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个时候,给我几个很虚的头衔,想着利用郑家军来挽救残局,以为我是傻瓜吗,那些将自身看的过于聪明、将他人视作傻瓜之人,自己才是真正的傻瓜。”
。。。
“淮斗兄,该说的我都说了,最后说的直白一些,当**立牌坊的事情,不是聪明人的选择,朝局面临剧烈的变革,变革前夕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相信你是明白的。”
说完这些话之后,郑勋睿站起身来,转身离开了雅间。
脸色苍白、浑身颤抖的杨廷枢,独自一人在雅间里面,好半天一动不动。
等到杨廷枢反应过来的时候,早就看不见郑勋睿了。
三天之后,杨廷枢的辞呈由一同到南京来的吏部官员带回去了,杨廷枢选择留在了南京。
杨廷枢做出的选择,在南京引发了一些小的波澜,不过这不算什么了,就连两任的内阁首辅周延儒都选择留在了南京,何况与郑勋睿关系很不错的杨廷枢了,聪明的杨廷枢自然会选择留在南京。
第七百六十六章你自己选择
被生擒的李定国,没有一直看押在牢房里面,在被关押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专人陪着他到南直隶各地都去走走看看。
这当然是郑勋睿做出的安排。
历史上的李定国是明末的一员骁将,在大明王朝眼看着就要灭亡的时候,率领大军抗击大清,曾经逼迫孔有德自杀,险些收复了湖广等地,可惜李定国生不逢时,最终还是抱恨病亡,眼睁睁看着大明江山被大清国一点一点的吞噬。
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孔有德被郑家军生擒,且被朝廷斩杀,李定国也被郑家军生擒。
对于李定国这样的人才,郑勋睿还是想着收归帐下的,不过李定国从十岁的时候开始,就被张献忠收留,一直到二十一岁的时候被郑家军生擒,在张献忠的身边足足十一年时间,受到张献忠的影响是巨大的,加之李定国的学识一般,打小就是在军中厮混,对于江湖义气那一套特别的看重,想要吸纳这样的人,还是需要费些功夫的。
郑勋睿倒也没有想着一定要吸纳李定国,郑家军之中的将领云集,任何一个人拉出来,都不会比李定国差多少,再说郑家军是必定要彻底剿灭流寇、恢复大明天下之安宁的,他在擒获李定国之后,安排其到南直隶各处走走看看,想着收复李定国,其实是做给李自成和张献忠麾下的那些流寇看的。
军事打击是主要的手段,政治上的分化和拉拢,也是主要的手段,两者不可偏颇。
现如今,郑勋睿准备亲率大军征伐张献忠,而张献忠也必定会成为郑家军必须要彻底剿灭的流寇。此时郑勋睿想到了李定国。
郑勋睿没有那么残忍,他不会要求李定国一定要参与剿灭张献忠的战斗,且上阵厮杀,不过在与张献忠交锋的过程之中,张献忠麾下的刘文秀和艾能奇等人,还是要尽量的拉拢。如此郑家军也可以尽量的减少伤亡,以最快的速度剿灭张献忠。
李定国被单独看押在南京大理寺旁边的一间院子里面。
郑勋睿进入院子的时候,发现里面还算是干净,他微微点头,这至少说明李定国在这里没有受到拷打和虐待,生活还是不错的。
院子里的动静惊动了李定国,快速走出来的李定国,一眼看到了被众人围在中间的郑勋睿,这第一眼让他禁不住愣了一下。
李定国没有见过郑勋睿。也不可能有机会见到郑勋睿,除非是郑勋睿主动前来。
郑锦宏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郑勋睿挥挥手。
“你就是李定国,张献忠的义子,作战骁勇。”
李定国看着郑勋睿点点头,反问了一句。
“我是李定国,不知道你是谁。”
看见周围人的脸色都变化了,李定国也无所谓。他都不怕死了,还有什么畏惧的。
“哦。我是郑勋睿,听说我在你们那边名气很大,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听到这样的回答,李定国的脸色微微发白,郑勋睿这个名字,在义军之中不仅是大名鼎鼎。更是恶魔的代名词,义军好几次大规模的战斗,都惨败给郑家军,若不是这里面有其他的变故,说不定义军已经被郑家军剿灭了。
“你、你是郑、郑大人。。。”
李定国说话有些结巴了。他不过二十二岁的年纪,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但对于勇猛之人还是敬佩的,不管是张献忠还是李自成,甚至包括顾君恩等人,都说郑勋睿很可怕,郑家军过于的骁勇,不是义军所能够应对的,现在亲眼见到了郑勋睿,不过是一个气质不一般的年轻人,这由不得他不吃惊。
