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顺治皇帝-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考虑到兄弟之情,所以皇太极并没有像斥责儿子豪格那样斥责阿济格,他捻着下巴上的一缕花白的胡子,颇为赞赏地看着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朕记得在天聪元年的时候,你与朕率兵伐明,攻锦州,遍宁远,扰得明军鸡犬不宁,这可惹恼了明总兵满桂,他出城列阵,指明要与朕一决高下,关键时刻,是你挺身而出与满桂在两军阵前厮杀。朕则趁明军精力分散之时,击鼓进军,明军大乱被打得人仰马翻。哈哈!怎么样,这一回你是不是又想大出风头哇?”

阿济格涨红了脸,众将官们也一起笑了起来。

“多尔衮,你怎么不言语?”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正值而立之年,为人多才多智,英武超群,一向是皇太极器重的小弟弟,这一次多尔衮受命为“奉命大将军”,率豪格、阿巴泰统左翼军,太宗的侄子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率杜度等统右翼军,分两路攻明,足见皇太极对多尔衮寄予了厚望。

“臣奉圣上之命率军自董家口车二十里处人关,与岳托将军的右翼配合兵分八路向南挺进,在燕京至山东之间的千里之内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计人关五个月,转战两千里,败明军五十七阵,破河北、山西、山东、天津府、州、县七十余,掳获明军将领、士兵、金银等不计其数,大胜而还。臣以为明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生产各方面都已经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它只有被动地挨打而无还击之力了!”

多尔衮的话音未落,众将军齐声叫好,提议隆重庆贺。皇太极笑着点头应允,夸奖道:“多尔衮,你果然是朕的好兄弟!来日方长,以后朕的江山就多靠你来扶持了!?

“多谢皇兄谬夸!维护大清的江山,天下一统,收复中原,这是微臣义不容辞的职责!”多尔衮眼睛发亮,信心十足。一旁的豪格却向这位得意洋洋的小皇叔投来了鄙夷的一瞥。

“朕一向赏罚分明。多尔衮此次率军凯旋而归,朕一定重重有奖!但,朕听说你离锦州城远驻,并擅自下令遣返部分军士,你可知你动摇了军心,松懈斗志?”皇太极话锋一转,目光炯炯盯着多尔衮。

多尔衮听得一愣,笑容僵在脸上。他想为自已辩解:“圣上有所不知,因多月征战,将士已疲惫之极,臣因此下令军中一些老弱之人回去,这也是无奈呀!”

“朕不想听你的解释!朕只知道,你已经违背了军法,扰乱了军心,你让我怎么攻城?”

“这……”多尔衮不由得额上冒出了冷汗,“什么扰乱了军心,这简直是小题大作嘛?哼,口口声声说要奖励我,话音还没落地,转脸就要惩治我了。我凭什么出生入死地为你卖命?你是皇帝,我是儿臣,可是当初我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呀!”

“多尔衮,朕待你与诸子弟不同,良马任你乘,美服任你穿,之所以如此加恩于你,是因为你勤劳国政,兢兢业业,对朕忠心耿耿。而现在你违抗朕命,擅自屯兵远居,离锦州城三十里之遥安营扎寨,并遣兵了回家,你,你可知罪吗?”

“既然皇上要治罪于我,我也无话可说。皇上也是领兵打仗之人,难道就不能理解士兵们的疾苦吗?”

“住嘴!朕已派内大臣昂邦章京图格尔、大学士范文程做了详细的调查,朕决不会无辜冤枉你的,收起你的委屈的样子吧,哼!”

豪格见多尔衮尴尬之极,心中不免得意!恨不得让父皇罢免了多尔衰的大统帅才痛快呢。

“肃亲王,你身为睿亲王的参将,明知他失计,为何缄口不言?难道你在幸灾乐祸吗?”

豪格心里一惊:父王好厉害的眼力!连忙垂下了头,不敢正视皇太极的眼睛:“父皇明察儿臣失职,任由父皇惩治。”不过豪格心里却在说,若要治罪首当其冲的是叔叔多尔衰!

多尔衮不禁皱起了眉头:皇上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呢?看这情形侥幸是过不了关的。唉,他有生杀予夺之大权,他说草是蓝色的,又有谁敢反驳说草是绿色的呢?我两次造兵回家,一次是每年录抽三名,另一次是每年录抽五名,主要是军中人疲马乏,加之粮草不济,不得不令他们轮番回去休整呀。说什么我扰乱了军心,这分明是夸大事实,瞎编滥造嘛。锦州城里的明军仍被我紧紧包围着,明兵怎么可能自由出城运粮采樵呢?哼,不知是什么人别有用心地上了“密折”,在皇上面前告了我一状,走着瞧,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多尔衮可不是任由人拿捏的柿子!

