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天早就做足了功课,闻言冲着杨士奇微微一躬身,沉声说道,“倘若各地都司、卫所能切实施行洪武皇帝的屯兵制,我大明军力必将繁荣昌盛。”
“可上有所策,下有所对,各级武官为谋私利,趁机大肆奴役所属兵士,吞并其屯田,而兵士一年耕种所得难以糊口,故而不少卫所逃兵现象日重,军心尽失!”
先是将屯兵制夸赞了一番后,李云天语峰一转,神情凝重地望着杨士奇:
“阁老有所不知,下官前几个月从南京回京之际,在济宁府遇上济宁卫的一个副千户,为了讨好一名女子短短数天内竟然花费了至少三四百两银子,单单一个玉镯就价值百两以上,以他的俸禄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如此多的钱财。”
杨士奇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济宁卫指挥使石虎的案子不久前在京中折腾的动静不小,官场高层已经有流言说石虎暗中在济宁府拦截宣德帝,结果被李云天给就势拿下。
不仅石虎,整个济宁卫副千户以上的武官差不多都被一锅给端了。
而那个晚上摸到赵欣月闺房的罗副千户更是在李云天的安排下成功抢了石虎的“风头”,成为了唯一一个被判了斩立决的倒霉蛋。
罗副千户之所以被砍头,除了他意图强暴赵欣月外,尤为关键的是主审官在审案时发现其吞并所属士兵屯田,并且压榨奴役所属军户,以此来聚敛钱财,严重破坏了洪武帝定下屯兵制。
故而,罗副千户的罪行反而超过了石虎,当堂被判为斩立决,等到秋审后就要被砍了脑袋。
罗副千户之事犹如一块小石子抛入到波澜不惊的湖水中,在湖面上荡起了丝丝的涟漪,使得屯兵制的弊端展现在了外界的面前。
一个小小的副千户就能如此敛财,那么他上面的千户、卫指挥使等武官是如何的情形,也就显而易见了,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李御史可有对策?”听闻李云天提及罗副千户,杨士奇终于明白为什么罗副千户的罪名要比石虎还要大,看来李云天早已经为今日之事做出了铺垫,于是饶有兴致地望着他。'291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291执宰大明294
“阁老,下官有个大体的设想,请阁老指正。”李云天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向杨士奇说道,“依下官看来,大明应该施行义务兵制和专业兵制两种体系,藏兵于民,一旦爆发战事,短时间内可征集雄兵百万。”
“藏兵于民?”宣德帝和杨士奇不由得流露出诧异的神色,这个提法倒非常新颖,而且看上去也非常诱人。
“陛下,臣是这样想的,所谓义务兵制,大明凡年过十八、体格健壮的男子均可报名参军,在军中服役三年,虽无军饷但退役回乡后分给田地三亩让其耕种,前两年免收田税,后三年田税减半收取,并可免征一定的徭役。”
李云天见宣德帝开口,于是转向了宣德帝,一本正经地说道,“而专业兵制的范围,指那些武举出身的武官,以及从义务兵制中的人员中获得提拔的精悍兵士,不仅有军饷可拿,而且退役后也可获得相应的田地。”
“此法甚妙!”他的话音刚落,杨士奇就禁不住拍了一下双手,神情欣喜地向宣德帝说道,“陛下,如此一来的话,天下精壮势必争相参军,届时陛下登高一呼,民间响应者必定百万之巨!”
