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辽东钉子户- 第3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大规模武装蒙古人,很多将领都提出了质疑,这岂不是太阿倒持,一旦蒙古人心生歹念,背叛了义州兵,岂不是养了白眼狼吗?

    对此张恪给出了解决办法,首先就是火器可以卖,但是火药和开花弹却严格控制,基本上只够蒙古人打一场大战的,让他们没有和义州兵翻脸的本钱,同时一旦打仗,就要向明军采购军火,又是一笔巨额收入。

    再有张恪规定贸易收入必须存入银行,平时自然没事,真要是翻脸,他们的财富顷刻就被冻结。

    说实话草原上的这些人早就没了成吉思汗时代的雄心抱负,他们只想舒舒服服过日子,而和张恪合作就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他们最大的威胁,那就是以黄金家族后裔自诩的林丹汗。

    这几年间,大漠上零星冲突不断,说实话林丹汗的部下战斗力远远强过漠南的蒙古诸部,兵力也更加雄厚。

    可是令他无奈的是义州兵的火器太过强大,使得各部落战力成倍提高,只要陷入鏖战,明军就会快速出动,把他们打回大漠。就这样林丹汗一点好处得不到,相反还经常损兵折将。

    尤其是张海川受封辽国公之后,动作比起张恪更加大胆,更加狠辣。他把对付建奴的办法都用在了林丹汗身上。

    支持小部落偷袭林丹汗。分兵突袭,不断诱杀,还派出人马,放火焚烧草原,给水源投毒,总而言之,什么手段歹毒就用什么手段。

    硬生生把林丹汗逼得退出了大兴安岭一带,东迁占据的土地全都退了出去。

    ……

    林丹汗不是傻瓜,如果长此下去,要不了几年。等明军完全消化了辽东,就会出兵征讨大漠,到时候绝对生死难料。

    黄金家族血脉中的骄傲让林丹汗不甘心坐以待毙,他要誓死一搏。

    自从天启七年,林丹汗就不断联络西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这两部同样感受到了明军强大的压力。其实就算没有明军,那些归化义州兵的蒙古诸部也不会放过他们。

    道理很简单,羊毛的生意越做越大,急需更多的草场和牧民。难道他们就不会归附张恪吗。当然不能,一来他们身为一方霸主,怎能屈居人下,二来张恪手下的人已经够多了。根本容不下他们。

    事到如今,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殊死一搏!

    偏巧此时范永斗的密信送来,允诺只要能帮着铲除张恪。他们愿意提供一切东西,粮食,食盐。丝绸,瓷器,只要开出价码,绝对不含糊。

    林丹汗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天时地利与人和,三样都占全了,又岂能放过良机,当即率领本部五万人马,再加上鄂尔多斯部和西土默特部,一共集中了八万精骑,快速南下。

    当大军开到了归化城,距离大同不过两天的路程,林丹汗突然犹豫了。他把鄂尔多斯部的黄太吉巴尔特和西土默特部的哲诺台吉请了过来,另外还有原本宣府的白莲教头子萧旭。

    他们齐集一堂,林丹汗对着地图眉头紧皱。

    “萧旭,你清楚大同的情况吗?”

    萧旭一愣,随即坦诚相告:“大汗,小的以往都在宣府活动,不过想来大同也是九边重镇,兵精粮足,再加上张恪亲自坐镇,想要攻打下来,要费一些功夫。”

    见林丹汗脸色有些犹豫,萧旭暗叫不好,急忙说道:“大汗,范永斗不是说了会帮忙吗,再加上白莲教的子弟,一定能够轻松取胜。”

    “哼!”林丹汗轻蔑哼了一声,显然不以为然。

    张恪要是那么好对付,建奴也不至于死的一干二净了。

    “范永斗不过是商人,他们指不上的。”林丹汗的眼睛在地图上来回游走,突然看到了一处,顿时眼前一亮。

    “哈哈哈,有办法了!”

    萧旭等人急忙看去,只见林丹汗的手指落在了宣府之上……

    漫长雄伟的长城,布满了无数的风霜疮痍,忠实地记录着一次次敌寇的入侵,一次次奋勇抗击。

    “有敌情!”

