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游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组团游三国-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衣人轻带马缰,回头看了一眼,一磕马肚,朗声道:“某非什么‘子龙’,某东莱太史慈也!”大笑两声,“刘玄德手下,徒有其名耳。”疾驰而去。
    蔡鹏羞愧难当,呆立良久,默默拨马回营。

第0046章 王队 五事定成败
    洛阳不能去了,船折返向西,逆渭水而上,转向长安。
    王队站在船尾,遥望着潼关感叹到:这里以后将有一场恶战啊。
    王队所说的恶战便是二十年后,曹操与马超、韩遂等在此展开的渭南之战。
    渭南之战,在《三国志》上,记载并不多,且散布于曹操及曹魏诸将的列传当中。
    《三国演义》也未重点描述,完全无法与所谓“三国三大战役”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夷陵之战相提并论,甚至在许多三国达人们列举的“三国十大战役”中,都不能上榜。
    但是,军人出身的王队却对渭南之战印象深刻,因为美国西点军校把此战列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经典的战役之一。
    渭南之战谋略、运筹深远,曹操对气候、士气把握准确,最终以少胜多,赢得了一场的经典胜利。
    ……
    回想着渭南之战的精彩,王队暗想:我与王允如何赢得眼下这场与董卓的较量呢?
    董卓有权、有兵、有将、甚至还可控制信息发布渠道,我有什么呢?我只有对三国历史的了解,怎样充分利用呢?
    王队陷入沉思:当年渭南之战,曹操便是精心筹划了“道、天、地、将、法”这“五事”,才取得最终的胜利,而我与董卓斗,这“五事”谁得谁失呢?
    论“道”:董卓倒行逆施,违背天道,世人共愤;我做任何事,都要秉承替天行道。
    论“天”:汉室虽微,余息尚存,天灭董卓,现时天不灭汉,我还需仰仗汉室,一切从匡扶汉室出发,才能获得天时。
    论“地”:董卓窜至长安,西、北是董卓老巢,无法借力。
    南边是秦岭这一天然屏障,东部有潼关、函谷关扼守西进之路,东南有武关、青泥隘口阻住南阳向西通道。必须打开这些通道才能获得中原诸侯的支援。
    函谷关,董卓已经放弃了。
    潼关嘛,远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潼关并非“狭关”,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需重兵屯防才能防御。
    渭南之战,曹操就是作出欲攻潼关之势,吸引了马超韩遂的“关中十将”所部主力驻防潼关,却令徐晃引奇兵渡黄河而破了潼关之险。我要充分利用潼关,诱使董卓加重兵防御潼关,才能令长安城内变得空虚。
    青泥隘口和武关应作为重点,好在王允已有打算,王允早已派士孙瑞以追击袁术之名控制了武关。
    如此,董卓的“地利”优势丧失了。
    论“将”:董卓手下西凉将多是他的死忠,需想办法将其得力干将调离长安。至于吕布嘛,天早注定吕布要背弃董卓,我只需助“天”一臂之力,将董卓的干将转为己用。
    论“法”:“法”才是关键。董卓绝非泛泛之辈,性豪爽,喜交游,擅谋略,有诡计,更兼有幕府李儒等人,看来,我还真要好好和董卓斗斗“法”啊。
    董卓性豪爽、喜交游,才能自幼交际大批羌族首领,而羌人后来才成为西凉兵中的主力。豪爽,我自己就是豪爽、喜爱交友之人,那么我怕什么?我怕的,董卓也应该会怕,嗯,从自己这个角度去研究董卓的性格弱点。
    董卓擅谋略、有诡计,初入洛阳,董卓仅带三千西凉军士,他自知无法威慑朝庭众臣和虎视眈眈的各藩镇,便让西凉军夜出昼进,来来回回进出洛阳,造成西凉军不断增兵的假象,从而震慑住全体朝臣,并最终掌握朝权。
    另外,董卓用计诱使何进部将怀疑并诛杀何进之弟何苗,坐收渔翁之利而收编何进何苗旧部。董卓还曾用疑兵之计全歼河北王匡。
    诸多例子表明,这董卓绝非无谋之辈,起码也是善于听取幕府谋略。
    董卓兵多将广,手握朝权,诡计多端,想和他斗,必须靠“法”,必须以谋略取胜,可谋略恰恰是我所不擅长的……
    兵家五事,我可占其四,却单单在最关键的“法”上,无法占得便宜……
    ……
    唉,想到这里,王队忍不住叹了口气。
    王队被提拔成军官后,被派往军校进修,以弥补文化课的缺陷,军校学员,几乎没有不熟读三国的,当然,大多也是读《三国演义》。
    王队在尽量跟上文化课的同时,花费大量时间研究两件事:各类地图和《三国志》。
    在王队当兵的年代,没有电脑和信息化作战系统。
    “地图是军官的第三只眼”自己老师曾这样形容地图。
    《三国演义》精彩,《三国志》实在,王队还记得老师的一句教诲:我们要争取的是实在的胜利,而不是精彩的失败。
    ……
    没有足够的谋略就无法胜利吗?不!我还有另一个董卓永远都不具备的优势——信息。
    我熟读三国历史,我要用我掌握的历史信息,与董卓周旋,取得“实在的胜利”,留给董卓一个“精彩的失败”!
