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的心放下了一些,崇德帝则是问道:皇后何罪之有?
他唤皇后,而不是平时的梓童或者姿儿,可见心底虽软,仍有恼怒。
“臣妾怎么会没罪呢?一罪为无德主中宫,二罪为无嗣忝其位,三罪为无能平后宫……臣妾怎么会没罪呢……”谢姿低低地说道,谁都能感受到她心底的苦涩。
“无德,是因为臣妾无令声令名,是因为天大福分得皇上点选,才能从陈留来到京兆。臣妾每行一事,都慎思谨行,怕有负福泽皇恩。”
“无嗣,是臣妾数年来无所出,臣妾常恐,恨不能折半寿来为皇上添子嗣。臣妾吃斋礼佛,一心向善,只求能梦熊有兆。”
“无能,是因为臣妾虽为皇后,却不能察觉熹宁宫之乱。细想来,臣妾除了皇上的宠爱和皇后之位,便没有多少仰仗之处。皇上,臣妾是不是有罪?”
最后,谢姿呜咽,抬头看着崇德帝,眼中的泪滚滚而下。
☆、第364章 处置谢姿(五更!)
听着谢姿细碎的呜咽,崇德帝沉默了,谢道放心了。
无德、无嗣、无能,哪里是三大罪,分明是年轻皇后在宫中的艰难处境,亦是最好的辩解。
谢姿虽是皇后,但入宫时间尚短,没有太大的势力,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子嗣。对付太子或任何一个皇子,她有什么好处?不管是太子或任何一位皇子将来即位,她都会是太后,何苦要掺合到皇子间去?
没有好处,吃苦不讨好,谁会做这些事?也就是说,谢姿没有理由安排东宫刺客。至于载着秦绩的马从谢家会馆驶出,那就更好解释了。
只见谢姿惨然一笑,簌簌落泪:“皇上,欲加之罪,何患无征?就连这样的异像都有人弄得出来,还有什么不能出现呢?臣妾还不知道会有什么事情等着。如此想着,臣妾倒想一死,只是死有何难?臣妾只是不舍皇上,不甘身死而已!”
谢姿泣诉着,看向崇德帝的眼睛缱绻,泪眼汪汪的样子,让人见之心怜。
这时,谢道恰恰加了一句:“皇上,秦世子没有在谢家会馆出现过。京兆人都知道,谢家没有精铁打造的马车。草民想不明白,到底是谁针对谢家呢?有‘一言身寸,亡国妖后’的污蔑还不算,还扯出了秦世子之事?”
他直接挑明了这八个字,皆因他判断皇上不会信这样的预兆。只要皇上不信,那么坤宁宫就有喘息之机,谢家也能渡过这难关。
崇德帝迟疑了。他有自己判断力,谢姿的哭诉和谢道的辩解。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真的想不出,谢姿掺合这些事的动机和好处。
见到崇德帝犹豫,谢姿咬了咬牙,孤注一掷地说道:“臣妾令皇上为难了。既然有林大人的死谏,那么臣妾恳请皇上……废后!赐臣妾三尺白绫,让臣妾了此生!”
她的话一落,谢道就急得大喊:“皇后娘娘。不可!您如此做是陷皇上于不义。这岂不是公之天下真有亡国之祸?若是被敌国细作利用……”
他的话还没说完,崇德帝就打了一个激灵,这才记得还有敌国细作这回事。是了。挑起这么多事,令几位皇子相争,使得朝政动乱,这看着也像敌国的手法。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大盛的废太子,还在天牢里面关着呢!亡国妖后的预兆。会不会是大盛的手笔?
崇德帝沉吟不语,谢姿和谢道的心便放了下来。皇上表现如此,说明事有可为。谢家尽管临险地,但还能往回走。
似乎。谢姿和谢道想得有些简单。事关“亡国”一词,那些京兆异像岂能轻易掩盖的?更何况,背后还有朱宣明等人在暗中推动民心。谢姿怎能凭辩解哭诉就没事?
现在,京兆百姓已经炸开锅了。都在纷纷议论着那两个京兆异像。就算京兆府的官员跟他们说,戏台柱子那些是红水而不是鲜血,都没有多少人相信。
百姓们最相信的,还是自己的眼睛,以及内心深处的惊恐。鲜血突然渗出,形成了“一言身寸、亡国妖后”这些字,他们亲眼看得清清楚楚。
还有西山那些巨石。那几块巨石至今还横在西山脚下,谁能推得动这些石头呢?还有那些藤蔓字,这是上天的预警!