宣德帝也面露惊喜的神色,倘若如此的话他不仅可以得到一支勇武精悍之军,而且那些退役后获得田地的兵士必将对他感恩戴德。
尤为重要的是,义务兵制的兵士服役期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军队中每年就要换上三分之一的兵士,宣德帝也不用再担忧那些统兵的武官拥兵自重。
“李御史,你觉得此法如何实施?”宣德帝越品味越觉得李云天这个藏兵于民的法子精妙无比,不由得饶有兴致地望着他。
“陛下,微臣觉得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不过微臣可以向陛下断言,三年之内此法能在我大明军中施行。”
李云天仔细想了想,郑重其事地向宣德帝说道,“当今之计,微臣觉得陛下应该提升武官地位,给天下人做一番表率。”
“如何提升?”宣德帝闻言微微颔首,随后问道,他可不认为给武官们加官进爵是一种好办法,李云天肯定另有所指。
“陛下,国子监是文举士子的最高学府,臣以为应该也设立武举士子的最高学府,成立京师讲武堂,以习武事。”
李云天冲着宣德帝微微一躬身,有条不紊地回答,在他看来只有在国家教育机构使得武官受到重视,那么才能使得百姓们认可武官地位的提升,也才能吸引那些立志武事的士子前来一展抱负。
“陛下,臣觉得这个主意甚好,文有国子监,武有讲武堂,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杨士奇闻言率先点了点头,笑着向宣德帝说道。
“两位卿家觉得,何人来执掌讲武堂?”宣德帝闻言沉吟了一下,不动声色地望向了李云天和杨士奇。
讲武堂掌大明未来武官之选,涉及兵事,故而执掌讲武堂之人也就变得十分敏感,首先必须要得到宣德帝的信赖,其次是不能干涉军中事务。
杨士奇闻言望向了李云天,李云天既然提出了讲武堂,那么势必已经有了执掌的人选。
“陛下,微臣觉得,讲武堂应由地位尊贵或者军功卓越之人执掌方能服众,臣觉得福王能担此职责。”李云天沉吟了一下,提出了一个人选。
杨士奇的嘴角顿时流露出了一丝笑意,望向李云天的眼神中充满了赞许和欣赏。
福王是洪武帝的堂弟,年近六旬,在皇族中德高望重,故而担任宗人令一职,其为人十分低调,清心寡欲,远离朝堂上的纷争,深得张太后和宣德帝的信赖。
讲武堂由福王掌管,也就等于掌握在了皇族的手中,不用担心外臣趁机坐大,另外福王年事已高,又非大明正统之人选,对宣德帝无法构成任何威胁,因此是最佳人选。
“李御史觉得,军阁阁员何人入选最为恰当。”果然,宣德帝对福王执掌讲武堂非常满意,随即语峰一转问道。
军阁阁员与内阁阁员不同,以杨士奇为首的内阁阁员本就不在六部任职,故而担任阁员后并无任何损失。
可军阁阁员就不一样,入选者皆是大明执掌兵权的勋贵,而进入军阁就意味着要放弃手头的兵权。
勋贵们自然清楚“拥兵自保”的道理,在他们看来一旦手中没有了兵权,那么就等于在朝堂上没有了根基,将受人摆布,因此恐怕皆会抵制进入军阁。
这是宣德帝最为担忧的事情,搞不好会被勋贵们认为他是在“杯酒释兵权”,以目前的形势看来殊为不妙。
“陛下,依微臣来看,有资格进入军阁者只有五军都督府都督和各地都指挥使。”
李云天也非常头痛军阁阁员的人选,主要就是那些勋贵们十有**都不舍得自己手里的兵权,他沉吟了一下,试探性地说道:
“英国公乃当朝太师,在武臣中德高望重,原本最应该进入军阁,但微臣认为英国公乃军中之定海神针,此时不宜轻动,故而微臣首推忠国公进入军阁。”
“忠国公?”宣德帝和杨士奇的脸上都流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万万想不到李云天竟然要推他的岳父周征进入军阁。
周征现在贵为京畿都督府大都督,执掌京师数十万精锐京军,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英国公张辅,李云天让周征进军阁,岂不是要夺了周征的兵权?。。
第295章暗藏玄机〔第一更〕
“陛下,忠国公是微臣的岳丈,成立军阁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微臣相信忠国公会做出正确的抉择,为陛下尽忠。”
见宣德帝和杨士奇不无诧异地望着自己,李云天不动声色地向两人解释道。
周征作为大明勋贵中的二号人物,一直被视为宣德帝的亲信,倘若周征率先作出表率,放弃手中精锐京军的兵权进入军阁,那么宣德帝推行军阁无疑就会顺畅许多。
其实,李云天已经跟周征谈论过军阁的话题,作为他的岳父,周征很显然是他在京城官场中最为信任的人。
在李云天看来,军阁与内阁不同,内阁的权限虽大,但是由于吏部尚书的强势存在,故而六部始终会对内阁形成制约。
军阁阁员看似失去了兵权,可一旦军阁正式运行,那么不仅握有调兵的大权,而且还拥有人事任命的大权,因此无论京畿都督府还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都无法与之相抗衡。
