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一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朝一梦-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这九百人使用大棒子,真的是那么惨吗?也未必!
九百戍卒前往渔阳边境,县里应该自备甲具武器,随队伍运送北上。所以,我们估计这九百人,应该是被arm起来的(武装起来的)。虽然不至于像美国大兵那样arm到了每个牙齿,但拎着纯环保的木头棒子,似乎也并不必要。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陈胜的这几百戍卒使用的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具体是锄头(鉏)、无齿耙(耰)、木棍子(梃)什么的。不足为信。木棍子也许还有请可原,锄头、无齿耙纯粹是无稽之谈。这帮人是集结起来北上的戍卒,随身携带着锄头、无齿耙干什么呀!
贾谊是个汉朝文人,和所有文人一样,写文章喜欢制造强烈对比,他故意把起义军武器装备写得很差,目的不外乎是想和他的上文对比者说:从前秦国能把战国六雄武器精良的百万正规军打得一败涂地,却不能抵抗装备低劣的陈胜。老秦还是那个老秦,为什么前边那么强,后边如此弱呢?都是因为老秦“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建朝以后不修“仁义”了。为了构制对比,贾谊故意把陈胜的装备写得很差。唉!这大约就是以文害意吧。这帮文人啊,真是拿他们没办法。
不管武器到底是不是木棍子,起义军很快首先把大泽乡拿下来了。大泽乡现在叫刘村,后来取消生产队以后,并刘村都没有了,平坦的田野上如今尽是绿油油的麦苗,当地人为了纪念陈胜,就找了一个土坡,硬说那是陈胜起义的地方,还在坡下雕刻了陈胜的石像。石像上的陈胜比历史上实际的年轻,大眼睛有点像谢廷锋,唇角也轮廓分明,正在呐喊,手里挥舞着大棒子。
攻占大泽乡以后,义军又就近攻破了蕲县的城墙,他们可以打开蕲县里的兵器库、兵车库,获得秦人高效管理制造出的精良武器和战车,这帮人总算可以把自己fully arm起来了,不至于再被贾谊笑话了。
陈胜给自己弄了一套最精良的皮甲,非常坚固,又弄了两只锐利的大戟,叫副官给他拿着。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陈胜“身披坚执锐”,披着坚甲,执着锐兵。
为什么拿两只大戟呢?当时的青铜兵器有点脆,在格斗中互相撞击,就会断掉。甚至插到敌人身体里,比如插进了排骨里,一拧一剜,一不小心,排骨竟可能把戟尖拗断。这固然能让受伤者非常难受,但这个大戟也就不好再用了,所以我们建议让陈胜拿两根戟。
陈胜捏着两只大戟,披着坚甲(当时最高级的皮甲是犀牛或者鲨鱼皮的),乘坐战车,迅速向西推进,兵锋直指两百公里以西的楚郡郡治——陈城。陈胜急急地朝陈城杀去,就像暴露在野外的老鼠急于奔回安全的鼠窝。陈城是他从前活动过的地方,那里有他的一些“故人”——而且陈城是从前楚国一度的国都,那里的反秦和复国势力比较强,一度也曾经叛秦造反过,后来被王翦镇压了(就是战国时代王翦带着黑夫和惊进攻过的“反城”)。总之那里是个反秦复楚势力比较雄厚的有基础的地方。
陈胜的队伍沿途顺利攻下安徽亳县、河南永城、柘县、鹿邑等地(我有个中学同学韩华老家就是鹿邑的,他在上个月被我拜访时告知了我这一点,当时我的眼里冒出别样的火花,古今真是弹指一挥间啊!)。
在向西(陈城)推进的征程上,这帮人没有什么可吃的,于是他们就“望屋而食”(贾谊语),就是跑进人家屋子里,挤近人家的饭桌边,说:现在已经是不分你我财产的时代了,咱们一起吃吧。于是就挤进目瞪口呆的老乡们肩膀间,一起吃。当然这么说比较夸张,实际上是在有屋宇庐舍的地方,向当地的头面人物去征,这些人迫于军队的威势,只好组织老百姓交来粮给起义的队伍。
