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醒世恒言-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想是适来被他顽倦了,我有春意丸在此,与你发兴。”遂嘴对嘴吐过药来,李

婉儿咽下肚去,觉得香气透鼻,交接之间,体骨酥软,十分得趣。李婉儿虽然淫

乐,不敢有误县主之事,又蘸了墨汁,向和尚头上周围摸转,说道:“倒好个光

头。”和尚道:“娘子,我是个多情知趣的妙人,不比那一班粗蠢东西,若不弃

嫌,常来走走。”李婉儿假意应承。云雨之后,一般也送一包种子丸药。到鸡鸣

时分,珍重而别。正是:

偶然僧俗一宵好,难算夫妻百夜恩。

话分两头。且说那夜汪大尹得了令史回话,至次日五鼓出衙,唤起百馀名快

手民壮,各带绳索器械,径到宝莲寺前。分付伏于两旁,等候呼唤,随身止带十

数馀人。此时天已平明,寺门未开,教左右敲开。里边住持佛显知得县主来到,

衣服也穿不及,又唤起十数个小和尚,急急赶出迎接。直到殿前下轿,汪大尹也

不拜佛,径入方丈坐下,佛显同众僧叩见。汪大尹讨过众僧名簿查点。佛显教道

人撞起钟鼓,唤集众僧。那些和尚都从睡梦中惊醒,闻得知县在方丈中点名,个

个慌忙奔走,不一时都已到齐。汪大尹教众僧把僧帽尽皆除去,那些和尚怎敢不

依,但不晓得有何缘故?当时不除,到也罢了,才取下帽子,内中显出两个血染

的红顶,一双墨涂的黑顶。汪大尹喝令左右,将四个和尚锁住,推至面前跪下,

问道:“你这四人为何头上涂抹红硃、黑墨?”那四僧还不知是那里来的,面

面相觑,无言可对,众和尚也各骇异。汪大尹连问几声,没奈何,只得推称同伴

中取笑,并非别故。汪大尹笑道:“我且唤取笑的人来,与你执证。”即教令史

去唤两个妓女。谁知都被那和尚们盘桓了一夜,这时正好熟睡。那令史和家人险

些敲折臂膊,喊破喉咙,方才惊觉起身,跟至方丈中跪下。汪大尹问道:“你二

人夜来有何所见?从实说来。”二妓各将和尚轮流奸宿,并赠春意种子丸药,及

硃、墨涂顶前后事,一一细说。袖中摸出种子春意丸呈上。众僧见事已败露,

都吓得胆战心惊,暗暗叫苦!那四个和尚,一味叩头乞命。汪大尹喝道:“你这

班贼驴!焉敢假托神道,哄诱愚民,奸淫良善!如今有何理说?”佛显心生一计,

教众僧徐徐跪下,禀道:“本寺僧众,尽守清规。止有此四人贪淫奸恶,屡训不

悛。正欲合词呈治,今幸老爷察出,罪实该死!其馀实是无干,望老爷超拔。”

汪大尹道:“闻得昨晚求嗣的甚众,料必室中都有暗道。这四个奸淫的,如何不

到别个房里,恰恰都聚在一处,入我彀中?难道有这般巧事?”佛显又禀道:

“其实净室惟此两间有个私路,别房俱各没有。”汪大尹道:“这也不难,待我

唤众妇女来问,若无所见,便与众僧无干!”即差左右,将祈嗣妇女,尽皆唤至

盘问。异口同声,俱称并无和尚奸宿。汪大尹晓得他怕羞不肯实说,喝令左右搜

检身边,各有种子丸一包。汪大尹笑道:“既无和尚奸宿,这种子丸是何处来的?”

众妇人个个羞得是面红颈赤。汪大尹又道:“想是春意丸,你们通服过了。”众

妇人一发不敢答应。汪大尹更不穷究,发令回去。那些妇女的丈夫亲属,在旁听

了,都气得遍身麻木,含着羞耻,领回不题。佛显见搜出了众妇女种子丸,又强

辨是入寺时所送。两个妓女又执是奸后送的。汪大尹道:“事已显露,还要抵赖!”

教左右唤进民壮快手人等,将寺中僧众,尽都绑缚。止空了香公道人,并两个幼

年沙弥。佛显初时意欲行凶,因看手下人众,又有器械,遂不敢动手。汪大尹一

面分付令史将两个妓女送回。起身上轿,一行人押着众僧在前。那时哄动了一路

居民,都随来观看。汪大尹回到县中,当堂细审,用起刑具。众和尚平日本是受

用之人,如何熬得?才套上夹棍,就从实招称。汪大尹录了口词,发下狱中监禁,

准备文书,申报上司,不在话下。

且说佛显来到狱中,与众和尚商议一个计策,对禁子凌志说道:“我们一时

做下不是,悔之无及!如今到了此处,料然无个出头之期。但今早拿时,都是空

身,把甚么来使用?我寺中向来积下的钱财甚多,若肯悄地放我三四人回寺取来,

禁牌的常例,自不必说,分外再送一百两雪花!”那凌志见说得热闹动火,便道:

“我们同辈人多,不繇一人作主,这百金四散分开,所得几何,岂不是有名无实?

