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大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士大风流-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鹂缭玖欧缮闪娌恢羌副沧孀谛蘩吹母7帧�

钟老先生依靠自己的口碑和技能实现了所有民间音乐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当天他老先生便扛了半扇猪肉,买了好几打儿的二锅头、烧刀子,准备大宴乡里,为自己的飞腾庆贺。

自此,钟老先生成了公家的人,负责在宫廷舞会上吹拉弹唱,不久由于表现突出,钟老先生便被擢升为首席演奏师。

事情进展如此顺利,像顺水行舟似的,并不是没有原因。一是钟老先生技压群雄,玩什么乐器别人都甘拜下风;二是他老先生人际关系搞得好,乐队和舞女都对其抱以高看一眼的态度,尤其是他的曼妙的演奏打动了宫廷的最高头子——国君,国君对钟老先生的认可,就具备了国家认证的标准,钟老先生想不飞黄腾达都不行。

岂不知乐极生悲,树大招风,荣任首席演奏师的钟老先生免不了被大献殷勤的美貌宫女包围,这些美女都隶属于国君一人,国君一人忙不过来,也是免得她们没事穷嚼舌头根子,便把她们组织起来,建立宫廷乐队,白天歌舞翩翩,夜晚呈国君御幸,两下不耽误。

可钟老先生仪表非凡——我们虽喊他老先生,是因为他是钟子期先生的老爹,并非他老态龙钟,胡子眉毛一片银白——正在风华正茂的岁月,其超凡脱俗的气质必定大抢国君老儿的风头,如此一来,明恋或暗恋钟老先生的宫女大有人在。爱情的魔力使人晕头转向,郎情妾意般的缠绵悱恻使人丧失理智,以身犯险,钟老先生最终没能抗住一位宫女的软磨硬泡,全线崩溃,生死安危全都抛之脑后,一心沉醉在温柔乡里,把一顶硕大鲜艳的绿色帽子戴到了国君老儿的头上。

事情远没有戴绿帽子这么简单,经过几番透膜的暗通款曲,那位宫女竟怀上了钟老先生的骨肉,也就是未来的钟子期先生。这可怎么办?擅长弹琴鼓瑟的钟老先生此时此刻也显得力不从心,不知如何是好。因为钟老先生和这位宫女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场不负责任的苟合游戏,而是发生了真感情,假如真是苟且的行为,钟老先生大不了一走了之,把所有的压力和灾难由那位宫女承担,心理上亦不必有所愧疚,然而这个怀孕的女人乃是钟老先生所爱,她虽隶属于国君老儿,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逃出宫去,生下孩子,一家三口过上平安快乐的隐居生活。

钟老先生横下心来,决定为这个宫女放弃自己理想的工作,在他看来爱情比工作更为重要,工作丢了大不了还回到民间,婚丧嫁娶照样能赚钱养家,就当这段宫廷音乐师的生涯不曾存在过;然而丢了爱情则会有一辈子的痛不欲生,不但自己所爱之人必将被折磨致死,自己的骨肉,我们敬爱的钟子期先生也必将胎死腹中,以后的美丽的知音故事也必将成为幻想,历史上亦少了一首可钦可敬的友谊赞歌。

夜幕降临时分,在浓浓的黑色中,钟老先生带着怀孕的宫女偷偷越过为宫廷拉运粪便的关门,潜逃而出,一直回到自己的故里钟家台。读者上帝一定会发出疑问,宫廷戒备森然,怎么可能有机会逃脱?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据笔者估计大概是因为钟老先生的人缘好,守卫对他的遭际十分同情,故而网开一面,当钟老先生逃跑的时候,他们假装有别的事做远离职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由于拉运粪便之门气味难闻,平时便少有人在此守卫,钟老先生选择从此门逃脱,更显其超人的机智。

钟老先生逃回钟家台没多久,便举家迁到邻近的集贤村,大概是因为害怕事情败露,宫廷卫队必会追踪而至他的故里,那样的话,乡里乡亲就会遭殃。集贤村虽就在附近,但在消息闭塞的古代,偶尔迁来一户隐姓埋名的人家,大概不会引起别人的过问。集贤村,顾名思义就是贤隐集居的地方,无事生非的事情绝不可能跟他们扯上关系。

钟老先生在集贤村定居后不久,那位从他一起私奔的宫女便产下一子,就是钟子期先生。钟老先生虽冒险携宫女私奔,不但丢了梦寐以求的工作,还承担了侮辱国君的罪名,但却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爱子,一得一失间,钟老先生尝尽了人间的咸苦。

