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接到命令的时候有些不舒服。但刘国能还是没有多想。也由不得他多想,他的家人还都在汝宁军的手里呢。可是当三月二十二日,刘国能部来到无为县这里时,吴世恭被钦差刺杀未果,汝宁军准备造反的消息就传过来了。这让刘国能立刻停止了脚步。
这一犹豫。就让紧急赶来的一千三百多官军在一名守备的率领下进入了无为县。加上无为县内征召的青壮,这里的防御一下子加强了起来。
而等到刘国能想明白,自己再怎么行动,都要保障无为县这条退路时,他的动作已经晚了。之后也只能够强攻无为县城了。
一场血腥的攻城战,足足攻打了三天,伤亡了五千多人马,刘国能才把官军驱赶出了无为县城。而且也仅仅是驱赶,无为知县和那名守备带着一千多兵丁和青壮逃离到了含山县。
这就让现在的刘国能进退两难了。无论是去滁州还是去南京,那含山县总是绕不过去。可刘国能又不能够退兵,他的死穴被汝宁军给抓着呢。
于是刘国能就开始按兵不动了,他向汝宁军派来监督、联系的林宇飞说出了百般理由,就是不肯再向南京前进。在刘国能的想法中,他也要看清汝宁军的进一步行动,之后再决定自己的动作。
因此,抓捕事件其实已经造成了连锁反应,尤其是给了汝宁军很大的伤害。除了与朝廷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裂痕以外,汝宁军的南直隶攻略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而刘国能现在的反应虽然合理,也没有造成例如:投诚南京官军这样的最坏结果,但是他的表现也是与汝宁军开始离心离德了。
可是对于刘国能来说,他也并没有等到好果子吃,因为他的停留,也使得南京的官军及时地增援了上来。所以当刘国能发现这一情况以后,他却不得不在无为县与南京的京营发生大战了。
第六百零一章南京京营出征
当刘国能部从襄阳向东而来时,南京城内的官员就已经是绷紧了神经。而当刘国能部冲出了大别山,南京城内的官员就再也坐不住了。
奢安之乱,使得南方明军是元气大伤,再加上这里本来就不是明军防御的重点,所以现在南方的明军的重兵主要驻扎在两个地区:一个是南京城;另一个是沿海地区,防止倭寇侵犯。
所以说,熊文灿在福建招安郑芝龙,并联合郑芝龙消灭了大海盗刘香,这对明朝南方的安宁是有着莫大的功劳的。也因为如此,崇祯皇帝就把熊文灿当成了一位“能臣”。
可是突然出现的刘国能部,却使得南京城内的官员坐立不安了。因为南北的通讯不便,所以明朝很大一部分南方政务都交由南京六部来处理。而南方的军务,就是由南京城内的三巨头来决定。他们是:南京镇守太监、南京兵部尚书和魏国公徐弘基。
春暖花开,一群闲的蛋疼的士子和一群准备蚌疼的大家聚在秦淮河上的一艘花舫上,可那花舫并没有启航,依然停靠在码头上,那群士子和大家不断地看往窗外,翘首以盼仿佛是在等着情郎。
果不出其所然,一名三十出头的士子在几名奴仆的陪同下匆匆而来。一登上花舫,那群士子和大家立刻围了上去,可那名士子上船以后,仿佛象是吊胃口一样,先端起了桌上的一杯酒一饮而尽,接着兴奋地叫道:“已有消息,明日王师出征,当再浮一大白。”
花舫上顿时响起了热烈的喝彩声。船家解开缆绳缓缓启航,所有的士子和大家共同举起了酒杯。预祝道:“王师万胜!”
今日是南京城三巨头商议军务的日子。最终决定:南京镇守太监率领京营一万三出征讨伐刘国能部。而魏国公徐弘基则率领着自己的守备营以及余下的京营兵马防守住南京城。
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出征了。在凤阳的朱大典部虽然也拥有两万重兵,可其绝对不敢倾巢而出,万一被刘国能部打个反击,导致凤阳再次失守,那就是有一百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南京城内的官员当然最希望刘国能部直接攻打南京。这城坚卒精、敌攻我守。怎么样也会把刘国能部给打垮的。
可是谁也不是傻子,刘国能是怎么样也不会直接攻打南京城的。万一他向北绕,进入杨州府,或者索性过长江向南绕,进入江南地区,那在南京的京营还不得抓瞎啊?到了最后。还不是得出城追赶啊?那还不如短痛一下,先行出城迎战,趁着现在的时机,先把刘国能部堵在南京城的外围了。
而会不会出兵?什么时候出兵?就成为了近些天南京风月场的首号娱乐新闻。那位士子就是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匆匆来到花舫上来卖“号外”的。
花舫上是一片喜气,都快要压过了一片春意了。那些士子和大家仿佛都以为只要王师一出,那贼军必定是会丢盔弃甲,跪地求饶的。只有一位年轻士子神色漠然。
于是边上的一位士子问道:“朝宗兄!你熟知军略,对此次出征又有何看法呢?”