天予不取,反受其诟。上天已经明明白白发出警示了,若是忽视它们,肯定会有大灾祸的。
有这样想法的百姓,占了大部分。不知怎么的,这样的恐惧越来越声盛,最后有个百姓喊出了一句“除妖后,斩谢氏!”来,百姓们便找到了发泄恐惧的出路。
除妖后,斩谢氏,除妖后,斩谢氏……一人喊声,应者千百!反正跟着绝大多数人喊就没错,法不责众,就算朝廷要究罪,也没有办法。
百姓骚乱、民心沸动,遍及京兆两市各坊,就连京兆府衙也无法压止了。
民心,是可导的。在亡国妖后这一事上,朱宣明等人就抓住了民心,用民心造势,逼迫崇德帝不得不慎重处置谢姿!
……
……
转眼,就已经到年初三了,民心越发焦躁,似乎所有人都在等着谢姿的下场。有见及此,裴公辅、王璋和郑时雍三人便着急了。再这样发展下去,他们担心民心会失控!
他们三个联合在一起,急匆匆赶到了紫宸殿,请皇上尽快下决定,尽早平定民心。——他们三个人一直看着京兆事态的进展,却愣是看不透,事情怎会这么迅速就发展到这种程度。
背后,究竟有多少方的人在着力呢?这三人判断不出。
这三人,是中枢大神(朱有洛暂时忽略不计),他们既然这么说了,就证明事情的确不能任由发展了,必须要做些什么,来平息当前京兆的局势。
“难不成,朕要因为一些刁民的不满,就要废后杀后?裴公辅,你们的意思就是这样?”崇德帝满脸寒霜地说道。
他不能接受,他才是大定的帝王,怎么能因为刁民的躁动,就要处置皇后?若是下一次刁民们说朕是亡国之君,莫不成朕要自断?
裴公辅忙回道:“皇上,臣等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要阻止民心动乱……”
这些话语,崇德帝自是听不进去的。就算他打算处置谢姿,但一想到是受制于民心,他就有一种不忿。——至尊帝王,有时候像孩童一样任性。
郑时雍在来紫宸殿之前,就和裴公辅、王璋两人商量好了,有人唱红脸也有人唱白脸,相互配合平息此事。
因此,郑时雍说道:“皇上,臣有一个建议。非是废后、杀后,请皇后将后宫之权叫出来,请皇后暂在坤宁宫不出,等此事过去民心平静,再一切恢复如常。”
他的话说得隐晦,意思还是要将谢姿幽禁,这一段时间,是半年还是一年就另说了。
郑时雍这个建议,还是很中肯的,既考虑了民心,又照顾到了崇德帝的情绪。
崇德帝到底将他的建议听进去了。如此,也是一个解决办法。
“朕会考虑此事。但京兆百姓们,朕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朕不想再听到有任何动荡!”崇德帝冷声道。
这些话语,其实也是妥协。
☆、第365章 震摄
崇德帝既然下了这样的指令,裴公辅和郑时雍等人当然照办。他们也知道,将谢皇后暂时幽禁,是皇上所能接受的底线。
既然在处置亡国妖后一事上,皇上已经有了决断,那么宫外的民心,作为臣子的他们,当然要为君主分忧解难。事实上,在进宫之前,郑时雍已经想到了应该怎么做。
民心乱成这样,声势如此浩大,没有人在背后推动,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百姓中必有一些刺头,是这些刺头在引导着民心,只要将这些刺头找出来,事情就好办了。
如果这些刺头不肯合作,那么他不介意让他们知道朝廷的手段。——郑时雍这样想着,眼中闪过一丝杀气。
他能将动乱的太原府整治妥当,靠的不仅仅是柔和政策。像他这样一步步走上来的文官,实在太清楚什么时候应该柔和,什么时候应该用雷霆了。
如他所料的,京兆府兵找出了好几个刺头。这几个人平时不务正业,,在百姓骚动的时候,他们就躲在中间叫唤得最厉害。这样的人,什么时候都少不了。
郑时雍听了京兆府兵的禀告,却没立刻将他们抓起来,而是吩咐京兆府兵细看,这些刺头的背后都有谁。
林世谦已死,少尹耿介又一病不起,朝廷没来得及任命新的官员,京兆府事务就暂时落到了郑时雍手中。
