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风月- 第6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也知道;所谓才子;有的是恃才傲物不通人情世故的人;也有的是不知民生疾苦自以为是之辈。可其中不少人;都是有真才实学;忧国忧民却不得其门而入的。如今朝中政事堂的二位相国;李相国早就曾经被人讥刺为不学无术;而牛相国亦是出身小吏;用人自有偏向;可奸猾之人有钻营之路;才俊士子却无上进之门;长此以往;实在不是好兆头鲜于仲通见我时也私下表露;他在朝受人排挤。”
说到朝中之事;尽管李俭和李林甫都算是宗室子弟;可却不存在什么交情。他素来礼敬文官;尤其是文名卓著的才俊;听到王昌龄这席话不免愤懑地抱怨了几句。而张兴则是开口说道:“少伯此言;大帅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朝中这种格局;各位可曾想过能维持多久?”见众人相顾疑惑;来圣严甚至谨慎地提到;从前的宰相至多不过秉政四年;源乾曜之所以能够两度拜相;而且在相位将近十年;还是因为大多时候都不争;杜士仪便意味深长地说道;“从前陛下不喜宰相擅权;可如今;陛下却希望宰相不要动辄用繁杂的政务去搅扰他。只要能够把政务人事都收拾得井井有条;那就足够了。李相国此前告病多日;陛下赐药两回;却分毫不提罢相;这就很明显了。”
王昌龄路上对杜士仪提起他此次进京所见所闻时;杜士仪只是沉默不语;此刻听到这话;他不禁骇然问道:“大帅的意思是……”
“各位最好有个心理准备;也许李林甫在相位的时间;远比各位想象的要长得多。”
把李林甫完全拉下马是否有可能;是否有好处;这是杜士仪从转任朔方之后;就开始思考的问题。而他此次回长安;开始思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他从现在就想方设法地遏制安禄山;那么是否能起到效果;是否能够对自己有好处。从这种角度来看;他很明白;自己是在官场这个大染缸中浸淫太久;变得越来越市侩了。可是;面对李隆基这么一个好大喜功而又冷酷无情的天子;他不得不用市侩的角度去计算得失
他不是理想主义者;损人不利己;又或者损己而利人的事情;他是决不会去做的更何况他如今已经不是一个人;他有妻儿、知己和师友;还有众多因为相信他;或奋斗在塞外草原;或奔走于两京之间的人。
没有李林甫;兴许就不会有安禄山的崛起和不可一世;没有安禄山;兴许就不会有安史之乱。可是;即便没有这些;他仍然可以清清楚楚地察觉到;如今的大唐盛世之下;贪腐横行;盗贼不断;黎民逃散……早已处处隐忧;千疮百孔了
当杜士仪见完文武;回房沐浴更衣之后;疲惫欲死地躺在长榻上;对身边的王容提及此次进京种种;以及玉奴的近况;自己的各种担忧和彷徨时;他就只觉得妻子的手按在了自己的双侧太阳穴上;轻轻地揉按着。
“我早就说过;杜郎何去;妾身何从。”
王容突然停下手;随即摩挲着杜士仪那不复年少时光洁的面庞;轻声说道:“我知道;你一直历任各方;每次回朝都想办法腾挪出来;还不是为了那里掣肘太多;施展不开手脚?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想了;纵使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可只要赢到最后;笑到最后就行了杜郎;你是我们母子的天;也是无数追随你的人的天;更是朔方子民的父母;既然我们都是你的后盾;你就只能胜;不能败”
杜士仪轻轻抓住了王容的手;随即闭上了眼睛:“有你这句话;我自会奋勇向前;不复后顾”

第八百九十四章 新老交替
丰州西受降城位于狼山山口南;黄河北岸渡口;控扼南北交通要冲;在三受降城中军事地位极为重要;也一直都是大唐和突厥绢马互市之地。当年张仁愿筑城之后;这里曾经因为河水侵蚀;而不得不迁徙到张说在东边筑起的新城;一直沿用至今。由于这里地处面对突厥的最前线;整座西受降城几乎就等同于一座巨大的军营;除却少数商人之外;就是从屯田兵转为民户的一批戍边囚犯;少有其他民户。
西受降城驻兵七千人;马一千七百匹;而实则因为地处北疆;利用市马之便;自己交易马匹的将卒不在少数;因而即便步卒;都常有一匹马备用。杜士仪带着亲兵入城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马匹嘶鸣和嘈杂人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氛围。可是;面对他这一行人;路边士卒投来的目光中;却有不少带着几分审视甚至于敌意;这也让他对李俭的话有了进一步感受。
曹相东三人虽是自取死路;可被人有意扭曲之下;传到这些前方将卒耳中;也许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至于随行的李光弼;面对这一路行来越来越明显的塞外风光;则是百感交集。和他一块调来的人;只有他二话不说跟着杜士仪就直接启程了;行李也是简简单单。他是一心一意地记着父亲对自己说过的话;身为蕃将;就应该更加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地位从何而来。
除了领兵打仗;他们还能于什么?
