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不同,鲁荣贵为南京皇宫的内务总管,不仅有着足够的资历调来京城任紫禁城的副总管,而且还带来了一批心腹手下,足以使得他在内廷站稳脚跟。
与李云天一样,孙太后也希望内廷里的各方势力相互牵制,否则就有失控的危险,毕竟内廷代表了皇帝的旨意,要是失去了制衡那么很可能会背着皇帝行事,这可是孙太后所不希望看见的一幕,在她看来内廷的宦官就是皇家的奴才,岂能越俎代庖?
鲁荣的意外出现使得内廷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廷一些宦官趁机投靠到了鲁荣的门下,使得背倚孙太后的鲁荣很快就壮大了势力,成为了内廷中除了宋大山、王振和金英外的第四大势力。
虽说内廷由宋大山这个内务总管以及王振、金英和鲁荣三名副总管掌控,但由于金英行事低调,故而内廷的权力实际上由宋大山、王振和鲁荣瓜分,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金英经历过许许多多的风雨,早就把名利权势看得非常淡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正统帝依然信赖他,但他很显然无法跟自小跟在正统帝身边的宋大山、王振,以及孙太后的心腹鲁荣相比。
所以,金英选择了远离朝堂上的纠纷修身养性,暗自蛰伏起来等待着复出的时机。
由于宋大山对司礼监并没有兴趣,故而内廷的矛盾和争斗就集中在了王振和鲁荣的身上,两人身后都有所倚仗自然不会轻易退让。
而引起王振和鲁荣争斗的核心就是东厂的控制权,只有控制了东厂才能掌握打击朝堂文武百官的权力,以前由于王瑾的退让东厂实际上被王振掌控,而鲁荣肯定不会坐视王振越界。
这正是李云天所希望看见的一幕,由此一来王振就会被鲁荣制约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了。
第1225章报信
圆觉禅寺。
一间禅房内,金英双手合十坐在蒲团上打坐,态度十分虔诚。
由于明朝皇帝比较崇尚道教,故而在内廷的宦官中像金英这样信佛的人并不多,自称“奉佛弟子”。
这座圆觉禅寺就是金英所修建的,以报答前朝各皇帝恩宠为名用历来所获赏赐以及募捐所得的金银,在明仁宗赐给他的武基庄田房舍上建造而成。
圆觉禅寺的规模不小,中有如来殿,左为观音殿,右地藏殿,前天王殿,后圆觉殿。廊庑绘有五百罗汉像。
此外,寺里还有钟鼓楼,禅堂,斋堂,僧房,外有山门、金刚具像。
圆觉禅寺建成后,金英又将赐给他的田土、树株布施给寺作为斋粮,并请高僧率僧众朝夕讽诵经文,祝福永乐帝、洪熙帝、宣德帝永逍遥于极乐,以及正统帝万岁圣寿。
正统帝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因此给这座禅寺赐名为圆觉禅寺。
自从正统帝登基后,金英来圆觉禅寺的次数就多了起来,反正司礼监由王振看着也不会出什么乱子,他也乐得逍遥自在。
等正统帝亲政,金英从内廷的一号人物一下子退居为四号人物,心中肯定有着难于言语的巨大落差,不过他阅历丰富自然不会介意这一点,毕竟花无百日红到了他退位让贤的时候了。
况且,正统帝对金英也照顾有加,使得他依然在内廷中保留了显赫的职务,故而他对现在的处境已经心满意足。
“公公,忠王爷来了,正在前面的大殿里礼佛。”忽然,禅房的房门推开了,一名穿着便装的年轻内侍走了进来,躬身向金英禀告道。
“哦?”金英闻言不由得睁开了紧闭的双目,脸上闪过一丝意外的神色,李云天平日里公务繁忙很少出行,此次前来圆觉禅寺肯定不是礼佛那么简单。
“去,把忠王爷请来。”沉吟了一下后,金英从蒲团上起身,冲着那名年轻内侍吩咐道,准备会一会李云天。
“王爷,金副总管有请。”李云天从大雄宝殿出来的时候,恭候在门前的年轻内侍迎上去,躬身说道。
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向年轻内侍点了点头示意其在前面带路,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金英猜得没错他这次来圆觉禅寺正是有事情找金英。
“王爷大驾光临,寒寺蓬荜生辉呀。”在那间禅房内,李云天见到了早已经等候多时的金英,金英笑着拱手说道。
