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和贡献,使得我们未来的县志上可以有更光彩、更振奋鼓舞人心的记述!1990年8
月22日于北京农历七月八日晨下雨
早起凭窗外望,看见院里小路上的行人,都打着伞,是在下小雨了。
昨夜是农历七月七夕,是牛郎和织女双星聚会之夜。中国民间传说,七月八日下的雨,
是牛郎和织女惜别的泪水。
猛然忆起一首诗,也不知是哪一朝代,哪一位旷男怨女写的:
转瞬明宵又渡河。
十二万年年一会,
人间那有此多期?
“转瞬明宵”也是根据民间传说:人间一年,只是天上的一日。
但仰观天象,牛、女双星,明明是在三百六十天中,七月七夕这一天走得最近!
这日子真不知如何算法!(本篇最初发表于《文汇报》1990年9月26日。)又想
起一首诗
夜半,秋风吹得窗帘簌簌地响,引我想起忘了从哪一本书上看过的一首诗。这位诗人似
乎姓温,也不知道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云:一夜湘君白发多睡里不知舟在水满床清梦压星河
“满床清梦压星河”,这句妙极!“满床清梦”形容梦中情事的丰满,“压星河”是说
这丰满沉重的梦,“压”了天上星河在水中的倒影!
说到诗,我总是“不薄今人爱古人”。因为今人的诗无论多好,但没有一首能使我在半
夜醒来,一字不错地背下来的。
这当然和我自幼养成的“吟诗”习惯有关。1990年8月27晨《梦之谷奇遇》序
女翻译家、女作家文洁若,让我为她的、以她在1987年在《花城》得佳作奖的《梦
之谷奇遇》为名的散文集作序。我感到荣幸。
从翻译家出身的她,在这本散文集里,题材十分丰富,有风景,有人物。她儿时住过日
本,1983年以后,她又同她的老伴儿萧乾,到了亚、美、欧好几个国家和地区,她对于
这些地方的记述和描写,都十分详尽而深刻。她的记忆力之强,思路之敏捷,文笔之细腻,
都使我惊叹!因为有些她去过的地方,我也去过,并且住过经月,如法国;住过经年,如美
国,我却没有写下多少字。
我并没有细读集里的每一篇文章,但是在第三辑里的她和萧乾的文学姻缘,我却看了好
几遍。在这一段里她用了一个英文名词,TeamWork,充分地表现出他们在翻译和创
作上的切磋琢磨,用古一点话说,也就是“琴瑟和鸣”。他们共同弹奏出来的音响,是多么
协调而温馨!
我是通过萧乾而认识文洁若的,我以能结识这位多产的女作家感到欢喜,我更欣慰的
是:她给了我的半生飘泊坎坷的老弟萧乾,以无边的温暖和幸福。
我愿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来细读这本书,它会给你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效
果。一九九○年八月二十七日清晨为福州会馆题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乡音无改,言无不尽聚议桑梓之改革,纵谈八闽之开放,
亦一乐也!
敬贺
福州会馆新楼落成!
冰心敬题1990年8月31日致巴金
巴金老弟:
你的八月廿六、七两封信都收到了,小棠他们回来后,你让陈喜儒到我这儿来一趟,我
要听听他们领奖的一切,你得了奖,我仿佛也有了光彩。
顺便告诉你一件事,我手边有几万元稿费的存款,本来在遗嘱上写做为什么奖金,我现
在改了主意,把这些捐给文学馆,我已和舒乙说了,他很赞同,我本来已捐给文学馆一些有
上下款的书,我死后,我的存书也照样处理。(只怕孩子们会留下一些,如你的,老舍的等
等,因为他们对你们都有感情!)