“你到南京也有一段时间了,到南直隶各地都去走了走看了看,有什么想法吗。”
“有,这里的老百姓日子过的很好,当年在陕西,我要是能够过上这样的日子,也就不会造反了。”
“呵呵,你的意思也明确嘛,官逼民反,要造反不是你们心甘情愿的,这话也对也不对,当年的造反是走投无路了,饿死也是死,造反也是死,还不如造反了做个饿死鬼,不过后来几次的朝廷招安,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不必为了吃饭发愁了,他们为什么还要造反,这一点我不是太明白,你能够给我解释一下吗。”
“到处都是狗官,和这些狗官为伍,闯王和义父才不干呢。”
李定国说话很直爽,这也说明其幼稚和单纯,从十岁开始就在张献忠的身边,每日里基本就是打打杀杀,崇尚以武力平定天下,所接受的道理也是张献忠等人灌输的,如此的生长背景,不可能要求李定国有很高的学识。
不知道为什么,郑勋睿的内心微微有些失望,看来历史的描述总是有偏差。
“李定国,你不过二十二岁的年纪,从十岁开始就在张献忠的身边,每日都是打打杀杀,视人命为草芥,更不用说增加多少的学识,这不能够怪你,不过此番你在南直隶各地看了那么多的情形,若是依旧没有什么领悟,那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没有多大的出息。”
李定国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在南直隶各地看的那段时间,李定国不可能没有感受,看见老百姓生活如此的富足,日子如此的安稳,且对各级官府都是赞不绝口的,不佩服和羡慕是不可能的,只是年轻的他不愿意说软话,明明内心认可,嘴上说出来的却不好听。
“感受是有的,当年我要是有那样的日子,肯定不会造反。。。”
情急之下,李定国开口了。
李定国的态度,让郑勋睿感觉到不舒服,他觉得应该要好好提醒一下李定国,有些话需要直接说出来,对于李定国这样的人来说,轻描淡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仅仅是这些感受吗,我来告诉你两点至关重要的,第一点,做事情要量力而行,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如今都想着做皇帝,他们早就不是以前为老百姓鸣不平的所谓义军首领了,按说这天下有德者居之,他们有如此的想法,也算是正常,可惜他们没有看看自身的能力,配不配到那个巅峰的位置上面。”
“第二点,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想要百姓的利益,李自成和张献忠可以追求自身的享受,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们不能够忘记百姓,不能够忘记初衷,不能够忘记他们造反的目的是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都造反十多年了,他们做到了这一点吗,四处的劫掠,四处的搜刮,自身过的舒服,身边的女人都有好多了,可老百姓的日子愈发的艰难,让老百姓成为他们谋求权力的工具,就他们这样的做派,也敢有妄想吗。”
“李定国,若是这些道理你都不能够明白,兀自想着内心的小九九,以为傲气就能够代表一切,你就继续傲下去,看看这世上有谁会在乎你那点可怜的傲气。”
红着脸的李定国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郑勋睿再次挥手。
“我今日所说的话语,你能够听进去是对你的好,是你的造化,你听不进去我不会勉强,想想你心目之中的义军,每次战斗之后是如何对待俘虏的,想想你的义父张献忠,在攻城拔寨之后杀掉了多少无辜之人,就冲着这一点,我郑勋睿是绝不会放过他们的。”
“我的话到此,意思非常明确了,该如何的选择,你尽早的决断,你是个男人,不要磨磨唧唧的,想要一心效忠张献忠,那就早些开口,我成全你。”
“我还可以告诉你,你若是想着一心效忠张献忠,机会很快就要来了,我将要亲率大军,彻底剿灭张献忠,这一次他张献忠恐怕没有任何的机会了。”
被郑勋睿说的不知所措的李定国,已经是呆若木鸡,他想着开口,可惜没有说话的机会,郑勋睿已经转身离开了,他想着跟上去说些什么,但身边的军士已经挡住了他。
“少爷,李定国这样的人,留着干什么,属下看着都不舒服。”