毕竟,军阁不同于内阁,军队中要求的是令行禁止和绝对的服从,故而这套体系的建立实际上是对各都督府都督的权力进行了削弱和限制,使得军阁成为大明军队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假以时日的话,军阁阁员将会从各都督府的都督中晋升,这意味着军阁阁员的地位将高于各都督府都督。
只不过现在由于外界对军阁的不了解,再加上根深蒂固的“拥兵自保”的观念,朝中的勋贵谁也不愿意放弃手里的兵权,这就使得宣德帝不好确定军阁阁员的人选。'292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292执宰大明295
李云天之所以向宣德帝提出设立军阁的建议,是因为周征已经答应放弃手握重兵的京畿都督府大都督一职,进入即将成立的军阁当阁员,以身作则,给朝中的那些勋贵做一个榜样。
“除了忠国公外,李御史觉得还有哪些人可进军阁?”宣德帝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他就知道李云天不会让他为军阁阁员的事情忧心,肯定已经把事情筹谋稳妥,于是笑着问道。
“陛下,在臣看来,军阁阁员人数定为七人最为合适,兵部尚书陈洽和左侍郎秦牧可进军阁,威国公鲁仲乾、武定候吕大海、勇清候孙毅和忠远候彭玉可进军阁,请陛下定夺。”
李云天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向宣德帝提出了军阁阁员的候选名单。
名单看似简单,其中里面有着众多的讲究,暗藏玄机:
由于兵部将并入军阁,兵部尚书陈洽和左侍郎秦牧自然要成为军阁阁员,而右侍郎武通一来支持汉王,二来地位不如秦牧,李云天自然要将其排除在外,实际上是夺了武通手中的权力。
威国公鲁仲乾是汉王在朝中的最大支持者,为了表明宣德帝对其的信任,鲁仲乾肯定也是要进入军阁,同时防止周征离开后鲁仲乾趁机在京畿都督府坐大。
周征和鲁仲乾一同离开京畿都督府,那么原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和左副都督一职就空缺了出来,原京畿都督府右副都督、武德候赵山河可以升任左副都督一职。
而京畿都督府大都督一职事关重要,非国公担任不可,否则难以服众,故而可以让义国公张昊从右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升为此职。
至于京畿都督府右副都督和右军都督府左都督的空缺,可以从亲宣德帝的勋贵中提拔。
武定候吕大海是浙江都司都指挥使,勇清候孙毅是陕西都司都指挥使,忠远候彭玉是河南都司都指挥使,三人与赵山河一样,都是朝中勋贵的中间派,宣德帝此举无疑是对中间派勋贵的安抚。
如此一来,军阁中就有两名国公和三名侯爷坐镇,足以镇住京畿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的那些勋贵。
杨士奇听了李云天所选的人选后微微颔首,李云天此举不仅使得军阁来牵制各大都督府的勋贵,而且还无形中拉拢了那些中间派勋贵,可谓一招妙棋。
“李御史,兵部倘若并入军阁,六部可就缺了一部?”不过,军阁人选乃国之兵事,杨士奇不好干涉,于是沉吟了一下,趁着宣德帝回味李云天所说的那几个人选时,不动声色地问道。
“阁老,微臣以为,民以食为天,应该专设农部以理农事。”'292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292执宰大明295
李云天也意识到了因为兵部的离开六部将变得残缺,想了想后沉声向杨士奇说道,“臣在湖口县时对县衙户房职权之大颇有感触,不仅农事,税收和支出皆由其作主,里面难免会有许多龌龊,故而臣认为户部的职权应该化一为三,分而治之,互相督促。”
“分而治之!”杨士奇眼前亮了一下,饶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后饶有兴致地问道,“如何化一为三?”
户部掌管全国土地、税赋、户籍、军需、俸禄、粮饷和财政收支,是京城六部中仅次于吏部的第二大衙门,不过在地方衙门里,户房却是六房之首,其责权之大可见一斑。
地方衙门的户房之所以能冠绝六房,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财政收支大权,无论税收还是支出皆由户房作主,无形中就会滋生很多**。
“陛下,微臣以为,税赋乃国之重事,其职权不应下放到地方,而应由朝廷掌握,以免地方官员上下其手,从中牟利。”
宣德帝也被李云天的这个言论吸引,不由得望向了他,李云天见状于是冲着宣德帝微微一躬身,沉声说道,“故而,微臣觉得税赋也应从户部中划出,成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