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主婆养成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地主婆养成攻略-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口,做过管事儿,做过账房等。而且最好在大户人家做过,历史清白的。

牙侩就按照簿子找出来一百来人,十二户人家。

下面赵氏有些不知所措,这些人,哪些是能干事儿的,哪些是忠于主子的,不好判断了。

增云则没有急着问话,而是在旁边观察每个人的神情举止,发现在被牙侩淘汰的那些人中有一个十三岁左右的女孩和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儿的举止神情很规矩,不卑不亢、神色谦恭、不急不躁、眼神率真清澈。增云就上前让两人出列先站到一旁,两人不喜不悲,很是稳重。

而牙侩找出来的这些人中,增云个子比较矮小,能清楚地看到每个人的脸上表情,此时自家母女二人穿着布衣,有些人明显露出不屑神情,还有那举止傲慢的、眼神乱转的、举止不规矩的、还有眼神里有算计心思的所有这些人直接拍死,让他们回到后面那些人中去。

这样剩下的就都是举止有礼规矩、神色谦恭、不卑不亢的人,增云觉得这样的人才会对主子忠诚,做事憨厚正直。这些人还有三户人家和八名年轻丫鬟和五名婆子。

增云和赵氏经过商量,仔细询问了这些人的经历,选定了三个十三四岁的丫鬟、两个婆子、两个小厮和一户人家,其中包括刚才增云选出来的那个女孩儿和男孩儿。

这户郭姓人家在州府官员家做过,因为这位官员要进京赴职,而这家人当时还有老人,老人不愿离开故土,就回到凤来镇等待发卖,没想到前几天老人故去了,现在只有夫妻二人和一个八岁女孩儿。男人在这位官员家管理过庄子,农忙时还种过地,后来在前院做过管事儿。女人在官员家做绣娘,一手女红不比赵氏差,也会绣双面绣,照顾过产妇、小孩儿和老人。这个小女孩儿模样乖巧机灵,也会做些女红。

两个婆子都照顾过产妇、小孩儿和老人,也都会做饭,做过内院管事儿。

三个年轻的丫鬟有一个会做饭的,一个会女红的,一个会记账的。

两个小厮一个会记账的,另一个就是增云在被牙侩淘汰的人里找出来的那个种过蔬菜和瓜果,还养过牲口。

最主要的这几人都能读会写。

赵氏让这些人签死契时候,所有人才知道这是知县大人要迎娶的夫人在买人,牙侩马上换上谄媚的笑脸,其他那些对赵氏母女怀有不屑之心的人都后悔了。

第二十一章备嫁(三)

赵氏又从牙侩手里挑了一块距离凤来镇最近的六十亩上等水田,让买好的人先收拾一下待会儿过来接他们,就跟了牙侩去了田里丈量尺寸。赵氏和佃户谈好租子,签了白契,又到官府交了契税,成了红契,这块田要作为赵氏的嫁妆田。

最后又从牙侩那里约定好了一百个挑夫,让他们在九月初十辰时前就到白石巷赵府挑嫁妆,赵氏付了定金五两银子。

不算定金,赵氏一共付了整一百六十五两银子给了牙侩,向官府交了一两二百文的契税。

张奶奶看着赵氏买了这些人,就笑着对赵氏说道:“这回好了,我们几个可以先歇歇了,有些什么事儿就交给下人去做。”然后告辞回家了。

母女二人领着买的十人回了宅子,这些人在前院厅堂里跪拜母女二人完毕,赵氏责令他们要小心本分。

然后赵氏令郭姓人家的男子郭七做大管事儿,主要负责外院、养鸡养羊和大棚;郭嫂做内院管事儿负责母女生活起居;郭家女儿在增云身边。令另外的两个小厮听从郭七安排,那三名丫鬟会女红的跟着增云、会记账的和会做饭的跟着赵氏,白嫂和黄嫂都听从郭嫂安排。

赵氏给跟着自己的会做饭的丫鬟起名秀兰、会记账的叫秀梅。增云给跟着自己的那个丫鬟起名佩兰,郭家女儿起名玉竹,两个小厮会记账的引泉,另一个叫锄药。嘿嘿,自己实在对男子名字不感冒,小厮的名字是照着宝二爷的小厮扒下来的。

