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将血- 第10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西北的烈烈秋风之中。党项人的荣耀,血脉,在渐渐消逝,党项人积聚的财富,散乱的不满道途之间,等待着秦人的拾取。。。。。。。

    这条道路,对于党项人来说,如同通往地狱之途。但对于秦人来说,却是收获之地。

    对于李驰勋以及他麾下的兵卒将领们来说,这是一条充满惊喜的道路,所见到的人,都是党项人的大人物,所有的车辆之上,都载满了金银细软,一辆辆的粮车,都装满了粮草。。。。。。。

    是的,党项人带的东西很多。甚至让秦军将士们觉得,他们留在兴庆府邸中的东西。和这里他们见到的比起来都是九牛一毛。

    一辆拖车翻倒在地上,里面滚出来的东西在风沙中依旧闪耀着光芒,那是一车的珍珠。

    党项人的家底很丰厚,当然,他们能那样顺当的带出兴庆,少不了汉官们的努力,贪婪的贵族们,将家中最好的物什,都带在了身边。

    他们的贪婪,已经成为了习惯,和他们的残暴一样闻名于西北各族,而最终,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也都毁于自己的贪婪之上,这些财富,让他们速度非常缓慢。

    实际上,秦军已经给出了他们逃走的时间,足够他们逃的很远,但当秦军追上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车队,才刚刚离开定州。

    到了后来,沿路上,到处都是党项人的车队,密密麻麻,很多地方都有了拥堵,秦人到来的时候,这些车队,便都成了待宰羔羊。

    按照大将军赵石的命令,李驰勋并没有在这些车队上浪费时间,除留下数十骑看管车队之外,大队骑兵过去,留下的都是满地的尸体,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尊卑贵贱,大军过处,皆成刀下之鬼。

    党项人的鲜血染红了道途,秦军骑兵如狂风般扫过,没再给党项人任何的机会。

    这是灭族之战,得了将令的李驰勋没敢有任何异议,也执行的非常彻底,大将军赵石的冷酷,向来闻名于军中,毁誉之间,很难说的清楚,就像大将军赵石在朝堂上的名声一般无二。

    但只要在大将军赵石麾下作战,便没有人敢于违抗他的军令,实际上,很多将领对大将军过于嗜杀都颇有非议,但无论任何将领,和是兵卒,都不能不承认,在大将军赵石麾下效力,会非常的安心。

    不过,李驰勋现在没那么多的念头,过罗保谷道,遇上了一点麻烦,党项人的车队将谷道堵的死死的。

    这不是他们故意如此,而是车队争先恐后的逃命,顺便将谷道给封死了。

    李驰勋随即命人,推翻车辆,继续向前。

    在这里,他耽搁了小半天,前面的党项人逃的更快了。

    出了长长的罗保谷道,留下遍地的车辆和党项人的尸首,李驰勋率兵直趋克夷门。

    这里驻守着白马镇燕军司一部,但当秦军到来之时,克夷门四敞大开,长长的车队从南到北,横穿克夷门。

    李驰勋哪里会客气,立即挥兵向前,在落日余晖当中,陷克夷门。

    在克夷门修整一晚,李驰勋率兵继续北追,在到达白马镇燕军司驻地之前,终于追上了西夏皇室车队的尾巴。

    在这个时候,秦军也终于遇到了敌人。

    克夷门以北二十余里处,七千余秦军骑兵和白马镇燕军司接应兵马绞杀在了一起。

    骑军一路北追,兵卒战马都很疲惫,白马真燕军司两万士卒,陆续到达这里,与秦军厮杀在了一起。

    但白马镇燕军司的骑兵主力,早已覆灭于灵州城下,虽然他们常年驻守翰漠之地,全军上下,勇猛彪悍,但却多为步卒。

    这一战,互有优劣之下,很快便成为了一场混战。

    秦军人马疲惫,无法彻底冲散密集的步兵阵型,但却将其分割开来,西夏兵卒拼死抵抗,也让秦军无法再形成有效的冲击。

    于是,在这汉唐故地,双方士卒,拼命搏杀,很快,这里便尸骸累籍,鲜血满地。

    但今日西夏之局,神仙来了也救不了,兵卒或有余勇,然士气却不能与乘胜而来的秦军将士相提并论。

    也只僵持了一个时辰,白马镇燕军司士卒便崩溃了开来,这也是北边战场西夏人最后的抵抗了。

    虽然徒劳,但却让皇室车队过了白马镇燕军司驻地,在白马镇燕军司残部的护卫之下,不敢再向北走,而是掉头向西,抛弃了大多数的车队和辎重,向沙漠方向逃去。

    李驰勋哪里会甘愿到手的功劳就这么飞了,收拢军兵后,发现七千余骑兵,已经少了足有两千人,大怒之下,略作修整,一路死死咬住溃逃的党项人的尾巴,直追了上百里,到了戈壁边缘,才在部将劝说之下,不甘心的停下脚步。

