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勋睿很清楚,这个时候要求吴三桂牢牢守住山海关,无疑是让其送死,只有让吴三桂在关键时刻可以放弃山海关,带领麾下的军士撤离,才是最佳的选择。
京城之中暗线传来的消息。李自成抓获了吴襄及其家人,刘宗敏强行带走了陈圆圆。
吴三桂与李自成之间已经没有丝毫和解的可能性。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郑勋睿的信函通过特殊的方式,送到了山海关,送到了吴三桂的手中,让吴三桂陷入到长时间的思索之中。
郑勋睿不愿意吴三桂投降八旗军,他让吴三桂抽身,让大顺军与八旗军之间捉对厮杀。因为这是无法避免的厮杀,李自成占据了京城,绝不愿意主动退出来,多尔衮更是眼红京城,想着占领京城。
这就让八旗军与大顺军之间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
当然郑勋睿也清楚。要求吴三桂不经过任何的厮杀就撤离山海关,这也是不行的,吴三桂必须是在无法抵御的情况之下,撤离山海关。
郑勋睿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是不是能够成功,就看吴三桂的选择了,若是吴三桂依旧决定投降八旗军,那他也没有办法,最终是率领郑家军将吴三桂一并剿灭。
郑勋睿写完信的时候,很有信心,他认为吴三桂会按照他的要求办理,毕竟历史上的吴三桂,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之下,投降了八旗军,要是那个时候不投降,那就是死路一条了。那个时候的吴三桂,没有第三方的力量可以投靠。
尽人力看天意,当然郑勋睿有着绝对的信心,不管北方如何的巨变,也不管李自成和皇太极做了多少的准备,最终的胜利属于他郑勋睿和郑家军。
吴三桂的确陷入到矛盾之中。
收到了郑勋睿的信函之后,他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连续看了两遍信函之后,才将内心的震惊强压下去。
面对大顺军的进攻,这是肯定的事情,吴三桂不会退缩,在他的内心还残存一丝的幻想,也许这一战打败了大顺军,李自成就会考虑释放他的父母和家人,可若是不抵抗就撤离了山海关,那父母和家人肯定是活不成了。
郑勋睿的信函,给吴三桂指明了一条道路,那就是投奔郑家军。
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
站起身来的时候,吴三桂已经下定了决心,他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面,详细写了一封信函,命令身边的亲兵,务必将信函送到山东德州,交给郑家军。
两天时间过去,一个让吴三桂震惊的消息传来了。
父亲吴襄以及母亲,连同十多个家人,全部被斩杀了,刘宗敏亲率大顺军,已经朝着山海关的方向行军。
这个消息,让吴三桂如同掉进了冰窟里面。
吴三桂彻底的愤怒了,父母家人被杀了,侍妾陈圆圆被抢走了,偏偏这个来征伐山海关的人就是刘宗敏,始作俑者刘宗敏。
吴三桂忍不住了,他命令十万大军前往一片石,留在山海关驻守的仅剩两万余人。
吴三桂这次是豁出去了,他要与刘宗敏拼死搏杀。
大军从山海关出发的时候,吴三桂突然想到了给郑勋睿送去的信函。
行军途中,吴三桂对麾下几个主要的军官下达了若干的命令,至于说这些是什么命令,只有吴三桂自己知晓。
驻扎在宁远的多尔衮,发现了异常。
他每日里派遣大量的人员到山海关附近去观察,获取情报。
皇太极的意思是非常明确的,每天都要禀报山海关以及北直隶的情况,八旗军暂时不要参与到厮杀之中,静观局势的变化。
多尔衮也给驻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写信了,不过一切都是石沉大海。
多尔衮最为担心的还是吴三桂归顺李自成,那样八旗军接下来的征伐就变得困难重重了,强攻山海关是不明智的,只能够绕开山海关,进入到北直隶搏杀。
多尔衮压根看不起如今的大顺军,原来的流寇,他认为大顺军没有多大的战斗力。
