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官- 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每天清晨上朝实在辛苦,又因为陛下宽仁纵容,故而这十几年来,许多大臣都是有去有不去的,松散的很,听说缺席半数都是常事。京城府县官员更是乐得轻松,除非初一和节日大朝会,一般都不去朝参了。”

    听完娄天化解释,方应物感觉很古怪,怎么这上朝有一种上辈子大学课堂的即视感?那时候,上课缺席一半也是家常便饭,除非知道要点名或者期末划重点。

    只能说,中华文化传承果然源远流长哪另外,父亲怎的忽然传话说叫自己明天上朝?莫非是得到了内部消息,明天早朝要“点名”?

    话说回来,这还是方应物第一次正儿八经的上早朝,作为一个初哥,还是小激动了一下,当然也没到辗转反侧的地步。还有,早朝时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场合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优势的场合。

    一夜无话,到了日次天色还没亮,方应物便被叫醒,然后匆匆忙忙上了轿子往南边长安右门赶路——因为县衙地理位置的缘故,方应物比绝大多数朝臣的路程都要远。

    这时候应该不用担心,那永平伯胆子再大,也不能此时动手。到了长安右门外,便看到很多其他朝臣聚集在这里,并三三两两的穿越城门向里面步行。

    方应物下了轿子,在城门口处登记过,便独自随着人流进了皇城。朝会开始之前,大臣们只能在午门外等候,其中文官在东边,武勋在西边。等得到号令,便分别从午门的东角门和西角门进去。

    方应物站在东边文官人群里,但没有拉帮结伙的搞交际,只是明亮的目光不停地往西边武勋人群里逡巡像是潜伏的猛兽寻找着自己的猎物。(未完待续……)

    ps:昨天周一,实在没空,晚上才写了点,因为考虑后面剧情可能会修改,所以拖到现在发。今天时间比较充裕了,应该会多写点。

第三百九十一章 宫门舌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随着啪!啪!啪的鸣鞭声响过,钟磬悠悠、旗帜招展、仪仗万千,这才是正牌的朝会仪式,绝非那让方应物颇为享受的山寨版排衙可比拟的。(文 馆om)

    在大汉将军和锦衣侍卫的拱卫下,在中书翰林侍班的陪同下,大明天子朱见深慈眉善目的端坐于奉天门金台上,等候着文武百官的山呼舞拜。

    最近朱见深有点不痛快,为了一些事被大臣们惹得烦不胜烦,于是他决定狠狠的报复一次,祭出自己隐忍已久的大杀器!那就是朝会点名!

    真当他这双高高在上的龙目是睁眼瞎么?真当他看不出两千人朝拜与一千人朝拜的区别么?有时候更过分,竟然只有几百人来朝拜!

    如果早朝上拿着花名册点过名后,发现有很多大臣偷懒没到,那就是铁证如山!朝臣还有什么脸敢犯颜进谏!还有什么脸敢劝他勤政!

    呵呵呵呵朱见深有点小激动。早在十年前他就产生这种念头了,然后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纵容大臣偷懒。到如今,收网时刻即将来临!

    想至此处,朱见深满怀期待,极目眺望正前方远处的午门。那些朝臣马上就要从午门列队进来,然后趋步穿过金水桥,匍匐在自己脚下这片广场上山呼万岁。然后,自己就要下旨清点人数!

    啪!啪!啪的鸣鞭声响过,呼!呼!呼的一阵风儿吹过

    午门除了值守的亲军官兵和太监,却没有一个人从午门进来本该充实起来的广场除了杨柳飘絮之外。依旧空荡荡的,寂静的令人不安。

    这这是怎么?朱见深对左右问道。一着急犯了结巴。

    按照规矩,朝会上不会有太监出现。在天子左右有文有武,武官就是锦衣卫官,而文官就是侍班文臣,一般是由四名中书、翰苑词臣轮班侍从的由此也可见词林官的清贵之处。

    今日轮到侍班的词臣谢迁便上前对锦衣卫官问道:传旨!看看怎么回事!

