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19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湘西1949-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椎囊恢灰砗湍盖浊资种募讣一夹∩馈�

1949年10月的一天,太阳温暖地照着大地。四处给人家打短工的吴昌儿,看到公路上解放军的队伍像流水一样,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地向南开去,他心里就打好了主意:既然吴显贵、彭明武都怕得要命逃走了,就参加他们去!他鼓起勇气,拉住一位扛着枪的大兵……

“后来我改名叫‘石金生’,就是想让命像石头一样硬,克死吴显贵、彭明武那些王八蛋。”此时,小石的眼中已经没有了泪水,剩下的只是恨。

吃完饭,聂科长将柯山拉到一边,不无担心地说道:“小石是一个苦大仇深的好孩子,我相信他革命的坚决性,特别是面对仇人时。不过,你执行的是一项秘密任务,这会不会给你的工作带来影响?”

“应该不会吧。”柯山犹豫了一下,“况且,现在再找了解当地情况的人,恐怕也来不及了。”

“那好,你们回去准备一下,明天出发。你还有什么要求?”

“能不能给配些武器装备?”柯山试探着问道。

“没问题。”

拿着聂科长开好的条子,柯山和小石向军需仓库走去。

“柯干事,咱们这是干什么去?”小石连跑带颠地跟在后面。

柯山看了一眼小石肩上的汉阳造,说道:“把你这个老套筒给换了。”

“换了?三八大盖我可背不动。”

柯山笑了,“知道你背不动,到时候看合适的随你挑。”

走进军需仓库,里面可谓是琳琅满目。各种型号的长短武器,成箱的弹药,成箩筐的银元、鸦片,几乎都摆满了房间,看得小石的眼珠子都快掉了出来。柯山虽然大大小小参加过几次战斗,也见过一些场面,但是如此阵势还是令他吃惊不小,更是满心欢喜。

要知道,南工团学员虽然身着军服,但并没有配备武器,学习内容也以政治课为主,涉及到的军事部分不过是队列操而已。当时,总团下设3个分团,一、三分团驻地在北平,二分团驻地在天津。分团下设大队、中队、分队、小队。只有分队长以上的现役军人才配有枪支,那还是从原部队带来的。

柯山所在的三分团是1949年8月1日从北平城内不同的驻地集合后,列队徒步到前门火车站,然后乘火车一路南下。途中,中队组织部分骨干学员轮流值夜,他才在入团后首次触到了枪。一直到武汉分配工作后,乘船渡洞庭湖到常德,再步行4天到沅陵,因为沿途有警卫部队护送,柯山他们依然没有配枪,随身装备仍是配发的被服、皮带、绑腿、水壶、碗袋,还有一些私人物品。那个针线包就是细心的妻子给他准备的……

在武汉时,柯山曾给妻子写过一封信,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一股莫名的愁思从心中猛然升起,却又迅速被他打断。

“小石,赶快行动。”柯山对目瞪口呆的小石说道,也是在提醒自己。

他先拿起了一支汤姆森冲锋枪,配上20发弹匣,又拿了两个30发弹匣备用。短弹匣在平时装配在枪上,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挂碰;长弹匣在作战时选用,可以减少装弹时间。然后,又分别找到一把11。43㎜口径柯尔特手枪和左轮枪。

那边,小石早就将自己的汉阳造扔在了一旁,抄起了一支卡宾枪,爱不释手地打量着。要知道,只有军、师首长的警卫员等少数战士才能配备卡宾枪。

柯山不禁笑了起来,顺手将柯尔特左轮枪递给了小石。

如此一来,他们可谓是一水的美式装备了,而且在火力、性能上可以互补搭配:汤姆森冲锋枪火力强劲,控制范围大;卡宾枪的特点是出枪快、射程远、精度准,而且枪身短、重量轻,在美军中多是配发给军士、司机、机枪手、通讯兵、伞兵等,最适合小石的身材;手枪便于隐蔽携带和近战,而且柯尔特的威力在手枪中屈指可数;左轮枪最主要的好处是不会受到臭弹影响。柯山之所以选择11。43㎜口径柯尔特手枪、左轮枪,是因为能够与汤姆森冲锋枪的子弹通用,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携弹的麻烦。

小石为自己的卡宾枪配上15发弹匣,并拿了两个30发弹匣。除此之外,他们还分别拿了200发子弹和4枚手雷,用油纸包好装进挎包中,加上小石的4枚手榴弹,可谓是装备精良。