陈胜起义的消息很快和公元前209年夏天的风一起四处吹散,天下之人云集相应,许多豪杰之士都自己裹了粮食,像影子一样追从着陈胜(这些人能自带粮食,说明还不是赤贫者,实际上是一些豪杰,利用自己的势力和控制的人丁,带着自己的积聚的粮食,宣布走上起义的道路。他们未必是被逼的活不下去了,但他们确实是受了秦朝的政治迫害的,因为秦帝国一直有打击豪强的“杀豪杰”政策,而且这些人都希望趁这样的机会能争得裂土割地,成为一方王侯将相。我们说,人们受剥削压迫是大得背景,但运动的性质在于恢复分封与六国则是显著的表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巨大的人民运动,形势如火如荼,陈胜是打响第一枪的人,晁错说“天下从之如流水”。当队伍终于推进到陈城的时候,陈胜回头一样,身后已经汇聚战车六七百乘,战马骑兵千余骑,步卒数万人。(这些兵源,多数应该来自被攻破的城邑里被收编的地方武装。)
陈城是一个大郡的郡治,可是郡守先生却不在——可能是望风而逃了,或者去度假村开理论工作务虚会去了。只有他的属官(守丞)站在城门顶上的望楼里(这里比较高,俗语所谓“城门楼子”——它像个碉堡,耸在城顶,借助内窄外宽的射击孔,居高射击)指挥战斗。守丞指挥了一会儿,一不小心,却把自己弄死了——可能是谁射箭走火了,打着他了。或者是跟他有仇的城里恶少年,从他背后开了枪。关于这些恶少年的事迹,我们随后再说。当然还有可能是城里的亲陈胜“地下党”(豪杰),组织自己的子弟干掉了他,或者是被攻城的士兵射死了。于是陈城守兵大乱,指挥失灵。陈胜的队伍遂像蚂蚁一样,纷纷爬城而入。原本可以凭借坚城抵抗几个月的郡治级的大城——陈城,旋即被义军拿下了。
潇水曰:陈胜身后那数以万计的战车兵、骑兵、步卒,未必全是流民和受剥削活不下去的扔掉锄头参军的农民。后来,起义军达到函谷关以后,章邯曾说,如今派各县武装去抵挡,已经来不及了(“今发近县不及也”),可见各县是有地方武装的。项羽起兵的时候,也曾在会稽郡下属各县地方武装中去“收”,得精兵八千人。这些兵,未必都是农民出身,其实城邑人口也是要征兵和服兵役的。陈胜也同样一定是收编了很多各县的地方武装,史书上说他“行收兵”,意思是沿途收编被攻破城邑的武装。至少他的战车兵和骑兵,不应该是仓促之间扔掉锄头把的农民或流民。陈胜身后的义军,应该有相当比例是现役军人。这是它和黄巾起义之类的,必须区别对待来看的。这场运动,带有很强的诸多城邑是归顺大楚,还是大秦的复国恢复分封色彩,归顺大楚的城邑,其城邑之民、之兵(包括从城邑内征的兵)、之物力,又组织起来去进攻其它城邑,以不断扩大楚的地盘,而不是农民反抗地主的色彩。 
不知道当时有没有“民族英雄”这样的说法,如果有,那,陈胜首唱反秦,大约可被视为楚人的“民族英雄”了——我相信,在当时的人看来,陈胜是复兴楚国的民族英雄,而不是为农民谋解放的代表。陈胜进入陈城以后,一贯拥楚反秦的陈城人很快聚拢在他的周围。不等几天之后,陈胜就召令陈城的三老(官吏)、豪杰前来开会议事。大家一致通过,把“张楚”?——从新张大楚国的意思,标识为国号!因为他们都是楚文化圈的人嘛。这个行动了也再次为这场运动说明着它的性质。(如果是简单的农民起义,他应该首先把这些三老豪杰正法。)
所谓三老,就是陈城里的基层干部。而豪杰,在古书中,豪杰一词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武林大侠,而是家里有财有势,养着众多子弟宾客的人,他们未必是会拳脚(像后代这个词所被理解的那样),总之是地方上有势力的人。当然还有一些有头面的民众代表——“父老”,也参加了会议。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主张反秦,复国。
会上,三老、豪杰、父老一致认为:“陈胜将军身披坚执锐(犀牛皮甲和两只大戟),率士卒以诛暴秦,恢复楚国社稷,可谓‘存亡继绝’(把死机了的楚国从新热启动),大功大德应该为王!”