    这一战,包括皇帝冠盖,行宫仪仗等等等等,缴获无数,在进入冬天之后,截获的党项人车队,也没完全运回兴庆。

    赵石则大手一挥,索性将剩下的那些,一部分,作为了驻守兴庆等处的秦军军资来用,另外一部分,则分发将士。

    还给种燧部,木华黎部,左路李匪部都预备了一份,可见所得是多么的丰厚了。

    右路的种燧和木华黎都欣然而纳,只有李匪那里传来了唠叨,说他那里这样的东西堆积如山,要来也是无用,不如运到长安赵石府邸,以后还能过的更宽裕些。

    赵石听了口信,不由苦笑,也是,这些年他也知道,吐蕃低地那里,缺的其实就是食物和劳力,其他的,都是无用。

    但这两样,他现在还真不能随便给的出来,转念一想,不由给李匪出了个主意,战后,归义王肯定要和赵氏结亲了,不如他这里顺便将东西运回去,全当归义王给赵氏行的定亲之礼了。。。。。

    李匪自无不可,送来的回信还嚷嚷着,要赶紧回吐蕃,准备和赵氏结亲的诸般事宜,让赵石赶紧派兵,到西凉换防,再不去的话,吐蕃人自己就能散了,实际上,便是李匪本人,也不愿再在西凉这样的荒凉之地吃风沙了。

    这就是另外一件大军南归之前必须要处理的问题了,朝廷的反应并不算慢,但这场战事结束的太过突兀,还是让朝廷有些措手不及,圣旨没到,却有口谕传来。

    令大将军赵石,予大将军赵石以全权,布置各处驻防事,暂以伐夏诸路兵马总管行衙,节制各路。

    实际上,这里面的意思就是将整个以前西夏之地,全都交给了赵石,说是节度使都有些轻了,如果赵石有意镇守西北的话,也许以后,他便是西北的土皇帝了,封王是早晚的事情。。。。。。

    赵石琢磨了一番,终于将一直呆在后面,实际上掌管着中路大军粮草辎重事的孙文通找了来,两人商议了一下。

    孙文通以为,这口谕做不得假,无非就两个猜测,一个,皇帝陛下的试探之举,一个,朝臣建言罢了。

    如果赵石有意镇守西北,无论皇帝陛下,还是朝中重臣,都会很愿意给大将军赵石这个位置,是的,会有很多人支持此议,无论是朝中人等,还是东边那些军前大将。。。。。。。。。

    (到底是迟了,没有保持一天三更,算,阿草只想告诉书友们,阿草依旧努力中。)(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思乡

    孙文通,讷于言,而敏于行。…………

    对于朝堂大事,往往不怎么关心,在军中却如鱼得水,和军中一些将领的关系,都很融洽。

    这无疑是个读书人中的异类,当然,这也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科考不第也就算了,但容貌上的缺陷,却让他很不得志,所以才投身军伍。

    军中兵将多数粗疏,没文人那么多的讲究,也不怎在乎你容貌如何,和这些人呆在一处,孙文通觉着很安心。

    不过,到底读过书,是正经的读书人,于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多有见闻,如今又是参赞于大将军赵石身边,一些事情琢磨一番,有的放矢之下,说出来的东西,也就很有些道理了。

    “陛下口谕先至,于礼不合,朝中再是仓促,也不至于此,文通猜测,一来,朝中于论功之事上,众议难决。。。。。。。大帅之功,酬之难矣。。。。。”

    说到这里,孙文通叹息了一声,自古以来,皆是如此,灭国之功,功高盖世,立下这样功劳的将军,可没几个人得善终的。

    “二来,许是很多人,不愿大帅此时挟功回朝。。。。。。。”

