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芬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陈祖芬文集-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7

在国人皆日新,非新不穿之非新不为之非新不言之非新不写之的新潮新时代,

怕是难得“保守”了。深刻的“保守”恰恰是一种力量。譬如当初西洋人对柔道不

问津的,独独日本极“保守”地发展他们的柔道,直至把柔道打进奥运会,使奥运

会增加了一个日本占当然优势的项目。

歪打正着。

没有旧了的题材,只有旧了的视角。少一点暴发情结,多一点“歪打正着”。

8

朋友说,现在写文章就是要新。我说,旧就是新。譬如科学与民主,是旧的,

即使在中国,1919年就时兴了。但是到了今天,还是新的。

朋友说,现时写文章很难有轰动效应。我说,时代越往前走,人们情绪的渲泄

口越多,文学的轰动效应自然就少。

9

读者们有的以为我是女孩子,有的以为我是老头子。每个人根据他们读我的文

章得到的不同感受,设计了文章的作者——我。他们设计的一个个我到底是不是我,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以为是,他们觉得应该是他们所设计的。

《北京文学》要在发我的报告文学的同时发我的照片。我怎么也没同意,用一

句立于不败之地的话来说是“由于种种原因”。原因之一是,我怕读者看到了我的

照片,会觉得不是他们设计的我,因而影响读文的效果。

作家的形象是由作品和读者勾画的。

10

文学是买方市场——读者需要什么,什么就是俏货。当然,作者获得读者不是

靠迎合,是靠契合。

11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热点,一个时期的口味。读者口味的变化调节着文学生

态的平衡。

12

人在一个时期只能看见一个阶段的景物。人的视野是有局限的,是受时间、地

点、阶段的局限的。

在一个时期显现过的人或物,必然在下一个时期消失。

我这个年龄层的报告文学作者,必将被更加年轻、更具活力的报告文学作者所

取代。

年轻,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新生的总有无限蓬勃的生命力。

13

这些年,从经营的多元化到观念的夹生型,从价格的如何浮动到政策的如何配

套……系列新事物裹挟着系列新问题,像一股股旋风从一个个旋转门里旋转而出。

我不能强求文学爱好者都对经济感兴趣,也不能把文学变成经济学。这是我这个报

告文学作者的“市场观念”。不过,报告文学也应该向经济、管理、科技、生产等

多方面开发。

福楼拜早就说过:“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过

去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种种词汇——商品、交易、市场、利润、股份、奖金……

正在像流行歌曲一样流行开来。经济正在和科技、文艺、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广结

良缘。现代学科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14

顺便说一下,人们说创作自由,往往指政策给予的自由。但还有一种自己给予

自己的自由。我们没有人会说自己不喜欢自由,但实际上人们往往不知不觉地、不

同程度地放弃自由——宁可沿袭千年的生活方式,宁可继续几十年一贯制的思想方

法,宁可坚守因循的观念,宁可生吞别人的创作手法……但是时代已经给予了我们

知识的海洋和探求的天空,给予了我们空间感和自由度,给予了我们创造的需要和

突破的冲动。我们的企业在搞多角经营,我们报告文学为什么不能搞多种写法?

迪斯科的节奏感,流行歌曲的随意性,立交桥的立体感,时装表演的多变性,

还有随着思想活跃而萌生起来的幽默感,随着窗户的一个个打开而获得的开阔感…

…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我们文学的观念难道不应该更新吗?我们报告文学难

道不应该增加节奏感、信息量、幽默感、空间感、多变性、随意性吗?

