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残暴
这一天,榆林重镇丰州,城内城外,杀声连天。
不时有火头从城中冒起,浓烟滚滚而上,弥漫云霄,那不是草原战士在焚毁屋宅,瓦解守军的抵抗,就是守军自己放火,阻碍敌军之行进。
丰州城守军,不愧为西夏左厢军司精锐之称,他们的抵抗,出乎意料的坚决而又顽固,南城门失守,接着东城城门也被夺下,但紧紧据住北门,西门,负隅顽抗,从早至晚,与草原战士在街巷之间,拼死搏杀,利用兵力上的些微优势,将草原部族大军牢牢拖在了丰州城内 。
残酷的巷战,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攻守双方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形,对于攻守双方来说,进行到这一步,最终往往都不会有任何的胜利者产生。
兵力在巷战中被分散,在战事最残酷jīliè的地方,反复争夺之下,前进每一步,好像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鲜血在丰州城内肆意流淌,火光在丰州城内闪耀,惨叫声,喊杀声,战马的嘶鸣声,兵刃的撞击声,箭矢的呼啸声,掺杂在一起,组成了一曲狂放而又残酷的乐章,独属于战争的乐章。
伤亡在不断增加,草原战士杀红了眼睛,西夏守军也已癫狂不能自己。
战事在这个时候陷入了让人头疼的僵持之中,不论前进还是后退,都要付出无数人命来作为代价……
直到晚间,丰州城内才渐渐安静了一些,疲惫的战士们终于在夜色降临之后。无论是士气还是杀气。都不由自主的低落了下来。在军官的呼喝声中,渐渐收拢在一起,默契开始退后,各自埋锅做饭,进行修整。
这一战当中,双方激战之下,伤亡都不在小,而各自的优劣之处也都暴露无遗。
草原战士的悍不畏死。以及他们精准的箭术,让他们在争夺街巷当中,往往占据一定的优势。
但说实话,这并不是草原战士最擅长的作战方式,在狭窄的街巷当中,他们最引以为傲的骑战本领,被限制的死死的,这也是他们无法快速的夺取城池的主要原因。
而在另一个时空当中,陷入这样的局面,正是拖住草原铁骑。并对他们造成有效杀伤的最好方法之一,当然。这需要守军拿出极大的勇气来,要知道,一旦城破,让敌人杀进城中,往往也就意味着一座城池的失守。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多数守军都会瞬间崩溃,在敌军士气大振之下,四散奔逃,根本无法做出有效的抵抗,就更不用说什么巷战了。
但像如今的丰州之战,便向另外一个方向走去,整个丰州城都成了战场,守军负隅顽抗之下,却是对敌军造成了超乎他们预料之外的伤亡。
相比于草原部族骑兵,西夏人的优劣之处其实更为的明显。
在巷战当中,他们往往能排出整齐的阵列,默契的配合,让他们往往在开始时就能占据明显的优势,让散乱的猛冲过来的草原战士,分割斩杀,可笑的是,在汉人眼中的西夏胡人军伍,运用的却是正经的汉人战术,军伍当中,也尽多汉人士卒。
但他们的缺点同样的突出,一旦他们在将领被箭术精准的草原战士射杀,他们一定会产生混乱,而当他们的阵列被冲散,一个个的守军士卒便都成了没头苍蝇,被凶悍的草原战士像追兔子一般一一砍倒在地。
实际上,在本质上来说,就是汉胡之间的较量,但让人觉得诡异的地方在于,这些所谓的胡人,却是在秦人征调之下,来到这里征战。
而很像汉人的一方,却是正经的西夏党项羌人的麾下,这是汉人的悲哀,但胡人也没什么可以骄傲的地方。
但战争没有那么多的道理可言,身处战场的人们,也无法想及那些深奥的问题,不管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胜利,都需要拿出勇气和鲜血来作为交换。
