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疯狂-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如此,吴世恭就问薛勇说道:“那这些赌坊护卫可不可以配匕首呢?”
  薛勇回答道:“配些防身的匕首,这倒可以。”
  吴世恭就要钻空子了,他就想到打造一把后柄较长,并在后柄的尾部做成中空的匕首。那样的话,如果把这匕首插木棍上,不就是一把长枪吗?
  可这样一件特殊的匕首,需要特别的打造。于是,吴世恭就询问薛勇:是否认识什么手艺好一点儿的铁匠?
  薛勇还真认识。他认识的那位铁匠是京营里的铁匠,手艺在京营里是数一数二的。而且这个铁匠的口风也比较紧。吴世恭决定,就是他了。
  在之后的几天中,吴世恭凑了个空,随着薛勇到了那个铁匠设在京营里的作坊。那铁匠看上去四十岁左右,皮肤给晒地乌黑。
  薛勇给吴世恭介绍道:“姑爷,这就是杨师傅。”
  那铁匠立刻磕头行礼道:“小的杨狗蛋拜见大人。”
  杨狗蛋?这名字的乡土气息倒是挺浓厚的。吴世恭也不管那是什么蛋了,问那杨狗蛋道:“你什么刀都做的出来吗?”
  那杨狗蛋十分自信,拍着胸脯说:“大到青龙偃月刀,小到指甲刀,只要是刀,那就绝对没有问题。”
  吴世恭对杨狗蛋的自信是很欣赏啊。他就向杨狗蛋说出了自己要打造的匕首的要求和特性。没想到杨狗蛋听了吴世恭的想法以后,还在吴世恭的基础上提出了几个改良的意见。确实是个行家啊。
  一旁的薛勇凑趣道:“杨师傅的手艺确实没话说的。”
  吴世恭更有兴趣了。作为一个暴力因子很浓厚的人,吴世恭就接着问那杨狗蛋道:“那你火枪会不会做啊?”
  杨狗蛋想了一想对吴世恭说道:“大人问的是火铳吧。小的这里就有一把,先拿给大人来瞧一瞧。”杨狗蛋从作坊后面拿出了一把火铳交给了吴世恭。
  吴世恭拿着这把火铳,被它的样子吓了一跳。
  那火铳比吴世恭一米八几的人还高,枪管是特别细,和前世里吴世恭玩的**的枪管粗细差不多。这枪能够有什么威力啊?吴世恭就问道:“这火铳也就是能够打打鸟的吧?”
  没想到那杨狗蛋得意地回答道:“大人英明。这火铳就是叫鸟铳啊。”杨狗蛋确实感到了十分得意。因为在明朝,又没有无缝钢管,又没有车床,靠着手工能够做出这么细的铁管,确实要靠点真功夫的。
  吴世恭也不管那杨狗蛋的得意了,他向杨狗蛋提出了自己对于火铳的要求。吴世恭吧自己在前世中玩过的滑膛猎枪的样子在纸上画了出来,对那杨狗蛋说道:“这模样的火铳,你做得出来吗?”
  杨狗蛋看了看纸上的图案,有些奇怪地反问吴世恭:“大人你就要小的做这么简单的火铳啊?”对于杨狗蛋来说,能够做细的铁管,那做粗的铁管,又有什么问题呢?
  吴世恭心想:你有信心就好。于是,吴世恭和那杨狗蛋达成了交易。做一百五十把匕首,一百五十把马刀。那马刀虽然赌坊护卫暂时不能够携带,但备着总没有错。
  另外,吴世恭又定了五把长火铳,十把手铳。合计了个整数,共三千五百两银子。不过,吴世恭交待了杨狗蛋,那火铳和手铳都先做一把让他来瞧一瞧,如果有什么不妥,修改定型后,再让杨狗蛋来制造。
  在离开铁匠作坊以后,吴世恭心想道:明朝的火器,好象不象想象中落后啊。
  吴世恭是想得没错,在明末的时期,明朝军队里的中小型火器确实不比欧洲的落后,只是在大炮这方面落后了,但也落后的并不多。但为什么到了近代,中国的火器落后了这么多了呢?