郑勋睿微微叹了一口气。
“锦宏,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让人满意的,当年的唐太宗,能够原谅谋取他性命的魏征,从而成就了自身的霸业,难道我就不能够原谅年轻的李定国吗,你记住,不要另眼看待李定国,以前是怎么对待的,今后还是如何的对待,李定国若是真的想着跟随张献忠,那他的机会马上就要到来了。”
“少爷,张献忠这样的人,要是能够争取好,岂不是更好。”
“锦宏,张献忠这样的人,绝不能够争取,必须要斩杀,先前我已经说过了,李自成和张献忠这类人,他们的想法早就出现变化,他们想到的是大明的天下,不管什么样的条件都不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已经是欲壑难填,而对付类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毫不留情的斩杀,不留丝毫的余地。”
听见郑勋睿如此说,郑锦宏用力的点头,他内心已经想到了皇上,不知道少爷今后会如何的对待皇上,不过这样的想法他可不敢直接询问。
第七百六十七章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郑福贵、马氏和孙氏回到古里镇的老宅,都是激动的流下了眼泪,离开了老家这么多年,虽说在京城的生活很是滋润,但不想念老家是不可能的,再说在京城生活,也就是几个老人,没有晚辈陪在身边,其中的孤独他们是有着切身体会的。
古里镇的巨大变化,让郑福贵等人简直不敢相信,以至于在家门口下了马车,他们都以为走错地方了,古里镇的郑氏家族已经成为了一个众人敬仰的存在,一直留在老家的郑凯华,也成为了古里镇乃至于江宁县最为显赫的人物,不过郑凯华遵从哥哥郑勋睿的教诲,一直都显得很低调,此番父母回到家中,也没有对外宣扬。
郑福禄、郑福寿、郑福海和郑福南肯定是要来庆贺的,五兄弟好多年没有团聚了。
郑勋睿的事情很多,在父母回家的时候,还是抽出了时间,专门到家里去看看。
见到郑福贵、马氏和孙氏的时候,郑勋睿感觉到了一股陌生的气息,尽管这股气息很是微弱,他很清楚,自己是穿越之人,与父母之间不可能有着那么深厚的亲情,他的心归属还是在自己的小家,包括正在追求的事业上面,至于说父母兄弟之间,能够保持一封难得的亲情就算是很不错了。
荷叶带着几个孩子回家住了一段时间,文曼珊、冬梅、杨爱珍、徐佛家和卞玉京等人,自然也是要去拜见父母的,这让老宅变得格外热闹,不过安全保卫方面事情同样多起来,后来还是郑勋睿开口,说是让父母在家里好好歇息。女人和孩子每月回去一次到两次就可以了,毕竟家中还有郑凯华。
郑氏家族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郑勋睿的地位同样发生了变化,就是郑福贵在面对郑勋睿的时候,感受到的也是略微的敬畏,这种变化是必然的。在郑勋睿被敕封为王爷、太子太师、文渊阁大学士之后,这样的氛围愈发的浓厚。
郑勋睿一直不同意郑凯华出来做官,他依旧要求郑凯华做生意,而且要带头执行所有的规矩,包括及时的上缴赋税等等,不过对于侄儿郑坤宇,倒是不遗余力的培养,让郑坤宇和郑瀚宇两人一道读书,好要求郑瀚宇好好的待弟弟郑坤宇。
郑家的下人很多。一来是因为郑勋睿的身份不一样,二来也是郑凯华有钱,以前郑福贵等人在京城的时候,家里很是安静,不过老人回来了,情况肯定不同了,郑勋睿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回家的那几天时间专门说了。管家的依旧是周冰燕,但需要照顾到父母的感受。在处理诸多事宜的时候,稍稍注意一下。
家和万事兴,家族慢慢的大了,很多事情都会出现,稍微不注意就会引发很多的矛盾,俗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尽管在郑勋睿看来,所谓的家庭应该是指小家庭,可他身处的这个时代,家庭全部都是大家庭。
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些事情。郑福禄等人与郑福贵交谈的时候,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自家的子侄乃至于孙辈的事宜,透露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