“金副总管客气了,金副总管费尽心血修建了这座禅寺供世人礼佛,功德无量呀。”李云天笑着向金英拱手行礼。
虽然金英现在不是内务总管但其为人还是深得李云天的钦佩,再者说了,两人以前是宣德帝身边的近臣,关系一直非常好,当年鲁天行趁着宣德帝病重之时设计陷害李云天,多亏了金英等内廷宦官从中周旋,李云天最后才得以脱身。
所以,李云天与金英和王瑾等人相处融洽,王瑾等人前去南京的时候他还特意派人前去送行。
“王爷日理万机,不知此次前来寒寺有何贵干?”下人奉上香茗后,金英与李云天寒暄了一会儿,然后语峰一转不动声色地问道,想要知道李云天的来意。
“金副总管,本王此次前来有事跟副总管商议。”李云天闻言笑了笑,放下手里的茶杯后向金英说道,“刘球事件后司礼监的权势日益增加,朝中因此引发的纠葛接连不断,本王有些担心长此以往的话司礼监会一支独大,对大明可不是一件好事。”
“王爷所言杂家也有所顾虑,先帝当年之所以给司礼监委以重任,是希望司礼监能与外庭相得益彰,共保大明繁荣昌盛。”
金英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李云天指的是王振和鲁荣的崛起,于是沉吟了一下后神情严肃地说道,“司礼监如今日益坐大,根子其实在那些外臣身上,如果他们不对皇上步步进逼的话司礼监又如何能有今日之事?”
“王爷放心,杂家虽然现在成为了一个闲人,但司礼监里的事情还是一清二楚,必要时不会袖手旁观。”说着,金英郑重其事地向李云天做出了承诺。
要知道这些年来金英可没少在正统帝和孙太后那里下工夫,这么多年的内务总管也不是白当的,在内廷里有着深厚的底蕴。
历史上,金英虽然在王振擅权后行事比较低调,但依然受到了正统帝的信任和器重,即便是土木堡之变后的景泰帝也对其信赖有加,由此可见金英的厉害,其城府和谋略比王振更胜一筹。
例如,正统十四年夏,因天旱大理寺卿俞士悦等认为这可能是有冤狱所致,于是奏请会审刑部、都察院牢狱中的囚犯,以消除天变。
正统帝准了俞士悦所奏,命金英同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堂官进行会审。
金英得以代表皇帝干预司法刑狱事务,会审时“出则斋敕张黄盖骑导”,在大理寺专门筑来会审的坛上“张黄盖中坐”,尚书及其以下官员只能在左右列坐。
由此可见金英权势之煊赫,与王振相比不遑多让,随行事低调但深受正统帝的信赖。
另外,金英与张辅关系密切,这一点可不是王振所能比拟的,关键时刻能得到以张辅为首的勋贵集团的支持。
金英是安南人,当年张辅征安南凯旋回京时带来了一批净身后的安南孩童,其中就有金英,这就使得两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副总管,本王此次前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见金英表明了对司礼监的态度后,李云天微微笑了笑,从衣袖中抽出了一份公文放在桌上推到了金英的面前,“请金副总管看看这个。”
金英见状不由得感到有些奇怪,狐疑地接过公文后打开翻阅,随即脸色就是一变。
这份公文是刑科给事中林聪弹劾金英“怙宠欺君,怀奸稔恶”,并劾右都御史陈智等都察院官员“畏权避势,纵恶长奸”的上疏,不知道如何出现在了李云天手里。
金英很清楚,“怙宠欺君,怀奸稔恶”指的是其家奴李庆的案子。
李庆的案子发生在前年,李庆在江南做生意时不仅强买强卖,而且挟取民船运送货物,在淮安打死了讨要工钱的船夫,然后又行贿淮安知府程宗摆平了这起人命官司。
此案案发后,程宗丢官罢职被流配到了辽东,李庆被判处了绞刑,其余涉案家奴被行杖刑,但是没有涉及金英。
原本,金英以为李庆的案子已经完结了,岂料这个时候刑科给事中林聪会旧事重提,而且为此不惜涉及到了都察院,这令他感到万分惊讶。
虽然林聪在奏章里并没有提到李云天,但他指责右都御史陈智等人“畏权避势,纵恶长奸”,无形中就已经表明了对李云天的不满,毕竟李云天现在是都察院的一把手。
“王爷,这……”看完了公文,金英不由得蹙着眉头望向了李云天,无论如何想到他和李云天会涉及到这个案子中去。
“无稽之谈,何足挂齿。”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不以为意地望着金英,“金副总管,树欲静而风不止,副总管可要多多提防,免得被一些小人钻了空子。”
