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得知徐光启病逝的消息,沉默了好长的时间,宣布暂停早朝,以表示对徐光启的哀悼,皇上登基已经七年的时间,真正信任的大臣很少,让他失望的大臣更多,可徐光启是他自始至终都信任的大臣之一。
很快,皇上安排司礼监太监、提督京营的曹化淳代表到到徐光启的家中去表示哀悼,同时要求内阁首辅温体仁和内阁辅臣文震孟两人协商负责徐光启的葬礼。
皇上派曹化淳去徐光启的府邸表示哀悼,这是很好理解的,但是派遣温体仁和文震孟两人负责徐光启葬礼的事情,这就让人琢磨了,文震孟不过是内阁辅臣,而且在内阁中排名是在后面的,如今不过是东阁大学士,以这样的身份,去参与和主持内阁次辅徐光启葬礼的事宜,是不是意味着什么。
曹化淳、温体仁和文震孟等人很快赶到了徐光启的府邸。
众人的心思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文震孟,显得很是悲哀,他能够进入内阁,徐光启是有着主要作用的,当然这里面还有郑勋睿的原因,而且皇上是很信任他的,前不久商议姚希孟的事情的时候,皇上就听从了他的意见。
郑勋睿回到京城来,文震孟是知道的,他一直都有些担心,担心郑勋睿来拜访自己,不过郑勋睿没有来拜访自己,而且他刚刚得到了消息,郑勋睿在拜别了徐光启之后,已经离开京城,赶赴延绥去了。
这让文震孟非常的感慨,也隐隐感觉到了,郑勋睿回到京城,拜见了弥留之中的徐光启,一定是说了很多事情的,徐光启病逝,在朝廷中肯定会引发震动,至少内阁辅臣会盯住内阁次辅的位置,看看是谁能够成为内阁次辅。
文震孟也有一种感觉,他可能会成为预备人选,这种感觉来自于诸多方面的分析,特别是郑勋睿此次回到京城,没有拜访他,让他坚信自己有可能成为内阁次辅。
同样有这种预测的,还有温体仁。
尽管说徐光启是内阁次辅的身份,可是在朝廷之中的威望和影响,丝毫不亚于内阁首辅,甚至得到了皇上更多的信任和依赖,徐光启举荐的人员,皇上基本都是重用的,如今徐光启病逝了,这让温体仁想起了徐光启拜托他交给皇上的那封信函。
不知道为什么,温体仁想到了三国里面,死诸葛算计活司马的故事,他是真正的感觉到徐光启的厉害了,不要看人间平时不温不火的,可是在关键的事情上面,就是能够把握住,这一次徐光启拜托他呈奏给皇上的信函,从一定意义上面来说,就是内阁首辅与内阁次辅的建议,皇上看了这样的信函,内心一定是有触动的。
也许这份信函里面,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有举荐内阁次辅的事情。
徐光启已经病逝了,看着徐光启安详的面容,温体仁有些无语,大臣做到了这个份上,无疑是荣光的,崇祯元年到现在,内阁大臣如同走马灯一样的调整,能够善始善终的寥寥无几,但徐光启一直都受到了皇上的信任,就算是病魔缠身,不能够理事了,也是担任内阁次辅,这绝不是皇上无原则的信任,这表明徐光启的能力是绝不一般的。
徐光启的葬礼非常的隆重,皇上赠徐光启少保,让徐光启成为了三师三孤之中的一员,想要获得三师三孤的称号是非常难的,可见皇上对徐光启的重视。
徐光启的谥号文定,这也是非同一般的谥号了,可谓是对徐光启一生的高度评价。
朝廷四品以上的大臣,悉数参与了送别仪式,徐光启的老家在南直隶的松江府,按照其本人的意见,是要安葬到家乡去的,皇上同意了徐光启家人的要求和本人的遗愿,而且派遣了一名太监,负责跟随徐光启的灵柩回到松江府去。
徐光启的葬礼结束,皇上下发圣旨,东阁大学士、礼部左侍郎文震孟,进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赐太子少傅,参赞机务。
这意味着文震孟正式成为内阁次辅。
没有举荐,没有会推,这次是皇上直接下旨的,其中的意味,诸多的文武大臣都是明白的。
第一百八十二章大度
郑勋睿回到了延绥镇。
徐光启的病逝,对郑勋睿还是有些影响的,回来之后,他的情绪不是很高,应该说徐光启的病逝,不仅仅对他有影响,对大明的江山也是存在重大影响的,徐光启病逝之后,皇上没有特别信任的大臣,猜忌怀疑的性格更加严重,做事情也偏激了很多,没有谁能够劝阻,导致朝局不断恶化,最终无法收拾。