  这主要原因来自于两方面:
  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以后的满清政府对于火器不重视。
  首先是:明朝监造火器的太监和官员们对于制造火器的工匠压榨得很厉害,简直是把这些工匠当成了奴隶来看待。又由于这些太监和官员们大肆地贪污制造火器的材料,造成了明朝火器制造出来的质量很低,导致使用火器时,经常发生些象炸膛等现象;
  其次是:明朝管理军火库的太监和官员们不是把他们管理的兵器和火器发放给使用的军将的。而是要这些军将通过贿赂变相地购买的。而我们已经知道了,明朝的军饷已经包括了兵器的购置费用,所以,为了自己节省点银子,这些军将就不愿意“购买”这些价格昂贵的火器;
  最后是:明朝的军队训练不足。见到了满清的部队,往往会惊惶失措,在火器的射程外发射。又是用的威力不够的低劣的火器,造成火器对于满清的部队,基本上没有什么威胁。
  当满清的部队直面火器的打击以后,看到火器的作用几乎是忽略不计,所以,对火器的作用是严重的低估了。他们以后怎么会重视火器呢?
  第二方面的原因就是:身处的历史环境背景的不同,而造成了对火器的重视程度的不同。
  先来看欧洲。自从明朝中叶以后,欧洲进入了一个战乱频发的时期。因此,对于火器这种崭新武器的使用,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军事改变。
  脱胎于冷兵器的瑞士方阵,创造了赫赫有名的,冷热兵器相结合的西班牙方阵。随着火器使用战术的提高和火器质量的提高,逐渐的,在这些方阵里,冷兵器完全消失,成为了一个全部使用火枪的方阵。也就是我们观看的描写这个时代的战争影片中,军人们排成方阵,在鼓点的节奏下,手持火枪,踏着正步向前冲。
  很多人,包括笔者小时候都觉得这些军人很傻,难道他们不会为了躲避子弹而弯下腰去躲猫猫啊?其实这里是有原因的。在当时,采取这种战术反而产生的伤亡最小。我们要记住,在战争中,没有开玩笑,所有军人采取的标准动作都是用无数的鲜血换来的。
  为了加深大家对于这一点的印象,在这里再举一个例子:二战时,日本鬼子为了武士道精神在拼刺刀时把子弹退膛。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到了现在,还有许多作品中嘲笑那些日本鬼子的愚蠢。我们想一想,一个可以卑鄙地发动“九一八”,无耻的奇袭珍珠港的民族,他怎么会为了什么武士道精神,而在拼刺刀时把子弹退膛呢?这样做的目的肯定是为了减少自己的伤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这方面的资料)。
  随着纯火枪的方阵使用战术的成熟,拿破仑创造性的运用了火炮这种火器,之后横扫了欧洲大陆。这样的背景之下,使得在欧洲,火器的研究和发展得到了最大的重视。
  而在中国呢?满清政府建立了清朝以后,除了开国时几次叛乱以外。国内的政治在鸦片战争发生以前是十分的平稳,这也就让火器没有了发展的动力。
  在火器的使用中,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火器方阵。我们常常在作品中看到的“三段射”只是火器方阵使用的一个小的方面。但远远不是全部。
  其实在明朝,已经有了一个天才的将领采取了火器阵形的雏形,那就是戚继光。就是这样一个雏形也让戚继光在抗倭的战争中取得了歼灭上千名倭寇(都有首级),自己伤亡不到十人的辉煌战绩。这个雏形其实和欧洲的火器方阵只是隔了一层纸。
  那为什么以后的将领没有继承发展了呢?
  原因我们从《孙子兵法》就可以看出。现在看到的《孙子兵法》,让人的感觉就是一本兵法书的目录和总纲。凭着孙子这么好为人师的性格,他怎么不会把如何训练,如何行军,如何扎营和如何在战斗中排阵形的方法写进《孙子兵法》里去呢?