“睿亲王,依我大清军律,你罪该当斩不赦。不过,朕念在你多年来随朕出生人死的份上,从轻发落,你可有话说?”

多尔衮心里松了口气,只要不杀头,什么事都好说,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呢?皇上分明是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得,那就认了吧!

于是多尔衮跨前一步,双膝点地跪在皇太极的面前:“皇上英明,我既掌兵权,又擅自令兵出家,违军令之罪甚重,应死任凭皇上发落吧!”

豪格见多尔衮挺身认锗,并不委过于他人,眼珠子一转,紧跟在多尔衮的身后跪下请罪:“睿亲王是王,我也是王,既然与叔父睿亲王共掌兵权,彼既失计,我也有责任,但请皇上从重发落?”

与多尔衮同来的军中几员大将也齐唰唰地跪下认罪,纷纷自责,或请处斩,或请革职,或请贬黜为民,帐中的气氛一时严肃起来。

红烛映着皇太极那张苍老的脸。由于多年来领兵作战,餐风宿露,呕心沥血地操劳国事,原本五十岁的他却更像是个花甲老人。帐篷里静悄悄的,一班子文武大臣们屏住呼吸,神情紧张地注视着皇太极。

皇太极觉得有些燥热,的确,小小的帐篷里聚集了这么多的人,空气能新鲜吗?他抖落了身上的豹皮大氅,露出了绣龙黄级的御袍。

他脸色涨得通红,面露赞赏之色:“好!我八旗将校不愧为英明汗王努尔哈赤的后代,个个敢做敢当,毫不含糊!朕有你们这些左膀右臂的支持,何愁对付不了明朝的军队呢?哈哈哈!”

帐篷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众将官们面露喜色,开始窃窃私语:“皇上仁慈呀,如此爱惜将士,大清焉有不强盛之理?”“睿亲王是个汉子,敢做敢当,不过,他也的确有苦衷,皇上治他的罪也是应该的,这权当是一个教训吧!”

“睿亲王,你可知罪?”

“臣知罪,罪不容诛。”

“那好,范大学士,依我大清军律该如何处治睿亲王呢?”

一时恭候在一侧的范文程没想到皇上给他出了个难题,要他做恶人,要知道,这睿亲王可得罪不起呀!他只觉得头皮发麻,黄脸一下子憋得通红,得,先熬过眼前的这一关吧,以后的事,走哪算哪吧。

范文程清了清喉咙,心里稍稍平静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开了腔:“回皇上,睿亲王擅下军令本该严惩不贷,以儆效尤。但考虑到皇上的仁慈宽容以及睿亲王爱惜士兵的心理,臣以为可否这样定睿亲王和诸大将官兵的罪:一,睿亲王降为郡王,罚银万两,拔出部下两个牛录;二,肃亲王也降为郡王,罚银8000两,拔出一个牛录;三,其余军中主将俱罚银50两至2000两不等。请皇上定夺。”

“好,就这么办吧!”

多尔衮瞥了范文程一眼,心里说这个八面玲珑的汉人心眼就是活,他总能想出应变之策,倘若他肯为我出谋划策,将来不愁没有我出头之日。只是,这个范文程一心一意忠实于皇上,他肯为我所用吗?

“谢皇上不杀之恩!臣对皇上的处置口服心服,降爵罚银只会更激发臣对皇上的赤胆忠心。请皇上给臣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臣将继续奔赴松锦前线,以战功来恢复自已的名誉和地位!”

“说得好!朕拭目以待!多尔衮,你领兵去吧!”

多尔衮、豪格率十多名将帅谢恩而去,借大的帐篷里立刻显得松快了许多,皇太极长舒了一口气,疲惫地跌坐在龙椅里。也许是皇太极感到对多尔衮的指责过于严厉,或者因为还牵涉到诸多的王公、贝勒、贝子和大臣,包括自己的长子豪格也在其中,他们都是统兵治政的人才,如果严惩的话必将动摇军心。松锦之战刚刚拉开序幕,只好对他们从轻发落,希望多尔衮他们能以此为戒,日后夹着尾巴做人。唉,这些个王公。贝勒,自恃与众不同,平日里骄横张狂,飞扬跋扈,令皇太极十分头痛。任何人群或人类集团内部都不可能完全一致,由于早婚早育加上多妻多子,使太宗的这个大家族里的关系错综复杂,总的趋向是大多数成员拥护和支持太宗,却也有个别成员敌视他,并演出了种种悲剧。在太宗的大家族中,他子侄人数比兄弟人数约多四倍,他本人有十一个儿子,亲兄弟的儿子约有六十五人,加上叔伯兄弟的儿子,换句话说皇太极比较亲近的子侄有一百六七十人之多!他们年富力强,生机勃勃,如长子豪格,侄子杜度、岳托、萨哈廉等均是战功卓著、年轻有为的人物。

