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书-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惧诛夷,贪荣慕利,此生人常也,今大兵总至,长围四合,戮逃亡以劝安居,赏

先降以招后服,人人怀转祸之计,家家图安堵之谋,此则所部之民不可守也。且

足下本朝丧乱,社稷无主,尽忠将何所托,死节不足成名,窃为足下不取也。仆

闻贤者相时而动,智者因变立功。当今为足下计者,莫若肉袒军门,归命下吏,

免生民于涂炭,全发肤于孝道。必当纡青拖紫,裂土分珪,名重当时,业光后嗣。

岂若进退无据,身名俱灭者哉。”循然之,后乃降。魏废帝元年,出为解县令。

二年,加授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明年,转汾阴令。发摘奸伏,百姓畏而怀之。

世宗初,入为地官上士。武成元年,授帅都督、治御伯下大夫,迁武藏下大夫。

保定三年,授大都督。四年,加仪同三司、中外府掾。天和二年,封康城县男,

邑五百户,转职方中大夫。三年,授兵部中大夫。虽频徙职,仍领武藏。寻丁母

忧。起为职方中大夫。五年,转武藏中大夫。俄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凡居剧职,十有余年,处断无滞,官曹清肃。时谯王俭为益州总管,汉王赞为益

州刺史。高祖乃以带韦为益州总管府长史,领益州别驾,辅弼二王,总知军民事。

建德中,大军东讨,征带韦为前军总管齐王宪府长史。齐平,以功授上开府仪同

大将军,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陈王纯出镇并州,以带韦为并州司会、并州总

管府长史。六年,卒于位。时年五十五。谥曰恺。子祚嗣。少有名誉。大象末,

宣纳上士。

史臣曰:周惠达见礼于宝夤,杨宽荷恩于晋泰。既而萧氏获罪,庄帝出居,

遂能契阔寇戎,不以兴亡革虑;崎岖危难,不以夷险易心。斯固笃终之士。柳庆

束带立朝,怀匪躬之节;莅官从政,著清白之美。并遭逢兴运,各展志能,誉重

摚穑《宿瘢切樵埔病H磺煳繁苋ǔ瑁モ柙壮迹淙≮坝谝皇保祷裆

于千载矣。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苏绰(弟椿)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累世二千石。父协,武功郡

守。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饯于东都门外。

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太祖乃召为行台郎

中。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

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后太祖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

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

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之才。太祖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

著作佐郎。

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

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

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

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

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

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

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太祖同。遂并力

拒窦泰,擒之于潼关。四年,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封美阳县子,邑三百户。

加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二百户。十年,授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

兼司农卿。

太祖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民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减官

员,置二长,并置屯田以资军国。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

其一,先治心,曰:

凡今之方伯守令,皆受命天朝,出临下国,论其尊贵,并古之诸侯也。是以

前世帝王,每称共治天下者,唯良宰守耳。明知百僚卿尹,虽各有所司,然其治

民之本,莫若宰守之最重也。凡治民之礼,先当治心。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

本。心不清净,则思虑妄生。思虑妄生,则见理不明。见理不明,则是非谬乱。

是非谬乱,则一身不能自治,安能治民也!是以治民之要,在清心而已。夫所谓

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也,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心和志静,则邪僻之

虑,无因而作。邪僻不作,则凡所思念,无不皆得至公之理。率至公之理以临其

民,则彼下民孰不从化。是以称治民之本,先在治心。

其次又在治身。凡人君之身者,乃百姓之表,一国之的也。表不正,不可求

直影;的不明,不可责射中。今君身不能自治,而望治百姓,是犹曲表而求直影

也;君行不能自修,而欲百姓修行者,是犹无的而责射中也。故为人君者,必心

如清水,形如白玉。躬行仁义,躬行孝悌,躬行忠信,躬行礼让,躬行廉平,躬

行俭约,然后继之以无倦,加之以明察。行此八者,以训其民。是以其人畏而爱

之,则而象之,不待家教日见而自兴行矣。

其二,敦教化,曰:

天地之性,唯人为贵。明其有中和之心,仁恕之行,异于木石,不同禽兽,

故贵之耳。然性无常守,随化而迁。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浇伪者,则浮薄。

浮薄者,则衰弊之风;质直者,则淳和之俗。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

治乱兴亡,无不皆由所化也。

然世道雕丧,已数百年。大乱滋甚,且二十岁。民不见德,唯兵革是闻;上

无教化,惟刑罚是用。而中兴始尔,大难未平,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凡百

草创,率多权宜。致使礼让弗兴,风俗未改。比年稍登稔,徭赋差轻,衣食不切,

则教化可修矣。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夫化者,贵能扇之以淳风,浸之以太和,被之以道德,示之以朴素。使百姓

亹亹,中迁于善,邪伪之心,嗜欲之性,潜以消化,而不知其所以然,此之谓化

也。然后教之以孝悌,使民慈爱;教之以仁顺,使民和睦;教之以礼义,使民敬

让。慈爱则不遗其亲,和睦则无怨于人,敬让则不竞于物。三者既备,则王道成

矣。此之谓教也。先王之所以移风易俗,还淳反素,垂拱而治天下以至太平者,

莫不由此。此之谓要道也。

其三,尽地利,曰:

人生天地之间,以衣食为命。食不足则饥,衣不足则寒。饥寒切体,而欲使

民兴行礼让者,此犹逆坂走丸,势不可得也。是以古之圣王,知其若此,故先足

其衣食,然后教化随之。夫衣食所以足者,在于地利尽。地利所以尽者,由于劝

课有方。主此教者,在乎牧守令长而已。民者冥也,智不自周,必待劝教,然后

尽其力。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

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及布种既讫,嘉苗须理。麦秋在野,蚕停于室,若

此之时,皆宜少长悉力,男女并功,若援溺、救火、寇盗之将至。然后可使农夫

不废其业,蚕妇得就其功。其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

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事加罚,罪一劝百。此则明宰之教也。

夫百亩之田,必春耕之,夏种之,秋收之,然后冬食之。此三时者,农之要

也。若失其一时,则谷不可得而食。故先王之戒曰:“一夫不耕,天下必有受其

饥者;一妇不织,天下必有受其寒者。”若此三时不务省事,而令民废农者,是

则绝民之命,驱以就死然。单劣之户,及无牛之家,劝令有无相通,使得兼济。

三农之隙,及阴雨之暇,又当教民种桑、植果,艺其菜蔬,修其园圃,畜育鸡豚,

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

夫为政不欲过碎,碎则民烦;劝课亦不容太简,简则民怠。善为政者,必消

息时宜而适烦简之中。故《诗》曰:“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求。”如不

能尔,则必陷于刑辟矣。

其四,擢贤良,曰:

天生蒸民,不能自治,故必立君以治之。人君不能独治,故必置臣以佐之。

上至帝王,下及郡国,置臣得贤则治,失贤则乱,此乃自然之理,百王不能易也。

今刺史守令,悉有僚吏,皆佐治之人也。刺史府官则命于天朝,其州吏以下,

并牧守自置。自昔以来,州郡大吏,但取门资,多不择贤良;末曹小吏,唯试刀

笔,并不问志行。夫门资者,乃先世之爵禄,无妨子孙之愚瞽;刀笔者,乃身外

之末材,不废性行之浇伪。若门资之中而行贤良,是则策骐骥而取千里也;若门

资之中而得愚瞽,是则土牛木马,形似而用非,不可以涉道也。若刀笔之中而得

志行,是则金相玉质,内外俱美,实为人宝也;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是则饰画

朽木,悦目一时,不可以充榱椽之用也。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

苟得其人,自可起厮养而为卿相,伊尹、傅说是也,而况州郡之职乎。苟非其人,

则丹朱、商均虽帝王之胤,不能守百里之封,而况于公卿之胄乎。由此而言,官

人之道可见矣。

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若有材艺而以正直为本者,必以其材而为治

也;若有材艺而以奸伪为本者,将由其官而为乱也,何治之可得乎。是故将求材

艺,必先择志行。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而今择人者多

云:“邦国无贤,莫知所举”。此乃未之思也,非适理之论。所以然者,古人有

言:明主聿兴,不降佐于昊天;大人基命,不擢才于后土。常引一世之人,治一

世之务。故殷、周不待稷、契之臣,魏、晋无假萧、曹之佐。仲尼曰:“十室之

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岂有万家之都,而云无士。但求之不勤,择之不审,

或用之不得其所,任之不尽其材,故云无耳。古人云:“千人之秀曰英,万人之

英曰隽。”今之智效一官,行闻一邦者,岂非近英隽之士也。但能勤而审察,去

虚取实,各得州郡之最而用之,则民无多少,皆足治矣。孰云无贤!

夫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及其剖而莹之,驰而试

之,玉石驽骥,然后始分。彼贤士之未用也,混于凡品,竟何以异。要任之以事

业,责之以成务,方与彼庸流较然不同。昔吕望之屠钓,百里奚之饭牛,宁生之

扣角,管夷吾之三败,当此之时,悠悠之徒,岂谓其贤。及升王朝,登霸国,积

数十年,功成事立,始识其奇士也。于是后世称之,不容于口。彼瑰伟之材,不

世之杰,尚不能以未遇之时,自异于凡品,况降此者哉。若必待太公而后用,是

千载无太公;必待夷吾而后任,是百世无夷吾。所以然者,士必从微而至著,功

必积小以至大,岂有未任而已成,不用而先达也。若识此理,则贤可求,士可择。

得贤而任之,得士而使之,则天下之治,何向而不可成也。

然善官人者必先省其官。官省,则善人易充,善人易充,则事无不理;官烦,

则必杂不善之人,杂不善之人,则政必有得失。故语曰:“官省则事省,事省则

民清;官烦则事烦,事烦则民浊。”清浊之由,在于官之烦省。案今吏员,其数

不少。昔民殷事广,尚能克济,况今户口减耗,依员而置,犹以为少。如闻在下

州郡,尚有兼假,扰乱细民。甚为无理。诸如此辈,悉宜罢黜,无得习常。非直

州郡之官,宜须善人,爰至党族闾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各得一乡之选,以相

监统。夫正长者,治民之基。基不倾者,上必安。

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起于

居家,至于乡党,访其所以,观其所由,则人道明矣,贤与不肖别矣。率此以求,

则庶无愆悔矣。

其五,恤狱讼,曰:

人受阴阳之气以生,有情有性。性则为善,情则为恶。善恶既分,而赏罚随

焉。赏罚得中,则恶止而善劝;赏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民无所措手足,则

怨叛之心生。是以先王重之,特加戒慎。夫戒慎者,欲使治狱之官,精心悉意,

推究事源。先之以五听,参之以证验,妙睹情状,穷鉴隐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