无所谓对错,无分于正义与否,战争永远都是那样残酷而冰冷,只有胜利者,才会有着说话的权力,也只有胜利者,才会代表所谓的正义。
这就是战争的本质,弱肉强食,成王败寇,从来如此罢了。
不过,说的再多,西夏人抵抗再是顽强,到了此时,丰州之陷落,其实已经不可避免,守军的顽抗,更像是垂死的挣扎而已。
战争的规律,拿出再多的勇气也无法改变。
坚城被破,进攻的一方,自然而然便拥有着守军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个并不算平静的夜晚过去,草原部族的统帅,拉乌尔汗木华黎,在伤亡越来越大之下,终于下令,搜城中百姓,驱赶向前,尽快夺取丰州,并许诺各部将领,夺取丰州之后,可大掠一日,不禁杀戮,掠夺之物,全归各部自有。
实际上,这就是屠城之令,此令一下,丰州已是在劫难逃。
而这个命令,也将他一直压制住的草原战士的兽性彻底的释放了出来,掠夺以及杀戮,从来都是草原征战的主题。
南下之后,木华黎还是收拢着草原各部的缰绳,但在丰州这里,终于撒手放开,他也不得不这么做了,因为一天下来,伤亡已经近有三千,加上之前战事阵亡的,已经没了近六个千人队。
这才到丰州,离他料想的跟西夏左厢军司主力决战,还远着呢,再这么下去,他将无法完成对大帅的承诺……想想大帅的怒火,他羞惭之余,也觉着后背发凉,也便顾忌不了那么多了。
此令一下,各部立时士气大振。
当天色刚刚显出些亮色,丰州城内就好像滚开的水一般沸腾了起来,凶神恶煞般的草原战士纷纷破屋而入,将南城东城之百姓,不分老幼妇孺,好像牛羊一般纷纷驱赶出家门,并以他们为前锋,冲向西夏人所占据的街巷。
一时之间,丰州城内哭爹喊娘之声大作,守军一时之间,进退失据,手足无措,心只要软上一软,便很快便被漫过来的百姓冲的连连后退,并最终和百姓混杂在一起,再也形成不了有效的抵抗,被后面蜂拥而来的草原战士一一击破。
也有人冷下心肠,将涌过来的百姓砍杀一空,但士卒的士气,在这样的杀戮当中,渐渐崩溃开来,根本无法再阻挡住红着眼睛杀过来的草原蛮子,一条条的街巷,尸体遍布,鲜血横流,整个丰州城,彻底化为了地狱。
西城城门失守,北城城门失守,丰州四面城门大开,城外草原骑兵隆隆而入,西夏人的抵抗迅速被扑灭,各处守军,被分割包围,或被杀戮一空,或弃械投降,但这个时候,杀红了眼睛的草原人,已经容不下什么降俘了。
整个丰州城,浸透在血火当中……
丰州守将仁多烈鸣率残部两千人,退守于内城,但也已无济于事,只稍做挣扎,便被四面合围而来的草原大军击破,将其牢牢围在自家府邸之内。
等到浑身浴血的草原战士蜂拥杀入其府邸,仁多烈鸣率领亲卫,已经将自己的幼子,以及两个宠妾,都斩杀于府中,已经丢了一支胳膊,浑身上下,鲜血淋漓的仁多烈鸣,率领亲卫,与敌又战,被围攻的草原战士乱刀斩成肉泥。
副将环亮,率军突围,被围于丰州东门,率军死战,力竭被俘,麻罗怀恩撑着身体,来到木华黎面前,为其求情,但环亮看到麻罗怀恩,却是破口大骂,誓死不降,最终身首异处,念其勇烈,无论仁多烈鸣,还是环亮,以及战死之西夏将校军兵,都被一起安葬于丰州城外……
丰州之战,只守军佐将马胜,见是不可为,趁那夜深夜,悄悄带着几个护卫,从西城城墙角落处滑下,又绕道东门,脱走而出,得以幸免于难,其余西夏丰州守军,几近全军覆没,这一战,可以说,是自草原部族南下之后,西夏守军抵抗最为jīliè的战事之一。
党项各部将领之勇猛刚烈,并不下于其他各族勇士,而经此一役,西夏左厢军司精锐一部,为西夏看管马场,屡征河东的丰州守军,也就此烟消云散,不存于世了。
此时已堪堪进入盛夏季节,木华黎随后下令,取丰州粮草,军械以供大军之用,接着便是大掠一日。
其间种种惨象,并不需详述,等到大军拔营继续南下,为防瘟疫,大军启行之后,丰州城火光冲天,连烧三日未绝,也彻底将丰州城化作了一片废墟。
此战,丰州城上下,近十余万人,在短短数日之内,便几乎全部化作了冤魂野鬼,侥幸存者,百中无一,之后散于榆林各处,传说着草原部族的残暴行径……