你说到杭州去,吴青也赞成,说实话,我坐着写字,谈话,一切和好人一样,一站起
来,就全身都瘫了!一点劲儿没有,我真恨自己的身体……
吴冰夫妇已从美国回来,而他们的儿子(李丹)前天又到美国去进修了。陈恕也要走,
也是赴美进修,只等护照下来。吴青问巴金舅舅好,小林小棠两家人好。冰心九、四、一九
九○
一本家长和老师们必读的书开明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苏联作家沙·阿·阿莫纳斯维利写的
《孩子们,你们好!》,编辑部同仁给我送来了译本的样本。披读之下,我感到这位作者真
有一颗水晶般洁白透彻的热爱儿童的心!他和六岁的儿童平起平坐地对话,他们的对话范围
极广,他从儿童生活的多方面多层次来考虑对话的问题:如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的快乐与
悲伤,他们的需求与志向,他们的才能与期望等等。他是从理解儿童入手,然后通过和儿童
共同生活中渗进了他的教育任务,使儿童从学习中得到快乐和幸福。我深深地感到这是一本
家长和老师们必读的好书。1990年9月6日急就致宫玺
宫玺先生:
昨天得您寄来的两本《中国现代百家千字文》,我一天就把它看完了。其中的作者,只
有十分之一是我不认识的!
您说要编“六卷”①,我赞成,卓如这些日子大概忙于党内整党,我这里也多日没来。
《文汇报》及登的那篇复写件已给卓如,大概会编进去。“五卷”精装未到,我不着急!祝
你好!
冰心九、十五、一九九○①指《冰心文集》第六卷。致廖玉华①
廖玉华女士:
您寄我那张美丽的信片,已拜读。您照的我的母校的录影带,昨夜我的女婿陈恕也放给
我看了,十分详细。追忆往事,不胜感慨!对于您的工作,我又极其感激。纶此鸣谢,此信
仍托舒乙代转。顺请大安
冰心九、十五、一九九○①廖玉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致巴金
亲爱的老弟巴金:
昨天收到了你寄来的《巴金译文选集》,真是欢喜万分!
有些是我看过的,但还要看一遍!你真是·著·作·等·身,而且一辈
子·自·食·其·力,这是我们这一辈人里,没有一个做到的!从这两件事来说,使我不
但·爱你这个老弟,而且·敬你这位老弟了。同时我收到五月期的《良友》,上面有“八五
寿辰访巴金”,里面相片真多,我看见了我见过和没见过的你家里人。
知你不喝酒,但喜饮茶和咖啡,在这点上又与我相同,什么时候我们能做到一起喝点咖
啡,谈一谈,多好!可惜我们都行动不便了,近来就常觉得心烦,……家里还是都好。吴青
是天天巴金舅舅不离口,总说“你和巴金舅舅在深圳有一次聚聚多好,我和小林也去”,我
何尝不想呢?但我近来身体实在越来越不行——
前几天我又收拾了一些有上下款的书和字画,送到现代文学馆,还有一大盆“寿星
桃”,这是宋庆龄委员会送我的,八个人抬上楼来,花开得灿烂极了,现在不但有密叶,而
且结了小桃,我客厅小,容纳不下,屋里人得不到大多的阳光,我便也请舒乙派人来拉了
去,让他在你的文学馆里,得到充足的阳光和空气,明年再开花时,我让陈钢给你寄相片
去。不写了,今晨刚退烧。纸已尽,愿你多多保重,一家人都好!
冰心一九九○·九·十七致宫玺
宫玺先生:
文集“五卷”十一捆早收到。
只打开两捆,每捆都是精装四本,平装四本。将来有人到上海去,我一定签字送您一本
精装的。匆上,祝好!
冰心九、廿九、一九九○《冰心近作选》自序
舒乙和周明明编了一本《冰心近作选》要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让我作序。我翻看了这本
集子的目录,觉得我写的东西越来越短了。(比如周明和刘茵编的追悼周总理的《天上人
间》集,我写的序言就只有五十字!)