不过多尔衮不敢小视大顺军的兵力,人家接近百万大军,自己麾下不过十五万人,要是陷入到百万大军的包围之中,肯定是凶多吉少,人家用人山人海的战术,你就无法抵御。
若是依照多尔衮的脾气,早就率领大军,绕开山海关,进入北直隶了,不过他还是要听从皇太极的安排,而且皇太极考虑是深远的,此次机会难得,八旗军若是能够一举拿下山海关,则进入中原的所有障碍都排除了,到时候八旗军再也不用担心腹背受敌的情形,放心大胆的在中原驰骋。
多尔衮最愿意看见的局面,就是吴三桂拒不投降大顺兵,结果两方在山海关厮杀,这样八旗军就有了莫大的希望,可以趁着双方厮杀的时候,拿下山海关,到时候不管是哪一方获取胜利,八旗军都可以轻松的收拾对方。
斥候突然来禀报,说是山海关有大量的军士调动,看样子好像离开了山海关,朝着其他的方向开进了,驻守山海关的明军人数应该不多了。
听闻斥候的禀报,多尔衮欣喜若狂,他忍住了自身的情绪,命令斥候再次去侦查,一定要侦查到尽量准确的情报。
两天之后,斥候再次来禀报,肯定的说山海关的确出现大军调动的事宜,守卫山海关明军的人数大量减少了。
多尔衮大喜,他预定的最好的情况出现了,吴三桂与大顺军要展开厮杀。
多尔衮迅速下达命令,留下五万人守候宁远和锦州城池,剩余十万大军朝着山海关的方向开拔,尽量在早上和傍晚行军,避免过早的暴露大军。
沈阳,得到多尔衮禀报的皇太极,更加的兴奋。
皇太极当即召集了满人权贵,以及范文程、耿仲明和洪承畴等人。
皇太极决定亲征了,他将率领满八旗正黄旗和镶黄旗的两万人,赶赴辽东,沈阳的所有事宜,由郑亲王济尔哈朗暂时负责处理,礼亲王代善以及肃亲王豪格协助,豫亲王多铎率领部分八旗军赶赴盖州,负责辽南的稳定,防止郑家军发动突袭,武英郡王阿济格、颖郡王阿达礼、安平贝勒杜度等跟随出征,范文程、耿仲明和洪承畴等人也跟随出征。
皇太极做出了这个决定,让满人权贵很是振奋,他们仿佛看到了大清国入主中原的希望,拼搏了这么多年,满人也该是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四月上旬,皇太极亲率大军从沈阳出发,赶赴辽东。
得知消息的多尔衮,命令大军原地等候。
四月中旬,皇太极赶赴辽东,见到了正在等候的多尔衮和阿巴泰等人。
多尔衮的安排,皇太极完全同意,八旗军近二十万人继续朝着山海关的方向开进。
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无暇顾及山海关,大顺军已经快要到一片石了。
第八百六十三章兵贵神速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日,一片石之战打响,让吴三桂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大顺军进攻一片石的大军,分为了两路,一路由刘宗敏指挥,另外一路则是李自成亲自指挥,因为刘宗敏一怒之下杀死了吴襄以及吴三桂的家人三十多人,李自成也知道吴三桂誓死都不会投降了,所以大顺军必须要拿下山海关,否则京城就存在巨大威胁。
一整天的厮杀,吴三桂麾下的军士死伤惨重,已经无法维持了。
最困难的时候,吴三桂甚至想到了归顺八旗军,让八旗军进入到山海关打击大顺军,毕竟他的仇人刘宗敏就在大顺军之中,不过他最终还是忍住了这个念头,因为郑勋睿的那封信,在天黑之后吴三桂做出决定,撤离战斗,让大顺军占领山海关,至于说距离山海关不远的八旗军,是不是会在这个时候与大顺军展开厮杀,那就不是他吴三桂所能够左右的事情了。
吴三桂就是吴三桂,撤离山海关的时候,暗地里派人去告之八旗军,这个时候,他想到的是报仇,既然自己不能够打败李自成和刘宗敏,那就让八旗军来。
历史在这个时候开始拐弯了。
从吴三桂率领麾下不足五万军士撤离山海关的时候,历史就完全改变了原有的轨迹。
驻扎在山东德州的郑家军,终于在四月十五日出发了,前往京城而去。
这一次郑勋睿的要求非常明确,那就是大军以最快的速度朝着京城进发,沿途不准有任何的耽误,遇见小规模的人马,完全不必理睬,大军的目标是京城。
德州距离京城七百里地。郑家军十二万大军全部抵达,最快也需要七天的时间。
郑勋睿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他命令郑家军分为前军和中军两部分,前军两万人,全部由郑家军斥候营和骑兵营组成,务必在四月二十日之前抵达京城。中军十万人必须在四月二十二日之前抵达京城。
