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石青今年三十二岁。原本是个小地主家庭出身。在他过去的几十年生活里,他一直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身的命运。但是,读书这件事情,在古代农业社会里,没有相当的经济基础是不可能的。
就这样,不事生产一心读书的丁石青,为了读书,把自己家的土地逐渐的卖出。到了他考上了秀才功名的时候,他家绝大部的土地,都被同族的大地主,也就是被进攻的地主大院的主人丁石墨给买走了。
只剩下十几亩土地的丁秀才原本觉得,虽然自家的财产不足以支撑他继续科考,可是当一个耕读传家的读书人,即使没有雇工,自家耕作也能维持个温饱了。没想到,一场旱灾就这样突然降临,打破了丁秀才耕读传家的美梦。
在农业社会里,除了地主之外,没有什么人具备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就是身为秀才的自耕农丁石青,也同样无法抵御这样令人绝望的大旱灾。
在老娘和妻儿先后饿死的情况下,丁秀才被同村的灾民们推举为领头人,领着大家开始了对丁家大院徒劳的进攻。
第一连副连长韩三山在作战会议上的不同意见,就是针对丁石青的。
对于连长、教导主任和参谋长提出的“立即控制丁石青”的看法,韩三山不是很理解。
因为在他眼里,丁秀才是个好人。
“丁秀才是好人还是坏人,和我们要执行的任务没有必然的关系!”
第一连教导长房大壮有些不满的对韩三山说道。
“我们在枝江县地区执行‘清缴流民、清除地主’行动得到的经验已经证实,没有组织的百姓,在我们执行任务会主动的参与进去。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破坏我们的行动。”
第一连连长李克向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的韩三山解释道。
参谋长胡海波因为韩三山经常对第一连的日常训练工作指手画脚,所以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他对韩三山说道:“缺乏组织的老百姓的作战能力不强,但是他们的破坏性却很大。在过去的很多行动,就是因为老百姓跟着部队一拥而上,导致了很多的问题。”
强调完了经验教训之后,他继续对韩三山说道:“韩三山同志,虽然你的经验不足,但是你也必须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是在针对作战计划进行讨论,不是在做群众工作。再说了,群众工作也不是你的工作,那是教导主任的工作。你要搞清楚自己的职责。”
虽然心里非常的不爽,但是,韩三山也不得不接受大家的解释和胡海波的批评。他没有继续发言,而是静静的听着大家对于作战计划的讨论。
地主大院是一定要打的。可是,和过去的一切行动不同,王书辉老师这次的命令是“抗灾救民”,并没有明确的指出要消灭地主。消灭地主是大家下意识的认识。
指挥心这次下达的命令是非常的模糊的。全部命令只有一个“抗灾救灾”的内容。要怎么“抗灾救灾”,“抗灾救灾”的过程要不要消灭地主。有关的这些问题,指挥心的命令都没有明确的指出。
不过,王书辉已经明确的告诉他们,遇到一切问题,要通过组织来进行决策。
韩三山是个小地主家庭出身。虽然他在自然灾害的打击下沦为流民,又被复兴会吸纳。但是,他对于地主阶级还是有着一定的包容心理的。
所以,在发现了这次任务命令的模糊之处后,他立即就发言道:“既然上级让我们‘抗灾救民’,那么我们就要执行这个‘抗灾救民’的任务。命令里没有说要我们消灭地主。我看我们就不要做些多余的事情了吧。”
教导主任房大壮不喜欢韩三山的表态。在第一连所有的干部里,房大壮的阶级意识是最强烈的。在被吸纳进复兴会之前,佃农出身的房大壮在地主老财的压迫下过的是地狱般的日。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的阶级意识异常的强烈,让他对天底下一切的地主老财都特别的仇恨。
房大壮看了看韩三山一眼,对大家说道:“老师确实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要消灭地主。可是这个事情还用得着老师明确的提出来么?大家要搞清楚了,‘抗灾救民’,抗灾在救民的前面。只有抗灾之后,我们复兴会才能够救民。我们复兴会是怎么救民的,在松滋县这些日,难道还有同志没搞清楚么?没有土地,我们怎么抗灾?没有土地,我们怎么救民?”