听到郑时雍这样吩咐,京兆府兵俱是领命,很快就摸清楚了这些刺头的去向。只是,层层追查之下,所得的结果令他们为难。
这些刺头。最后与两处地方有所联系。一是与户部尚书张家下人有所接触,一是与林世谦的家人相关。事情很明显,在背后推动民心的,就是太子和二皇子。
原来,太子和二皇子都想对付皇后啊。只是不知道“一言身寸、亡国妖后”的说法,是谁人想出来的了。
郑时雍知道这关联后,也没有多有考虑。只是做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将这些刺头都抓到了京兆府衙。然后将东宫的谢登和二皇子府的长史林良请到了京兆府衙。
谢登和林良来到京兆府衙后,见到那些刺头,脸色就不太好看。却也没有多少畏惧。他们都没有直接与这些刺头接触,换言之,京兆府不会有什么证据。
尤其是谢登,他已大定了主意不管郑时雍说什么。都会矢口否认。因为他清楚自己的主子一定要对付谢皇后和谢家。
一言身寸,亡国妖后。这种千载难得的机会,朱宣明怎么会放过?幽禁谢皇后这个处置,在朱宣明看来还是太轻了。他要的,是废后!——如此。淑妃才有机会。
可是,郑时雍也没有多和他们废话,只是说道:“请两位来。是想请两位传几句话。这一次的事情,本官一定要平息。若是有谁阻拦,则政事堂与之为敌,本官在位一日,便永不休。”
他这番话说得轻巧,甚至连半点威压也不施加,却令谢登和林良脸色惊变。这是威胁,明晃晃的威胁,就算是东宫和二皇子府都不得不接受的威胁。
郑时雍代表的不仅仅是从二品尚书左仆射,他表达的是政事堂。而三省一台官制的政事堂,代表着文武百官,代表着天下政吏,即使是皇上都不能忽视。太子和二皇子岂敢与之作对、
谢登没有想到郑时雍态度会如此强硬,顿时冷汗直冒,略想了片刻,便回到:“大人的话,下官谨记。下官会将这话转达的。”
转达给谁听,自然不言而喻。谢登就算再清楚太子的心思,此时也不得不妥协。太子,毕竟还不是皇上,以后需要政事堂的机会太多了,怎么能与政事堂为敌?
谢登都这么说了,林良便更没有话说了。这两个人满怀反对而来,此时无比乖顺地离去。
至于这些刺头,见到谢登和林良乖乖离去后,连大气都不敢喘了。他们作为刺头,之所以敢出头闹事,就是因为有东宫和二皇子府的支持,现在什么都没了,他们还能做什么?
郑时雍倒也和蔼,笑了笑说道:“给你们两天时间,民心怎么起来的,就怎么给本官按下去。不然,京兆大牢的号监还多的是。”
这些刺头听了这吩咐,忙不迭地离去了,去按照郑时雍的吩咐办事。
郑时雍深知,民心到了这一步,光靠刺头去平息是不行的。在刺头动作的同时,他也带着京兆府兵,并从紫宸殿那里借来的虎贲军,直接去了百姓们闹事的街道。
他无须多说什么,光是杀气凛凛的士兵陈于百姓面前,就已经说明一切了。
见到握着长刀的士兵,沸腾的百姓就好像被浇了一桶冰水,瞬间就清醒过来了。这会儿,他们才发现自己在做什么,民怨、动乱……这些士兵了不是吃素,是会出手的!
他们便感到了害怕,在绝对的武力面前,谁都会感到害怕。而且对朝廷、士兵的天然畏惧,令他们不敢再有妄动。
震慑够了,郑时雍便开始怀柔了,他环视了百姓一眼,说道:“京兆出现的异像,朝廷已经查清是敌国细作所为,你们这样,难道是要帮敌国来对付朝廷吗?”
敌国细作,百姓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做法,一时间都安静了下来。作为大定的子民,他们当然不会帮助敌国。难道,亡国妖后的说法,真是敌国的诡计?
郑时雍继续说道:“皇上从善如流、爱民如子,你们既有所求,皇上也会酌情考虑。皇后有感于自己成为敌国谋算的目标,已自请礼佛一年,以平息此事。你们速速离开!此事,便到此为止……”
郑时雍深知,这些百姓大多是气血一时上涌,才会做这些事情的。亡国妖后一事,本是皇族争权之举,却牵进这么多百姓。他们,知道些什么呢?
事情,还是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