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努尔哈赤-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敦、额亦都、安费扬古,指挥着人马,打扫着战场,唱着凯旋歌儿,回佛何拉去了。

努尔哈赤带着贝勒、大臣们,到佛阿拉郊外迎接他们。

努尔哈赤特意命人做了一个大花环为阿敦带上,以庆贺他立了一次大功。

此后,努尔哈赤把阿敦调到自己的身边,担任近身侍卫队长,参与军国大事的计议,成为后金领导层中不多的几个人中的一个。

但是阿敦并不是一个平庸之辈,他有自己的想法、抱负。努尔哈赤对他固然很好,像对他同胞兄弟一样,有时也令他感动。可是,在阿敦内心深处,隐伏着一件长久积压的心事,时时让他不安。

他清楚地记得,他父亲礼敦巴图鲁兄弟五人,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位居第四。

只是因为他能说会道、深得祖父觉昌安的喜欢,便说他有勇有谋,硬是将都督职位传袭于他。

阿敦每次想到这些,对祖父难免产生埋怨之情,心里说:当初,若是自己的父亲礼敦巴图鲁承袭了建州都督职位,如今,建州女真的首领将不是努尔哈赤,而是俺阿敦了。

平日,在努尔哈赤身边,他谨慎小心地侍奉着。那些大臣、将领们,他都一视同仁的对待,与他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让大家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印象。

经过多年细心观察,在努尔哈赤十六个儿子中,像他们的父亲那样,智勇双全,且有雄图大略的,一个也没有。

八子皇太极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他也是气量狭小,胸不能容人的。

在褚英死后,代善主政了。阿敦早已看到皇太极的争储野心,并已预料到他们兄弟阋于墙的必然趋势。

阿敦看得清楚,四大贝勒手握兵权,势力强大,但是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三弟雅尔哈齐的儿子。尽管这位三弟曾被明朝间谍误认为是努尔哈赤,将其刺死,努尔哈赤也不会立他为储的。能给阿敏一旗人马统帅,已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权势了。

莽古尔泰生性愚鲁,打起仗来只知一直往前冲杀,是个勇而无谋的匹夫。又曾经亲手杀死他的生母富察氏,没有勇气站出来争储,大臣们也不会推举他。

唯有代善与皇太极在明争暗斗,互不相让。阿敦心想:最好能让他们二人斗得双双败亡,努尔哈赤已老迈昏瞆,其余的儿子又是无能的鼠辈,到那时候,也许自己可以一举取而代之。

阿敦想到这里,便决定开始行动了。他先到阿敏那里,从闲谈开始,逐渐引到他死去的父亲身上。阿敦说:

“那天,他若是不去参加喇嘛庙会,断不至于被害的。”

阿敏立即说道:

“父亲不去参加庙会,汗王就可能遇难,当时父亲刚被刺倒,汗王也就来到庙会上。那刺客被抓到后,方知刺杀错了,十分懊悔地说:‘太慌了!未能审视清楚……’他老人家等于代汗王去死呢!”

“你父亲与汗王长得太像了!真像孪生兄弟一样,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发生那样的事。”

“俺父亲与汗王两兄弟,长得像奶奶,舒尔哈齐叔叔长得像祖父。连他们的性格也如此。”

阿敦想了想,意味深长地说:

“你父亲也算对得起这位当汗王的大哥了。”

阿敏接着说道:

“汗王也是一个重义气的人;父亲办丧事时,他哭得几次昏厥过去,情景也十分感人!”

阿敦与阿敏叙了一个晚上,见阿敏对汗王感激有加,找不到机会从中挑拨,便又把话题转到代善与皇太极身上去。他装作无意地问道:

“近来,代善与皇太极的关系好一些么?”

阿敏听了,连忙反问道:

“怎么?你在汗王身边听到什么没有?”

阿敦不好从正面回答,只得说道:

“他二人勾心斗角的事,谁不清楚?你们常在一块,知道得更多吧?”

阿敏只得讲出自己的心里话:

“俺信奉两句话: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他们之间的争权夺利,俺不过问。俺情愿退到一边去,免得招来麻烦。”

阿敦却挑逗他说:

“不,你也是四大贝勒之一,现在实行的‘四人轮流坐庄’制,你也与他们三人一样,平起平坐,执政一天。可以说,你也有承袭王位的机会,怎能这么悲观丧气呢?”