他是一个快乐的樵夫

楚国王宫发生了宫女与首席音乐师的私奔事件,使得宫中上下人心惶惶,不知道国君老儿要闹出什么乱子。宫女以跟国君老儿上床为荣宠,但现在宫女却把一顶鲜亮逼人的绿色大帽子扣到了国君老儿的头上,以作为失宠的报复(这当然只是国君老儿的想法,读者上帝已了解那位宫女是因为爱上了钟老先生才与其私奔的),国君老儿歇斯底里的状态可想而知。

独孤二少先生不在当场,不能为读者上帝奉上精彩逼真的细节,但据有关目击者的记载,国君老儿当时气得差点背过气去,胡子翘得老高,差一毫米就跟眉毛连到一起了,嘴里亦不停的国骂连篇。

据说后来国君老儿还举行了记者发布会,会上以义正词严的语调虢夺了该宫女在宫中的职位和福利,亦即从宫中除名,并在发布会当场签发了追捕令,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国君老儿却把自己戴绿帽子的事大肆宣扬,果真智慧超常。记者也分为两派,保皇派和同情派,彼此互相攻讦,莫衷一是。

最后这件事情不了了之,大概风头一过国君即丧失兴趣,不再有追究下去的心情,既然国君都不以为意,底下的人乐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钟子期小娃虽在担惊受怕的环境下诞生,却着实度过了一个波澜不兴的童年,那张令人恐惧的追捕令并没有如期而至,随着岁月的增长,对于私奔这件事也渐渐淡出了钟家人的记忆,没有人整天跟在钟子期小娃的背后大喊偷情孽种,也没有人企图利用私奔一事向钟家敲诈勒索。

这一切都得益于集贤村的村风村俗,环境对人性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钟子期小娃生在集贤村,耳濡目染的都是长者之风,贤人之范,为人处事自然而然就有君子之度,与村里的风尚整齐划一,稍有悖逆处,即使别人不加以指摘,自己内心亦愧疚难当。

钟子期小娃生来聪明,对音乐有着天赋异禀,这大概来自于其老爹老娘的遗传,读者上帝一定没有忘记,钟老先生的音乐技能和口碑是楚国出类拔萃的,钟子期小娃的老娘也是少有的舞蹈人才,要不然也不能在百花丛中(钟老先生是众多宫女追捧的偶像)被钟老先生所青睐,最终与之定情。

老爹老妈如此厉害,钟子期小娃也必定聪颖灵慧,对音乐有着独特的领悟和见解,这一切不过遗传基因在起作用。遗传基因也有失灵的时候,读者上帝是否记得《红楼梦》中,主角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贾政是典型的圣人门徒,言谈举止都要本着圣人的精旨,合乎儒家为人处事的风范,但到了他儿子贾宝玉身上,全无乃父风格;由于贾宝玉做事全都从真性情出发,不懂得也不甚瞧得起那些繁文缛节,因此被阖府上下目为愚顽乖僻、无能不肖的大怪兽,还时不时地因为寻常不通情理的琐事遭到乃父的殴打,可谓遗传基因大大失灵。幸亏这种事没发生在钟子期小娃的身上,否则交友的历史一定会大大改写。

老爹的遗传并不能使钟子期小娃成为高超的音乐师,那只是先天的有利因素,利用好了便成为取得成功的基石、路轨,利用不好白瞎一样,其作用相当于零。这使人明白后天的教育才是重中之重。对于钟子期小娃来说,既得益于先天的音乐禀赋,又得益于后天的优质教育,钟老先生作为音乐家的名声决非浪得虚名,能成为首席宫廷演奏师也决非凭借花言巧语,而是靠实实在在的音乐才能和技能获得的。

钟子期小娃诞生后,钟老先生决心把自己一身的本领传授给下一代,一开始的时候只是让钟子期小娃耳目浸染,旨在培养兴趣和教育环境,慢慢的再对其进行音乐知识和理论的灌输,到达一定程度后,教他亲自操作,演奏乐器,尤其是弹琴(绝对是钟老先生一生引为自豪的拿手好戏)。

如此严谨的一套程序实施下来,钟子期小娃不仅掌握了其父的大部音乐技能,在音乐的领悟和创新方面,恐怕经验丰厚的钟老先生也要略逊一筹。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钟子期小娃领悟音乐的能力要高过演奏音乐的能力,意思即是动脑能力强而动手能力弱,这当然是相对而言的,但不可否认演奏方面的缺憾,使得钟子期小娃始终没能达到乃父所取得的地位和成就。