    我还有时间去研究,我虽无改变历史的能力,但我有拯救黎民于水火的、一个军人的责任!
    ……
    王队感到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军营,回到了那个令他热血沸腾的年代。
    俯下身,双手撑在船板上,轻轻松松做了五六十个俯卧撑,挺起身来,微微有些喘。
    想当年入伍时,每次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引体向上、一百个负重下蹲,是空降兵的基本要求。
    王队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还不错嘛,小伙子!”
    船在激流中穿行,望着滔滔渭水,王队哼唱起《空降兵之歌》:
    战歌如雷,马达怒吼,
    英勇的空降兵深入敌后。
    伞花闪银光,满腔怒火仇,
    为祖国为人民,
    神兵天降去战斗。
    插入敌心脏,砍下魔鬼头,
    消灭侵略者,一个也不留,
    嘿,一个也不留……
    “官爷,离长安不远了,咱就要靠岸了,剩下的路就要劳烦官爷您的双脚了。”船家提醒着。
    “嗯,靠岸吧。”王队遥望着堤岸,他仿佛能看见遥远的长安。
    长安,我来了;董卓,我来了!

第0047章 耿浩 义军与兵托
    公元纪元开始后的两百年,洛阳始终是全世界第一大都市,不需要什么统计数字,城里城外那几十万被西凉军摧毁的建筑废墟便可证明这一切。
    董卓逃了,追击董卓的曹操吃了败仗,连曹操本人都差点丢了性命。
    盟军阵营动摇了,诸侯开始撤离。
    残破的洛阳、一个没了皇帝的“都城”、一个不再具备皇权象征意义的“都城”,诸侯们是不感兴趣的,曾经风光无限的大洛阳,现在已经沦落到无人愿意接收的惨境。
    孙坚军也张罗着撤离了。
    耿浩匆匆来找孙策。
    “少将军,我有一事相求。”
    “讲吧。”
    耿浩“噗通”跪倒在地,吓了孙策一跳。经历了上次“玉玺事件”,耿浩已很少和自己胡乱开玩笑了,但孙策只见过耿浩被吓得跪倒,这样正儿八经地跪下,还是头一次。
    “耗子哥,你这是干嘛?赶快起来,旁人看见,还以为我又欺负你了呢。”
    “少将军,您一定答应我,您不答应我,我绝不起来。”
    “切,你少来,”孙策从耿浩那里学得最多的便是这些很“时尚”的口头语,“有啥事快说,你不说,我怎么答应?你让我做违背天地良心的事情,难道我也答应吗?”
    “少将军,此事关系重大,关乎十万百姓生死啊。”
    “耗子哥,你起来,有什么事情,咱们慢慢商量。”孙策强行把耿浩从地上揪起来。
    “少将军,您救救洛阳百姓吧!哎呦,孙小狼,你掐死我了……”
    孙策明白了,董卓虽驱使百万民众西窜长安,但毕竟不是全部,还有近十万百姓舍不得自己的家园,逃了出去,待董卓跑了,百姓们纷纷回来了。
    “少将军,百姓们没饭吃啊。”
    董卓的军队撤离时,对洛阳实行了“三光”政策,抢光了财物和粮食,烧毁所有的居所,赶走所有的百姓,不从者,杀光!
    房子残破了,尚可修修补补,但避难回来的百姓没有饭吃却难以解决。
    孙策一脸为难:“这、这、这许多百姓,你待要我怎样?”
    “少将军,咱们不是在南阳征了不少粮食嘛,给百姓们分些吧。”
    “这是我军的口粮啊!给了百姓,兵士们吃啥?再说,咱们这点粮食,才够十万百姓吃几天啊。”
    “起码可以让百姓们熬点粥应应急啊。少将军,您听我说,咱救济百姓,有三大好处。”
    孙策不屑地看着耿浩:“有什么好处?”