说完了这些,房大壮看着韩三山坚定的说道:“王老师早就说过了,我们复兴会和地主老财们没有个人仇恨。但是,地主老财掌握着土地,靠着他们手的土地剥削和压迫人民,他们和人民有仇。我们复兴会想要救助人民,就必须剥夺地主的土地,用这些土地来养活人民。这个问题,现在还有人搞不清楚么?!”
韩三山把自己的眼睛移往他处。他不敢看房大壮那双喷着熊熊火焰的眼睛。
“打破大院儿,审判地主”。这个决议很快就在第一连的复兴会委员会议上通过了。
在确定了目标之后,复兴军第营第一连,快速的围绕着这个目标运行了起来。
教导员们开始向士兵宣传这次行动的意义。参谋们开始派出侦察兵绘制地图,了解情报,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连长、副连长和各级军事长官,在搞清楚了参谋部门的作战计划后,开始按照作战计划,对已经完成了动员的士兵们安排相应的工作。
整个战前准备,耗去了第一连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的时间。正式的战斗是在第二天的午开始的。
王书辉对复兴军有一个“双强原则”的要求。这个双强原则指的是:“火力要强,刺刀要强。”具体到实践方面,从复兴军第营第一连对丁家大院的进攻上,就可以反应出来。
战斗一开始,已经到达作战位置的第一连,就使用经过兵工部门多次改造,目前已经是第四代,应用喀秋莎火箭弹原理的,带导轨的,可爆炸的黑尔火箭,对丁家大院的墙头,进行了大规模的火力覆盖。
即使是在艳阳高照的午,从导轨喷射而出的黑尔火箭的尾焰,仍旧非常的醒目。一个个铸铁制成的,带有尾翼的火箭,成排成排的在墙头上爆炸。只是一瞬间的功夫,原本还在紧张张望着的,大院儿墙头上的丁家家丁们,就被炸的血肉横飞。
所有的人,除了正在作战的复兴军士兵们,无论是被围在铁丝网墙里的灾民们,还是在大院里的丁家人,都被这违背常识的,完全无法想象的覆盖式攻击吓的呆住了。
一直到工兵们设置在院墙下的三个**包爆炸,战士们在干部的带领下举着上好了刺刀的步枪冲进大院儿的时候,很多人还没有从复兴军简易喀秋莎式火箭的颠覆式威力,回过神来。
当然了,等到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本地地主丁石墨全家,除了个别人意图反抗死在刺刀下以外,全部都已经被战士们押了出来,在营地周围跪成了一排。
第168章造反和革命2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造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革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样看来,同志们就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我们复兴会领导人民进行的事业,无论是武装斗争,还是工业建设,都是一个革命的事业!”
——1622年·王书辉·《造反和革命是两回事》
没有亲身的经历过工业化的过程,没有亲眼的见到工业化的伟力的人,是很难理解复兴军的怎么会具有这样巨大的力量的。
对于明代人来说,特别恐怖,特别可怕的黑尔火箭弹覆盖射击,是超出了他们的认识水平的东西。即使是在他们的脑袋里,也没有办法想象到这样的场景。
工业化的武装对阵农业武装,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在几百年后,面对着八国联军的大炮和步枪,号称是“骑射无双”、“满万不可敌”的“我大清”,表现的并不会比现在丁石墨家的家丁更好一些。
因为大家普遍受到了一定的惊吓。第一连的下一步工作还没有办法立即展开。教导主任房大壮决定,将本来要马上开展的对丁石墨的批斗大会,押后到第二天进行。
第一连的战士们封闭了丁家大院。因为对丁家大院的查抄工作,要等到批斗大会结束后才会开展。
对于前农民起义领袖丁石青来说,这两天的日,真的是波澜起伏。
最开始领着乡亲们进攻丁家大院儿的时候,丁石青心里主要是一种愤怒的情绪。
在复兴军突然出现在现场的时候,他把复兴军当成了朝廷的军队,他的心里是一种绝望的情绪。
在复兴军给乡亲们施粥发粮的时候,他没办法把救济灾民和军队联系在一起,他心里是一种混乱迷惑的情绪。
等到复兴军用铁丝网把乡亲们都围了起来的时候,作为灾民头头的丁石青心,是一种害怕和忐忑的情绪。
最后,看到复兴军一板一眼的,好似按照某种韵律一样,轻松的攻破了丁家大院,把丁石墨全家押了出来的时候,丁石青已经完全的凌乱,心里头一边混乱。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情绪了。
