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风月- 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白了。”
韦礼虽然开玩笑似的问过杜士仪和郭荃,是否要去争一争主持益州解试,但他实则没报多大希望,更何况杜士仪和郭荃都表示没有必要录取的人才,他就更对此事不上心了。于是,面对这么一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他自然有些意外,去见范承明时却只得了几句不咸不淡的指示。等到外间消息传来,范承明袖手不管今科解送如何,那些墨卷和自荐书犹如雪片似的飞入自己家,他就立刻明白这绝非美差了!
这天他气呼呼地径直来找杜士仪,在书斋一屁股坐下之后便气不打一处来:“好一个范承明,他分明是故意的!在外头说得大义凛然,结果找我关说的,举荐的,暗示的,再加上拦马自荐的,投递墨卷的,拿着各种各样荐书求拔解的,简直是多如牛毛!我这才算是明白,这主持解试是多麻烦的一件事,那会儿看你在万年县尉任上第一件事就是主持京兆府解试,我还觉得风光,这下子手脚都给绊住,其他什么都别想干了!”
“这便是那位范使君的计策了。”杜士仪无奈地耸了耸肩,随即说道,“不过,如此繁难的事你做一做也好,你之前当正字可是闲得发慌!横竖我的本意,原就不仅仅是让你在大都督府钳制他的。”
“知道知道,我不就是抱怨两句吗?这样的上司真是不好打交道。”
杜士仪当然赞同韦礼的说法。他第一任万年尉时的上司是韦拯,不消说对他是极其看顾的;第二任左拾遗的顶头上司是源乾曜和裴灌,自然也都是好相处的人,后来调到丽正书院,固然张说最大,可并不常来,而徐坚贺知章都对他很照顾。而此次到成都对上范承明,这确实是一场硬仗!
他也不是没有打过硬仗的经历。但对上河南尹王怡,他是借助的宋瑕以及京兆府众多官员之力;至于对上张嘉贞王守一,也不知道借了多少势。而这一次,他自己就顶在最前面!这无关政争党争,更牵涉到的是一个群体的利益,成都一县乃至于益州一地的稳定!
“杜师,杜师!”
韦礼突然听到外头这个声音,登时有些疑惑。而当杜士仪吩咐进来,外间一个垂髫童子捧着一个木盒兴冲冲进来时,他的眼睛就瞪得更大了。不过小半年不见,杜士仪连弟子都有了?
“杜师,这是按照茶经炒制出来的新茶!虽然此前失败了几回,但彭大伯他们试了一次又一次,最终成功了,沏出的茶香气四溢,苦涩回甘,彭大伯他们虽然不甚喜欢,我却爱得很!”一口气说到这里,陈宝儿方才突然发现旁边有客,顿时有些赧颜,捧着木盒趋前几步放在了杜士仪面前的案上,他才后退几步,又转身对一旁的韦礼行礼道,“见过这位郎君。”
“这是益州大都督府新任司户参军京兆韦十四郎,我的同年,奉范使君之命主持今岁的益州解试。他和我相交莫逆,你不妨叫他一声韦世伯。”
“啊……韦世伯!”
陈宝儿低低惊呼了一声,连忙行礼不迭。他这些天都在彭海那边的茶园,有时候就住在家里。张家村那些村民也好,彭海等客户也好,对于成都城内的官场中事都不太在意,他又是今天刚刚回来,这大消息竟还是首次听闻。想到崔颌过年后就在发奋读书,仿佛想求今科解送,他忍不住心直口快地问了出来。
“那崔郎君岂不是今科有望?”
这一次,韦礼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什么崔郎君?”
“就是进了县学,又跟着杜师读书的……”
陈宝儿这话还没说完,韦礼就立刻叫道:“杜十九,你刚到益州就左一个弟子右一个弟子,这也太快了!”
“别听你韦世伯一惊一乍。”杜士仪对有些难为情的陈宝儿解释了一句,这才似笑非笑地说道,“你要喜欢也尽可挑十个八个弟子教导。宝儿心xing率直过目不忘,所以我也算是见猎心喜。至于崔颌,根基打得不错,他父亲却又懂事,我既然延其入县学,留他也给宝儿有个伴。”
“儿女都没有,弟子倒先有了。”韦礼嘀咕归嘀咕,可实则也有些动心,但看到杜士仪面前的木盒,想到刚刚陈宝儿说的话,他连忙岔开话题道,“这是送来的什么茶?听他说得如此不同信寻常,快拿些来让我尝尝?这两年长安洛阳蜀茶渐渐盛行,我阿爷也好这一口,若真的不凡,我到时候捎些回去送给他!”