柯山掂了掂自己那把驳壳枪,目前再带着它就有些累赘了,不过他还真有些舍不得,这可是亲手从一名国民党尉官那里缴获来的。他最终决定交给聂科长暂为保管。

临出门时,柯山顺手拿了一块鸦片放进了挎包里。

三、险遭暗算

柯山带着小石出了沅陵城,沿着一条蜿蜒小路向山里走去。

“柯干事,咱们这是干什么去?”小石不解地问道。

“撵肉。”柯山笑着说,“顺便试试你的胆量,别到时候吓得连枪栓都拉不开。”

撵肉,是当地土语“打猎”的意思。当然,柯山并不是真的要去打猎,而是要去试枪,因为要想尽快熟悉枪的性能特点,最好的办法便是试射校枪。

“真的?”小石立刻兴奋起来,脚步也放轻了许多,向四周搜寻了一下,自信地说道,“在这儿什么都碰不到,我知道一个好地方。”说着,便敏捷地跃出小路,攀上山坡。

柯山只好跟在后面,其实,他也想顺便看看当地人是怎样撵肉的。

手持弯月砍刀的小石时而疾进,时而驻足观察,侧耳倾听。突然,他打了个手势小声说道:“好像有大家伙。”

等了一会儿,小石开始慢慢向前搜寻,转到一个背风处,看见一圈倒伏的野草。似乎有动物在这里休息过。柯山警惕地环视着四周,不由得握紧了手中的枪。

“嗨。”小石一副泄气的样子。

“你不是刚才听到动静吗?也许还没跑远。”柯山满怀希望地说道。

“是人。”小石指着草窝处往来穿梭的蚂蚁,“他们在这里吃过东西。”随后用枪拨开附近的草丛,挑出两双沾满泥的旧草鞋,“至少是两个人。”又指着被压倒的草,“断口有新茬,也有旧茬,新茬是刚才压的,旧茬是昨天下雨后压的。”

柯山这才恍然大悟,看了看太阳的位置,说道:“小石,你知道这附近有能够拢音的地方吗?等会儿咱们要试枪,别传得太远。”

“没问题。”

小石领着柯山翻过两个山坡,看到一条河道。由于是冬季,河面变窄,河水也很浅,在乱石中时分时合缓缓地流淌。他们沿着河底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一个河岔处,只见两边是20多米高的悬崖,由于河水常年冲刷山体,崩塌的巨石堵住了大部分河道,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喇叭口状区域。

柯山让小石铺开油布,然后将枪分解摆开,边擦拭边给小石讲解枪械常识:枪,即便是同一个型号也会有细微差别,特别是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后;试枪,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差别所在,以相应校枪,还可以体会手感、振动、后坐力等,并相应调整自己的力度、姿势,甚至呼吸……

听着听着,小石抗议起来:“柯干事,别说了,再说我就不会打枪了。”

柯山笑了,“好,现在咱们开始试枪。”

小石跳起来跑到里面,在巨石上摆放了一个大鹅卵石。

柯山连忙大声提醒道:“小石,咱们用的不是火枪,子弹打在石头上会出现跳弹,找几个木桩来。”

几枪过后,他们渐渐找到了感觉。小石更是越打越准。

“小石,枪法不错嘛。”柯山表扬起来。

“我从小就跟我爸上山撵肉,这算什么!”说着,小石向主河道走去,随手捡起一小段枯树枝,紧跑几步扬手用力向空中抛去,随即抬手就是一枪。树枝在最高点猛然偏离了抛物线,显然是被击中了。

此时,柯山想制止已经晚了,枪声在河道上空剧烈地冲撞着,渐渐向远处传去。

没过5分钟,岸边树丛中传来一声厉喝:“什么人 ?'…'口令!”

“长空!”柯山连忙答道。

“雷电!”对面传来回应,随即3名战士分别从树丛中现身围过来,“哪个单位的?”

“保卫部。”

战士看到柯山他们手中的长短家伙,感觉是在执行特殊任务,正在犹豫是否继续盘问之际,从远处跑来一人,喊道:“怎么回事?”

来人是军直警卫营的张排长。柯山知道沅陵四周山中有警戒部队,但是军直警卫营的人出现在这里,就有些蹊跷了。他反手将短枪别到后腰,用衣服盖住,小石见状也连忙将左轮枪塞进裤兜。

“是柯干事呀。”张排长来到近前,“刚才是你们打的枪?”

