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枢走在最前面,领着众人进入华盖殿,跪下开口了。
“恭迎皇上前往奉天殿升殿。。。”
所有人都跪下了,包括在外面等候的官员。
到了这个时候,郑勋睿还是不会开口,也不能给开口说话。
很快,锦衣卫指挥使洪欣瑜来到郑勋睿的身边,轻轻的扶着他起身。
郑勋睿慢慢朝着奉天殿走去,在他的前面,是锦衣卫手持的华盖。
奉天殿外面,等候的文武大臣排的整整齐齐。
众人的目光看向了慢慢走来的郑勋睿。
郑勋睿的目光扫过了众人,他看到了队伍前面的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照和朱慈焕,这几个人的出现,包括朱由检遗诏的出现,曾经在京城引发了不小的震动,让众人对郑勋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拥有皇太子身份的人都是忌讳的,欲除之而后快,保证自身皇位的稳固,也能够消除一切的隐患,可郑勋睿没有这样做,而且让他们参加登基大典,这该是有多大的自信。
郑勋睿看看朱慈烺等人,扭头朝着奉天殿殿内走去。
御座就在正前方,前方挡着卷帘,一旦坐上这个位置,郑勋睿就成为了大明王朝第十七任的皇帝了,只不过他这个皇帝与前面不同,他不姓朱。
其实大明王朝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点谁都是清楚的,郑勋睿并非是因为朱由检的遗诏才登基的,没有遗诏郑勋睿一样做皇帝。
郑勋睿慢慢走到御座前面,他没有转身坐下,而是隔着卷帘对着御座稽首行礼。
这个动作让进入到奉天殿的文武大臣有些发呆。
转过身,郑勋睿对着众人开口了。
“我对御座是敬畏的,这御座意味着责任,若是不能给让大明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不能让大明强盛起来,我就不配坐这个御座,我希望诸位和我一样,敬畏自身的地位,不要以为自身拥有的地位是用来享受的,我希望你们记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奉天殿内异常的安静。
一直到郑勋睿坐下之后,杨廷枢才站直了身体。
“皇上即位,行跪拜礼。”
锦衣卫指挥使洪欣瑜,手持皮鞭在大殿旁边甩向地面,皮鞭摔地啪啪的声响,传的很远。
刑部尚书、郑家军总兵郑锦宏缓缓的卷起了帘子。
就在帘子卷起的时候,文武大臣全部都跪下,行五拜三叩的大礼。
“众位爱卿平身。”
郑勋睿说出来这句话的时候,非常自然,没有丝毫的停顿,也没有丝毫的不自然。
这让主持仪式的杨廷枢吃惊,大凡皇帝即位,都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的,登基大典的时候都是一言不发,免得表露出来急促或者不安的情绪,可郑勋睿登基,整个的过程非常平静,平静的让一切都成为了理所当然。
接下来诸多的文武大臣前往承天门,在那里聆听皇上即位之后的第一道圣旨。
这是一道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诏书,诏书对先皇没有丝毫的评价,也没有提及什么感谢天地上苍之类的话语,全部都是对文武大臣该如何做事情的要求,与其说这是皇上即位的诏书,不如说这是皇上对文武大臣提出来的明确要求。
诏书宣读完毕,登基大典结束。
随即就是第一次的早朝,其实已经不能够说是早朝,而是午朝了。
早朝开始,郑勋睿下旨,改年号为瑞元,改崇祯十七年为瑞元元年。
宣读圣旨的是锦衣卫指挥使洪欣瑜。
接着的圣旨,就是册封皇后的事宜。
文曼珊被册封为皇后,冬梅被册封为贤妃,荷叶被册封为德妃,杨爱珍被册封为安妃,徐佛家被册封为敬妃,卞玉京被册封为恭妃,寇白门被册封为顺妃。
这本是一道很正常的圣旨,但是却引发了众人的注意,文曼珊被册封为皇后,这是应该的,不过皇后娘娘之后,应该是皇贵妃,圣旨中间没有牵涉到,这让人想到了朱徽娖,这位先皇的女儿,奉先皇遗诏要嫁给皇上的公主,是不是就是未来的皇贵妃呢。
不会有人问,郑勋睿更不会做出什么解释。
一切的事情处理完毕,已经是申时。