阿敏听了,笑了起来,急忙说道:

“坐庄归坐庄,至于那王位,俺可没有那承袭的念头!汗王有那么多儿子,怎能轮到俺?多少俺还有一些自知之明,自动退出来好。比不自量力地去争,到头来落得名劣身死,总要好得多吧?”

听了阿敏这一席话,阿敦心里也似有所动,似乎感到:难道阿敏知道了自己的心事?好像是针对自己说的……

但是,久积心头的愤懑和权欲,嗾使着阿敦,他不能安心,仍要去搬弄是非,想坐山观虎斗,以图混水之后,能捞上一条大鱼!

且说阿敦又去找莽古尔泰谈心,想在这个鲁莽汉身上下些功夫。

阿敦见了莽古尔泰后,遂问道:

“这一阵子,汗王让你们四人轮流执政,有些什么体会?”

莽古尔泰说:

“经过这几次执政,依俺看,这汗王俺也能当,并没有啥了不起。不像有些人说的,只有大贝勒、四贝勒能当。”

“其实,汗王让你们四人轮换执政,每人一月,就是对你们四人进行考查,然后再从中选一个出来承袭王位。”

莽古尔泰听了阿敦的话,有些不以为然,便把皇太极的话放了出来:

“俺以为,父王不是你讲的那意思。你看,父王早就让大贝勒主政,现在又出新招,让俺四人轮流执政一月,是啥意思?这是父王要废除代善的储位,又要换人了。”

阿敦一听,忙问:

“这话你是听谁说的?”

莽古尔泰神秘地一笑,对阿敦说:

“这是皇太极说的。”

“那你也有希望承袭王位呀?”

“俺不行,不是当王的胚子。只要代善不当,谁当俺都没有意见!”

“你这么反对大贝勒,为什么呀?”

“他已经发出话来了:将来他当了王,就把反对褚英的人,全杀掉!”

“代善当着你的面说的么?”

莽古尔泰是个直性子的人,经不住别人几问,便全说出来了。他对阿敦说:

“是皇太极听到的。你看这家伙有多毒!”

阿敦听到这些,便想进一步摸摸情况,他又深表关切地说道:

“代善若是真有这打算,你们也不得不防啊!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呀!你和皇太极是怎么打算的?”

莽古尔泰说道:“你在父王身边,俺跟你说了,你可不能向父王说啊!”

阿敦笑了笑说:“你把俺当成什么人了,俺能乱说么?”

莽古尔泰遂将他和皇太极、阿敏,在一起研究如何对付代善的办法,以及准备先动手杀掉代善,除去这个褚英第二!将这些话从头至尾,细说一遍。

阿敦从莽古尔泰这里了解了这一情况,心里觉得:若将这事向代善一讲,他可能要与皇太极拼杀一场,岂不是一箭双雕么!

这时,被权欲迷了心窍,丧失理智的阿敦,竟跑到代善那儿,径直对他说:

“大贝勒,你的处境大危险了,应该及早有所防备呀?”

代善是一个遇事无主张的人。他听阿敦这么一说,也不知自己将面临多大的灾难,便心慌意乱地问道:

“请你明说,俺的处境有啥危险?”

阿敦随即凑到代善面前,轻声地告诉他:

“皇太极与莽古尔泰、阿敏在一起商议,准备伺机杀你!”

代善听了,顿时吓得面如死灰,惊慌地说:

“你听谁说的?这是真的吗?……”

阿敦忙说:

“你别问了,管它是谁说的,反正俺没有骗你。要有思想准备啊!”

阿敦说完,就告辞走了。

代善思想上乱极了,他想来想去,没有什么防备的好办法。他们为什么要杀俺?若是去找他问问,不是太冒失么?当面他要翻脸怎么办?……

代善整整一夜没合眼,思来想去没有防备的办法。但是,总不能在家里等着他来杀俺呀?

后来,他实在无法,便决定去找父王,请求父王出来保护。

于是,便出现前面介绍的,代善哭着请求他的父王救他的场面。

努尔哈赤沉思了一会儿,对代善说:

“你先回去,让俺问问情况再说。”

代善又说道:

“他们要是真去杀俺,怎么办?”

努尔哈赤生气地骂道:

“他们吃了豹子胆了?俺就不相信他们敢去杀你!听了几句谣言,看把你吓的,懦弱无能的东西!回去罢!”