如出得二百两与众人,另外我要一百两偏手,若肯出这数,即今就同你去!”佛

显一口应承道:“但凭禁牌分付罢了,怎敢违拗!”凌志即与众禁子说知,私下

押着四个和尚回寺,到各房搜括,果然金银无数。佛显先将三百两交与凌志。众

人得了银子,一个个眉花眼笑。佛显又道:“列位再少待片时,待我收拾几床铺

盖进去,夜间也好睡卧。”众人连称道:“有理!”纵放他们去打叠。这四个和

尚把寺中短刀斧头之类,裹在铺盖之中,收拾完备,教香公唤起几个脚夫,一同

抬入监去。又买起若干酒肉,遍请合监上下,把禁子灌得烂醉,专等黄昏时候,

动手越狱。正是:

打点劈开生死路,安排跳出鬼门关。

且说汪大尹,因拿出这个弊端,心中自喜。当晚在衙中秉烛而坐,定稿申报

上司,猛地想起道:“我收许多凶徒在监,倘有不测之变,如何抵挡?”即写

硃票,差人遍召快手,各带兵器到县,直宿防卫。约莫更初时分,监中众僧,

取出刀斧,一齐呐喊,砍翻禁子,打开狱门,把重囚尽皆放起,杀将出来,高声

喊叫:“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只杀知县,不伤百姓。让我者生,挡我者死!”

其声震天动地。此时值宿兵快,恰好刚到,就在监门口战斗。汪大尹衙中闻得,

连忙升堂。县旁百姓听得越狱,都执枪刀前来救护。和尚虽然拚命,都是短兵,

快手俱用长枪,故此伤者甚多,不能得出。佛显知事不济,遂教众人住手,退入

监中,把刀斧藏过。扬言道:“谋反的止是十数馀人,都已当先被杀,我等俱不

愿反,容至当堂禀明!”汪大尹见事已定,差刑房吏带领兵快,到监查验,将应

有兵器,尽数搜出,当堂呈看。汪大尹大怒,向众人说道:“这班贼驴,淫恶滔

天,事急又思谋反。我若莫有防备,不但我一人遭他凶手,连满城百姓,尽受荼

毒了。若不尽诛,何以儆后?”唤过兵快,将出的刀斧,给散与他,分付道:

“恶僧事虽不谐,久后终有不测,难以防制。可乘他今夜反狱,除一应人犯,留

明日审问,其馀众僧,各砍首级来报!”众人领了言语,点起火把,蜂拥入监。

佛显见势头不好,连叫:“谋反不是我等!”言还未毕,头已落地。须臾之间,

百馀和尚,齐皆斩讫,犹如乱滚西瓜。正是: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汪大尹次日吊出众犯,审问狱中缘何藏得许多兵器;众犯供出禁子凌志等得

了银子,私放僧人回去,带进兵器等情。汪大尹问了详细,原发到狱,查点禁子

凌志等,俱已杀死。遂连夜备文,申详上司,将宝莲寺尽皆烧毁。其审单云:

“看得僧佛显等,心沉欲海,恶炽火坑。用智设机,计哄良家祈嗣;穿墉穴地,

强邀信女通情。紧抱着娇娥,兀的是菩萨从天降;难推去和尚,则索道罗汉梦中

来。可怜嫩蕊新花,拍残狂蝶;却恨温香软玉,抛掷终风。白练受污,不可洗也;

黑夜忍辱,安敢言乎!乃使李婉儿硃抹其顶,又遣张媚姐墨涅其颠。红艳欲流,

想长老头横冲经水;黑煤如染,岂和尚颈倒浸墨池。收送福堂,波罗蜜自做甘受;

陷入色界,磨兜坚有口难言。乃藏刀剑于皮囊,寂灭翻成贼虐;顾动干戈于圜棘,

慈悲变作强梁。夜色正昏,护法神通开犴狴;钟声甫定,金刚勇力破拘挛。釜中

之鱼,既漏网而又跋扈;柙中之虎,欲走圹而先噬人。奸窈窕,淫良善,死且不

宥;杀禁子,伤民壮,罪欲何逃!反狱奸淫,其罪已重;戮尸枭首,其法允宜。

僧佛显众恶大魁,粉碎其骨;宝莲寺藏奸之薮,火焚其巢。庶发地藏之奸,用清

无垢之佛。”