郑勋睿来到了后宫,这是他第一次进入到后宫。
皇宫里面经过了李自成的蹂躏之后,显得有些萧条,加之郑勋睿不赞成皇宫过于的奢华,也不赞成后宫的人太多,所以进入后宫,感觉到的是清净。
文曼珊自然是在乾宁宫。
看见郑勋睿来了之后,文曼珊赶忙就要行礼,皇后见到了皇上,自然是要行礼的。
郑勋睿刚要开口阻止,忽然想到了什么,没有开口说话,默默看着文曼珊行礼,他已经是皇上,今后需要做出诸多的改变,这就是其中之一。
皇后母仪天下,肯定需要给天下人做出典范,若是后宫没有了规矩,岂不是遭遇天下人耻笑,要知道读书人的嘴是最毒的,郑勋睿倒是无所谓,可文曼珊等人承受不住。
“皇后,自此之后就要守在皇宫之中,是不是有些不习惯啊。”
文曼珊的脸色微红。
“臣妾已经习惯了,没有什么。。。”
郑勋睿轻轻叹了一口气。
“好了,就不要说这些话语了,朕知道你心里所想,多年夫妻了,为了朕,为了这大明的将山,皇后可要准备受委屈了。”
文曼珊没有说话,眼角隐隐能够看见泪花。
第八百八十三章致命的商议
郑勋睿来到京城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登基称帝了,这让钱谦益等人松了一口气,当初李自成进入京城的时候,钱谦益迫不及待的示好,且组织了一批东林党人进入到朝廷之中,表示了对李自成的效忠,想不到短短二十余天的时间,李自成就遭遇惨败,其麾下的大顺军被郑家军剿灭,本人也被郑家军斩杀,这让钱谦益等人目瞪口呆。
接下来的时间,钱谦益是惶惶不安的,张采、杨彝、吴昌时和龚鼎孳等人也时常在他府邸里面拜访,众人关心的都是一件事情,那就是会遭遇到什么样的厄运,毕竟郑勋睿对东林党人是深恶痛绝的,在担任南京兵部尚书的时候,就毫不客气的驱逐了东林党人,且端掉了东林党人在南直隶的根据地。
钱士升、侯恂、瞿式耜和张溥等人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他们拒绝归顺李自成,选择了沉默,不过郑勋睿进入京城,且遵照先皇的遗诏登基称帝,这让他们的处境一样尴尬,本来他们完全是可以离开京城的,可遭受到了大顺军的盘剥,他们的境况变得很是窘迫,同时北直隶等地没有彻底安稳下来,郑家军依旧在剿灭大顺军的余孽,诸多地方还不是很太平,这等的情况之下,他们也不敢轻易离开京城。
郑勋睿已经登基了,成为了皇上,年号也改为了瑞元,那么接下来就是瑞元皇上主政了。
瑞云元年五月初十。
钱士升的府邸。
钱谦益、侯恂、瞿式耜、张溥、张采、杨彝、吴昌时和龚鼎孳等人悉数都在这里。
此时钱士升已经赋闲在家,南京的六部、都察院等部门搬迁到京城之后,原内阁自动解散了,至于说四品以下的官吏,在杨廷枢主持京城局势的时候,已经开始了甄别。很多人继续在朝廷之中做事情,而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部都浮赋闲回家了。
杨廷枢此次的甄别,对于东林党人来说是重大的打击,不少的东林党人被剔除出去,也有少量的东林党人继续在朝廷之中做事情。可明显疏远了东林党。
郑勋睿究竟会如何的处置东林党人,或者说朝廷对东林党究竟是什么态度,这是钱士升等人关心的事情,毕竟他们就算是不在朝廷之中做官了,但依托东林党,还是能够有发言权的,再说东林党的力量颇为庞大,尽管在南方吃亏了,但在北方的发展速度很快。
为了东林党的未来。众人终于摒弃前嫌,再次聚集在一起了。
这些人是东林党的骨干,他们将要商议东林党下一步如何的发展,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发展,如何面对朝廷等等事宜。
钱士升、侯恂、瞿式耜和张溥等人明显是一帮,钱谦益、张采、杨彝、吴昌时和龚鼎孳等人是一帮,两帮人之间已经存在不小的隔阂和矛盾,钱士升等人姿态高很多。因为他们没有屈服李自成,在道义上是说得过去的。而钱谦益等人则是灰溜溜的,底气不足。
主持商议的钱士升,没有追究钱谦益等人,在商议刚刚开始的时候,直截了当的表明态度,那就是东林党人必须在朝廷之中争取到发言权。
钱士升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明王朝继续延续下来了,郑勋睿是奉先皇的遗诏登基的,同样是大明王朝的皇上,这天下和以前差不多的,既然如此。那么东林党人既要继续为朝政的发展鼓与呼。