    拒门堡的哨兵站在烽火台上,向远处眺望,突然一片黑压压的身影吓得他浑身一震。敌军数量之多,简直超乎想象,他没有任何迟疑,急忙招呼同伴,点燃了五道狼烟,好似利剑一般,直插天际。

    伴随着狼烟,大炮也响了五声,代表着最高级别的预警。

    一处墩堡燃放狼烟,下一处紧紧跟随,霎时间长城沿线,一直到内地,上百里的战线上,烽火处处,狼烟滚滚。

    长城附近的百姓都有了经验,他们见到狼烟,急忙携家带口,逃向了临近的城堡。而那些久不训练的士兵也勉强扛起了长枪短刀,战战兢兢立在城头,防御着即将杀来的强大对手。

    各个墩堡备战的同时,也有精骑向着大同疾驰,将消息送到了张恪手上。

    “王爷,果然不出所料。”卢象升拿着军报,忍不住通骂道:“晋商果然勾结蒙古人,简直可杀不可留!”

    张峰急忙说道:“既然可杀,那我现在就去把他们家都抄了,挨个砍脑袋。”

    “别乱来!”

    张恪怒喝道:“凡事讲究证据,晋商根深蒂固,随便动他们,未战先乱,还怎么打仗?”

    张峰和卢象升总算是冷静下来,急忙说道:“王爷教训的是,只是眼下该如何应付蒙古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谅他们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信心来自实力,张恪陆续调到大同的人马达到了一万五千人,其中有骑兵,有步兵,有车营,还有二百多门大炮。

    凭着这些人马,加上坚固的大同城,就算有十万鞑子,张恪也不怕分毫。

    不过正所谓人有失手马有露蹄,当张恪信息十足的时候,突然传来了惊人的消息,拒门堡、助马堡、保安堡和威鲁堡四地全都失守,长城一线骤然洞开一条将近五十里的缺口,成千上万的鞑子顺着缺口轻松杀进了长城。

    一时间风声鹤唳,各地的百姓纷纷向着大同逃难而来,夹杂在百姓中间,还有大量的逃兵,乱哄哄的都涌向了大同。

    巡抚张宗衡头发都愁得白了,他每天亲自巡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大人,又有五百多名百姓逃难而来,还请大人定夺。”

    “嗯,都放进来吧,让他们快点,不要耽搁时间。”

    “是!”

    士兵下去通知,不多时城门开放,外面的百姓就向城里冲,进了城之后,士兵带着他们向西城的仓库而去,那里是临时的安置点。

    刚刚走到了半路,突然难民之中有几十个壮汉猛地冲出,杀向了那些士兵,噗噗,短刀刺入身躯,士兵们纷纷倒地。、

    一个大汉得意狞笑,几步跳上了路边的一处树桩,大声喊道:“白莲教的兄弟们,杀光朝廷走狗,建立人间极乐。无生父母,真空家……”

    最后一个字还没有念出来,突然一声枪响,胸口绽放一团血花。

    “啊?怎么回事?”

    这些白莲教徒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枪声从四面八方响起,不断有人中枪倒地,血水流的到处都是,好不凄惨。

    城中枪声骤然响起,吓得张宗衡一哆嗦,差点趴了,难道放进去了鞑子,这可完蛋了!

    “快,跟着本官下城!”张宗衡的声音都变得又尖又细,透着强烈的惶恐。

    “不必了。”

    张恪带着人已经走了过来,冷静说道:“混进城里的杂碎自然有人收拾,还是对付城外的敌人吧。”

    张恪说着猛地抬头,只见大同的上空,硕大无朋的热气球上红色的小旗迅速地摆动着,预示着敌人的到来……(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五 王师雄风

    蒙古人入寇本是寻常的事情,少则几百人,多则数千人。可是张宗衡发誓,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鞑子,什么叫做万马奔腾,总算是亲眼目睹了。

    从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一大片黑色的浪潮,一眼望去,无边无际,遮天蔽日。马蹄带起的沙尘弥漫在天空中,太阳没了光芒,让人从心底往外涌起寒意,手足不自觉的哆嗦起来。

    奔涌的潮水向着大同城冲来,四面八方,越来越多。

    “一万,两万,三万……”

    张宗衡默默数着战旗,估算着蒙古人的数量,这一次来的最少也有三四万人。蒙古骑兵通常是一人两三匹战马,也就是说,在大同城下,光是战马就有十万匹之多!

    何等强悍,何等嚣张!

    张宗衡的心里是一点底儿都没有,忍不住偷偷看向张恪,想来这位身经百战的安东王能有主意吧!