对众多的子侄,皇太极尚能令其以自己的与首是瞻,但对于跟自己地位相同的同胞兄弟,皇太极有时未免感到力不从心。不消说,这些亲兄弟如老大哥代善等人有拥立之功为人也比较谦逊稳重,而阿济格、多尔衮、多锋三兄弟也受到皇太极的特殊恩宠和重用,或许是皇太极对当年逼死他们三兄弟的母亲大福晋阿巴亥而心中有愧吧。在皇太极的兄弟中,与他关系不和的有莽古尔泰、德格类、巴布海、费扬果等。尤其是莽古尔泰居然在天聪五年围大凌河时,在太守御前露刃,犯下了大不儆罪从此遭了厄运……

同室操戈,勾心斗角,令皇太极痛心不已,不甘心偏安于东北一隅,一心要夺取大明江山,又令皇太极操劳过度,他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皇上,天都快亮了,您就安歇一会吧。”贴身太监柔和的声音打断了皇太极的思绪,他抬头一望,果然帐外已是天色熹微了。一阵因意袭来,皇太极觉得眼皮格外沉,他吩咐太监吹熄蜡烛,自已勉强起身想到榻上歇息,可就在他一起身的时候,只觉得头晕目眩,他那略显肥胖的身子失去了平衡,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关睢宫里,宸妃正凭窗而坐,呆呆地出神。她的黑发蓬松松地挽着,两条细柳眉拧着,眼睛里流露着淡淡的哀愁。

“皇儿呀,你这一去,把额娘的心也带走了。额娘放心不下你呀,至今你咿呀学语的声音还在额娘的耳畔回响着,若不是顾念着你皇阿玛对额娘的思宠,额娘早就随你去了呀!额娘的命苦呀!”

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滴落在宸妃胸前的长袍上。一想到年仅两岁就夭折的儿子,她就会泪流不止,人也变得恍恍惚惚的提不起精神。

“娘娘,永福宫的庄妃娘娘看您来了。”

“哦!”宸妃急忙抹去眼角的泪水,强打起精神走出了寝官。

“姐姐今天的气色好多了。妹妹没打扰您吧?刚做好的龙鳞卷儿,趁热给您送了些来。”庄妃说着一指桌子上放着的朱红色的食盒子。

“妹妹费心了,这些年来你总是嘘寒问暖的,倒教为姐心里过意不去了,说起来姐姐心中有愧呀。”

“姐姐千万不要这么说。”庄妃上前握住了宸妃的手。“呀,姐姐的手凉凉的,你的衣衫太单薄了吧。您的身子本来就瘦弱,经不起风寒的。倘若身子不适,皇上又该放心不下了。”

宸妃面上一红,避开了妹妹庄妃的眼光:“皇上这两天忙着处理国事,并没来关睢宫,有时想起来了只打发个公公来探问一声。唉,五十出头的人了,还没日没夜地为国事操劳,一听到战事吃紧还得亲临前线,长此以往,就是神仙也吃不消哇。”

“皇上就是这个脾气,每一件事他都要亲自过问,否则他就不放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妹妹,以前你不常常在皇上身边为他分忧解难吗?这五宫里,只有妹妹你有能力辅佐皇上。不像我,是个木榆脑子,对时局根本不感兴趣。妹妹,你可得想法子助皇上一臂之力呀!”

庄妃一脸的苦笑:“这个社会,是男人的天下,女人太聪明了反倒会招致不幸,只有像姐姐这样温柔贤良的女人才会赢得皇上的欢心。姐姐如今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妹妹却成了那毫无颜色的‘六宫粉黛’之一了。”

“妹妹的大度令姐姐汗颜,其实姐姐的日子也不好过呀!”宸妃幽幽地叹了口气:“想我入宫这些年来,深得皇上的宠爱,朝夕相伴,可后宫里包括皇后姑姑在内的姐妹们却对我冷眼相待,见了面总是冷嘲热讽的,背地里还不知会怎么中伤我呢。这种事我又不能向皇上诉说,眼泪只能往肚子里流。我知道妹妹你与她们不同,你不是个争风吃醋的浅薄女人,但毕竟在我入宫以前,你是深受皇上宠爱的。难道你就一点儿也不怨恨姐姐吗?”

“姐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