钱士升的态度,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毕竟东林党在北方有着不小的影响,很多读书人都加入其中,郑勋睿尽管做了皇帝,总是需要人来做事情的,现如今朝廷最缺的就是人才,郑勋睿登基已经有十天的时间了,还没有宣布内阁人选,六部和都察院等部门人员也很不齐整,这都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不需要过多的猜测就可以知道,郑勋睿下一步肯定是大量的启用读书人,进入到朝廷之中做事情。
这应该是钱士升等人的机会,尽管他们不大可能进入到朝廷之中,但东林党人总是能够进入到朝廷去做事情的。
对于朝廷颁布的一些政策,钱士升等人很是愤怒,什么官绅一体纳粮,什么征收商贸赋税等等的事宜,读书人地位本来就不一样,士大夫本就是朝廷的柱石,享受朝廷的照顾理所当然,凭什么要求他们也要缴纳赋税,这岂不是违背了祖制。
至于说征收商贸赋税,那就是与民争利。
钱士升表明了态度之后,众人安静下来,话可以说的慷概激昂,可光说是没有作用的,你说话没有人听,那就等于是白说。
在这方面,不客气的说,钱谦益还是有发言权的。
钱谦益主动投奔李自成的行为,尽管让人诟病,可人家进入到了朝廷之中,而且还能够说上一些话,还帮助一些东林党人也进入到朝廷之中,或者说保留了原来的职位,这应该算是本事,你钱士升是高傲,可惜也就是赋闲在家,而且还遭遇到大顺军的敲诈,本人被关进了大牢之中,被盘剥了近十万两的白银,才保住了性命。
一个多月时间以来,钱谦益等人尽管是惴惴不安,可还是很注意观察局势的,他们发现郑勋睿与李自成完全不一样,是真正的平定北方的局势,首先是通过漕运调集了大量的粮食,有了粮食,局势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稳定下来,其次是稳定下层的官吏,保留了那些真正办事情的官吏,裁撤与保留并行的措施,让各级的官府基本稳定下来,最后是与民休息,郑勋睿登基之后的第三天,就下旨免去了北直隶、河南与山西三地一年的农业赋税,这让老百姓能够真正得到休息。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李自成并未对谁清算,就算是投降的大顺军军官军士,也是分散安置,并未大开杀戮。
杨廷枢的确让不少东林党人赋闲在家了,可没有下一步的动作,没有对这些人实施更进一步的打击,也就是让这些人不做官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肯定是郑勋睿的意思,从这个方面来看,郑勋睿是绝不会展开大规模的清算,更不会大开杀戒了。
就在众人都沉默之后,钱谦益开口了。
他首先说明了自身对局势的判断,接着说明了下一步准备采取的措施,无非是主动去找到周延儒或者杨廷枢等人,表明态度,希望能够进入到朝廷之中做事情。
钱谦益说话的时候,众人都是沉默的,尽管钱士升等人看不惯钱谦益,觉得钱谦益这个东林党魁的所作所为,有辱斯文,可惜目前的情况之下,众人想不到其他的办法,难不成东林党人还与朝廷硬抗,以前郑勋睿是南京兵部尚书的时候,东林党人在老巢南直隶都是大败,就不用说如今人家已经是皇上了。
目前所能够做的也就是服软,通过低头的姿态获取机会,至于说今后,只要争取到了机会,今后总是有扬眉吐气的机会。
钱谦益说完之后,钱士升、侯恂和瞿式耜都没有开口。
张溥在这个时候开口了,他的开口,让所有人都吃惊。
“在下不同意老师的建议,读书人应该有自身之骨气,创建东林党的顾老先生,曾经遭遇到朝廷的无数打压,可一直都是铁骨铮铮,丝毫没有屈服,魏忠贤老贼一手遮天的时候,东林党人更是不屈不挠,无数的先烈前赴后继,与魏忠贤斗争,不在乎自身之性命,不屑于魏忠贤的拉拢和威逼,彰显东林党之骨气,东林党人就算是不依靠朝廷,也一样能够傲视天下,不做官怎么了,可以做学问,可以评论朝政,可以对朝政提出批评建议,在下就不相信了,朝廷还敢封堵东林党人之嘴。。。”
张溥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