郭子仪和来稹大约在七八天前先抵达了此处;今日自是一同前来迎接;此外则是西受降城的主将;兵马使徐冲。徐冲这一年五十有二;人却并不像其他的百战之将那样勇猛威武;而是显得于瘦而苍老。而他的态度显得格外恭敬谦和;当把杜士仪引入城中兵署的那一间聚将厅时;他请了杜士仪坐下后;就突然屈下一条腿跪下了。
“徐将军这是何意?”
“大帅;我年纪已经大了;恳请大帅能够容我告老。”徐冲直截了当地吐出这么一句话;见杜士仪目光转厉;他反正已经豁出去了;便坦然说道;“西受降城地处黄河北岸;每逢有突厥兵马来袭;这里便首当其冲;多少年了;虽则看似突厥臣服;朔方很少有过大战;可西受降城的小战事就没停过。说是小股马贼;可若不是突厥牙帐纵容;哪来的那么多马贼敢动辄进犯?我从小卒到兵马使;在这里戍守了三十余年;已经实在力不从心了。”
杜士仪看着徐冲;面色渐渐缓和了下来:“徐将军起自卒伍;我早就听说过。我大唐起自卒伍的大将;从开国至今就不曾少过;徐将军既然自陈力不从心;那是预备就此养老;还是愿意腾挪一个地方;继续发挥余热?”
徐冲些年来一直窝在西受降城;压力最大;升迁却无望;再加上曹相东三人的下场以及郭子仪来稹突然到来;杜士仪甚至亲自巡查;他不由得心灰意冷;暗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不如于脆撂挑子回家养老;省得回头给人砍瓜切菜一般收拾了。此刻面对杜士仪这一问;他不禁抬起头来;随即便自嘲地苦笑道:“朔方军中能者如云;哪里轮得到我这半截身子就快入土的老朽之人?”
“五十多岁便言老?难道你不知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难道你不知道廉颇老矣;尚能横刀跃马?徐将军如果真的服老;那我也没什么好说;你就此解刀;回去含饴弄孙即可。但如果你不服老;朔方经略军中;可还虚位以待”杜士仪说到这里;继而微微一顿;看着郭子仪道;“子仪可愿接手镇守西受降城?”
郭子仪早就听杜士仪说过;整个朔方的最重心;就在于丰州和胜州;这其中专司互市马匹的西受降城就是重中之重。此刻徐冲撂挑子;他到这里也已经有些日子了;当即站起身单膝跪下行了军礼。
“末将愿镇守西受降城;不使北狄越境一步”
徐冲瞠目结舌地看着郭子仪接下此命;一时极其不是滋味。杜士仪这番话正说在他心坎里;他也不想服老;西受降城固然苦寒;固然危险大;但毕竟是独当一面的地方。可是;请辞的话都说了;他实在没那个脸面出尔反尔;更何况郭子仪已经答应接手;他只能用沙哑的声音问道:“朔方经略军镇守灵州;历来各任大帅在任时;多用各自亲信;大帅上任之后;拔擢了郭将军;郭将军此前也统管大半个经略军;真舍得把人放在这里?”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杜士仪随口念了一句;这才微微笑道;“子仪前次虽有狼山大捷;可若是要让别人不觉得他只是打赢了一仗;接下来自然也该让人看看他真正的本领。徐将军若不服老;经略军副将虚位以待;可若是服老;就当我什么都没说子仪;子真;带我和光弼去西受降城中四处看看。”
杜士仪带着郭子仪来稹这一走;徐冲孤零零地留在这偌大的聚将厅里;一时神情变幻不定。突然;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一跺脚就转身追了上去。
说他厚颜无耻也罢;反复无常也罢;可如果杜士仪真的愿意用他;他还计较那么多于什么?不论怎么说;他都得为家里儿孙辈着想
有了徐冲追来毛遂自荐为向导;接下来杜士仪巡行军营之中;自然而然就少了很多敌意。杜士仪知道自己此前在灵州时;已经立威足够了;现在要的不是威;而是让人亲和的恩。所以;对兵卒;他许之以从互市税中抽出一部分;以作为养老以及抚育儿女的基金;对将校;他则是许之以更好的发展空间以及上调机会。三四日下来;眼看西受降城中的将卒渐渐不如起初自己来到时那般敌意明显;他方才在聚将厅中升堂见将。
“我在刚刚进城后不久就听说;有不少人都觉得;我此行来;又少不得要拿人立威。”杜士仪开门见山地挑明了正题;见下头的将校们一个个都死沉一张脸;几乎看不出什么脸色变化;他便淡淡地说道;“不要忘了;首先得自己先有差池;方才能让人立威。如西受降城这般正当抵御北狄要冲;将士用命;齐心合力的地方;我好端端的需要立什么威?”
