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天子-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玄礼和杨思勖不愧是大唐名将,把优素福的想法全给说中了。
    “这点,你们无须担心。”张说接过话头,道:“陛下早就预料到这点了。我们的投石机抛射石块可以远达六里,抛射猛火油的话就更远了,七八里,八九里不在话下。只要我们准备足够多的猛火油,就可以把怛罗斯化为一片火海。”
    唐朝重新研制的投石机,射程惊人,就是磨盘大小的石块,也能射到六里之外。若是换用猛火油的话,更远一些实属正常。
    想想看,只要有足够的猛火油,足够多的投石机,对着怛罗斯进攻,怛罗斯就会成为一片火海。
    “当然,可以先用车弩进攻。若是车弩进攻不能凑效的话,就可以用猛火油把怛罗斯毁灭。”李隆基眉头一挑,道:“朕想优素福想要利用怛罗斯阻止我们前进,他会加固城门,车弩未必有用。”
    李隆基精明过人,把优素福的想法猜对了。
    “呵呵。”对于李隆基的判断,群臣没有异议。
    因为优素福精明过人,精通兵道,若他不这么做,反而让人不理解。
    “对于怛罗斯,我们一定要快,务必要一鼓而下。”陈玄礼眼中精光闪闪,道:“如此一来,就能打乱优素福的全盘谋划,让他来不及另谋良策,我们就可以趁势攻入撒马尔罕,然后再兵临波斯故地。”
    他越说越兴奋,声调越来越高。
    “没错!”群臣齐声赞同。
    对于怛罗斯,群臣都有所耳闻,深知这是一座坚城,易守难攻。优素福若是想用怛罗斯阻挡唐军前进的话,他一定会想即使唐军要攻下来,也要费一大番手脚,没有一年半载莫想。
    若是唐军一鼓作气就拿下了,就可以快速挺进,攻入撒马尔罕,就会全面打乱优素福的部署,让优素福来不及反应。
    如此一来,唐朝就是“以快打乱”,优素福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这好处,不需要说的,是个人都明白的。
    然后,就是你一言,我一语,各出机谋,一场针对阿拉伯帝国的战争计划基本上完成了。
    之所以说是基本上,也就是大体情形。至于具体如何用兵,这要临机决断。
    “你们说了这么多,但有一点还没有说。那就是需要一员能统领全局,具有大局观,能运筹帏幄的良将。”武则天最后道。
    刷!
    群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未完待续。。)

第六章 张说挂帅
    虽说从军备,从准备的充分上,从国力上,还是从得心人上来说,唐朝都占了上风,击破大食是可行的。但是,要想击破大食,必然会面临一场又一场恶战,有很多硬仗要打,因为阿拉伯帝国是一个难得的劲敌。
    一句话,要击破阿拉伯帝国没那么容易。
    这就需要一员能征善战,具有大局观,能运筹全局的良将。
    群臣首先想到的就是李隆基了。因为李隆基自从上战场后,到现在为止,就没有失败过。而他,建立了一系列的辉煌胜利。
    屠尽突厥百万之众是因为他而成就的,灭吐蕃,平定天竺,征服巴基斯坦、阿富汗,威慑西域,皆是出自他之手。
    李隆基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干,若是他统兵的话,击破大食就是必然了。
    “朕要坐镇长安!坐镇国内!”李隆基缓缓开口。
    李隆基身为皇帝,不能可能再象以往那般征战了,他要坐镇长安,坐镇国内。
    “哎。”众将大为失望,轻叹一声。
    他们追随李隆基征战,无往而不利,对李隆基有着绝对的信心。李隆基不出征,让他们很遗憾。
    刷!
    群臣的目光落在张说身上。
    李隆基是统兵出征的第一人选,他不出征的话,那么,张说就成了必然的人选。
    若只说军略的话,陈玄礼未必就不如张说。可是,说到对全局的把握,对大局的掌控。陈玄礼就比不了张说。
    毕竟张论号称“策论天下第一”。这可不是盖的。这是公认的,他对大局的掌控,对全局的把握,让人服气。
    由他统兵出征的话,非常合适。
    然后,群臣的目光又落在陈玄礼身上,这也是一个人选,是仅次于张说的人选。
    陈玄礼作为一代名将。他有着极高的军事才能,能把握全局,能运筹,这是一员统帅必不可少的条件。
    只是,这些比起张说略逊,只能成为第三人选。
    “看来,你们已经有了领兵的人选了。”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道:“姚崇,你以为谁统兵为宜?”