钟子期小娃长大后,并没有以音乐为正经职业,音乐作为家传的技艺成了钟子期先生(此时的钟子期小娃已经长大,故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称其为先生)一生当中不可或缺的兴趣之一,但他绝没想过要靠音乐谋生。钟子期长大后的正经职业是樵夫,一种靠出卖力气为生的职业,音乐技能和悟性颇高的钟子期先生竟然做了樵夫,现在人看来一定会匪夷所思,但事实就是这样,钟子期先生不仅做了,而且做得津津有味。

樵夫这类职业不用参加招聘会,也不用散发成片的简历,只要有山有树的地方就有樵夫的用武之地,春秋时代人们尚且过着环保的生活,做饭烧水全都用柴火,而非现在的煤气沼气天然气,因此打柴的活计虽苦点累点,但毕竟和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樵夫也成了不可缺少的重要职业之一。

以钟子期先生的才能出来做官并非难事,下文即将出现的俞伯牙先生就是依靠突出的音乐才能谋得高位的,但钟子期先生却选择了隐居不仕,这其中的原因发人深省。其一应该归结到钟子期先生所成长的环境,集贤村里住的都是贤隐,他们过着宁静的隐居生活,耳畔没有车马丝竹的喧闹,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活给钟子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比这种生活更有吸引力。其二老爹的遭际也让钟子期先生警醒,钟子期先生长大后,钟老先生或多或少的都会诉说往事,当说起昔日他和钟子期先生的老娘从宫中私奔避难集贤村的时候,忍不住老泪纵横,哭上几鼻子,辛酸的往事和沉痛的泪水使得钟子期先生对宫廷生活产生了疏远感和恐惧感,进而推广到仕宦生涯,也使钟子期先生提不起兴趣来。

与其陪伴君王担惊受怕,不如做个闲云野鹤的樵夫,苦点累点却得到了精神上的永恒自由。就这样钟子期先生成了一名快乐的樵夫,他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上山砍柴,下山买柴换钱以供家庭消费,若有剩余则十分乐意的拿出来资助孤寡人家,并不希图有任何的回报。这样的生活虽谈不上光辉荣耀,但却踏实而怡然自得。人们总能看见钟子期先生身挑扁担,挥舞斧头的身影,映着朝霞夕阳花开花谢,他的脸上挂着隽永的笑容,时不时地抬起头来沉醉的眺望天际的云起云落。

人不可貌相

钟子期先生过上了隐居生活,他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不过是一个快乐的樵夫。不过樵夫之间亦可分为各种档次。有天生一股傻力气的纯天然的樵夫;有读书不卖力气,仕途无望转而无奈做了樵夫;有浑身的学识和技能却不甘于沦落宦海,只求自由不羁之灵魂、怡然自得之生活的樵夫。钟子期先生无疑属于最后一种。

钟子期先生的日常工作安排只是上山砍柴下山卖钱,除非遇到暴风骤雨,否则寒暑不辍。读者上帝肯定会由衷地发出感叹,以钟子期先生的大才怎么会选择这样枯燥而繁重的体力劳作?大概隐士的思想不为常人所理解,我们也无法以世俗常情测度之。

欧洲文艺复兴前夕,意大利出现了一位才华和思想俱都卓著的诗人——但丁先生,他的《神曲》被誉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诗篇,他曾说过一句为后世特立独行者奉为圭臬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言犹在耳,似乎正是隐者所信奉的格言。当然,钟子期先生生活的时代遥遥早于但丁先生,但精神的国度却少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话虽有各式各样的表述方式,但其隐含的奥义却惊人的相近相似。

如此说来,我们作为凡人所恐惧的隐居生活,在隐士看来必定充满了乐趣,以至于隐士先生们宁肯抛弃凡人执着以求的仕途,割断与繁华世界的种种联系,义无反顾地投身青山绿水的怀抱,做一个闲云野鹤般的散人。独孤二少先生理解,隐士并非人人都可以做,要是没有惊人的勇气和信念,恐怕远离尘世的孤独和无人挂问的寂寞会令欲隐者却步。

现在,独孤二少先生为读者上帝描绘一番隐者钟子期先生的一天光景:钟子期先生并没有懒睡的习惯,总是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下地;起床之后,先用牙盐净了齿,古代没有牙膏这种化学物混合剂,只采用天然的如玉屑般的食盐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