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演出的。从剧本的翻译,到布景、服装、道具、音乐、动作等的设计,都经过细致的
研究琢磨,所以演来十分逼真。
但是我的注意力却仍集中在台下的儿童身上,在微暗的礼堂里,我望着前面座位上那些
聚精凝神的小观众,想起昨夜的那一场谈话,想到在这些天真幼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不幸
的遭遇和艰苦的斗争,我为他们感到愤怒,我又在默默中向他们勇敢的反抗精神致敬。
这时台上正演到坏人张不三被救上船之后,向王小二虚假地解释他的名字的意义,他
说:“不三就是一不馋,二不懒,三不偷东西。”台下纷纷地叫起来了,“你坏人!”“你
撒谎!”
这充满了正义感的斥责,和我在北京儿童剧场里所听到的声音,是一样地钢一般的响亮
坚实,我的心潮汹涌了起来!
休息的时间到了,我们刚要站起,一位女教师带着一群学生微笑着走过来,说:“我们
的学生听说在座有从中国北京来的客人,他们都高兴的了不得,他们想请你们在他们的纪念
册上签上大名。”于是许多只小手递过许多的纪念册,当我们笑着重新坐下以后,我们座位
旁边立刻被围得风雨不透,我们的膝上堆满了纪念册,还有纸片和《宝船》的说明书。我们
也顾不得抬头看看他们的脸,只一直笔不停挥地写了上百遍自己的名字,直到重新开演的铃
声响了,教师们才把后来的孩子勉强拦了回去。
下半场台下的情况更加热烈了。当张不三不敢和王小二比武,王小二骂他没有骨头的时
候,台下又纷纷地喊了起来:
“你没骨头!”“你胆小鬼!”“你坏人!”最后王小二和他的朋友们得到了胜利,张
不三变成个大灰狼,被大家牵着在台上转,小观众们的欢乐情绪也达到了最高峰!
演员谢过幕,内山先生又陪着我们上台去向演员献花。我们和演员们紧紧地握过手,回
转身来,出于意外地有几位青年走上台来,把很大的花束递到我们手里,还要我们对小观众
们说几句话。
我捧着花束,面对着台下一千三百五十个日本儿童,我兴奋、我激动,只觉得千言万语
不知从哪里说起。我记得我说,我很高兴看到日本的小朋友们这样地喜欢中国的儿童剧;我
说我也将高兴地把日本小朋友们的感情,带回去给中国的小朋友;最后我说,我相信中国的
一亿儿童,一定都愿意今天能和我们一样,同你们在一起看《宝船》的演出;我也请你们相
信,在建设将来美好的生活上,在争取世界和平人类进步的努力上,中国的一亿儿童将永远
和你们紧紧地站在一起!
这是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在日本东京发生的事情,一九六四年八月十三日在北京
追记如上。中日人民友谊的火花
——日本芭蕾舞《祗园祭》观后在中国人民庆祝建国十五周年的欢乐气氛之中,日本松
山芭蕾舞团,带着新的、歌颂“日本人民胜利历史”的剧目——《祗园祭》,和其他的精彩
剧目,在北京上演了。这些剧目的演出,发出了灿烂的中日人民亲密友谊的火花,在中国观
众的脑海中,永久不会磨灭。
松山芭蕾舞团,对于中国观众,并不是陌生的。这个年轻的、朝气勃勃的、以“发扬日
本独特的表演风格,创作民族形式的芭蕾舞”为基本方针的日本芭蕾舞团,曾于一九五八
年,带着以中国新歌剧《白毛女》改编的芭蕾舞剧,应邀来中国访问演出,受到了中国人民
的热烈欢迎。那时候,我和许多在场的中国观众一样,一方面欣赏了松山树子女士和她的伙
伴们的优美刚健、表达了喜儿和大春以及他们周围的人们的坚强不屈的反抗斗争精神的精彩
表演,一方面从心里深深感谢松山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把这段中国人民斗争的故事,用芭
蕾舞的形式和技巧,在舞台上向日本人民痛快淋漓地作了介绍,这对于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
互相了解和敌忾同仇的友谊,是有多么大的贡献呵!