郑勋睿能够在延绥镇如此的自如,大力的发展郑家军,与徐光启的支持是离不开的,可惜这样的支柱失去了,文震孟虽然成为了内阁次辅,可不管是从资历上面,还是皇上的信任方面,文震孟与徐光启是无法比较的,说话也存在不少的顾忌,不可能无所顾忌的公开支持他郑勋睿,这表明郑勋睿不可能得到以前那样强有力的支持了。
郑勋睿不会投靠内阁首辅温体仁,哪怕是表面上的投靠和周旋也不会,他不能够那么做,这也是因为他和文震孟之间的关系不一般,谁都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家军的发展壮大,必然会遭致方方面面的怀疑,这个时候他若是投靠了温体仁,让温体仁在朝廷之中的影响如日中天,那么满腹狐疑的皇上,肯定会产生其他的想法,甚至可能对文震孟和郑家军动手。
皇上需要朝局平衡,不愿意哪一方特别强大,特别是位高权重的大臣,这是帝王心术,哪怕是最为英明睿智的皇帝,也摆脱不了这样的规律。
文震孟成为内阁次辅,已经证明了郑勋睿的诸多猜想,证明了他对皇上的判断,相信临终前的徐光启,也想到了这一点,或者说看透了这一点,其实文震孟就是以温体仁的对头存在的,让温体仁不能够独自掌控内阁,让皇上能够居中协调。
回到延绥镇很短的时间,郑勋睿已经感觉到略微的变化了。
他给温体仁的回信,早就寄出去了,应该说他尚未离开京城的时候,温体仁就应该收到了来信,从那之后,温体仁再也没有写信,也没有继续伸出橄榄枝,更不存在说什么学术方面的探讨,心知肚明的郑勋睿,也没有去理睬这件事情。
文震孟成为内阁次辅之后,倒是专门写来了信函,不过都是提出诸多的要求,什么要求郑勋睿在延绥巡抚的位置上面好好干,什么必须要效忠朝廷等等,可就是没有提到榆林边军和事情,也没有问过文曼珊的情况,要知道郑家军暂时是挂靠在榆林边镇的,要知道文曼珊是他的娘子,要知道他和文震孟之间的联系,就是来自于文曼珊。
这些话语,让郑勋睿很是无语,亲人之间的交流,完全没有必要用这样的口气,再说效忠朝廷这些事情,他郑勋睿很清楚,不需要谁来强调,文震孟需要关心的还是郑家军的事情,需要关心他郑勋睿是不是能够发展壮大起来,需要关心文曼珊生活如何。
这就是区别,刚刚上任的文震孟是非常小心的,。也是完全效忠皇上的,甚至是感恩皇上的,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文震孟想不到其他的事情,更谈不上对郑勋睿的支持。
这表明了文震孟的迂腐,也体现出来文震孟与徐光启之间的差距。
郑勋睿只能够接受这样的现实,他今后的日子,很有可能是慢慢变得难过,甚至是艰难了,可能会碰见好多的事情,需要自身独立来应对。
从这方面看,徐光启的病逝,对郑勋睿以及郑家军都是有重大影响的。
郑勋睿对文震孟有些失望,其实从他和文曼珊的婚事方面,文震孟已经表现出来了犹豫和迂腐,根本就没有想到嫡亲的儿子和孙女,反而将全部的信任投到了姚希孟的身上,要不是他郑勋睿成为了殿试状元,要不是因为张溥等人那份画蛇添足的信函,还不知道事情会如何的发展。
有些人的性格固定之后,几乎不可能做出多大的改变,哪怕就是遭遇到巨大的打击,遭遇到严酷的事实,也不会做出什么改变,这让郑勋睿想到了那些反对阉党的朝廷大臣,宁死不屈,也许他们的行为值得钦佩,但他们所做的一切,未必完全正确。
当然,朝廷里面,有支持总是比没有的好,相信包括温体仁在内的很多大人,应该是明白皇上的意思的,要不然也难以在朝中立足,所以说短时间之内,温体仁不会为难他郑勋睿,文震孟的日子岁不会太好过,但也糟糕不到哪里去。
这一切都提示郑勋睿,他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甚至是完全自立的准备。
到了十一月底,老军户预言的灾荒天启,已经表露狰狞的面孔,从八月份到十一月,接近四个月的时间,延绥各地一滴雨雪都没有落下,耕地大都干枯了,尽管气候非常严寒,时常吹着北风,但那是一种干冷的状况。