15

任何事物都是由社会的需求量来决定它的价值的。在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

改革开放的年代,每一单位时间里社会生活的变化大大增加了,“信息”二字成了

畅销词汇。报告文学的信息首先是富有时代感的信息。报告文学的创作同时也是一

个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16

鲁迅翻开书来,见满是密密匝匝的黑字,便产生一种压迫之感。不仅很少“读

书之乐”,而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报告文学要有思

想、力度、份量,同时还要有余裕、幽默、情趣。

17

不希望看到别人模仿我,如同我不愿意模仿别人。

我谈我自己,你要成为你自己。

18

不重复别人是重要的。

不重复自己是尤其重要的。

写多了,容易形成框框,束缚自己的框框。

形成自己往往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

突破自己就是一个自觉的行动,一个必须进行但又往往不知从何着手的行动。

当自已被自己形成的风格框起来而不知如何突破的时候,是最苦恼的,一旦突

破,便有豁然开朗之感。

19

从表面看来,某个作者一下看上了某个题材,这个在一瞬间完成的动作,好像

没什么可分析的。但是,如果完成这个动作的心理过程可以用慢镜头放映出来,或

者说可以像作心电图似的用图像显现出来,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所谓“一下看上这

个题材”,和一见钟情一样,瞬间的感情交流、思想变化,是集中地反映了当事人

的性格、素质的。只有某一个姑娘碰到某一个小伙子的时候,两人才会一见钟情;

也只有某一个题材碰到某一个作者的时候,这个题材才会向这个作者展现出它的内

在美,展现出一般人看不到、也发现不了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于是,这个作者

发现了它,一下爱上了它,急促地向这个题材走去了……

20

从西安到北京的火车就要启动了。站台上有两个人向我乘坐的这节车厢跑来。

一张陌生的面孔一下趴在我的车窗外:“我是想向你反馈一个信息:昨天你讲完课

后,大家说你像一个女孩子在海滩上捡到了美丽的贝壳一样高兴。”

是啊!我是高兴,我捡到的岂止是贝壳,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第一章 贴在大象屁股上的施政纲领

一张名片

基辛格上来就夸赞大连是座美丽的城市。我不知道大连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还

是因为可爱而美丽。银灰的鸽群融迸灰蓝的天空,天上一片银白的闪动。地上草坪

托起城市。随处可见的草坪上,喷头在潇洒地喷水,好像那不是劳作,而是享受。

是的是的,如果我能变成一只喷头,赖在绿草坪上,喷出弧形的水柱,好像弯起身

子在草坪上起舞。是草坪更幸福,还是喷头更幸福?在餐厅吃饭,窗玻璃把餐厅的

吊灯映在窗外的绿树上。这里的树不仅能垂下累累的葡萄,还能垂下层层的吊灯。

这是一个不愿意设围墙的城市。会展中心前阔大的喷水池也没有围墙。空中喷

水,地面回收。喷水池边,只是围上了一圈童鞋——孩子们脱了鞋往喷水池里冲。

淋湿了逃出来,逃出了再往里冲。还有一个自己把裤子也脱了的小男孩,光着小屁

蛋张开小胖手扑向喷水池,好像扑打着翅膀要起飞的小天使。喷水无尽无休地变幻

着花样,小天使们无尽无休地在这里戏水。已是9 月7 日了,就觉得夏天永远不会

过去,就觉得大连的孩子天天在过节。

就感觉着纯真、人情味、回归自然。

9 月7 日,大连国际服装节在会展中心开幕。广场上一圈各国的国旗,叫我想

起联合国前林林总总的旗帜。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在开幕式上用英文说她在

大连看到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工作,明天属于中国,21世纪和中国在一起。她用中文

说她在大连看到国家的希望,看到大连一直往前走的进步。

7 月的大连,好像街道有多长,市民的游兴就有多长。好像有人把整个大连端

起来,再沿着大街把大连人一路撤下来,统统撒下来。不嘈杂不喧嚷,兴致勃勃又

不失礼仪,站满街道两边看服装节的巡游表演。最神气的是娃娃们,一个个骑坐在

大人的脖颈上,好像坐在歌剧院的二楼包厢里。一共有多少娃娃骑坐在大人脖颈上?