“啊,走火了。”柯山说着,向小石使了一个眼色。小石乖巧地不住点头。

“你们在路上看到一老一少两个农民模样的人吗?”

柯山一愣,猛然想起邮政所中那两个人,“裤脚上挂着点点泥痕,脚上的布鞋却很干净”,以及刚才看到的那两双“沾满泥的旧草鞋”……柯山心中一阵懊恼,随即引领张排长他们回到那里,不过没有新的发现。又让小石带路搜寻了几个重点区域,依然一无所获。

在搜寻过程中,张排长简单介绍了情况,他们中午接到司令部的命令:封锁沅陵城外所有隘口和小径,扣留一老一少两个农民模样的人,其中那个老头缺少牙齿。后来,又接到命令将主要兵力放到这一带,并进行地毯式搜索。

回到军部时,天已经擦黑。

吃过晚饭,柯山带小石到了宿舍。金昌浩没有在,同宿舍的另外两人随主力部队入川参战走了。他给小石安排好床铺,说道:“明天就要出发了,早点儿休息吧。”

“去哪儿?”小石兴奋地问道。

“到时你就知道了。”柯山随即开玩笑道,“晚上要小心,要不现烤被子可就来不及了。”

见柯山又提起这事,小石生气地翻身面向了墙。

夜,很静,昏暗的油灯几乎定格不动。小石已经发出轻微的鼾声,柯山的思绪却不由得转向遥远的北方,他在桌子上铺开信纸,“亲爱的筠:”刚刚落笔,却不由得轻叹一声。

柯山的妻子叫吴玉筠,她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因此全家会随父亲的工作调动而辗转在北方的城市之间,这让吴玉筠从小便有了超出一般女孩子的阅历,也养成了泼辣率真的性格。那时,柯山从哈尔滨来到沈阳找工作,暂住在一位同学家里,也就认识了做邻居的她。后来,柯山参加长春市的警察招考,他们便在那里安了家。可是好景不长,东北战事愈来愈紧,两人决定投奔已经返回北平的娘家。由于铁路交通瘫痪,他们不得不裹挟在逃难的人流中,步行入关到天津,再乘火车到北平。这一走便是近两个月,也算得上是患难夫妻了。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又恢复了平静。这对于战时的军事部门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柯山并没有在意。

信很快就写完了,无非是报了平安,又问了一些家里的情况,说了一些亲昵的话。柯山封好了信,决定平息一下自己的情绪,便从枕头下拿出那本沈从文的《边城》。

在武汉,柯山知道自己分配到湘西后,为了尽快了解当地的历史概貌、风土人情,便找来这位从湘西重镇凤凰走出去的作家的作品。他已经看过沈从文的《湘西》和《湘行散记》,知道了“民国十年,湘西统治者陈渠珍,受了点‘五四’余波的影响,并对于联省自治抱了幻想,在保靖地方办了个湘西十三县联合中学校,教师全是由长沙聘请来的”;知道了“在这条河里在这种小船上作乘客,最先见于记载的一人,应当是那疯疯癫癫的楚逐臣屈原。在他自己的文章里,他就说道:‘朝发汪渚兮,夕宿辰阳’。若果他那文章还值得称引,我们尚可以就‘沅有芷兮澧有兰’与‘乘舲上沅’这些话,估想他当年或许就坐了这种小船,溯流而上,到过出产香草香花的沅州”;还知道了“湘西虽号称偏僻,在千五百年前的《桃花源记》,被形容为与世隔绝的区域,可是到如今,它的地位也完全不同了。西南公路由此通过,贯串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的交通”。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柯山儿时在父亲手中那晃动的戒尺下读过的。当时,他不可能理解“隐逸境界”对于一名读书人的意义,不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却是至今能够琅琅上口。即便如此,若不是读了沈从文的散文《湘西》,他决不会将“世外桃源”与“匪风甚炽,安居不遑”、“成群劫掠,啸聚为患”的湘西联系在一起。

突然,两下轻轻的敲门声,将柯山从《边城》翠翠的身边拉了回来。小石也猛地翻身抄起床边的枪。

“柯干事,聂科长让你去一下。”门外传来小汪的低声呼唤。

“没事,你先休息吧。”柯山对小石说完,便随小汪走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