巡抚衙门已经下发了文书,要求延绥各地控制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府州县都是严格执行的,文震亨和董功明也清楚,他们不折不扣的执行巡抚衙门的文书,其实百姓也知道,来年肯定是大旱,种下去的冬小麦没有收成,损失更大。
好在百姓的家里都是有一些存粮的,就算是遭遇到如此极端的天气,也不会如同崇祯二年的时候,出现慌张的情绪,甚至是开始离家流浪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文曼珊怀孕了。
文曼珊的妊娠反应特别的强烈,怀孕不长的时间,吃饭就开始呕吐,文曼珊以为是水土不服,可郑勋睿知道其中的缘由,他请来了郎中,郎中检查之后,确定文曼珊是怀孕了。
文曼珊怀孕是大事情,毕竟这是郑家香火的延续。
郑勋睿有一些愧疚,文曼珊不过十七岁的年纪,尚未到十八岁,就要做母亲,这看上去有些不合情理,甚至是残忍。
就在郑勋睿感觉到愧疚的时候,兴高采烈的文曼珊提出来冬梅、荷叶与杨爱珍的事情,她决定让郑勋睿将三个女孩子同时纳为妾侍。
文曼珊的这个决定,让郑勋睿目瞪口呆,觉得难以理解,可文曼珊是非常正式和认真提出来的,言辞诚恳,丝毫没有嫉妒的意思。
后来郑勋睿才知道其中缘由,原因是文曼珊怀孕了。
这个理由听上去有些牵强,可实实在在,反曼珊就是提出来了,让相公纳妾。
郑勋睿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没有明确的态度,于是文曼珊亲自筹办婚礼。
纳妾的仪式,可以简单一些,没有那么复杂,加之冬梅、荷叶与杨爱珍三人的身份,各自有着特殊性,文曼珊是完全可以做主的。
纳妾的仪式,定在了十二月初十。
冬梅、荷叶与杨爱珍三个姑娘,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不约而同的喜极而泣,她们早就等着这一天,这样的大事情,夫人不开口是不可能操办的,再说少爷和夫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好,少爷肯定不会违背夫人的意思,擅自纳妾的,至少不会对着干。夫人对她们都很好,也让她们不好意思主动提出来这样的事情,就连文曼珊的贴身丫鬟冬梅,都是小心翼翼的。
如今一切都尘埃落定了,她们很快就要成为少爷的女人了,至于说婚礼同时操办,她们无所谓,反正婚礼就是一种仪式,她们都是侍妾的身份,不可能有太多的讲究。
三个女孩子尽管都高兴,可她们的想法还是有些不一样,冬梅是安心了,荷叶与杨爱珍想的多一些,按照身份和地位来说,夫人的贴身丫鬟冬梅在府里的地位是要强于她们的,家里毕竟是夫人做主,所以在婚姻的次序上面,也应该不一样,这一次夫人为她们同时举办婚礼,也包含了夫人的良苦用心。
十二月初十很快到了。
巡抚衙门的后院,布置得喜气洋洋,尽管已经是隆冬,可进入到后院,能够感受到不一般的喜气,而且已经怀孕的文曼珊,不顾身体的特殊情况,亲自出面张罗。
巡抚衙门的官吏,以及总兵府的军官,悉数都来庆贺。
拜堂的仪式就在巡抚衙门的后院举行。
午时,巡抚衙门来了两个特殊的客人,顾梦麟和徐望华。
两人的到来,让郑勋睿大为吃惊,不过这一天是他结婚的大喜日子,不可能与两人详细攀谈的,两人对郑勋睿表示祝贺的同时,说已经在延绥镇安顿下来了。
这次的婚礼,筹办的时间比较急,文曼珊也没有格外的宣扬,来的客人不是很多,毕竟不是在家乡举办的婚礼,再说纳妾和娶妻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不可能大肆宣扬。
让郑勋睿尴尬的事情也是有的,首先就是拜堂的时候,他是与三个姑娘同时拜堂的,其次就是洞房里的冬梅、荷叶与杨爱珍三个女孩子都是推脱的,意思是郑勋睿这一夜不要和她们在一起,她们想着将机会都让给其他人,推来推去,郑勋睿险些就没有地方睡觉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徐望华
(求收藏,求更多的意见建议,求读者大大的支持,拜谢了。)
郑勋睿首先选择去见徐望华,而不是顾梦麟。
他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