    是的,这样的人太多了,朝中重臣,东边各部将领,就算是皇帝陛下,也未必希望大将军就这么回去。

    “三来,西北战乱之后,还未安定,需要大帅坐镇于此,统摄四方,文通擅自猜测,此乃陛下口谕先至的关节所在。”

    说到这里。孙文通黑瘦的脸上。露出些轻松的笑容。“当然,陛下口谕至此,也留出了余地,当是想让大帅自决之,陛下对大帅之恩宠,信重,不用文通说什么,大帅应该能感觉的到才对。”

    赵石笑笑。没说什么,这里是枢密院后堂花厅,厅中也只有他们两人。

    良久,赵石才缓缓开口,“是去是留,你怎么看?”

    孙文通沉吟片刻才道:“大帅若想留在西北,也许只需安坐不动,圣旨估计在年前便能到来,到时加官进爵,自不必提。朝廷也当许大帅统摄一方之权,或许之后十数载。西北诸事,当可由大帅一言而决,朝廷甚至不会为之掣肘。”

    赵石听了这个,摇头一笑,“听上去不错,但你应该还有未尽之意吧?”

    时刻关注着赵石神情的孙文通舒了一口气,点头道:“道理很浅显,就不用文通再说什么了吧?”

    赵石哈哈一笑,站起身来到厅堂前面,背手而立,看着外间在秋风之中盘旋的落叶,片刻之后道:“眼前之利,不取也罢。”

    孙文通随即点头附和,“大帅留于西北,当显赫一时,然遗祸却是无穷。。。。。。。”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之后言辞就开始激烈了起来,“朝廷亡西夏,得千里河山,本该当即分而置之,却欲将大权交予大帅手中,朝中重臣,有其意者,皆是该杀,此为祸乱之源也。”

    此时言语,其实已经形同悖逆,但赵石却非常明白,这话说的真是不错。

    西北的土皇帝,和归义王李匪交情莫逆,北边草原还有诸多顺服之部族,连在一起,几年下来,便成一方诸侯,赵石有这个自信,如果镇守西北的话,不用太多权柄,就能将这个土皇帝坐实在了。

    而一旦中原平定,大秦再想反身来对付他这个西北王,一定会引起一场战争。

    而有他赵石在西北,实力可非是西夏能比,朝中那些重臣们也不知到底是怎么想的,是笃定他赵石到时会被一张圣旨召回京师,就此引颈受戮?

    还是寄希望于得了中原沃土,凭着人多势众,粮草充裕,就能在战场上胜得了他?

    以赵石想来,估摸着许多人此时都也只存着些侥幸之心罢了。。。。。。。。

    其实,旁人都还算了,文臣们不谙军事,总说什么以大局为重,其所有的远见卓识,其实都建立在将军们听话的基础之上的。

    让赵石稍有纠结的是,皇帝陛下到底怎么想,这个游戏好像已经玩太久了,让他有些厌烦,这口谕要真是成武皇帝李全寿的意图的话。。。。。。。。

    赵石看见外间,摇了摇头,喃喃了一声,他娘的真是个馊主意。

    此时孙文通又进言道:“不如。。。。。。大帅回信含糊一些,观望一下,等明年开春,再定行止?”

    赵石此时已经有些意兴阑珊,摆手道:“等什么,到时圣旨真的下来,还能抗旨不成?马上给来人回话,就说。。。。。。大军征战日久,思乡情切,军心浮动,不宜久驻,我已命李驰勋率部守兴庆,郭猛率部守西凉,种燧那里还有些首尾,等战事结束让朝廷自己去布置。。。。。”

    “大军已经开始陆续南归,我也已统兵护送一应所获启程。”

    孙文通好像牙疼般呲了呲牙,“既然大帅已经决定行止,文通也就不说什么了。。。。。。。此时回京也无不可,只是,文通斗胆问一声,大帅之后行止。。。。。。。”

    赵石扬了扬粗重的眉毛,“算起来,从咸宁六年开始,我已在外征战了整整五个年头,不管这次回去遇到些什么,我也只想歇一歇了。。。。。。孙先生,你已跟随在我身边多年,要不,回去给你找个好去处?”

    孙文通听了这话,毫不犹豫的肃容摇了摇头,“大帅既然想清闲些日子,文通也想趁机回老家看看。。。。。。”

    赵石眯了眯眼睛,笑道:“孙先生这是有了归意不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