透心凉……没有哪个皇帝喜欢这差事,哪怕是在文官体系之下难得的放风机会。
大阅就不同了,选择在春夏之交,天气温润凉爽之时,天子策马奔驰在三军之前,校阅京营将士,在山呼万岁声中,观看将士操练,同时可以在来回的时候观赏京城南郊在春夏时的风景……对皇帝来说,这是无上的美事,只可惜,在文官体系之下,想经常大阅是不可能的,一个皇帝一生之中,可能也就那么一两次。
所以最近的热门话题就是大阅,这是和大婚一样最热闹的两件大事,前者是京城百姓们嘴里热闹话题的第一名,后者则是勋亲武臣们最关注的紧要大事。
这一件事,可能会决定未来几十年大家在万历朝的势力排名,嘉靖初年,朱希忠和陆炳等旧臣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赏识,于是四十多年间掌握大权,成为人臣中最拔尖的两位,哪怕是严相爷倒了台,朱希忠还是总理戎政和国公,死后追赐为王,所以张元芳很郑重的对惟功道:“这不是一件小事,你得叫皇上知道,你不仅武艺高强,对他忠心,你练兵带兵的本事也是一流的。小五,二十年后你能不能成为京营提督,就看明年你的表现怎么样了。”
“我会努力的……”惟功心中十分感动,郑重点头道:“不论是马军,步军,我会往死里们。”
“你操练之事,都督府中已经有不少人提及了,说你是戚元敬的高徒,虽然和俞帅和马帅都有不错的交谊,但你的练兵之法,还是戚帅的。”
“是的。”惟功点头道:“我的理念,和戚帅相近,对军队,先讲以法度来约束。然后才是传以技艺,再练胆。”
张元芳开玩笑道:“俞帅怕是会伤心啊。”
“我也有和俞帅相近的地方啊……”惟功还是很认真的道:“练兵要练精锐,以厚饷养一支强兵,快速机动,拥有强悍的战力,而不是大而无当,养百万无能之辈,不如以百万之资,养十万雄兵。”
“戚元敬也不是不想练十万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