月钱是郭七每月二两银子,郭嫂一千五百文,两个婆子一两银子,三个丫鬟和小厮是八百文,玉竹五百文。

赵氏拿出十两银子,让郭嫂去成衣铺子给每个人做两套布衣裳和两双鞋袜,男子为青色,女子为碧色,家里统一着装,还有每人一套行李。

郭嫂按各人尺寸买回来后给众人分了,众人换好衣服回来听候吩咐。

赵氏又安排了住宿问题,郭家住在前院西次间,两个小厮住在门房,两个婆子住在后院东二次间,跟着自己的两个丫鬟安排在后院正房的外间,佩兰和玉竹则住在东次间的外间,众人分别拿着一套行李去安顿好。

然后郭七领着两个小厮去了后园子看顾大棚、照顾鸡和羊去了,赵氏母女和侍女们在后院西次间商量着成亲事宜。

赵氏疲惫地对下人说道:“我现在都已经忙懵了,郭嫂,这是家里物事的单子,你们拿去看看还需置办些什么东西。”

郭嫂从赵氏手里接过所有登记入册的单子,和两个婆子并三个丫鬟一起琢磨起来。

不到半个时辰,郭嫂自己也会写字,将写好的单子呈给赵氏,道:“夫人,还有这些男方来催妆的时候需要回的礼需要买,还有这些天亲朋好友的吃食,还有分封利市,还需要买红纸剪喜字剪喜花。”,

赵氏说道:“好,你就安排人去置办这些吧,你买来红纸后我来剪喜字和喜花吧。”

增云看赵氏这几天又是忙大棚又是忙嫁妆已经很疲惫了,如果还要剪喜字和喜花,估计得累够呛,肚子里还有一个人呢,所以就劝道:“母亲,您让秀兰和秀梅她们剪吧,您该好好休息休息,免得到时候成完亲再累病了。”

郭嫂和白嫂、黄嫂是过来人,明白这成亲前有多累,况且这赵府原本就只有母女二人,能操持到这个地步已经很是不易了,就也上前来劝,赵氏犹豫一会儿道:“按理说该我剪的,那你们就一起剪吧。”

赵氏又给了郭嫂二十两让她领人采买。

郭嫂临走前安排黄嫂和秀兰做午饭,领着白嫂去了集市。

赵氏在正房歇下了,增云则看着无事,就让佩兰和玉竹陪着自己出去散散心。这些天跟在赵氏后面也累坏了,毕竟才十岁的身子呢。

增云到集市上溜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灵感,想出自己能做些什么买卖。

增云正沮丧地往家走,刚刚入巷还没有进门的时候,从西邻的宋账房家门口传来喊声:“冯大娘,是你吗?”。增云心想巷里没有几个人,用得着这么大声喊人吗?也就没有理会。

刚到门口,佩兰已经推开大门的时候,后面传来一阵跑步声,有个人跑到增云身旁要拉增云,被佩兰拦住了,怕来人伤了小主子,那人问道:“你不是冯大娘吗?”

增云这才注意到这个妇人,只见这个妇人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增云看到这个妇人才想起来自己好像就是冯大娘,不过她怎么认识自己呢?而且认识的是冯大娘,而不是赵增云。

见增云疑惑地看着自己,妇人忙到:“我是冯辉祥家的沈姨娘,你不认识我了吗?”

增云哪里会记得,都已经失忆了,将冯家快忘光了,再说这冯辉祥是老几?老二?老三?

增云无奈说道:“沈姨娘,我撞了墙之后就失忆了,不记得任何人和事了。”

沈姨娘恍然道:“我说呢,喊你这么多声,你都没有反应。听说你们娘俩到镇子上来了,只是不知安身何处,一直也没找到你们。”

妇人说着看了看赵府大门道:“你们是住在这里吗?”

看这宅子挺大的,应该过得不错吧,沈姨娘边说边向门里张望。

增云暗暗撇嘴道:“沈姨娘,我们是住在这里。不过我娘今天不方便,等方便的时候去拜访您。”

沈姨娘有些意兴阑珊地转身告辞走了。

增云看见沈姨娘进了西邻宋账房家,心里想:难道她住在宋账房这里?

进了后院,正好开饭了。郭婶子和白婶子还没有回来。

赵氏和增云用过午饭,增云扶着赵氏回了正房歪在床上歇着。

增云看赵氏休息过来了,脸上也红润了起来,就问道:“母亲,谁是沈姨娘啊?还有冯辉祥。”

赵氏一听,一副惊讶的样子:“你怎么问起他们了?你不是失忆了吗?”