这是郑勋睿下达的死命令。
郑勋睿亲自指挥前军。
郑勋睿做出的决定是冒险的决定,他考虑在李自成撤离京城之前,郑家军抵达京城,给予李自成致命的一击,京城必须是郑家军占领,不能给让八旗军占领,否则郑家军进攻京城,会让京城遭受到惨重的损失,京城不能够遭受到蹂躏。紫禁城绝不能够出现问题。
行军途中,郑勋睿得到情报,李自成和刘宗敏亲率大顺军前往山海关方向征伐,留守京城的是顾君恩和李过等人。
李自成麾下的八十万大军,没有完全驻扎在京城,大都驻扎在京城附近,保定、真定等地与驻扎有大顺军,此番李自成和刘宗敏率领四十万大军征伐山海关。可见也是卯足了气力,必须要拿下山海关。
京城暗线送出来的情报。顾君恩驻守的京城,其麾下可以迅速调动的大顺军军士,不过五万多人,其余的军士,想要驰援京城需要一定的时间。
以两万郑家军将士迎战五万大顺军的军士,这样的战斗郑勋睿倒不是特别担心。他主要担心李自成若是败给了八旗军,大军往回撤的时候,兵力总人数是不少的,加之驻扎在京城附近的大顺军,也前来驰援。郑家军就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承受压力的时间足足有两天,二十日到二十二日。
郑勋睿必须要冒险,他没有办法,稳步推进不失为明智之举,可八旗军的凶残是出名的,一旦京城被他们占据,最终又不得不撤离的时候,那他们不会留下一个完整的京城,也就是说,八旗军不能给进入京城。
这是郑勋睿的底线,不能给突破,所以郑家军将士必须要冒险。
拿出来最为精锐的斥候营与骑兵营,就是要完成作战任务,绝不能够给驻守京城的大顺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行军命令下达的时候,郑勋睿身上沉淀的血性爆发出来了。
上马的时候,郑勋睿什么都没有说,但他身上迸发出来的气势,让所有人不敢直视。
郑勋睿亲率前军,这是所有人都反对的事情,此时的郑勋睿,身份出身了华丽的转变,在众人的眼中,郑勋睿已经不是湘王殿下,也不是太子太师、文渊阁大学士,不是南京兵部尚书,而是尚未登基的皇上,是即将治理天下的皇上。
只不过郑勋睿此时不愿意登基,坚持要拿下京城。
那么,拿下京城的时候,就是郑勋睿登基成为皇上的时候。
众人反对的理由成立,郑勋睿解释的道理也是明确的,此战至关重要,他必须要亲征,既然老天将如此的重担交付于他,那么老天就会保佑郑家军取得完胜。
郑锦宏、杨贺、洪欣瑜、王小二等人跟随郑勋睿出征。
洪欣涛为中军总指挥。
从德州出发,前军无法乘坐船只,北直隶境内的大运河,已经破败不堪,多年都没有整修,乘坐船只的速度远远比不上陆地上行军的速度。
行军的路线也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跟着大运河走,首先到沧州,接着到天津,从天津进入顺天府,经过武清、营州和通州等地,进入到京城。
前军的任务很重,必须要清除沿路所有的阻碍,保证中军行军的通畅,沧州和天津驻扎有少量的大顺军,不过这些驻军绝大部分都是投降的朝廷军队,而进入顺天府之后,营州和通州则是大顺军直接驻扎的地方。
前军不能给惊动京城之内的大顺军,务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京城,也就是说在剿灭沿途大顺军的时候,不能给让这些大顺军给京城报信。
这也是郑勋睿为什么命令郑家军最为精锐的斥候营全部加入到前军之中的理由。
只有斥候营才能够最好的阻止消息的泄露。
李自成占领京城之后,北直隶的防御有所减弱,或许是李自成的实力突然壮大起来了,仅仅在京城就搜罗了近三千万两白银,有了那么多的银子,还有什么值得担忧的,不过郑勋睿知道,李自成进入到皇宫之后,有些忘乎所以,就知道享受了,对下面的事情疏于管理,才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最明显的例子,郑家军大军集结山东德州,大顺军居然不知道消息,完全没有加强河间府的防御,要知道郑家军十二万大军在德州驻扎了好些天的时间。
李自成这种疏忽,郑勋睿求之不得,同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