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这是山东有史以来,最大的搬家行动了。人口,粮食,武器,战马,还有愿意跟着余风走的那些人的家小带着的瓶瓶罐罐,总之,只要是能带走,又不会浪费运力的事情,余风是毫不意外的允许他们干了。
当然,真正的原因,只有这个集团的最高层的几个人才知道,对于其他的人而言,这就是一次普通的迁徙,是跟着余大人到一个新天地垦殖的大好机会而且,在那地方,一切都是对大家一直都很厚重的余大人说了算,也没有别的官儿来擎肘了。
而对于风字营的官兵来说,这不过是换了一个驻地而已,当兵吃粮,本来就是做好了到处跑的准备,更何况,这就是一次普通的调动,又不是去打仗,没有什么担心的。
第三卷 狼烟处处旌旗卷
第一百八十三章 办个喜事乐呵乐呵
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边,几个女子赤着脚,正在浣足,溪水清澈见底,一眼看去,连水底石缝中一只被惊吓到了而仓皇遁去的螃蟹都看得真真切切。
浣足的几个女子,一边轻轻用脚撩动着溪水,丝毫不顾及溪水打湿了她们长裙的下摆,一边不时嘴里发出吃吃的笑声!说得兴起的地方,也不知道谁先抄起一捧溪水,朝着对方撒去,被淋了个正着的女子,也是不甘示弱,纷纷捧起身边的溪水,劈头劈脑的向对方还以颜色,一时之间,众女的嬉闹娇叱声,响彻了这溪边的整个小树林,连一些远远躲在一旁的飞鸟,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纷纷惊起,拍着翅膀离开了这个危险的地方。
“好了好了,不要闹了!”那看起来年岁最小的一个女子,对着另外的一个白裳女子说道:“都是你使坏,现在湿成这样,怎么出去见人!”
“那又有什么打紧!”那白衣女子掩着嘴笑了一下:“就你顾忌多,眼下这地方难道还会有别人吗?就连孙大海他们,也远远的在四周守着,你觉得他敢过来看到咱们这样?”
天气炎热,原本她们穿的就不多,眼下被水这么一浇,衣裳贴在身上,那叫一个曲线毕露,若是此刻有个男人闯到这片林子,只怕是要低着头进来,抬着头出去了。无他,鼻血流的太厉害,不抬头不行。
可惜的是,这片林子,是一个男人都没有的,除了她们几个,就连唯一守在不远处的那群仆役,也是女人,若是有济南人在这里,用心去分辨她们的眉目,就会赫然发现,其中的一人,倒是和以前济南府艳名无双的“真真姑娘”眉目很是相似。
其实,不是相似,这根本就是本名顾蓁儿的真真姑娘的本尊,而她,今天不过是应余夫人的邀请,来这被吴嫣然吴小姐偶然发现的这处幽凉胜地,纳凉而已。
她也很想像那余夫人和吴小姐那样,脱掉绣鞋,将双足肆无忌惮的放在清凉的水里,感受一下那凉爽的味道。可惜的是,即便是她有这心思,那也得等到一个人的时候,眼下这个样子,她终究是不敢的。
余夫人出身贫寒,有一双天足,她不奇怪,但是,那吴小姐怎么也没有裹脚的呢?她心里暗自有些忿忿,这吴小姐可是大户人家出身,将来肯定是不会与“大脚婆子”这个职业,有任何的关联的,但是,她居然也是一对天足,丝毫没有裹过脚的痕迹,这让她很是嫉妒。
她和他们不同,她自由出身于官宦人家,受的是最正统的大家闺秀的教育,即便是她一双小脚穿在绣鞋里,如何的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却是绝对不敢再人前脱出来的,更别说想这两位身份贵重的女子一样,赤脚在草地,溪水里行走,哪怕没有旁人,就只有自己的丈夫在一旁,也是绝对不行的。
这女子的脚,可是女人身上最敏感的部分啊,以她的经历,当然没有什么权利说贞洁什么的,但是失身是失去了贞洁,若是被男人看到摸到自己的三寸金莲,这同样是失去贞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眼前的这副情形,实在是太过于颠覆她以往的观念了,她甚至觉得,是不是所有的人和“那个人”在一起,都开始变得这么不靠谱,变得这么离经叛道起来。他是那样,他身边的人,也是那样。
“过来,真真!”吴嫣然在那边招着手:“你也下来泡泡吧?和丫头们挤在一起做什么!”