事事都透着反常。这是复兴会和复兴会的一切行动,给古代人的第一感觉。
实际上,就是刚刚被吸纳进复兴会的人,也往往对复兴会的很多举动摸不着头脑。即使就是复兴会的会员们,有一多半的人,也不是完全的明白王书辉的所作所为和他为复兴会制定的种种规矩制度。
就像王书辉经常感慨的那样:让人加入革命党容易,让人变成革命者难。
这是工业明和农业明的差距,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差距。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目前的复兴会和明末社会有几百年的差距。从思想理论的水平上看,目前复兴会和明末社会,是有着两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差距。
所以,不仅丁石青一个人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实际上,几百个灾民也没有一个人能闹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儿。
只不过,作为一个读过书的人,丁秀才想的事情要比别人多而已。
第二天一早,房大壮的对灾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让丁秀才一下就搞明白了复兴军是怎么回事了。
因为房大壮站在高台上对大家说:“我们复兴军就是来给大家撑腰的!”
第169章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
“复兴会领导的革命事业,必须要注意对一切进步力量的团结工作。分辨这些进步力量的办法很简单。谁是真心实意的维护民族利益的,我们就要团结他!谁是真心实意的反对民族分裂的,我们就要团结他!谁是真心实意的抗击外族入侵的,我们就要团结他!”
“复兴会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就必须具备这个分辨能力,就必须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进步力量。我们要从各个方面促进革命事业的发展,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1621年·王书辉·《复兴革命要建立一个统一战线》
王书辉最喜欢的明末人物有两个。一个就是白杆军统帅秦良玉,一个是天雄军统帅卢象升。从他们的建立的功业角度,王书辉在这个两人里,最喜欢的就是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政府正式认证的女将军秦良玉。
秦良玉虽然在主观上对大明朝忠心耿耿,体现出她思想上不够进步的地方。但是,在客观上,无论是她领导白杆兵抗击清兵入侵,还是她领导白杆兵平定奢安之乱,都是在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统一。从这个角度讲,王书辉觉得秦良玉是个非常进步的,可以团结的力量。
虽然王书辉并不认为在封建社会里,真的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力量。但是,无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王书辉都觉得复兴会有必要在明末这个历史环境“矬里面拔大个”,选择一些“相对进步”的力量,进行团结和支援,建立一个统一战线。
这样一来,在历史上名气大人品好的石柱土司秦良玉,就成了王书辉的统战和支援的对象。
早在1621年年末的时候,王书辉就派遣人员,和石柱土司秦良玉建立起一个比较良好的关系。在1621年到1622年间,复兴会已经先后向秦良玉援助了近一百吨军粮(粮砖)。
虽然秦良玉还没有和王书辉见过面,甚至她对复兴会也不怎么了解。可是,在她和王书辉的通信,两人已经亲热到姑侄相称的地步了。
王书辉当然不可能只是单纯的对秦良玉进行粮食援助。复兴会农业处的技术人员,已经帮助石柱地区建立起了几项重要产业。
第一项产业,就是农业处领导石柱群众,在石柱地区推广高山土豆和耐寒玉米的种植。
石柱地区地处湖北、四川和湖南交界。这里山高林密,地形崎岖。当地可耕地面积少,土壤贫瘠,粮食产量低。
王书辉为了从根本上增强石柱地区本身的实力,特别从现代引进了很多已经在现代的石柱地区普及了的,适应石柱地区自然环境的优质良种。高山土豆和耐寒玉米,就是其最为重要的一个项目。
经过一年的实践,在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