那年轻士子正是侯方域,他倒不是故作酷态,而是真的是在担心。于是侯方域叹息道:“小弟当然希望王师奏捷,获胜也应无疑。可朝中温贼作乱。祸乱国纲,现所为也无非亡羊补牢也!”
侯方域的话,一下子把所有人都吸引住了。一旁的李香君脆生生地问道:“公子何出此言?”
美人在前,是男人就会卖弄,侯方域也不自觉地挺了挺腰,说道:“其实南京本来固若金汤。不提陕豫楚各位名将督抚,光是汝宁的吴长敬,就可一夫当关,绝不会放一贼人入南直隶。可其为家严鸣怨,惨遭温贼陷害。使得手足相残,痛恨呜哉!今日这南京危难,本不应发生,叹哉惜哉!”
“侯公子!”一旁的顾横波问道,“前些日子传来消息。不是那吴汝宁想要造反吗?”
“谣言!”侯方域一扬头说道,“长敬兄可是与我们侯家是通家之好。祖父与家严也素知其忠义。我敢以性命担保,他绝不会造反。”
侯方域可是刚接到祖父侯老太爷的来信,在信中,侯老太爷已经把汝宁的最新情况告诉给了他,所以侯方域绝对有着十足的信心。
“朝宗老弟所说没错,小生也得知,此乃番子中混入了贼人,就想引起吴汝宁造反。但现已查清,误会已消,吴汝宁已把钦差送回朝廷了。”另一位消息比较灵通的士子附和道。
“真的是误会吗?”侯方域在一旁“哼哼”地冷笑了几声。
“难道还有内情?”一旁的李香君立刻好奇地瞪大了眼睛,她摇了摇侯方域,问道:“公子!您快说呀!”
侯方域心中是更得意了。他微笑道:“就是温贼陷害牧斋先生(钱益谦)之遗祸也。”
这话说的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搞得花舫上的士子和大家有的人懂,有的人就一头雾水了。但是就像《皇帝的新装》里一样,这些人中,是不可能有那个天真的小孩的,所以就是不懂也要装懂,于是所有人都装模作样地点起了头,说道:“原来如此啊!”
作为风月场上的交际花,顾横波的消息当然是很灵通的。所以她微笑地举起了酒杯:“听朝中正气凛然,望一扫蠢贼。也望牧斋先生和令尊早日昭雪。侯公子,奴家敬您一杯。”
于是侯方域礼数周全地与顾横波干了一杯,这花舫上风月事可是主旋律,所以一谈完了国事,有人就开始开玩笑了:“顾大家与朝宗兄对酒欢饮,那香君姑娘可还没着落呢。”
花舫上顿时响起了一阵大笑声。顾横波一副羞状,可李香君倒底年轻,她立刻瞪大了眼睛辩解道:“奴家可没有不高兴。”
花舫上的笑声更响亮了。侯方域连忙帮忙道:“小生对香君姑娘可是爱慕,对顾大家可是仰慕。思念她的可另有其人啊!”
“是谁?”一旁有人好奇地问道,连横坐着的顾横波也好奇地竖起了耳朵。
“就是刚才所说的汝宁吴长敬啊!他可是对顾大家和柳大家念念不忘啊!”
这意外的答案一说出来,顾横波立刻失态地张大了嘴,完全可以塞进一只白煮蛋。而那些士子和大家也在短暂的惊讶以后,爆发出了一阵哄堂大笑。
“粗鄙不堪!”顾横波终于反应了过来,“奴家可不屑他的思念!”顾横波只要想起当时吴世恭对她的冷漠,还有什么摔脸盆、踢木门等粗鲁动作,就气不打一处来。
尤其是吴世恭竟然威胁要把顾横波免费抢回府!如果吴世恭真的明抢了倒也罢了,可他就是说说,却拍拍屁股走人了?这样的人,真的是一点儿也不把名震金陵的顾大大大大家放在眼里了嘛!所以说,顾横波对吴鄙夫的千言万语就化为了一个用鼻孔说的字——“哼!”。那女人的心思真的是太难琢磨了啊!