这篇审单一出,满城传诵,百姓尽皆称快。往时之妇女,曾在寺求子,生男

育女者,丈夫皆不肯认,大者逐出,小者溺死。多有妇女怀羞自缢,民风自此始

正。各省直州府传闻此事,无不出榜戒谕,从今不许妇女入寺烧香。至今上司往

往明文严禁,盖为此也!后汪大尹因此起名,遂钦取为监察御史。有诗为证:子

嗣原非可强求,况于入寺起淫偷。从今勘破鸳鸯梦,泾渭分源莫混流。

 第四十卷 马当神风送滕王阁

山藏异宝山含秀,沙有黄金沙放光。好事若藏人肺腑,言谈语话不寻常。

这四句诗,单说着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

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土泥之中;一旦出世,遇良工巧匠,切磋琢磨,

方始成器。故“秀才”二字,不可乱称。秀者,江山之秀;才者,天下之才。但

凡人胸中藏秀气,腹内有才识,出言吐语,自是一般。所以谓之不寻常。

说话的,兀的说这才学则甚?因在下今日要说一桩风送滕王阁的故事。那故

事出在大唐高宗朝间,有一秀士,姓王,名勃,字子安,祖贯山西晋州龙门人氏。

幼有大才,通贯九经,诗书满腹。时处一十三岁,常随母舅游于江湖。一日从金

陵欲往九江,路经马当山下,此乃九江第一险处。怎见得?有陆鲁望《马当山铭》

为证:“山之险莫过于太行,水之险莫过于吕梁,合二险而为一,吾又闻乎马当。”

王勃舟至马当,忽然风涛乱滚,碧波际天,云阴罩野,水响翻空。那船将次

倾覆,满船的人尽皆恐惧,虔诚祷告江神,许愿保护。惟有王勃端坐船上,毫无

惧色,朗朗读书。舟人怪异,问道:“满船之人,死在须臾,今郎君全无惧色,

却是为何?”王勃笑道:“我命在天,岂在龙神!”舟人大惊道:“郎君勿出此

言!”王勃道:“我当救此数人之命!”道罢,遂取纸笔,吟诗一首,掷于水中。

须臾云收雾散,风浪俱息。其诗曰:

唐圣非狂楚,江渊异汨罗。平生仗忠节,今日任风波。

此时满船人相贺道:“郎君奇才,能动江神,乃是获安。不然,诸人皆不免

水厄。”王勃道:“生死在天,有何可避!”众人深服其言。少顷,船皆泊岸,

舟人视时,即马当山也,舟人皆登岸。王勃上岸独自闲游,正行之间,只见当道

路边,青松影里,绿桧阴中,见一古庙。王勃向前看时,上面有朱红漆牌,金篆

书字,写着:“敕赐中原水府行宫。”王勃一见,就身边取笔,吟诗一首于壁上。

诗曰:

马当山下泊孤舟,岸侧芦花簇翠流。忽睹朱门斜半掩,层层瑞气锁清幽。

诗罢,走入庙中。四下看时,真个好座庙宇。怎见得?有诗为证:

碧瓦连云起,朱门映日开。一团金作栋,千片玉为街。帝子亲书额,名人手

篆碑。庇民兼护国,风雨应时来。

王勃行至神前,焚香祝告已毕,又赏玩江景多时。正欲归舟,忽于江水之际,

见一老叟,坐于块石之上。碧眼长眉,须鬓皤然,颜如莹玉,神清气爽,貌若神

仙。王勃见而异之,乃整衣向前,与老人作揖。老叟道:“子非王勃乎?”王勃

大惊道:“某与老叟素不相识,亦非亲旧,何以知勃名姓?”老叟道:“我知之

久矣!”王勃知老叟不是凡人,随拱手立于块石之侧。老叟命勃同坐,王勃不敢,

再三相让方坐。老叟道:“吾早来闻尔于船内作诗,义理可观。子有如此清才,

何不进取,身达青云之上,而困于家食,受此旅况之凄凉乎?”王勃答道:“家

寒窘迫,缺乏盘费,不能特达,以此流落穷途,有失青云之望。”老叟道:“来

日重阳佳节,洪都阎府君欲作《滕王阁记》。子有绝世之才,何不竟往献赋,可

获资财数千,且能垂名后世。”王勃道:“此到洪都,有几多路程?”老叟道:

“水路共七百馀里。”王勃道:“今已晚矣!止有一夕,焉能得达?”老叟道:

“子但登舟,我当助清风一帆,使子明日早达洪都。”王勃再拜道:“敢问老丈,

仙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