代善走了之后,努尔哈赤心里非常不高兴,便派人将阿敦喊来。

努尔哈赤见阿敦来了,立即问道:

“你听谁说的,皇太极、莽古尔泰、阿敏三人,准备杀代善?”

阿敦只得实话告诉他:

“是莽古尔泰亲口告诉俺的。”

“你既然知道这消息,怎么又能去告诉代善?这样做的后果,你想过没有?”

努尔哈赤的质问,使阿敦感觉到了分量的沉重,便说道:

“俺担心他们兄弟相互残杀,想先告诉代善,让他有一个防备,免得措手不及!”

努尔哈赤立即逼视着他说:

“依你的意思,这样做还是好意呢?其实,谁也不会相信你的话,你有些聪明过头了!”

阿敦只得继续说道:

“俺可以发誓,俺没有想挑动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

努尔哈赤气愤地打断阿敦的话,说道:

“其实,你知道这消息以后,可以先跟俺说,你却背着俺,去火上加油,是什么企图?”

阿敦又辩解地说道:

“俺没有那意思。何况他们兄弟之间早已有了矛盾,那也不是俺挑动的。”

努尔哈赤不想跟阿敦再讲这件事情,又从旁训斥道:

“平日,俺对你怎么样?俺把你当作亲兄弟一样,未曾想,你却以怨报答。你这样无情无义,居心不良,你母亲若在地下有知的话,也不会支持你这么做的。”

之后,努尔哈赤觉得阿敦另有所图,他是一个危险的人物。若是再留在身边,不仅会损害眼前的事业,也会成为身后之患。

不久,努尔哈赤便以阿敦离间诸子关系为借口,将阿敦囚禁起来。他向五大臣说:

“这等于清除了一个隐患!”

囚禁了阿敦之后,努尔哈赤找来了皇太极、阿敏和莽古尔泰,对他们说:

“俺知道那消息是阿敦编造出来的谣言,知道你们不会做那样的蠢事!希望你们以此事为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上别有用心人的当!……”

从此以后,努尔哈赤对立储问题,竟弄得骑虎难下。

由于及时囚禁了阿敦,努尔哈赤巧妙地掩盖了四大贝勒之间的权力之争,暂时平息了这场政治风暴。

对于代善、皇太极二人,究竟要哪个来接替自己的王位,执掌军政大权,他的态度也变得犹疑不决、莫之所从了。

天启二年(1622年,天命七年)正月一日,努尔哈赤向范文程问道:

“对立储这个问题,俺想进行改革,实行八王共治,这八王,就是四大贝勒、四小贝勒。不知范先生认为怎么样?”

范文程立即说道: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买水吃。这八个王,群龙无首,谁说了算呢?”

努尔哈赤说道:

“八个王共同推选出一个新汗王。这新汗王既不是由先汗王指定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八王经过议论后,共同推举出来。”

范文程又向努尔哈赤问道:

“新汗王推举出来,与原来的八王共治还有没有关系呢?”

努尔哈赤说:

“新汗王被推举出来,不能独揽后金国大权,其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在决定军国大事时,新汗王主要和八王共同议决,集体裁决。”

范文程听了,高兴地说:

“这种集体裁决的制度,可以使八王操纵大金国军国大事的最高裁决权,能防止新汗王独断专行,恣意妄为。”

努尔哈赤说道:

“这新汗王若不听训言,不接受八王的规劝,一意悖理行事,八王可以对其处置,初则定罪;若是不改,就没收他的财物;假如再不改,就对他实行监禁。”

范文程又向努尔哈赤说道:

“这种集体管理国政的制度,既能防止独裁行为的产生.又能集思广益,有效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努尔哈赤又对范文程说:

“关于财物的分配,也是按‘八份’分配。凡是大金掠获的财物,如金帛、牲畜等,全归八王所共有,也按八份进行分配,这样分配方法,可以避免因财富分配不均,而祸起萧墙,也可以防止新汗王一人垄断财物,使新汗王与八王在经济上享有同等的权力,以致对新汗王的经济权加以限制。”

范文程说:

“自古以来,帝王都把全国的财产看成他一人所有,以致任意挥霍,奢侈浪费毫不心疼。经过八王限制,新汗王与八王处同等地位,就可以避免了。”

努尔哈赤又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