可一旁的人们可就兴奋起来了,他们簇拥着侯方域,问道:“那吴汝宁是怎么思念顾大家和柳大家的?”
“朝思暮想,辗转反侧!”虽然年轻,那侯方域也是风月场上的老手,所以开起玩笑来也是一套套的。
“奴家可不喜欢武夫!不听!不听!”顾横波立刻提出了抗议。
“长敬兄可不是武夫,他也是位生员呢!”见到顾横波的小儿女态,侯方域恶作剧的心思可就更强烈了,“怎么样?顾大家是否考虑一下?”
“那吴汝宁还是位生员?”一旁的另一位士子奇怪地问道。顾横波也是再次张开了白煮蛋嘴。
……
崇祯十年四月十七日,南京京营一万三千人马在南京镇守太监的亲自率领下出征,正面迎战刘国能部。他们于四月二十日来到了含山县。而刘国能因为一直徘徊在无为县,所以等到南京京营的赶到,也只能够仓促应战了。
这个战场对刘国能是相当不利。北有巢湖,南有长江,根本无法展开刘国能那庞大的兵力,刘国能也丧失了自己最大的优势。甚至刘国能都不能够败,如果战败,南京京营就会尾随追击,而凤阳的朱大典部虽然不敢主动迎战,但肯定也不会放弃痛打落水狗的机会的,所以说,刘国能的一犹豫,就把自己放在了背水一战的险恶战场上了。
甚至刘国能都不能够撤退,他的盆盆罐罐太多了,部队的速度怎么也起不来,而南京京营的骡马数量相当充足,盔甲兵器也相当精良,所以刘国能怎么样也跑不过南京京营的。刘国能的苦日子可是过惯了的,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他绝对舍不得这么多的辎重的。
于是在二十一日一清晨,刘国能就有些绝望的与南京京营展开了会战,可战斗一打响,刘国能却惊讶地发现,南京京营完全就是银枪蜡烛头。
第六百零二章接连犯错
要知道,因为准备着逃跑,刘国能可是把炮灰放置在第一线的。可就是那些炮灰,都打得南京京营是节节后退。其实这原因也很简单,南京京营的卖相确实好看,但就像现代的城市仪仗兵,他们外观漂亮,可战斗力还是远远地不如野战军的。
所以一见有戏,刘国能立刻就把老营兵马给调了上去。
而且南京京营的指挥也有问题。
要知道,上任的南京镇守太监就是因为凤阳的沦陷而被打发去守冷宫的。所以现在的这位镇守太监对农民军的进犯是相当的敏感,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一有情况就立刻出征,并且亲自领军的状况。
如此重视本没有错,但那名镇守太监先是来了个外行指挥内行,把此次征战的指挥权全部都拿过去了。
应该说,崇桢皇帝之所以任命这位镇守太监,也是因为其在內廷中有着知军略的名声,可这情况却有点像是让现代军事论坛上的名喷立刻去指挥大军一样了。
倒也不是说那些名喷没些真材实料,可军事学毕竟是一门很严肃的科学,为了这门科学甚至都设立了专门的大学,还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这就看得出军事学是有多么的博大精深了。因此,就是把度娘上军事学的帖子都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会打仗。
当然,这名镇守太监肯定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但这也不能够怪他,明朝当时的制度就是这样的,拉一个看起来会打仗的文官或者太监就任命为主帅。不过也别说,也确实有这样一种干什么事都有两把刷子的人,比如: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不过这制度怎么样看起来都像是在赌运气。很不幸。那名镇守太监就是崇祯皇帝手中的一副烂牌。
于是在战斗的一开始,那名镇守太监就犯了一个业余“军事家”的通病——没有耐心,想要速战速决,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按照那名镇守太监的想法:战场狭小,自己作战正面的人数不吃亏;盔甲齐全、兵器精良。对战时也占有极大的优势;还有大量的骑兵、火器兵和弓箭手等技术兵种,那就在第一时间碾压过去吧。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