    “陛下,臣以为臣可使。”姚崇头一昂。胸一挺,瞄了瞄张说。
    “啊。”群臣一阵惊呼。一脸的难以置信,姚崇这话也太出人意料了。
    姚崇的政才非常了得,让人服气,就是没怎么听说他打过仗。他是打过仗,不过打的是小仗,大仗就没有打过。
    武则天把姚崇瞧瞧,再把张说说瞧瞧,差点笑出声来。
    她知道姚崇和张说这两货总是会斗上一斗,这次肯定也不例外。
    “可臣要理政,无暇征战,这事儿就让兵部尚书试着做做。要是他不行的话,臣可以指点指点他兵法。”果如武则天所料,姚崇话锋一转,竟然推荐了张说。
    只是他看张说不顺眼,推荐之言有些另类。
    这两货不对付,明明要推荐对方,却要把对方好一通贬损。这点,李隆基已经见得多了,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噗哧。”群臣差点失笑出声。
    他们都知道将相不“和”,今日见识了这事,只觉好笑。
    “哼!”张说冷哼一声,冷冷的道:“你还是操心你的政道吧。要是你出错了,我就指点指点你如何为政。”
    将相不“和”的一个好处,就是这两货会使出浑身解数,把事儿做得尽善尽美,让人挑不出毛病。不然的话,一旦被对方抓住了破绽,会被嘲笑的。这对于这两货来说,这比唐朝的律法还要有力量。
    李隆基见得多了,也懒得去点破,道:“嗯。这统兵出战一事,就由张说挂帅。你们可有异议?”
    “没有。”群臣对张说的军事才华很是钦佩,自然不会有异议。
    “张说,你愿领兵出战?”李隆基大声问道。
    噌!
    张说如同装了弹簧似的,站了起来,昂头挺胸,一脸的激动,道:“臣遵旨。”
    击破大食,这是何等的美事儿,竟然由自己领兵出战,即使以张说的心性,也是激动不已,身子打颤。
    想想看,汉武击破匈奴,卫青、霍去病千古流芳。若是自己击破了大食,就是与卫青、霍去病这些为人赞扬的名将并驾齐驱了,谁能不激动?
    “你记住,到了西域,你放开手脚去打就是了。”李隆基眼中精光闪闪,道:“你以为如何打为宜,你就去打。不必报朕,朕不干预。”
    “谢陛下!”张说跪在地上冲李隆基叩头,很是激动。
    李隆基这是彻底放权,任由张说去发挥,这是莫大的信任。
    “陛下英明!”群臣也是颂扬,一脸的激动。
    此战要在万里异域之外去打,若是李隆基横加干预的话,说不定就会贻误军机。李隆基放权,让张说临机决断,对这一仗有着天大的好处。
    想想看,宋朝的武功之所以那么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皇帝横加干预,不放手让前线将领去打。往往为了等待皇帝的旨意,而贻误了军机。失败的原因在于皇帝,而皇帝是不可能去承担责任的,就让前线将领背了黑锅。久而久之,谁愿意去打仗?
    李隆基完全放手,这份胸襟,这份远见,的确让人服气。
    “嗯。”就是武则天,也是赞赏不已。
    “取朕的宝剑。”李隆基冲高力士道。
    高力士应一声,忙去捧来尚方宝剑。
    李隆基接在手里,递给张说,道:“这是朕的随身佩剑。朕第一次上战场,就是带着此剑。然后,此剑随朕灭吐蕃。平定天竺。征服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威慑西域,这是朕的第一把战剑。如今,就赐予你了。”
    “谢陛下!”张说忙捧在手里。
    李隆基的第一把战剑,这是何等的重要,其意义非凡。
    “你们都听着:见此剑如见朕!若是不服张说号令者,张说皆可持此剑诛之!不必报朕!”李隆基眼中厉芒闪烁,杀气腾腾。
    以张说的资历和才华,相信诸将会听从他的号令。乐于服从。然而,不得不防,万一有人不服气,不听从号令呢?若是不给张说全权,不给他生杀予夺的大权,就会出事。
    想想看,当年的大非川一战,薛仁贵之所以战败,就在于郭待封不听从号令。若是当时的薛仁贵有尚方宝剑在手,就不会有那一败。
    “陛下英明!”李隆基凡事料在机先。群臣大为心服,齐声颂扬。
    “陈玄礼。你为副将,辅助张说。你可有问题?”李隆基一脸的冷肃。
    “陛下请放心,臣一定尽心尽力。”陈玄礼忙道。
    “你记住,你跟着朕的时间比张说还要长。可你不能因此而骄,不听从号令。”李隆基的脸色更冷了,冷森森的道:“朕可以允许你们同心不同谋,却不能忍受同谋不同心。你们可以争论,可以争吵,也可能会有分岐,但必须是一条心!一心击破大食之心!”
