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者狂想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者狂想曲-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解放军黄海军区某部正营级少校黄杰在自己的这篇文章里写道:“我军的英雄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过去的英雄形象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塑造出来的,未必是真实的,它不如现在塑造的更深入人心。
  所有的英雄都是人,是人就有毛病,如果弄得不是人,就不真实了。李云龙是观众能摸得到的英雄,橘子所写的《亮剑》的核心是理想主义色彩的,王成也是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可是理想主义在当下是最不值钱的,但人们同时又需要精神生活,李云龙身上的匪气也能化成理想主义,这一点恰恰契合了当下人们的心理。我们想告诉人们,当时还有另一种英雄的存在。……”
  呦,《亮剑》的影响力这么快就出来了?看着自己的笔名橘子,沈红星笑了。当初在签出版合同的时候,沈红星本来是要签真名在上面,不过后来不知道怎么灵机一动,想起了“闷声发大财”这句话,临时在合同上表明自己的笔名是“橘子”。
  还正在疑惑是不是黄海军区文工出版社弄的炒作手段,沈红星就看见黄杰的这篇文章下边还有篇署名文章写道:
  “《亮剑》迎合了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主义情结,英雄主义在这些年被严重物化的社会冲淡了,英雄主义在李云龙身上得到一种升华。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它塑造了一个中国式夏伯阳的形象,把人物写得很活。作者对一个将军几十年生命历程的描写,不管是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有所突破。《亮剑》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很多事情看了一圈后由回归到最本质的核心上了。”
  没错,沈红星的《亮剑》开始火起来了。几天之后,《江南晚报》的文艺版面完全被《亮剑》的书评占领。发表文章的有黄海军区各级指战员,有参加过战争的人,也有中学的学生:有风华正茂的女孩子,也有商场上拼杀的企业家。特别是一些有军人(炫)经(书)历(网)的人,或是军人子弟。
  沈未然就是一个在商场拼杀的企业家,他50年代生人,参军后在80年代遇到百万大裁军。退伍的沈未然开了家小店,此时的他就如同土豹子李云龙一样几乎什么都不懂,只是靠着从军队里学来的一股子拼劲。他凭着自己农民的狡黠,凭着自己给自己下的“死命令”,之后十几年不知休息日为何物。就是凭着这种拼命的精神,沈未然现在已经成为了几百万身家的公司老总。
  他是偶尔在书店看到了《亮剑》这本书,闲来无事读了之后,沈未然深深的被《亮剑》这本书感染了。他甚至出现了一种错觉,他觉得这本书的作者应该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这本书里的李云龙简直跟他一模一样,甚至可以说在沈未然的眼里,李云龙就是他的一个化身。
  看着李云龙在{炫}残{书}酷{网} 的战争中不断的用自己的方式改造着自己,沈未然想起了他在商海拼搏的这些年。这些年里他用自己的方式逼迫着自己进化,头悬梁锥刺骨一般的去学习他根本不感兴趣的报表,他逼迫着自己学会社会里的人情世故,给自己戴上一张张的假面具。
  沈未然感动了,他觉得这才是一本真正的男人写的、写真正男人的、写给真正男人看的书!