    话要从头说起,却说在午门外面,等待上朝的大臣以甬道为界,文东武西壁垒分明。西边武臣班位里,公侯伯驸马团队位于最前方,然后才是都督府、亲军二十二卫、京营的武臣。

    这时候离早朝还有段时间。大家互相闲聊,并没有严格按着班位列队。在这个略混乱的局面下,方应物能够不安分的悄悄向前走过去,没有引起太多注意,而他的目光一直盯着公侯伯圈子。

    在这几年,大明勋臣长寿者很多,能在青年继承爵位的更少。方应物目光所及大都是中老年人士,年轻俊秀寥寥无几,不用别人介绍。很容易的便能锁定了目标。

    永平伯安知头戴进贤冠,身穿大红朝服,正在与一干叔伯打圈作揖。因为二十几岁年纪的缘故,他站在勋臣群体里颇为醒目。又因为辈分岁数小,所以礼就要多。

    大明勋臣主要有两种流派,一是得自太祖开国时分封的勋臣。二是得自太宗靖难时分封的。其他的也有,比如以外戚封爵的。以武功封爵的,但还不是主流。

    土木堡之变前。勋贵在朝政上还有不小的影响力,但是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朝廷动荡了几次,不知不觉间勋臣渐渐就靠边站了,实际上已经无法决定朝政走向。

    永平伯安家这勋位得自于太宗文皇掂师靖难,是所谓的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这支流派当然以英国公为首,安小伯爷刚刚拜过了现任英国公张懋,便迅速远离了几分。

    盖因英国公生性比较直,安小伯爷对他心中畏惧又与他不熟,没什么共同语言,不敢在左右久待。

    忽然间,不知有个什么东西套住了脖子,安小伯爷下意识地用手拉扯,却见是个牛皮索。

    再顺着牛皮索瞧去,另一端是一个看起来比他还年轻的文官,正紧紧地拉着牛皮索不放,但那人的目光却带着几分戏谑,像是看到了猎物。

    眼前这位他娘的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神经病?小伯爷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却又听到对方大喝道:永平伯!有人在宛平县衙告了你,请走一遭罢!

    听到这个说辞,安小伯爷登时反应过来了,牛皮索分明是衙门用来捉拿人犯的道具,今日却套在了自己脖子上,这很明显像是一个衙役捕捉被告去衙门的场景!

    混账东西!安小伯爷大感耻辱,气得脸色通红,咆哮一声便动手撕扯起牛皮索。怎奈他年幼袭爵有失管教,平时纵意酒色,与方应物掰了几下,竟然没有成功解开。

    两个年轻人互相拉拉扯扯,早就引起了周围人的注目,渐渐地都围了过来。不止武臣这边,文官那边也有不少人被引过来看热闹,围成了一个大圈子。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两个小伙儿年轻没正行,把这午门当成了嬉戏场所,正在互相打闹。再看了看,却发现不是这回事,两人的神色俨然是在互相认真较劲。

    更何况大名鼎鼎的清流方应物与永平伯安知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怎么会不知其丑的在午门这里打闹?

    朝会有纠仪御史专司纠察纪律,当即有轮值的御史站出来,高声喝问道:尔等实在不成体统,何故在此喧闹?各自报上名来!

    方应物回头答道:本官乃宛平县正堂方应物也!有苦主状告永平伯安知不法之事,但这安知传唤不到,案子便审不下去!本官实在无计可施,只得在此亲手捉拿,叫他赴衙听审!

    这一个知县跑到朝臣班位里来拿人审问?众人忍不住面面相觑过,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是该认为这个知县实在死心眼,还是该赞扬他秉公无私、勇于任事?反正今日可算是大开眼界,还是头一次在朝会时见到这种事。

    方应物这话端的是正气凛然有理有据,作为太祖皇帝极其看重的亲民官,为民做主从理论上是天经地义的。

    这让纠仪御史也感到深深的蛋疼,御史秉持监察风宪大权,一举一动都必须要合乎道理,当着朝臣面前执法必须要有理论依据,不可能随意表态。

    他低头想了想大明律和大明会典,好像没有条文说伯爵犯法不受审,也没说不许县衙在朝会前捉拿人犯?

    当初太祖爷大概也想不到会有亲民官拿着状子,跑到朝堂上来抓人罢?但要让方应物这样胡闹,又是有点不像话。

    不过那边安小伯爷像是听到天大的笑话,放肆的大笑几声,抬起手指着方应物嘲弄道:你也就是个七品芝麻官,也敢捉拿我?