“不了,这边挺好的!”顾蓁儿有些弱弱的拒绝道,虽然这吴小姐不想余夫人那样,掌握着她的生死,但是,还是不要轻易得罪的好,跟在余风身边他已经很久了,从山东到新城,她可是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到这个出入余风的内宅如出入自己家门,却又不是余风的姬妾的女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在余家的女人中,也只有甄环和她的关系要好一些,也许是出身的问题,两人的共同之处最多,也许是这甄环比余夫人和吴小姐都有心机一些,总之,虽然余风没有言明,但是所有的人都已经认定了她是余风的女人了,余夫人与吴小姐两人相厚,与甄环的关系,自然就要差上一些,这甄环大约是感到了些许危机,对于无依无靠的她,自然就有了些许拉拢的意思了。
“你弄湿了我一身不说,还打真真的主意?”赵雪娘笑说了一句:“真真身子骨弱,可经不起你折腾,真要是把他折腾病了,相公又不知道心疼成什么样呢?”
“我不折腾她,难道你相公就不折腾她了?”吴嫣然此刻极端的放松,口也没有写遮拦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折腾过了!”
顾蓁儿不知道是不是听见了她这句话,脸上微微一红,这神情却被赵雪娘捕捉到,心下微微一叹,回过头来,对着吴嫣然说道:“你也不要说这些荤话了,也不想想你自己,也不知道是谁明知道自己一坐船就怕得要死,吐得昏天暗地的,还叫着嚷着一直要来这边,当初相公可是想把你们兄妹都留下来打理这四海商行的!”
“我有什么好想的,你相公留下我,他放心吗?”吴嫣然大大咧咧的说道,这和她平时的谨慎小心大相径庭,也许是环境,也许是面对的人,让她都生不起戒心来:“与其这样,我还不如自己主动点呢,你别告诉我你相公养了一帮干黑活的人,你不知道,我要留在山东,怕是连嫁都嫁不出去,谁敢娶我,怕是没进洞房就被绑票了!”
“你就瞎说罢!”赵雪娘啐了她一口:“难道你还盘算着嫁人 ?'…'我这个大妇都不介意了,你还拿乔起来了,我看,你还是早点把事情办了吧,环儿都在后面等的发急了,环儿你说是不是!”
旁边的甄环没有出声,只是抿着嘴笑了一下,却是分明同意赵雪娘的意思。
“我这肚皮不争气,和相公成亲了几载,却是一直没有相公的骨血,环儿没有名分,相公心疼我,也不好意思多在环儿那边留宿,你若是进的门来,咱们三个一起努努力,争取为相公留下子嗣来,我这相公,当初我就知道他不是一个平常人,眼下虽然有了点波折,可这不是又在这边打出一片天地了,这要是没有子嗣,怕是他手下的那些将官,都有些人心不稳,相公在外面办他的大事,咱们做女人的,只能在这方面去帮相公了!”
“你不出声,我就当你答允了,回去我就去操办这事情,你为我余家做了那么多事,在这事情上,总不能少了你的体面的,我雪娘也不会叫人看了笑话去!”
“那就办了吧!”吴嫣然对这问题显然早已有心理准备,一点都没有忸怩的意思:“不过,我不要你来说,我要他亲自来给我说,反正我在这边,也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这穷乡僻壤的,闷都闷死我了!”
赵雪娘哑然失笑;“敢情,你当嫁人是解闷来的啊,真是和你说不明白,平时多精明的一个人,怎么在这事情上老犯这糊涂?”
……
“我说,你这是操哪门子的心啊!”余风听到赵雪娘悄悄的告诉他的话,不禁苦笑不得,人家都说,家有贤妻,夫不遭横事,他何止是不遭横事啊,简直是连娶小老婆的事情,他这为贤妻都给包办了,人家不是说女人都善妒的吗,怎么自己的这老婆身上,一点都看不到?
“我怎么不操心?”赵雪娘理直气壮的说道,“要是我诞下麟儿,我管你招惹不招惹女人呢,不育可是气出之罪,做人娘子的,谁不担心这个,与其你在外面给我找些个不熟悉的女人回来,还不如名正言顺的给嫣然和环儿一个名分!”