《祗园祭》这个剧目,在我也不是陌生的。去年冬天,我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
的时候,在东京曾观看了日本《祗园祭》的演出。《祗园祭》起源于九世纪前后,是日本京
都八坂神社举行的一年一度的赛会,彩车游行是祭祀的主体,此外还有种种形式的民间舞
蹈。这些舞蹈可以把分散的劳动人民聚集团结起来,构成一股声势浩大的群众力量。而彩车
游行也被当时(十五世纪)的压榨人民的统治者,看作是人民的示威游行。于是他们颁布八
项禁令,舞蹈也在被禁止之列,《祗园祭》也因而中断了。日本京都广大劳动人民,联合起
来,抗捐抗税,并且决定恢复《祗园祭》。剧情的发展,是从木匠新吉和他的同伴们偷偷地
制作彩车开始,以农民起义军和市民群众联合斗争战胜了统治者的捕快们,受伤的木匠新吉
坚强地屹立在彩车上,群众拉起彩绳,在雄壮的乐声中彩车开始前进而结束。
我对于芭蕾舞技巧是个外行,但是从舞蹈和音乐以及演员们的表情中,也能够看出这出
舞剧所要表达的、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获得和平的主题思想,它显示了人民群众为反抗压迫、
建立自己幸福生活而团结斗争的巨大力量。松山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在“为人民服务、为
革命服务”的创作目标下,在芭蕾舞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巧妙地把芭蕾舞的形式和技巧,
和日本当时的人民斗争、人民生活和民间舞蹈很自然揉合在一起。这里有优美的抒情和舞
蹈,如铃舞,插秧舞,花笠舞等,都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人民生活紧密地结合着;也有雄
壮的鼓舞人心的舞蹈,如火炬舞,愤怒舞和奋起舞等,表现出广大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为反
抗压迫而斗争的勇敢坚强的气魄!
在舞蹈和音乐的民族化方面,我是说不出什么理解的,而在克服穿着日本服装表演芭蕾
舞的困难方面,我却有着很深的钦佩。在东京看《祗园祭》演出之前,我曾想到:端严而紧
称的日本妇女服装——厚重的腰带、宽长的袖子和紧束在身上的长衣,怎样能得心应手地跳
起轻盈飘忽的芭蕾舞呢?后来我看到台上的女演员们的服装:宽长的袖子改短了,一条细仄
的丝带代替了厚重的腰带,衣服也改短了,右底襟像裤管似地掖在右腿下面,左襟却飘拂
着,跳起舞来,显得轻便飘扬,具见出处理的匠心。
作为一个住过日本,又访问过日本多次,亲眼看到日本人民在美帝国主义压迫下所受的
苦难和日本广大人民的反美英勇斗争的人,我坐在台下,观赏着松山芭蕾舞团的精彩表演,
心中止不住起伏着波涛般的激动!我知道松山芭蕾舞团正在创作着日本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
军事基地斗争的作品,我热烈地希望能早日通过松山芭蕾舞团艺术家的出色表演,把日本人
民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反美爱国斗争的现实,带到中国人民的眼里、脑中来,加深中日两
国人民为反对美帝国主义、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而共同斗争的战斗友谊!
祝松山芭蕾舞团演出成功。
(本篇最初发表于《大公报》1964年10月6日。)《回忆录》①〔印度〕泰戈尔
著1
我不知道谁在记忆的画本上绘画;但不管他是谁,他所画的是图画;我的意思是说他不
只是用他的画笔忠实地把正在发生的事情摹了下来。他是根据他的爱好或添或减。他把大的
东西画小了,也把小的东西画大了。他毫不在乎地把前面的东西放在背景里,或把后面的东
西放到前面来。总而言之,他是在绘画而不是在写历史。
这样,在“生活”的外表上,一系列的事情走过了,在内里也画出了一套图画。这二者
是符合的,但不是一件东西。
我们没有工夫去彻底查看我们心中的画室。其中的一部分常常吸引我们的眼光,但是更
大的一部分总在黑暗的、看不到的地方。为什么那永远忙碌的画家总在绘画;他什么时候可
以画完;他的画要在哪个画廊陈列出来——谁能说出呢?