张耳、陈余却从众人中挺身而起,一揖反对道:“我们爷俩(干的)认为····”
张耳、陈余都是闻名遐尔的大豪杰,但和一般“土豪杰”(简称土豪)不同的是,他俩没有看得见的有形资产,他俩甚至还在小区门口给人打工呢。但他俩有傲视群豪的无形资产——俩人从前都是战国时代翩翩浊世之佳公子“魏无忌”的门客。这就不同了。
有的人死了以后,名气往往会被放大。魏无忌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从前窃符救赵、联军攻秦,美名远扬,却不得志泡妞而死,迤逦到了秦汉之际,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走红。
魏无忌的名气如此之大,就连他的两个门客——张耳、陈余,也都攀龙附骥,成了蜚声国内的人物。他俩来见陈胜的时候,陈胜及其左右将官,生平数次听说二人的贤名,久为仰慕,不能相见,如今一见立即大喜(再次可见陈胜起义前的身份应该是怎样的!)。
不料,这两个人却在群英会上唱出反调,说:“秦国最是无道,断绝六国的社稷,破灭人的国家;现在又征敛无度,疲费民力(注意他把秦朝的两条罪恶哪条放在了最前面,反映了复国是第一社会矛盾)。陈将军瞋目张胆,万死不顾一生,为天下除去残害人民的无道之秦,可是现在刚刚打到陈城,就急着自立陈王,好像告诉天下人,您起义的目的是为了私利。岂不惹天下人离你而去?”
“那以二位的意见呢?”陈胜说。
“您不如派人搜求六国诸侯之后人,立他们为王。这些人绝而复立,势必对您感恩戴德,同时他们利用自身的名望,一呼一喊,必然天下百应,六国旧地则不待野外交兵、攻城苦战,纷纷自动杀掉秦朝守令而反正,则反秦大势形成矣。于是您统领诸侯,兵不血刃,直据咸阳,号令这六国诸侯,因为您复立他们功劳最大,以德威服之,他们奉您为帝,则您的帝王之业可成!而今你只是急着自立为王,人们皆以为您在谋私,恐怕天下由此离您而去(‘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 
我们说,这里,三老、豪杰、父老、陈胜、张耳、陈余,这一团人虽然有争议,但总体上是统一的,就是要复立楚国。他们把这个作为会议目的,而不是所谓建立“农民政权”、“农民推翻地主政权”。他们所有争议的地方是,这个复立的楚国,眼下应该是由陈胜为王,还是六国之后为王。
所以我们得到了一个与教科书上惊人的不同的发现,这场运动到底是什么?种种迹象表明,它是复国运动!当然是借助了人们受压迫残害的大背景。
曾记得,陈胜在起义前,陈胜动员他的亲密战友吴广的时候说:“如今逃亡也是死,举行大计也是死,同样的死,死国可乎?(等死,死国可乎?)”
请问一下诸位,这个“国”是哪个国?是秦朝吗,显然不可能是。这个“国”是楚国!
也就是说,陈胜起义重点的初衷很大在于回复到分封体系,而主旨不在于反地主政权和反地主剥削,具体表现就是复立楚国。他随后又喊出的政治口号“大楚兴、陈胜王”也加强证实了这一点。
刚才,三老豪杰说:“陈胜复立楚国社稷,功宜为王!”——也是把陈胜认定为复国为其功劳,而没有说陈胜代表农民反抗地主政权,功宜为王。张耳陈余刚才说:“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这里说的很清楚,秦的第一罪状是灭了六国,断了六国的社稷,绝了六国的后,结束了分封体系,第二才是剥削严重。
所以,在这个会议上的所有人,都是把复国当作了该运动的第一要事,并且依照这个基点设计未来的走向。这场运动,主旨不是在于农民反抗地主政权,明矣!
如果你说,这些都是三老、豪杰和张耳陈余他们说的,不是陈胜的观点,要复国的是他们,不是陈胜,陈胜是要作为农民来起义反抗地主政权的剥削的。呵呵,我认为陈胜是不能从中摘出去的,因为他召集了这个会议,并且全盘接受了这个会议的决策!
而且陈胜早就说了“大楚兴”“等死,死国可乎?”,表达了他的政治主张。他在这个会议上,他的角色和性质也是完全溶在与会的三老豪杰之中的。
下面我们说说复国的事情。
我们说,战国六雄时代的诸侯王族们,并不是因为有“桀纣之行”而亡国。六国贵族的暴虐程度不及纣王,秦国是靠打胜仗才兼并了他们的土地,并非他们的人民要掉转枪头归服秦国。随着六国的灭亡,分封体系结束了,皇权专制时代开始了。
但分封制的存在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并不情愿向皇权专制转型,特别是在转型以后,秦的一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