余风心里倒是暗乐,不过,却是有些犹豫的说道:“嫣然一直帮我处理外事,环儿在内宅,也能能干的,倒也不能委屈了他们,这么着吧,我去敏之给我挑个黄道吉日,咱们就操办一下吧,到了新城这么久,提心吊胆的那些日子已经过去了,有个喜事乐呵乐呵,也当是给大家一个休息放松的机会吧!”
“你倒是挺大公无私的,好像纯粹是为了别人似的!”赵雪娘微微一撇嘴,成婚了这么久,她这偶尔露出的一副小儿女的模样,还是让余风有些心动。
“不过,她要你亲自去给她说,这事情,你们两个不当面说清楚,日后有了龌龊,一准会怨我,嫣然还是一个姑娘家,你说的时候当心点,最好有点贴身的物件送给她,就当时聘礼吧!你总不能拿纳妾的态度来对她!”
“我家里的东西,哪里还有他不知道的!”余风嘟囔的说到:“他比你我都清楚得很!”
旋即,他眼睛一亮,仿佛想起来了什么:“我去嫣然那里说说话,若是遇见顾蓁儿了怎么办,她老是在她那边,要不,我也和顾蓁儿说说这事?”
“哎呦……别拧,别拧,我不说就是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女不做梅超风
吴小姐要嫁给咱们大人了!
这消息在新城不胫而走,简直比流言还传播得快,其中余风的部属们,自不必说,自然是少不了要大大的贺喜一番的。而一直是吴嫣然从事经济的那一系人马,也是一个个闻之欣喜不已。吴嫣然再怎么能干,在一个男权社会里里,她手下的那些人中,还是有些不服气的,等到验证见识了吴嫣然的学识本事后,这不服气,又变成了别扭,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女人的领导下,干得心旷神怡的。
可眼下,这别扭很快的就要消失了,吴小姐和余大人一成亲,那就是自家的主母了,这一个女人的领导下做事情和在自己主母的手下做事情,那就跟在灵山卫所里当兵和在京城的禁军当兵一样,那可是有着天壤之别,再怎么说,也是比别的人更亲近大人一些不是。
虽然余风没有言明,但是新城从上到下,谁不知道,余大人就是这新城的主人,整个新城,都是余风的家业,换了身份的吴嫣然也好,还是她的那些手下也好,都不觉得今后的做事有什么不妥,反而也许还要更加顺畅一些,更加名正言顺一些,自然,若是有人因此起了趋附的心思,那也是可以理解。
眼下新城民事衙门,主管了所有的经济事务,很明显,吴嫣然的性别不适合出任这个衙门的主管。不过,她从山东带过来用惯了的人手,还是有很多人进入了这个衙门,想必这件事情以后,这些人说话的口气都会大了一些,毕竟,他们是余家二夫人的人,算起来,也应该是算半个嫡系了吧!
所以,别说余风夫妇本来就打算大办一下,即使他们想按照这个时代的陋习,纳妾用一顶小轿悄悄的抬进门,也是办不到了,所有的人,现在都是兴高采烈的把这件事情,当做一个节日来过了,这其中除了新城的军民,还包括那些刚刚打完粮食,正闲的发慌的新城农民——原来的流民们。
来这新城第一年的丰收,已经是遥遥在望了,老天爷很争气,这方水土也很争气,自家更是争气的卖力干活。当然,庄子里的那些管事们和衙门里的公爷们,也是为了大家出了很大的力气。这天时地利人和都算有了,所有眼下就有了这般丰收的情形。
看看田地里沉甸甸的麦穗,大家回想起大半年前的日子,感觉是恍然隔世,那时候,为了一口吃的,连儿女他们都卖了的人,不在少数,而今这田地里的守成,可是至少有三成是他们自己的口粮了,他们再也不用为自己的肚皮担心了。
老百姓是最淳朴的人,也是最知道感恩的人,庄子里的管事,庄头,甚至护庄的庄丁的教头,都是从余风这个系统里出来的,平时也没少在他们的耳边灌输灌输余大人的好处,于是他们知道了,自己之所以能有现在这光景,都是托了在城里的那位余大人的福,眼下余大人办喜事,他们怎么能不表示表示,意思一下。就算他们贫穷,置办不起礼物,但是大家凑在一起,为两位新人祈福祈福,还是做得到的。
当地的乡老,算是这些百姓中的德高望重之辈,被众人推举出来,将众人的意思,给庄子里的庄头管事们反映了一下。很快,这消息就传到了余风的耳朵里面。余风到了新城,最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