知道这个数字的可能只有一个人——市长,这是他最看得见的镜头。

开放的大连,巡游表演沿着街道一路开放过去。施特劳斯指挥起拉德斯基进行

曲,激动地、明快地、欢乐地、辉煌地。蓝色的女子马队,白色的摩托车队,带出

了渤海湾人民海洋般的开阔和热情。芝加哥时装表演队,阿凡提童话公司表演队、

上海模特队、大连模特队、俄罗斯艺术家队、万达足球队(大连球市一火再火,万

达球队一路高歌)、小学生鼓号队、云南山娃娃艺术团、海南滑稽乐队、旱冰小丑

队、德克萨斯牛仔舞队……好像有位魔术大师从他的袖口里不断地抽出不尽的表演

队。

芝加哥模特小姐向人群投来美国明星篮球队芝加哥公牛那般强劲的飞吻。俄罗

斯小姐送来小白桦那样玉立的美丽。上海姑娘在香槟酒的喷洒下嗲声嗲气地尖叫。

德克萨斯女孩像真正的牛仔那样狂欢大笑。(后来听市长讲,他办服装节,就是想

叫老百姓高兴高兴。我知道,他最高兴的事就是叫老百姓高兴。)

人类的热情感动了大自然。狮子、老虎、大象也从动物园里亲自赶来参与。虽

然他们的体重都还不够重量级的。大象的屁股上,贴着一方纸,上面端端正正地写

着:“不求最大,但求最佳。”这是大连市长的施政纲领。把施政纲领贴在大象屁

股上,真是天降大任于斯象也。是谁委大象以大任呢?本市市长?

10辆豪华轿车,载着10对新人来了。婚纱纯自的、大红的、粉红的。10个新娘

像10朵盛开的红花、白花、粉花。她们拉着新郎下车奔向陈慕华、陈香梅那儿,请

她俩在自己的新婚相册上留下祝福。还要在相册上增加和她俩的合影——平时哪里

见得着,今天好像什么好事都可能降临,如何地开心也不过分。

而陈香梅感叹:“我印象最深的是市长,实在是一位好的、友好的市长。”

而基辛格下午对市长说:我在美国总是对人讲:“你们不能对中国人民近年来

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视而不见!”

上午看巡游表演,最开心的人是他了。他从巡游轿车里牵下一只穿戴讲究、衣

冠楚楚、好像有高贵绅士血统的大猩猩。他牵着他心爱的老朋友对宾客们介绍:

“这是我们著名的影视演员毛毛!来,倒立一个!”毛毛也顾不上他绅士风度,倒

立着在宾客面前走路,他——我不是指人模人样的猩猩,我是指顽皮得像猩猩那样

的他,一路笑着。猩猩站立起来向他拱手作揖致谢,他赶紧拱手对猩猩说你好你好。

然后又让猩猩倒立着走,给沿街的宾客们表演。他那朗声的笑,好像在给猩猩伴奏。

不知道是他牵出了猩猩的精神头儿,还是猩猩牵出了他的一路欢笑。猩猩已经回到

轿车上,他追上去喊停一下,说这里的市民还没看到呢。他又牵下猩猩给市民们看,

说这是我们的明星演员。他又像第一次看猩猩那样欢笑。只有孩童才会这样看了又

看笑了又笑。

后来听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及大猩猩,说它巡游时还没有真正发挥它所有的本

领,它还会骑自行车、滑旱冰、跳现代舞。说那天它就知道使劲倒立了,搞得它很

累。

他一定忘了他自己比猩猩还要累。市民们也累——又忙着看猩猩,又忙着和他

握手唠家常。他右手握着这个市民那个市民的手,左手时不时地抹去满头满脸泼下

的汗珠子,好像一个过节玩得忘形的用手背抹鼻涕的男孩。

或许,人在大连容易年轻。基辛格就对他说:“我久居都市,日感渐老。今天

大连人的激情,天使般的孩子,还有那高高耸立的足球形象,着实使我年轻了。”

晚上酒会时我对他说:“薄市长,你是今天最开心的人。”他说他也是最累的

人。说着他流出一串英语,这是他刚用英语与基辛格的会谈,英文和中文的“时差”

还没倒过来。(基辛格一见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市长先生,你这口流利的英语是

在哪儿学的?”)他说和基辛格谈话时,他累得简直自己都快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了,他此刻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后来我才明白,服装节,百姓是过节,干部是过关。任何一个环节有点差错都

不行。开幕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