    耿浩摇头晃脑,摆出一副三国头号谋士的派头,曲着指头给孙策讲道:“这第一个好处,自然是可以解百姓之急;这第二个好处,咱营里粮草太多,一时半会儿吃不完,这眼见着天气越来越热,越来越潮,与其说等着发霉了,不如散给百姓;这第三个好处最重要了,咱给百姓发放粮食,可以树立江东军队仁义之师、正义之师的形象,俗话说‘人民的军队爱人民’、‘军民鱼水一家亲’嘛。”
    孙策耐着性子听完耿浩啰唆,斜眼瞅着耿浩道:“你是想好了才来游说我吧?哪弄那么多那个那个,你常说的那叫什么‘溜’?”
    “顺口溜”耿浩提醒道,“少将军,不过我可不是游说您,我这是在帮您啊,您好好想想。”
    孙策皱着眉,在地上转悠了一会,眉头渐渐展开,对耿浩道:“耗子哥,去唤公瑾来。”
    耿浩找到周瑜,一边往孙策房走,一边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了周瑜,周瑜只听着,却不插言。
    到了孙策房中,孙策简要地把耿浩的意见说了一下,征求周瑜的意见。
    周瑜沉吟了片刻道:“耿先生的建议十分妥当,咱们还可以边赈灾边征兵。”
    又在孙策耳边低低说了几句,孙策连连点头道:“我这就去向父帅禀明。”
    ……
    城外树立起“讨逆盟军赈济灾民”的大旗,周边遍插“孫”字大旗,十数口大锅里,冒出腾腾蒸汽,散发出诱人的粥香。
    孙坚的军队维持着秩序,灾民排成长龙,领取稀粥。
    还有几个士兵,高举“募兵”的牌牌,在长龙边吆喝着“加入讨逆军、吃穿不用愁”一类的“征兵广告”。
    耿浩骑着马,看着眼前的景象,暗骂周瑜:奶奶的周瑜,竟然还想到一边放粮一边征兵,我当初怎么没想到,这个功劳被他抢去了。
    想到周瑜的确比自己“计”高一筹,耿浩有些落寞。
    转念又想,这个注意原本是自己出的,周瑜不过细化了一下,耿浩觉得还是自己伟大。
    “我是战略家,他周公瑾不过只会玩点战术。”耿浩自言自语道。
    城门口传来一阵喧哗声,原来“募兵处”前,上百的精壮汉子争抢着报名。
    看着热闹的报名情景,耿浩乐了:哈哈,我这个“计谋”不亚于周瑜啊!
    周瑜提出边赈灾边征兵的想法得到孙策的赞同,耿浩在周瑜的谋划基础上,提出一个让孙策和周瑜对其刮目相看的‘计策’:让几十名江东军士,化装成洛阳难民,轮番去“募兵处”报名,造成一种“报名踊跃”、“额满为止”的假象,以吸引真正的难民来报名。
    孙策周瑜交口称赞,耿浩得意万分,暗道:嘿嘿,骚年们,不懂了吧,这叫“兵托”!
    正得意着,耿浩见孙策带着几个士兵骑马从城里出来,赶忙迎了上去。
    “少将军,您看,这募兵处很热闹啊,咱江东军深得民心啊!”
    孙策看了看,满意地笑了,对耿浩道:“跟我走。”
    耿浩赶紧催马跟上,孙策扭头狡黠地对耿浩一笑,低声道:“耗子哥,你的主意不错啊,这三天便募得近五百新兵!”
    “毛毛雨了。”耿浩摆出一副“这根本不算事”的嘴脸,心道:我可是成天和广告公司打交道的,这伎俩小儿科了。
    心里暗自得意,嘴上问道:“少将军,咱这是干嘛去啊?”
    “讨粮,找讨逆盟军总督粮草、虎贲中郎将袁公路大人讨军粮去!”
    “讨粮?”
    “是啊,讨粮。咱用自己的军粮为盟军赈济灾民,这粮食不该由盟军出吗?”孙策说着,指了指那面“讨逆盟军赈济灾民”大旗。
    “哦,啊?!”耿浩大惊,心道:这一定是周瑜出的主意!树个“讨逆盟军赈济灾民”大旗,便成了盟军官方的行为,这边放粮赈灾,回头再去找盟军讨要,不损分毫便为孙坚军挣得“义军”之名,还以为灾民“安排工作”的名义征募了这么多新兵,这便宜可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