我的文章越写越短的原因,一来当然是我的精、气、神,近来更不足了;二来我认为如
果几句话就能把心思都表达出来,那么也不必枉费那些文字和符号。这是我为我的短文护
短,最严正的评价,还是留给我的尊敬的读者。
冰心1990年10月9日致郭风
郭风:
兹由邮寄上一千四百元,作为捐助长乐县水灾的赈款,我不知应寄到哪里,请你代劳。
此款最好用在修复小学校舍等等。数目太少了,我不好意思!祝
好!冰心十、九、一九九○致张贤华①
贤华乡亲:
听说十月初在福州有个“冰心创作学术讨论会”,听了真是十分惶恐!我希望我的乡亲
们不把我“放大”,而是将我的创作的短处,挑了出来,·好·让·我·多·多·改·进。
肺腑之言,愿大家听取。匆上。即请冬安
冰心拜上一九九○、十、十一①张贤华,1931年生,江西赣州人。1958年调福
建省文联工作,历任创作组长,创作室副主任,副秘书长等职。现为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中
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杜鹃花开的时候》;长篇小说《雾锁
登天岭》等。致颜学琴
学琴同志:
昨天小汤来了,带来了您给我的信和相片三张。我写的字居然上了石碑,真是惶恐!相
片我当珍藏。金近生前每出一本书,他就送我,一共有五本。他真是一位深入儿童生活的作
家,成绩远在一般作家之上!想起他,我真难过!匆颂
近安!
冰心十、十一、一九九○在金近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我跟金近很熟,他常来,我们平常
在一起开会,也常看见。我就觉得金近哪,在我们这些儿童文学作家里头,是一个最接近儿
童的人。他写的东西里完全是儿童的语言,并且写了好多动物啦,植物啦,跟儿童对话这一
类东西……金近所用的话都是最通俗的儿童语言,就这一点,我敢说他比一切的儿童文学家
写得都好。就是这一点,就是最天真、最纯洁、最深入儿童生活。像我们就没有他那样的生
活,他的这些生活就是跟儿童融化在一起,平起平坐地,用孩子的语言来跟孩子说话,他写
出来的东西,我看没有一句典故的,没有一句成语的,都写得很通俗。我觉得我现在重新看
起来,可以说我们写儿童文学的最成功的就是金近。致宫玺
宫玺同志:
书早收到,您上次说多寄三本“五卷”,不知什么意思?
我一定签名送给您,是否要多写两本?
稿费(五卷)昨天才去取,不知他们寄工商银行,也不通知我一声!以致6月26日和
9月20日的款,还是因为工商银行有我女儿吴青的熟人,说“你母亲有两笔款,为什么不
来取?”我是没接到通知,一点不知道,制单人名字是余振康,请告诉他这种情况。上次由
邮局寄来给陈恕(一百五十元)、吴冰(一百○五元)的款,早就收到了。我不反对他们由
工商银行汇,但同时要告诉我一声。若不是吴青朋友告诉她这事,此款可能永远留在银行
里!
我很好。这事请和余振康同志说一声。祝好!
冰心十、廿一、一九九○关于男人(之十)十二悼念金近
前几天金近的爱人颜学琴同志托人给我带来了一封信,里面附有三张金近坟墓的照片,
那坟墓是石块垒的,很庄严,上面刻着碑文,我写的那句“你为小苗洒上泉水”居然也刻上
了!我的眼泪止不住落了下来……
我是五二年在作家协会的儿童文学讨论会上认识金近的,在谈论里我觉得他“与众不
同”!他是那么质朴,那么扎实,他讲的话从来没有“书卷气”,从来没有用过“成语”
(如“虚有其表”,“胸无点墨”之类),他对儿童的了解十分深切而亲切。从谈话里
我知道他从小只上过私塾,也没看过什么小说,他所知道的历史故事,都是从他的家乡浙江
上虞看“草台班”的戏里得到的。后来他到了上海当了学徒,得闲时就看《新闻报》副刊
“快活林”,引起了他写作的兴趣。
他当了四次学徒,以后亲戚凑钱供他上学,他读到初中一年级就不学了。他到图书馆里
借书看,从鲁迅看到了丁玲,也看了些译文如《爱的教育》。他最喜欢的是叶圣老的《稻草
人》和张天翼的童话。一九三五年他到儿童日报社工作,干的是收费寄报的零活,但又因肺
病失业了。在疗养期间,他开始学写文章,写的都是当时受苦受难的学徒、丫头等的悲惨生
活,也讽刺揭露了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那些腐败与丑恶。
抗战爆发后,他进了重庆儿童教养院,还做了难童孤儿的教养人。同时他在重庆又认识
了《新华日报》的许多作家,如夏衍、刘白羽,翻译家如戈宝权等。在许多朋友中他特别喜
欢徐迟,因为徐迟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