  感动之余的沈未然驱车前往新华书店,一口气从书店里买了两百多本《亮剑》回来。其中的一半他会发给公司里的员工看,教育他们什么才是“亮剑精神”。另外的一半则是作为珍藏,沈未然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支持这本亮剑的作者。
  军人出身的沈未然喜欢这本书,现役军人更是喜欢。就在正营级少校黄杰在《江南晚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赞许《亮剑》之后,同样是黄海军区的大校徐飞在《江南青年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赞许《亮剑》:
  “《亮剑》确实是宣扬了一种英雄主义,时间不同表现形式就不同。过去我们的宣传是把英雄按照一个模子走下来的。我在电视上见过焦裕禄的女儿谈她爸爸,我们见到的焦裕禄穿着破衣服,他女儿讲,她爸爸很高,很帅,跳舞非常好。比如雷锋,他没当兵前就谈恋爱了,他有手表,平常也爱打扮自己,他也有虚荣和爱美之心,可你看到的雷锋不食人间烟火,他绝对不是当时的雷锋。所以把雷锋拍成电影,也只有集体买票去看,不然没有上座率。以前我们把英雄人物都政治化了,而不是人性化。现在的英雄更人性化,应该是更贴近生活的英雄,改变了我们认识英雄的思维模式。《亮剑》的出现,我认为这是一个历史进步。随着历史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真实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李云龙在今天看来比以往任何一个英雄都更真实,所以他才会吸引人……”
  在这之后,一时间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出现《亮剑》的全面断货,他们纷纷打电话给解放军黄海军区文艺工作出版社要求订购《亮剑》。
  就在黄海军区文工出版社的副主编董红军接电话接到手软,他手下的编辑数读者来信数到手抽筋的时候,《解放军报》上一篇出现了一篇新闻:“……为了让广大指战员深刻学习‘亮剑精神’,黄海军区司令决定将《亮剑》定为基层连队活动推荐书目……”
  董红军看到了《解放军报》上的这条报道,急急忙忙的拿了报纸就来找沈红星。
  看了报道之后,沈红星说道:“这不是军队采购,新闻中写的明确,只是‘推荐书目’。如果要军队采购成为指定书目的话,应该是总装备部出手吧?”
  “你小子想什么呢?”董红军被沈红星的想法惊到了,回过神来的他笑骂起沈红星,“军区能把书定成推荐书目就不错啦,你不想想这样基层连队几乎人人都会来买《亮剑》。真是想发财想疯了吧,还总装备部……”
  沈红星笑道:“想发财?我大概已经发财了吧?”
  董红军也跟着沈红星笑起来,说道:“这倒是,这回第二次印刷一共要印10万册,版税是20万元,扣去12%的文学方面个人所得税,剩下的一共是175296,十七万五千两百九十六。出版社今天早上让财务把钱打到你账上了,回头你查查到没到账。”
  董红军和沈红星不知道的是,黄海军区的这次推广《亮剑》活动会渐渐的掀起他们俩之前想都没想到过的大潮。
  本来只是想抄袭《亮剑》来获得第一桶金的沈红星更是没想到,这本《亮剑》将会把他直接托上大时代的舞台……
  **********************************************************************
  叹气,这个情节是我新加的。本来大纲上是米有这个情节的,但是听某个大家都知道的上的朋友说前期有点琐碎了,所以俺为了提高可看性,把之前的情节压缩,然后硬加了这个小高潮。可能是临时硬加上,而没有准备很好的原因,总觉得写起来太干涩。憋了2个半小时就写出来这么多……不过高潮还米过去~接下来还会有~


第一卷 从泥鳅到杂鱼 第二十二章 大潮(二)
  这天早上,高原特别郁闷。她感觉自己的写到了一个瓶颈,无论如何情节也发展不下去。想了半天,最后高原决定还是去新华书店找点参考书之类的看看。就算没什么直接的收获,也可以启发她的思维嘛。
  换好了衣服的高原打着遮阳伞来到了新华书店,刚进书店就吓了一跳。只见收银柜台前站了几十个穿着作训服的阿兵哥,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本差不多的书在那里排队等付钱。
  “今天军队放假?”高原奇怪的看了看阿兵哥们,也没多想别的,就直接冲着文学理论的书架走去。
  等着一个小时过后,选了几本文学理论书籍的高原正准备去收银柜台付钱,结果发现刚才在柜台前排队付钱的阿兵哥们不仅没少,反而多了。如今不只几十个,阿兵哥们甚至都排队快排到门外去了。
  高原傻傻的眨了眨眼睛,然后看了看自己手上的书,心算如果现在上去排队的话大概排几个小时来轮得到自己。
  就在高原心里偷偷暗骂排队的阿兵哥太多的时候,当日的《人民日报》文艺版刊登了一篇署名的评论文章,作者是原国家主席刘韶齐之子、时任中国武警总队副政委的刘原中将。
  他在文章中写到:
  “在我看来,作家有两类。一类是能把假的(虚构的)东西写成真的,让你感到他创作出来的东西非常逼真,非常可信;另一类是能把真的(真实的人和事)硬是写成了假的,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和事写出来却叫读者感到很虚假。而《亮剑》的作者无疑是前一种。在这部的前半部,没有打过仗的作者用神来之笔把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中的人,写得活灵活现。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李云龙和国民党的战将楚云飞的关系。他们作为对手在战场上厮杀了半辈子,特别是在淮海战场上。他们虽然是对手,但他们身上流淌的却是
  炎黄子孙、中国军人的热血,一旦我们民族的尊严受到挑战、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时,像李云龙和楚云飞这样的优秀军人仍然会像当年在抗日战场上那样,为民族利
  益和国家尊严浴血疆场。
  ……总之,我认为《亮剑》讴歌了一群优秀的中国军人的战斗历程,书中刻画的是英雄群体,他们代表的是我们民族的魂。我真诚地希望广大青年读者认真读一读这本书。”
  就是如此,《亮剑》突破了黄海军区,走向全国。从此时起《人民日报》、《解放日报》、《解放军报》等等大报开始不断出现为《亮剑》鼓掌的书评。
  继武警总队副政委之后,更是有解放军总装备部、总后勤部、总参谋部的各级领导纷纷发表署名文章盛赞《亮剑》。
  甚至陆续有抗战以及朝鲜战争的老兵亲自写信到解放军黄海军区文艺工作出版社,他们在信中向编辑询问李云龙到底是哪个部队的?他现在还在不在人世?
  这些曾经为中华民族独立自强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们纷纷以为《亮剑》中虚构的李云龙是真人。他们真的相与这个抗日时期的英雄把酒言欢,共同回味几十年前那战火纷飞的战场。
  编辑纷纷回函表示李云龙纯属虚构,而这些抗战老兵们收到编辑回信后纷纷表示不相信。甚至有冲动的老兵在孙女陪伴下,跋涉千里到出版社要求编辑解释。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解放军黄海军区文艺工作出版社联合召开研讨会。中宣部、总政治部、中国作协、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人民大学以及各大新闻媒体的二十多位作家评论家出席了这次沈红星缺席的会议。
  在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部期望已久的具有突破意义的长篇力作。是一部激动人心的,是一部不落俗套的,是一部纯粹的,是一部高尚的,是一部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是一部阳刚气十足的英雄,是一部男人写的、写男人的、写给男人看的。
  《亮剑》这部既有古代的传奇色彩,又吸收了现代外国的一些手法,是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在这部中英雄与历史的关系是全新的,英雄不是在顺应历史中消失自我,而是在否定和反思历史中时刻把握着自我,可以说,《亮剑》在英雄性格与凝重历史的统一方面是第一部。
  没有回避矛盾,敢于直面历史,不粉饰,不盲从,很有分量,内涵十分 (炫)丰(书)富(网)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军事文学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全国范围内的知名作家、作品评论家、装13家以及混吃混合家等等在北京召开会议拼命夸奖沈红星的时候,他却是在家中陪着老娘苏霞一起在看《还珠格格》。
  之前董红军知道了出版社将要联合中国作协创研部召开这次会议的时候,曾经跟沈红星联系过。不过沈红星找接口谢绝了出席会议。“为什么不去,这是多好的出名的机会?能认识中国作协的人啊!以后弄不好能进作协呢?”苏霞听到沈红星谢绝出席会议后是这么质问沈红星的。
  沈红星没怎么解释,他自己知道。如果去了这个会议,到时候如果他上台要作报告的话讲些什么?别人在这种时候都是说选用了那些历史人物来作原型,创作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但是沈红星是利用重生而得到的知识抄袭的呀,他根本不知道这些原型是谁。那到时候万一被架到台子上讲些什么?
  “闷头发大财才是王道。”沈红星是这么想的,但是对老妈苏霞和董红军的解释却钱钟书老人的名言:“作者就是相当于母鸡,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很好吃,为什么要去认识生这个蛋的母鸡呢?”
  以为沈红星淡薄名利的董红军对这眼前的小伙子竖起了大拇指。当然,虽然沈红星这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