这后一句话结合杜士仪连日以来的言行举止;不少人绷得紧紧的心;不知不觉就渐渐松弛了下来。而正在这时候;杜士仪又抛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话题:“然则;镇守西受降城多年的兵马使徐将军以年迈向我请辞。我早先曾看过军功簿;十多年前;徐将军还是别将的时候;就曾经以孤军八百人力破丰州境内的突厥兵马;让这些借着扫荡铁勒余部为借口的兵马不得不退。五年前;他刚刚镇守西受降城的时候;又率军扫荡马贼十余股;声震漠北。”
被人提到昔日功劳;徐冲老脸一红;但心中更是被人认同的自豪感。而其他人更重视的还是徐冲的请辞二字;等杜士仪这话告一段落;便有人突然问道:“徐将军真的请辞?他镇守西受降城这些年;功劳卓著;而且公正明允;大帅还请让徐将军收回此意”
“徐将军在西受降城筑成初年;就一直镇守此地;最好的岁月都留在了这里;如今年纪既然已经不小了;也该有另外的地方让他既能松乏一下;又能发挥这多年军旅累积下来的阅历经验。故而;我在深思熟虑之后;答应了徐将军的请辞。即日起;调徐冲为朔方经略军副将。”
杜士仪一句话说到这里;就只见下头众多人瞠目结舌;倒吸凉气的人也不在少数。转瞬之间;无数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就全都冲着徐冲飞了过去;就连起头为他说话的那个裨将亦然。要知道;那可是经略军;人数高达两万余的朔方第一军别说西受降城的主将调任;从来就没有这么优厚的地方让他去;就连朔方其他诸军主将升职;也未必能够调到这样好的缺
见效果已经足够了;杜士仪方才将郭子仪接任西受降城主将的任命公布了下去。这一次引起的反弹便小得多;毕竟;郭子仪本就是朔方经略军中宿将;此前的功绩又是实打实的;只有他自己是否愿意到西受降城这种地方来镇守;而不存在资历不足的问题。
临行离开西受降城的这天夜晚;杜士仪带着李光弼漫步在城北的瓮城城墙上;突然止步回头问道:“光弼;你此行有何观感?”
“西受降城不愧整个大唐面临突厥最近的地方;断绝其南侵;作用非同小可。郭将军以军功新贵之身;竟能够慨然答应在此镇守;果然大智大勇。而大帅以徐将军为经略军副将;更是激励得不少将校心怀振奋;都觉得日后老来有了希望。西受降城原本纷纷扬扬的谣言;如今也已经不复得见了。听说徐将军亲自领头抓了三个散布流言的奸细;已经将其斩首示众了。”
李光弼说到这里;突然停了停;随即开口问道:“我新到朔方;愿留在西受降城;不知大帅可愿允准?”
这个李光弼;他竟然主动提出留下来在郭子仪麾下效力?
杜士仪只是想了一想;随即便大笑了起来:“你既愿意;我又有何不可?想来不远的将来;人人都会知道;天下名将出朔方”
第十五卷天下名将出朔方完

第八百九十五章 惠妃薨
腊月寒冬;长安城中刚下了一场大雪;银装素裹。达官贵人固然有心思拥裘围炉赏雪;吟诗作赋风雅一番;但那些家中贫苦用不起柴炭的人家;就未免难熬了。而往日这种时节;宫中发愁天寒的;顶多是那些籍籍无名的宦官宫人;现如今却多了个缠绵病榻的武惠妃。
尽管金花斋外头的禁卫曾经放松过一阵子;但不数日便又立刻森严了起来;以至于她的所有信息渠道全数断绝;连月以来都不曾见过儿女一面。
武惠妃甫一进宫不久便集万千宠爱于一生;虽则在生儿育女上头历经了几次磨折;而后却顺利斗倒了王皇后;最终得以独霸后宫;哪里曾经历过这样的冷遇?她平生第一次体会过;那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