    方应物不为所动,冷静着听完,也抬起手指了指自己胸前的补子图案说:小伯爷看清楚了,本县是六品,谢谢。

    这个笑话很冷却叫永平伯莫名的大怒,感到自己被当成了蠢猪一般,他放下扯不开的牛皮索,劈手捉住了方应物的领口,喝道:竖子安敢戏弄我!

    方应物厉声斥责道:放手!本官乃宛平县正堂,你不过是治境内一不肖纨绔,焉敢侵犯本县!

    此时有老成的勋臣出来劝道:诸君皆为朝臣,须得互存几分体面,有事慢慢相商,不要坏了脸面。

    方应物掰扯开安伯爷的手,冷冰冰的答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一伯爵乎?在圣上面前,伯爵与百姓有何异哉?在宛平县界内,伯爵与百姓为何不可一视同仁?

    勋臣中有人兔死狐悲,看不惯方应物这清流文人的强硬态度,开口道:自古以来就有八议之道,永平伯可参议贵这一条,方大人何必在此咄咄逼人,自取其辱?

    方应物嗤笑一声,讥讽道:哪里来的糊涂人,也敢上庙堂论道?即便遵照议贵这条,那也是审理完罪名之后再上奏天子议处!如今案子未审,罪名未定,空口白牙的议什么议?

    又有人出面劝道:圣人云,不为己甚,方大人何不宽解一二?

    方应物扫视周围一眼,朗声道:诸公岂不知,我方应物并非圣人乎?而且也不敢自比圣人,所以这句话就免了,本县真的做不到!

    几番对答下来,再无人说话,或者说不知如何开口了,这方应物太能堵人嘴了,简直就是演义里那个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再世!

    其实能言善辩、善于引经据典的人也不是没有,但大都是文臣。须知官官相护,文官也要帮着文官,看方应物收拾勋臣的热闹还来不及,何苦替一个武勋纨绔子弟出面?

    此刻忽然锦衣卫官站在午门,高声喝道:上谕!尔等为何不入宫门朝拜?

    我靠,现在是上朝时间,该进去拜天子了!看戏看到入迷的群臣恍然大悟,一时间手忙脚乱,慌慌张张的各就各位。

    略汹涌的人群中,方应物宛如巨石巍然不动,安小伯爷脖子上套着牛皮索,想动也不边动。

    纠仪御史连连苦笑,这事怎么就让自己撞上了?又听到方应物唏嘘叹道:更无一个是男儿!国家武臣中,连个敢动手的勇者都没有了么?

    ps:这章竟然在下班时间写完了!



第三百九十二章 风雨飘摇

    朝会秩序恢复了正常,与此同时,午门外发生的事情传到了金台上天子的耳朵里,这不可能不奏报天子。    “方应物?当朝拿人?”朱见深愕然了一下。    随即天子又想起另一件事,昨天有密报说,方应物打算为了赚钱拆掉占有地利之便的报国寺,这让母后她老人家很不高兴,唠叨了几句。虽然方应物貌似是为了公事,宛平县县库连年亏空确实也需要开源,但皇家的事情应该更重要!    朱见深登基十七八年,对这种正直大臣的嘴脸见多了,他们常常打着“国事”的旗号,根本不拿皇家的脸面当回事!    就像十几年前元宵节,他出于孝心在宫中为母后多点了一些花灯,就被某位已经记不清名字的无聊翰林劈头盖脸的进谏切责,这方应物只不过又是一个例子而已!    天子醒过神来,看到纠仪御史还在等着自己的旨意,便开口道:“这成何体统?免去肇事者方应物朝参!另一个是谁来着?回去闭门自省三日!”    朝参就是朝见参拜天子,在名义上是大臣的荣耀,具体形式就是参加早朝。免朝参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对年老多病大臣的恩典,让他省点力气多活几天;    还有第二种情况,如果这位大臣年轻力壮,被判一个免朝参就是“惩罚”了,言外之意就是天子嫌弃你,暂时不想见到你,滚一边凉快去罢!也就是说,免朝参虽然可能没有实际意义,但可以看做政治风向。。。。。。    至少对成化天子而言,这个处罚是很恰当的。不管怎么说,方应物毕竟刚刚有恩与皇家,罢官贬职打廷杖都不合适。象征性给点处分就算了,他朱见深真是个仁慈的帝王!    午门外方应物听到天子降旨,叹口气发起呆来。他很无语。这果然是朱见深式的处事风格,不求解决问题。也不分是非对错,只求一团和气捣糨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