“王爷的恩情杂家领了,杂家一定谨记王爷的警醒,不会让一些小人得逞诡计。”金英闻言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向李云天拱手说道,双目流露出一丝感激的神色。
很显然,李云天并没有在意公文举报的内容,更没有因为被金英的事情牵连而懊恼,有李云天从中回旋的话金英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来处理林聪的弹劾,不至于届时太过被动。
对于林聪这次上疏弹劾金英李云天觉得有些意外,毕竟李庆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林聪没有必要抓住此事对金英死缠烂打。
尤为重要的是,林聪在他的这道上疏中涉及到了都察院,而都察院现在是李云天的地盘,故而林聪此举引发了李云天的警觉,现在他还无法判断林聪这样做是个人之举还是有人幕后指使。
像林聪这种言官,李云天是最为头疼的,仗着有对皇帝谏言的权力什么话都敢说,以触怒皇帝为荣,好像那样就能表明其的一片丹心似的,爱惜名声甚于生死。
所以,对于林聪的这道上疏李云天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嘴长在了林聪的身上,林聪想怎么说都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道上疏是李云天从正统帝那里得来的,正统帝派人把这道上疏送给李云天看,李云天于是前来找金英,希望金英能有所准备,不至于届时陷入被动。
其实,李云天并不怕林聪的弹劾,只不过如此一来势必引燃都察院监察御史与六科给事中之间战火,要知道林聪这次可是吧矛头对准了都察院的御史们,肯定会引发御史们的反击。
反正大家都是言官,所谓礼尚往来,你做初一当然我就要做十五,刑部掌管天下刑狱难免有错案冤案,都察院可以以此来攻击拥有稽查刑部事务的刑科。
不管林聪的这道奏疏是何居心,他已经成功挑起了都察院与六科之间的战争,想必双方肯定会为此大打嘴仗,这涉及到了双方衙门的利益和威严,除了与对方较量到底的话没有别的选择。
随着林聪的意外搅局,京城的这淌浑水是越来越乱来,不仅内廷有着权势争斗,文官集团内部更有着权力的博弈。
第1226章科道之争
几日后的大朝上,正统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让宋大山宣读了林聪的这道上疏,然后将都察院右都御史陈智喊到殿前呵斥了一通,下令刑部彻查金英是否涉及到李庆一案,令文武百官倍感诧异。
当然了,朝堂上最为吃惊的莫过于那些御史们,谁也没有想到林聪竟然会向都察院发难,使得陈智当众被正统帝斥责,都察院的颜面何在?
李云天并没有参加这次朝会,如果朝中没有要务的话正统帝是不会让李云天前来商上朝,这是正统帝对李云天的恩宠以免其把时间白白浪费在枯燥乏味的大朝上。
毕竟李云天时常进宫伴驾,私下里已经帮正统帝解决了不少朝堂上的麻烦,因此除非遇到了朝堂上的大事,否则他没必要来太和殿。
再者说了,这次大朝正统帝要宣读林聪的上疏,李云天身为都察院的左都御史肯定不适合出现在现场,虽然林聪没有在弹劾的上疏中提到李云天,但李云天的面子上肯定挂不住。
刑部的官员领命后立刻对李庆一案进行彻查,想要找出李庆为恶是否与金英有关,由于李庆已死无法从其身上找出线索,故而刑部只能从当时金家的家奴入手去查。
金英早有准备,故而刑部经过一番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李庆在外胡作非为与金英无关,全系李庆个人私欲膨胀所导致。
而且,根据刑部的彻查,金家家奴平日里并无仗势欺人和违法乱纪之事。
正统帝并不想动金英,金英固然没能约束好家人但其对皇家忠心耿耿,正统帝身为天子自然会不拘小节,不会在意金英的这点儿小瑕疵,否则也不可能把林聪的弹劾拿给李云天,委婉地通知金英做好迎接朝廷调查的准备。
虽然金英没事了,但林聪的这次弹劾却不会这么轻易算了,就在刑部得出金英与李庆一案无关后,都察院数名监察御史上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