“宝儿。”杜士仪以目示意,陈宝儿连忙就出去吩咐人准备各sè用具了。等到东西——送进来,杜士仪坐着不动,竟然又是他亲自看火烧水准备杯盏,看得韦礼更加心动。
他才刚刚嘟囔了一句有事弟子服其劳,外头突然又传来了一个声音:“明公,玉奴小娘子来了。”
“她也来凑热闹!”杜士仪哑然失笑,当即吩咐道,“请她进来吧!”
话音刚落,就只见大门推开,一个身量小小的女童费劲地抱着一个硕大的皮囊进了屋子,放下东西后就欢快地叫道:“师傅,你上次教的那首曲子我已经会弹了!”
这一刻,韦礼已经全然瞠目结舌。这弟子两个也就罢了,杜士仪还收了个这么丁点大的小丫头当徒弟,看样子学的还是……琵琶?眼见得小丫头自说白话就解开了皮囊,毫不客气地去另一边占据了一方坐榻,稍稍一调弦,竟是径直弹奏了起来,看起来还有模有样,他不觉瞅瞅专心致志烹茶的陈宝儿,又瞧瞧全神贯注弹琵琶的玉奴,简直叹为观止。
“杜十九,你这ri子……你这出京的ri子实在是太逍遥自在了!”
若是让你看到王容,你恐怕就更加只有羡慕嫉妒恨了!
杜士仪但笑不语,等到玉奴一曲终了,兴奋地仰着脸,一副等着夸奖的样子,他正要顺势赞赏小丫头两句,那边厢陈宝儿已经欢呼一声道:“水沸了,杜师和韦世叔且稍等片刻,茶汤一会儿就好!”
面对这情形,杜士仪便笑眯眯地对韦礼说:“人生少不了知己知音,可儿女之外尚有弟子随侍,有香茶,有美乐,亦是人生一桩快事!”

第四百三十八章 再一次的交锋
三月时节的天气在长安洛阳兴许早晚还有些chun寒;但对于蜀中来说;却是气温事宜。张家村左近被选定为建万岁池的地方;如今数百民夫正卖力地于活开挖。每月工钱一千五百文;若是不能按月来上工;按天计算;那就是每天五十文;这对于寻常人家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也正因为如此;哪怕chun耕再忙;也有不少人希望加入。一反往ri官府派差时的不情愿;这一次;用工的地方几乎是排起了长龙;直到最终高挂已满额的标志;那些还希望赚些钱贴补家用的青壮方才不情不愿地回了家去。而一来二去;除了本就是结伴前来的民夫;其他在一块于活的人也渐渐熟识;话也就多了起来。
尽管工钱优厚;但王容深知人总有滑胥勤快的区别;而建池最重要的便是挖土;于是自然建立了量化考核指标;抬土的每ri按筐发筹计算;挖土的每ri亦然。极个别想来混ri子的;不过一ri就灰溜溜地被请了回去。至于那些额外勤快的;每ri交筹核算之后;还能领到一块肉回家;一传十十传百;自然于活更加卖力。
这ri一大早;上工的人大多都来了;三三两两打过招呼后;便拿着各自的工具埋头于了起来。而当一个一贯勤恳的中年农人破天荒迟来了小半个时辰的时候;便有认得他的人开玩笑道:“康四;今天是不是你家娘子太缠人;这早晚才来?到时候交筹不齐;你可得于到月亮出来了”
康四平素心直口快;听到这打趣便冷笑道:“我家那口子是缠人;不过等你们家那口子知道了这消息;也肯定一样缠人你们可听说了;之前上了籍册的田;本来地税减半;从明年开始;这就要原样征收了”
“什么”
此话一出;四周围不少人都站直身子看了过来;但很快就有人于笑道:“康四;你可是藏得够深啊;你家之前居然还被括出了田来?啧啧;我家自己那些田才刚刚好够种而已哦;对了;忘了你是客户……”
前来这里上工的;居人客户都有;彼此之间虽并未泾渭分明;偶尔彼此刺两句却也在所难免。心里本就如同一团炭火在烧的康四被这人一讥刺;顿时更加恼火了;当即冷冷说道:“我家的田不过十几亩;家人都在城里佣工;若真的只是要征地税;熬一熬也就过去了可我听说;朝廷最近开销吃紧;之前所说的免赋役五年;恐怕到今年就为止了;明年开始;在籍客户就要按照从前租庸调的旧例;交租上役”
此话一出;客户中间顿时一片哗然。前时官府括户;那是真的上上下下好一番鸡飞狗跳。倘若不是处罚实在太过严厉;而且举国上下都在括户;谁也不乐意重新去补登记户籍。而那五年免赋役的承诺;也至少给了他们一个相应的缓冲期;人人都期望着兴许三年五载之后;朝廷还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
可没想到这晴天霹雳来得这么快
“康四;你这话当真?”