  而且不止《孙子兵法》,以后各个兵法大家的兵法书,都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这主要原因是,各朝各代的统治者,都把兵法书中的这些内容给销毁或收藏了起来。不让其他人看到,防止他们造反。
  不过,戚继光的兵法书却奇迹般的流传了下来,可因为以上的原因,所以在当时的明朝,并不能够在外面流传。再加上明朝的军将基本上都不识字,所以也就谈不上继承和发展了。
  而在今天,吴世恭对于薛勇的安排中,偏执地坚持那些赌坊护卫的队列训练,这恰恰是火器方阵的基础训练。这也只能够说明,吴世恭总算是开了一个金手指了吧。


 第五十三章三场宴会

  买完武器后,吴世恭感到有些咋舌。这武器的价格也太贵了。吴世恭穿越到明朝已经一个多月了,也基本明白了银子和现代货币的比价大约是一比五百到一比一千之间。就是以一比五百算,买这些武器也相当于现代的175万元。算到每个赌坊护卫身上,每人都有一万多。而且还没有装备什么东西呢,每人就两把刀,再加上几把火铳。吴世恭不知道,在明朝,制造武器主要靠手工,价格比现代的工业化生产当然要贵很多。不过,这次的武器价格确实是杨狗蛋报得有些高,吴世恭也当了回冤大头。
  现在,吴世恭除了每天巡视一下清理废墟的现场以外,空闲的时间就多了起来。于是,也经常溜回家陪陪自己的小妻子,毕竟现在他们还在蜜月期间呢。吴世恭现在也不怎么怕岳父薛濂骂他偷懒了,因为自己身边有薛雨霏,这么个防御型的神器呢。但是,一天到晚在家也不好。有一天,吴世恭就带着二百两银子和一些礼物,去拜访了也在蜜月期间的孙呈秀。
  孙呈秀现在租了个小院住着呢。见到吴世恭的到来,当然是很高兴。连忙吩咐自己的媳妇弄些酒菜,俩人就边喝边聊起来。吴世恭和孙呈秀虽然年龄相差有十五岁,性格脾气也有些差异,可俩人确实比较的投缘。俩人聊聊京城里的花边,谈谈以前的一些趣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正聊得高兴呢,孙呈秀的家里又来了几个客人。
  来访的是几位书生,他们是叫孙呈秀去参加一个文会的。孙呈秀把吴世恭给那几个书生介绍,介绍到谁,双方都很客气地行礼。可介绍到一位名叫余子琏的书生时,那余子琏就阴阳怪气地说了吴世恭几句。反正话里的意思点出了吴世恭是个阉党。
  在前世,太监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反派角色,而魏忠贤更是反派角色中的天王巨星。吴世恭虽然身不由己地上了魏忠贤的这条船,但心里总是分得清好坏,因此,隐隐总是为了自己魏党的身份有些羞耻。今天那个余子琏嘲讽他为阉党,吴世恭就有些不高兴了。
  见场面有些尴尬,孙呈秀连忙上前来打圆场。可那余子琏见了吴世恭沉默不语,他反而来劲了。接连说了吴世恭好几句。话里的意思吴世恭基本都听不懂,但看到旁边的那几个书生听了后,连连发笑,吴世恭就知道没有什么好话。这就是文人的可恶了,骂人都不带个脏字。
  孙呈秀在一旁见到这样的情形,反而自己尴尬了起来。不知道是该劝呢?还是不劝?见到了孙呈秀为难,吴世恭也不好发作。再说,吴世恭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都是比较敬重有知识的人的。而且那些书生骂的阉党,也不算是骂错。因此,吴世恭鼻子一捏,忍住了气,向孙呈秀道别后,就灰溜溜地走了。
  到了七月中旬,朝堂上的风向开始有了变化。针对着东林党发起的弹劾风暴,其他文官的反对声也多了起来。反对东林党的文官中,有些是魏忠贤的党羽;有些是其他党派的文官,见东林党有些势头不妙,而向东林党落井下石的。不过在其中,还夹杂着些确实正直的文官,他们见到了救灾确实开始有效果了,因此来反驳东林党的胡闹。面对着这些反对声,东林党是越战越勇,发动的弹劾是一波接着一波,言词是一次比一次激烈。这让天启帝头痛不已,使得他在做木匠活时,接连做废了几次。
  吴世恭当然不会操心到朝堂上的事的,他现在白天的空闲时间确实多了,但晚上的宴会邀请却多了起来。基本上都是南城的行会和帮会邀请的。吴世恭自然不会丢了身份去参加这种宴会,于是他把这种机会,基本上让给了自己的下属,让他们代表自己去出席。由于许吏目晚上的工作也比较的繁忙,因此这种好事基本上都落在了周巡的头上。
  这种做法倒让周巡大为感激,觉得吴世恭这个上司既勇猛,又有能力,而且为人十分的大气。其实,这只是吴世恭来源于前世的一个习惯。作为上司,对于自己的下属,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上司面对下属时,偏心一点儿也可以,但只要下属做出了成绩,无论自己喜欢与否,都要给予奖励。周巡虽然在吴世恭刚到兵马司的时候,挑衅了吴世恭,但在以后,无论是军训,还是清理废墟的工作上,表现得都比较出色,因此,给予周巡适当的奖励是应该的。年轻人也没有什么隔夜仇,吴世恭和周巡的关系倒融洽了许多。
  不过后来,有两次奇怪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