    可是一回头,竟然发现张恪站着的位置没了人。张宗衡心里忽悠一下,别是张恪吓跑了,让自己一个人顶雷吧!

    要了老命。

    他急忙转身下阶梯,往城下走去。正在这时,迎面冲来一支骑兵,带队的正是张峰。

    只见张峰穿着一身板甲,外面罩着玄色的披风,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在他的背后,都是装束差不多的骑兵,这些人手里都拿着一丈多长的骑枪,齐整整,如同树林一般,寒光四射。张宗衡有一种错觉,这些士兵就仿佛是天神下凡,远比城外的鞑子更加雄壮威严。

    张峰没工夫搭理张宗衡,而是跑到张恪面前,拱了拱手。

    “王爷。我们这就出城,一定给鞑子好瞧。”

    张恪微微一笑:“也好,不过切记敌人众多,打击锐气即可,不要恋战。”

    “放心吧!”

    张峰一招手,所有骑兵跟着他向城门涌去,这时候守城的士兵把城门打开,放人马出去。张宗衡心里就是一哆嗦。

    放着坚城不守,跑出去和鞑子野战,也不知道是信心太强了。还是不知道好歹,自古以来骄兵必败,只怕没有好结果啊。

    “王爷,卑职以为当坚守城池,等鞑子锐气搓动,再……”

    “张中丞有心了,不过本王以为我们只管看热闹就是。”

    张恪说着迈着大步,走上了城头,张宗衡就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人。那是几万的鞑子,不是几万头猪!

    他万般无奈,也只能跟着,一起到了城上。

    这时候张峰的骑兵已经排列好了阵势。他们只是简简单单的排成整齐的战线,每一排大约四五百人,前后十排左右。相比对面的鞑子,简直单薄的可怜。

    张宗衡好歹懂得一点军事。看到这个阵势都要骂娘了!

    骑兵最宝贵的就是冲击力,只有攥成拳头打人,才能打疼。哪有这么分散兵力的,不是纯粹找死吗!

    看来义州兵是赢得太多了,都忘乎所以。

    看来必须和张恪说说,哪怕他不愿意听,也不能眼看着这些人马损失。正当张宗衡要开口的时候,突然半空中热气球上的士兵将旗号向西北方向指过去。

    地面上的炮声猛地响起,士兵们按照指挥,将骑枪举起,伴随着鼓声,他们有条不紊地向着鞑子冲过去。

    速度一点不快,可是队伍非常严谨,好像一面城墙压了上去。

    ……

    对于明军的嚣张,鞑子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他们无法想象,一贯龟缩在城里的明军竟敢如此公然挑衅,还用这么简陋的阵型,简直在诋毁成吉思汗子孙的荣耀。

    愤怒的他们纷纷举起武器,鞭打战马,向着明军奋勇杀来。嘴里不停怪叫着,势必让这些明军尝到苦头。

    两只人马快速逼近,鞑子正在乱哄哄的举起弓箭,准备射击之时,从明军的队伍中却响起了惊天动地的枪声。

    子弹如雨,洒在鞑子的队伍之中,一团团血花迸溅,无数鞑子落在马下,侥幸逃过一劫的鞑子都傻了,就在他们还弄不清怎么回事的时候,枪声再度响起。

    伴随着明军的骑兵骤然加快速度,骑枪闪光发亮的尖子对准了他们,战马如飞似箭,根本不给他们思量的时间,就冲到了眼前。

    在城头上,亲眼目睹这一幕的张宗衡都傻眼了,怎么义州兵的骑兵如此厉害?尤其是他们装备的火铳,能在五六十步之外击中鞑子,最神奇的是竟然不用火绳,简直就是神迹!

    当然这只是张宗衡的看法,对张恪来说,显然有些不满。义州兵的火器发展在这两年已经趋于停滞,自从大量装备燧发枪之后,就迟迟没有更多的突破。

    张恪已经下令着手研制更强大的后装火铳,眼前的明军火铳都是从前面装填,动作大,耗时长,非常不方便。因此骑兵必须事先准备好两支甚至更多的火铳,在战场上根本来不及装填。

    如果换成了后装火铳,只要在枪托做文章就够了,一分钟能装填六七发,速度比现在快一倍,势必杀伤力更加惊人。

    张宗衡不知道张恪还有更残暴的计划,可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