    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要完全相同,那是不可能的。分岐,异见,在所难免。但是,必须要一条心,若是如此的话,可以接受。
    若是不能一条心,绝不能接受。
    尤其是在击破大食这样的重大事情上,更不能容忍。
    “陛下请放心,臣在此立誓,绝不会同谋不同心!若有违此誓,死于乱箭之中。”陈玄礼昂头挺胸,大声立誓。
    他是将军,要在战阵冲杀,死于乱箭的誓言是极重的誓言了。
    “嗯。”李隆基脸色稍缓,然后冲众将喝道:“尔等务必凛遵张说的号令!”
    “遵旨。”众将齐声领旨。
    “此战需要的粮草多不胜数,必须要一能人筹措。”李隆基的目光落在王毛仲身上,道:“王毛仲,你就随军出征,为大军筹集粮草。”
    “遵旨。”王毛仲兴奋异常,大声领旨。
    “你要记住:若是饿死一个人,饿死一匹马,朕唯你是问!”李隆基眼中精光闪闪。
    “请陛下放心:若是饿死一个人,饿死一匹马,王毛仲当自刎谢罪。”王毛仲昂头挺胸。
    “谢陛下。”张说冲李隆基道谢。
    王毛仲是一个管理奇才,特别善于管理。历史上,李隆基派他管理养马一事,唐朝竟然拥有多达七十万匹战马。
    这几年,他在为粮草而努力,从天竺筹集了海量的粮草,并且运到西域。
    如今,在西域贮存的粮草足够百万大军两年支用,王毛仲与有力焉!
    李隆基把王毛仲派来主管后勤一事,这对于张说来说是天大的美事儿。有王毛仲在,他就可以减轻很多负担。
    “开疆拓地,不是结束,只是开始。”李隆基的眉头一挑,道:“打下来了,还要治理!唯有如此,大唐才能越战越强。而不是象大食那般,虽然占领了大片的土地,却是风雨飘摇,四面楚歌。”
    说到这里,声调转高,道:“因此,治理就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这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五年来,朕储备了十万人才。”
    “十万?”群臣一阵惊呼。
    李隆基说得对,打下来就得治理,唯有治理好了,唐朝才能越来越强,而不象阿拉伯帝国那般如同坐在火药桶上,随时会被炸个粉身碎骨。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李隆基储备了十万人才,这真的很惊人了。
    “这治理一事,需要一个人来牵头。”李隆基的目光落到宋璟身上,道:“这事就由宋璟来打理。”
    宋璟才能昭著,非凡了得。而眼下的国内,革除积弊已经告一段落了,宋璟能够走开了,派他去治理这些打下来的地方,非常合适。
    “宋璟,你记住:张说打下一地,你就接手,治理一地!”李隆基道。
    “遵旨。”宋璟昂昂领旨。(未完待续。。)

第七章 大唐战车隆隆启动
    姚崇政才昭着,由他率人前去治理,不会有任何问题。只是,他作为丞相,必须要留在国内,要坐镇中枢,那么这治理一事就理所当然的落在宋璟身上了。
    宋璟不仅刚直,而且还有不凡的才干,他还富有治理吐蕃和天竺这些异域的经验,由他牵头治理一事,没人会有异议。
    “把治理一事交给宋璟,放心。”武则天非常赞赏的点头,道:“只是,这治理一事太过繁剧,得给宋璟调配几个能人,不然的话,宋璟会被累坏的。”
    “圣后英明!”众人对武则天的说法大为赞同。
    这次出兵进攻阿拉伯帝国,若是成功的话,唐朝就会拓地万里之广。而且,这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