几年以前,因为有人问起我的往事,我得到了去窥探这间画室的机会。我以为能为我的
传记选出一些材料就可以满①根据MacmillauAndCo,London,195
4年出版的英文本翻译。
意了。后来我发现,我一打开门,生活的记忆不是生活的历史,而是一个不知名的画家
的创作。到处涂抹的五彩斑斓的颜色,不是外面光线的反映,而是出自画家自己的、来自他
心中情感的渲染。因此在画布上的记录不能像法庭上的证据那样适用。
虽然从记忆的仓库里去收集正确的历史这种尝试是没有结果的,而在重看这些图画时却
有一种魅力,一种对我诱惑的魅力。
我们走着的旅途,我们憩息的路旁凉亭,在我们走路的时候还不是图画——它们太必需
了,太明显了。而在进到夜晚的驿舍之前,我们回顾我们在生命的早晨所走过的城市、田
野、江河、山岭,那时,在过去一天的光辉中,它们就真是一幅一幅的图画。这样,当我的
机会来到,我好好地回顾一下,就热心起来了。
只为了是我自己的往事而引起我的自然的情感,因而引起我的兴趣吗?这其中当然一定
有些个人的情感,但这些图画本身也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我的回忆录中的事情,没有哪一
件是值得永远保存的,但是主题质量不是写记录的唯一理由。一个人实地感到的事情,只要
能使别人也感觉到,对于我们的同类往往也是重要的。如果在记忆中形成的图画能够用文字
写下来,它们在文学上是配占一个地位的。
我是把我的记忆的图画当作文学材料贡献出来的。若把它当作一个自传的尝试那就错
了。那样去看的话,这些回忆不但无用,而且也不完全。2教育开始
我们三个男孩子在一块儿长大。我的两个同伴都比我大两岁。他们从师受业的时候,我
的教育也开始了,但我学过什么,在记忆中一点也没有留下。
我时常忆起的是:“雨儿滴沥着,叶儿颤动着。”①我刚刚渡过风暴的KaraKha
la②地带,抛下锚来;我念着“雨儿滴沥着,叶儿颤动着”,对于我是诗王的第一首诗。
每当这一天的欢乐回到我心上的时候,甚至于在今天,我也体会到为什么诗歌是那样地需要
韵律。只因为有了韵律,字句终止了而又没有终止,背诵过了,余音还在回响着;耳朵和心
还能够不时地把韵律抛来抛去地玩着。这样,在我一生的意识中,雨儿就不停地滴沥着,叶
儿就不停地颤动着。
我童年时期还有一段插曲,在我心里也记得很真。
我们有一个名叫卡拉什的老会计,他就像我们家里人一样。他是一个大滑稽家,整天对
老老少少任何人都讲笑话;新姑爷,新亲戚,都是他特别嘲弄的对象。使人疑心到连他死后
也还有幽默。有一次,家里的大人们试作与阴间通讯的扶乩。乩笔有一次画出卡拉什字样。
人问他在那边的生活怎样。
他回答说,“我什么都不说。我死后才知道的东西,你们想轻易地就得到吗?”①②双
音的练习。——译者
孟加拉儿童初级读本里的韵文。
这位卡拉什曾为讨我的好对我哇啦哇啦地唱着他自己编的歪诗。我是这篇诗里的主人
翁,诗中还有在期待中将要来临的女主人翁在闪闪发光。我在听的时候,我的心思就粘在这
位坐在“将来”的怀抱的“宝座上”,光艳照人的绝代的新娘这一幅画上。她从头到脚戴着
的一系列宝饰,从未听过的豪华的婚礼准备,可能会使大一点的、聪明一点的人都晕头转
向;但是感动了这孩子的,使美妙欢乐的图画在他的幻象中飞闪的,还是那迅速铿锵的尾韵
和摇曳的节奏。
这两段文学上的愉快至今还留连在我的记忆里——此外还有,是儿童的古诗:“雨点滴
滴下,潮水涨上河。”
我记得的第二件事,是我的学校生活的开始。有一天我看见我的六哥和我的外甥萨提
亚,也是比我大一点的,都上学去了,把我丢下,因为我不够年龄。我从来没有坐过车子,
也没出过家门。因此当萨提亚回来,说着许多浮夸的、他路上遇到的惊险闪光的故事的时
候,我感到我不能再呆在家里了。我们的家庭教师企图用正确的指教和震响的耳光来驱逐我
的幻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