第二十二章分户

增云微笑道:“你说巧不巧,刚才在大门口,看见沈姨娘从宋账房家出来呢。她看见我就认出来我了,拉着我的袖子问我是不是冯大娘。”

赵氏叹口气道:“唉!是挺巧的。冯辉祥就是你三叔,沈姨娘在你三叔家生了个儿子,而你三婶子一个也没生出来,这才怀上了一个,估计也快生了吧。你三叔中了秀才后一直在镇子上的私塾教书,很少回村子里去。”

增云立刻想到在勾栏那条街上见到的三叔,看来三叔家恐怕是混乱得很。

赵氏似是回忆了一会儿道:“以前的事情你都忘了,你三叔这边不说,就是你三婶娘和沈姨娘对咱们娘俩都不错。还有你三叔家的那个弟弟对你也很好,别看他小,每次回村子,有什么好吃的还都知道让给你吃呢!”

哦~感情三叔家对自己娘俩还是有亲情的,不似那村子里的那些冯家人。如果可能自己对三叔家的人好些也无所谓啦!增云可是有恩必报的。

赵氏猛然间想起一件事儿该办了,就急忙起身下地道:“女儿,险些忘了件大事儿。”

增云一惊,忙扶住赵氏问道:“怎么了?别急,慢慢来。”

赵氏说道:“我把这所宅子给你,然后你单独立户。没有宅子或田地,官府不给你立户。”

两人拿了房契、地契、户籍册子、海建峰给赵氏的聘书和礼书就去了官府衙门。

衙役刚开始不给办理,说是三书还少一个迎亲书,赵氏还没有正式嫁人,所以不给办理。

但赵氏急着要将宅子转给增云,如若改嫁后,自己恐怕有段时间不能出门,女儿怎么办?

就拿着聘书给衙役看:“大哥,您看,这是你们海大人的聘书,难道你还信不过你们海大人 ?'…'”

衙役一看心里说道:谁能保证没有意外啊?但也没敢言语,转到衙门里找海建峰去了。

过了小半个时辰,衙役跑了出来,笑呵呵地对赵氏母女道:“海大人说了,给你们特批。”

原来可以不用聘书和礼书,因为赵氏有田产地契,只要将宅子转给增云,两人就可以各凭田产或宅子而分户。但一般是不允许这样建立户籍的,所以说是给母女二人特批了这一次。

回到家里,赵氏将那海师兄给的一千两银票递给增云,说道:“女儿,这银票给你,你要照顾好自己。”说着,赵氏又是红了眼睛,这做母亲的什么时候都是舍不得孩子的,但现在为了肚子里的这个,只能放弃一些对女儿的一些心意了。

增云笑了笑,推回银票,对赵氏说道:“母亲,这些你留着吧,进了海府,也要上下打点着点儿,费着呢。我用我自己赚来的那些就成。”

赵氏有些赫然,道:“你挣的那九百两银子这些日子也花了不少了。”

娘俩推来推去,最后增云无奈道:“母亲,那这样吧,你给我五百两就成。”

赵氏推不过增云就同意了,吩咐郭七拿着银票去银庄换了小额银票回来,给了增云五百两。心想以后女儿如果需要,自己再给就是。还怕她小小年纪有了银子乱花呢,想到这里又嫌给增云留的银子留多了。

有了下人就是轻松,大棚、家务、嫁妆都有人去张罗,自己只要查看一下就成。每个下人每天卯时末从赵氏那里领了今天分派给自己的事物,下午申时末向赵氏母女汇报一天自己的事物完成的结果,一切打理得井然有序。

增云也跟着学到了不少管理中馈的法子。

九月初八,辰时初刻,门房小厮锄药来报:前面有冯辉祥和沈姨娘来访,说是自家主子的亲戚。

赵氏和增云一听,对视一眼,增云心道:这就找来了?

两人到前院厅堂坐了,让小厮请人进来。

只见一位二十四五岁的俊朗男子和昨天见到的沈姨娘走了进来,这个男子正是那日在勾栏那条街见到的那名男子。

赵氏站了起来,冯辉祥和沈姨娘高兴地上前对赵氏施礼道:“大嫂,你现在住在这里吗?让我们好找。”

增云有些奇怪:为何三叔和村子里的冯家人对自己娘俩的态度会不太一样?

赵氏微笑着请二人坐下,吩咐下人斟茶。

冯辉祥打量了一下厅堂,有些尴尬地道:“大嫂,你离开村子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咱娘这个人,唉!真是没法说。”

赵氏温和地笑道:“三弟,这事儿与你无关,你的心意我知道。你现在在哪里住?怎么找到这儿来的?”

增云觉得赵氏对这个小叔子还是不错的。

冯辉昌笑眯眯地道:“巧着呢,我在你家西侧租房子住着呢。昨天不是看见大娘了嘛!”

赵氏不太愿意和冯辉祥说话,也许是不愿意再和冯家有什么牵扯了,所以现在就有些应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