(求月票,求赞,谢谢大家的支持,自从四月份续更之后,阿草痛定思痛,只想安静码字赚钱,其他的话其实已经很少说了,不知是不是阿草这本书bug太多,总是很多人争论指责,看看别的书的书评区,都比将血这里好看,不过书友们的话,还是让阿草心里暖暖,在这里,阿草多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降敌
大秦成武五年五月,木华黎率军破丰州,并以李刑为先锋,继续南下,兵锋直指麟州,而这个时候,西夏东北路经略使李元翰刚刚率兵离开左厢军司驻地,率兵往麟州方向而来。。。。。。。。
都说用兵之道,最忌左右旁顾,犹豫不决,也确实如此,援兵只稍稍耽搁,情势已是急转直下。
但这却也怪不得李元翰,丰州乃榆林重地,城池坚固,又有左厢军司精锐驻守,谁能想到会在区区数日之内,便陷于敌手?连胜州城,比丰州坚持的时日都要多上一些。
而麟州,更为西夏东北之门户,秦汉以降,此处皆乃北方御胡之重地,古长城从这里绵延而过,直到黄河岸边而绝。
从丰州草场向南,草色慢慢稀疏,隐见山峦。
沿屈野川南向,便是麟州治所,其地历史久远,据传,秦人许多大阀,都起于此间,只是世事变迁,多年汉家之地,如今已为胡虏所据多年,物是人非,只余山水依稀罢了。
丰州被破的消息已经传到此间,丰州守军全军覆没,让镇守麟州的西夏守军上下,震恐非常。
到了这个时候,没有人再敢轻视于草原部族,逃到这里的丰州守军佐将马胜,将丰州陷落前后事由说了。
他属于临阵脱逃,虽多掩饰,但最终还是被扣在了麟州。
而他传过来的消息,也让麟州守军惊惧异常。。。。。。。
和丰州相比,麟州虽历史悠久,足可称之为千年古城,但到得如今,位置上却有些尴尬,不但有丰州在前,后面还有左厢军司驻地弥勒洞。
每征河东,此地无非便为粮草中转之用。虽为长城之门户,但当日之意义早已失去,又在榆林南端,战略上的意义,被丰州完全取代,没留下一点给它。
不过因其沟通南北,城中百姓却比丰州多了不少。却多为商旅之家,南来北往,以交易货物为生。
当初李元翰离职,率兵剿匪,麟州着实兴旺了一些日子,往来商旅不绝于途。麟州守军上下,多有参与。
当李元翰回转,整饬最力的,其实当属丰州,因丰州这里,多数都是私贩粮草军械,论罪可要重的多了。而丰州守将仁多烈鸣,便是经略使李元翰放在丰州的心腹大将。
不过,麟州也没好了,因其位置之故,军中上下之糜烂,只有比丰州更甚,但话说回来了,麟州多年不曾有什么战事了。西夏屡次出兵河东,滚滚大军从这里过去,顺便带走麟州精锐。
但大军回转,精兵强将,多数被抽调到别处,能回到麟州的,没有几个。当然,这里面的原因并不止麟州位置尴尬的问题。
而是麟州治所设置已久,虽几经变革,但此处确实地处险要枢机。无法让人轻易弃之,长久下来,这里难免便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大大小小的家族。
这些家族中人,多任职于左厢军司,家中却行的全是商旅之事,豪富之名著于左厢军司军中。
这样的地方势力,最是难以清除,不论是出于整治军伍,还是嫉妒羡慕之类的缘故,受到排挤打压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多少年下来,麟州大族家业破败的不计其数,但就像野草般,割了一茬又一茬,根本无法杜绝。
等到西夏国势日颓,这里的大族更是跟朝中权贵有了很多牵扯,就更加难以整治了。
李元康当国之后,李元翰治左厢军司,对麟州大族更是深恶痛绝,于是,麟州上下的日子便日渐艰难了起来,接连下来的禁商令,就让麟州大族根基动摇,怨声载道。
但几次东征下来,每一次,无论是李元康,还是李元翰领兵,这叔侄二人都没忘了麟州,各种手段齐齐施展,让麟州大族苦不堪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