“我家有个远亲在官府有些门路;前一件事我才去问过他;说是确有此事;不ri就有公文。至于后一件事;地税减半尚且会取消;更何况是五年免赋役?我就知道不会有这么好的事;我就知道”
康四一面说;一面把手中的锄头猛然一扔;面上露出了深深的绝望:“就是因为当年我阿爷重病;官府抽府兵;一户一丁;却还是要他去;我阿兄不得不丢下怀孕的大嫂去了;结果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阿爷一病不起;就这么死了;我大嫂生下了一个儿子;等了三年;等来的却是死讯;绝望之下投了河。结果就是如此;官府竟还要硬来收家里那些口分田;说原就是应该死后归公的;那些大户怎么不看他们去收”
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捂着脸声音哀声说:“家乡逃亡的人越来越多;分摊到身上的赋役越来越重;我带着家里人一路逃到了蜀中;这才过了多少年安生ri子;好容易盼到了这样的太平盛世;为什么就不能让我安安稳稳过ri子”
这番话顿时激起了不少客户的共鸣。乡土之心人皆有之;倘若不是真的过不下去了;谁愿意抛下祖祖辈辈安居的土地;背井离乡去往那些遥不可知的异乡过ri子?哪怕蜀中气候适宜;哪怕蜀中土地肥沃;哪怕蜀中富庶繁华……可他们的心里;自然都还惦记着故乡。只不过;在蜀中既然已经那么多年;他们也愿意在这个地方继续长长久久安安稳稳过下去;但前提是不要那么快地背上那等沉重的赋役
也不知道那片难言的沉默持续了多久;终于有个人讷讷说道:“就算明年开始不再给复了;可这几个月咱们也可以挣一笔不菲的工钱……”
“这等好差事也就是几个月;你还以为年年月月都有?攒下这几个钱;连一年都支撑不得”说话的是个年轻力壮的后生;当他看清楚那说话的瘦弱青年;终于冷笑了起来;“你家还有一百多亩地;当然能说出这话来;我家只有十几亩薄田;却有三个丁口;到哪里去交三百亩的租;三个人的庸和调?”
康四所透露的消息;家中少田或于脆无田;只靠给人做工方才能够过活的客户影响最大。于是;这一隅之地的纷争;很快朝整个工地蔓延;须臾就引起了一片哗然。当巡视的人发现了这苗头连忙往上禀报;最终到了各方人士耳中时;立刻有jing醒的人飞也似地前往杜士仪处禀报。
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冲突纷争;本地人对外地人挤占生存空间的不满;外地人对于生存状况的不满;直到上千年后都尚未解决;更不要说如今矛盾更深刻的大唐。因此;杜士仪丝毫不敢怠慢;细细询问了几拨来报信的人各种具体细节之后;他顿时眉头大皱。
封禅之前的种种准备;他是知道的;而那庞大的开销;他更是心知肚明;地税减免明年就要取消;他已经听到过风声;可免赋役五年也要在明年打止;他怎么没听说过这等风声?
“来人;去请司户尉武少府”
也许是因为吏部没工夫顾得上小小的一个成都尉;抑或者是全天下缺了属官的州县不知凡几;总而言之;尽管王铭挂冠而去已经颇有几个月了;可成都尉的另一个空缺却一直都没有补上;只能武志明一个人于两个人的活。此时此刻;当武志明应命而来的时候;眼睛里就能看出清清楚楚的血丝;显然这些天确实忙坏了。
“武少府;外间有传闻说;明年朝廷要取消客户五年免赋役之事;你可听说过?”
武志明顿时有些茫然:“有这等事?我虽经管户曹田曹;可益州刺史府和大都督府都不曾有这样的文书来。”
“所以说;正是传言。”杜士仪知道武志明并不是迟钝的人;只是一时半会因忙碌而没有转过脑筋来。果然;他如此一说;对方立刻恍然大悟;面sè也变得无比郑重。他轻轻点了点头;这才说道;“此事是从建万岁池的地方率先传出来的;但恐怕外间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你不要耽搁;手头的事先交给那些胥吏;先去召见各处里正村正。若真是如此;立时三刻回来报我”
“是;我这就去”
尽管武志明立刻就去了;但杜士仪想起此前自己对韦礼说过的话;心中不禁沉甸甸的。事到如今;已经像自己当初预料到的那样发展;而流言一物;并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