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羞得要笑出来。这年,希昭已交十七,早是沦嫁的年龄,一直却没什么动静。她当然不能着急,只是好奇,不晓得家里会拿她怎么办!耳边也吹过几句,说她的事爷爷做主。爷爷总是为她好的,只不过,近一二年,爷爷有些老糊涂。别人看不出来,希昭却很清楚,也是被她搅的。“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她有意说成“尔爱其礼,我爱其羊”,爷爷就跟着“我爱其羊”起来。希昭再去纠正,应是“我爱其礼”,爷爷以为自己是不会错的,非要说“我爱其羊”,想不到是真错了。这是祖孙俩一贯的游戏,但在过去,希昭无论怎么搅,也搅不混爷爷的。所以,希昭还是有一些些不安。从前年起,她就学着临倪瓒的山水,先是小品,然后大幅——“雅宜山图”。吴先生以为太难,有言道: “宋人易摹,元人难摹;元人犹可学,独云林不可学”,只怕是笔力受阻,而人偏锋。爷爷默然不言语,知道他想什么?想希昭出生那月的朔日,清晨薄雾中,台门上立着的姑师,细致而寂寥的身影,好似前生今世都在一身。希昭临什么人的画不可,偏去临散淡人倪云林,不知命在何方!就在这时候,终于来了个张太爷,爷爷心中的石头落地,却又有一种悲戚生起——他的手心里渥大的碧玉似的希昭,这会儿要离家了。
春天下聘,秋日便发奁。沈老太爷做主,这个丫头是要厚嫁的,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乡下田地已无有富裕,交上的租子只够一家全年嚼吃的,再分不出多的作嫁妆,这是沈老太爷的大憾。人们都劝解,申家是苏松大户,且是读书进仕人家,决不会眼窝浅,嫌贫爱富;如此渡海渡水到杭州娶媳妇,不晓得有多珍惜!老太爷这么顾虑,反倒小气了。老太爷略开解了些,但依然竭力,恐有不足。所备的妆奁为十六箱八橱四桌,用料为一般硬木,讲究是在漆工。杭城南边嘉兴斜塘,有一户杨姓人家,世代漆匠,祖上在宋时就为内宫用物制色,专会戗金细钩填漆。希昭嫁奁,一应为杨师傅亲手而为髹饰。那十六箱共分四种,一种单色朱漆,一种彩绘描金,第三种为雕漆,第四是杨师傅看家活,填漆描金——黑色为底,以细铁丝或刻或刷,如同作画中的勾法与皴法,然后戗上金银粉,所调配方来自宫中秘藏,不可示人。完工之后,黑漆底上呈现文饰:风起,云涌,水漫,雾罩,连在一起,竟是一整幅长卷,像似“淮南子天文训”——“天之偏气,怒者为风;天地之气,和者为雨”。八具柜橱,式样且不去论它,漆技全是传自倭国的嵌螺钿漆。四具厚螺钿,四具薄螺钿。那厚螺钿为玉白,嵌于绿漆上;薄螺钿深青闪蓝光,嵌于紫漆。图式一律花和鸟,花中以牡丹为魁,鸟中则首推凤凰。四桌一为四仙桌,一为梳妆桌,再是琴桌与画桌,桌上各有一对烛台,一对风灯。四仙桌上有果盒、暖碗、茶酒杯盅各一套、银筷四副;梳妆桌上摆黄杨梳盒、琉璃镜台、玫瑰胭脂、茉莉花粉;琴桌上是一具新琴,绿沉漆琴嵌螺钿徵;画桌上是五彩龙凤纹瓷管羊毫笔一管、歙砚一方、紫檀木笔架一座、白玉墨洗一具、龙脑香一盒,再有各色纸笺:贵州笺、蜀笺、苏笺、广都纸、薛涛笺、谢师厚十色笺,等等,等等。与十六箱八橱四桌所配,又有衣架、脸盆架、琴凳、春凳、杌凳、手炉脚炉、熨斗升斗、大小浴盆、各色提桶、什锦攒盒……总之,老太爷不遗余力,倾其所有,装了满满六条大船,顺风顺水地往上海去了。这时方才觉得路途的迢远。
母亲强笑道:自小学使筷子,就爱远远捏在梢上,如何教也教不好,今日可不就应在了远嫁这一说!全家上下便都戚然起来。晚上,爷爷召希昭到房里,教诲道:古人言,男有份,女有归,“诗”中的女子,无一不往“于归”,所以,希昭并非远行,而是归去!希昭说:无论怎么说,希昭都是爷爷的骨血不是? 苏松那家人,终还是生人。爷爷听了这话,心中多少有些喜欢,面上却作不悦,斥道:真是孩子气的话,怎么是生人?以后希昭就是申家的媳妇,姓也要改了,这就叫名至实归!希昭不服道:我偏就姓沈!爷爷这会儿真着急了:可不许任性胡来,这“沈”姓不过是借希昭的,早晚要还来。希昭就说:还你就还你,连名也一并还回,我自取个名!什么名?爷爷望着孙女,想不通这时间怎么如此无理,不管愿意不愿意,硬是拉着人往大里去,天真未泯,却眼看着要为人妻母。希昭说:我早就有名了,爷爷不记得了?爷爷很纳闷,希昭就说:武陵女史呀!爷爷“哦”一声:那不过是浑叫叫的,哪能当真。希昭正色道:我是十二分的当真!爷爷想是快走的人了,自有夫家做规矩,便不与理论,作罢了。
希昭的婚事,全按杭俗操办。花轿出发接新娘的前一日,就停在了男家厅堂。这一领花轿,内有三步深,第一步有梳妆台,台上搁洗手盆,漱盂,脂粉;第二步是一具矮几,几上放干鲜果和点心;新娘坐第三步的榻上。轿两侧和背面环有窄廊,沿窄廊一周层层烛台,说是百烛,其实不计其数。停轿的一日,入夜时分,百烛齐燃,将那三叠院的正堂照得个里外通明。待天色微明,晨曦渐起,轿里烛光熄灭,罩上轿帘,出门往码头去,乘船接新娘了。
自双胞胎出阁,闵就搬下楼,在小绸的套院不远处,收拾出两间向南房屋,移了进去,意思是与小绸亲而和柯海远。这样,阿潜的新房就做在了西楠木楼上。先前发送的妆奁铺排开来,里三层,外三层,装得个满满当当。惟有一张床必是男家所备,如此也铺的铺,盖的盖,垂帐结屏,也是满满当当。杭俗的规矩,接亲后便不能空床,而且必睡两人。睡哪两个呢?家中来回商量几番,先是让落苏带阿施,又觉辈分不合;再是让阿昉媳妇带惠兰,辈分是对了,却怕小孩子腌臜了新人的床。最后,还是定下了阿昉和阿潜,兄弟俩去睡这一夜。
当晚,小绸带兄弟俩上了楼。小绸头一回上西楠木楼,追根溯源,还是她的楼,因柯海纳闵,便发誓不上去。如今,许多岁月过去,不晓得多少人和事发生,又结束,当年的恩怨早已平息。倒是阿昉和阿潜,脚步颇为迟疑。两人长大后就没这么亲近过,要在一张床上睡一晚上。彼此都有些腼腆,扭扭捏捏的,看起来,是被大伯母押来的。阿昉临上床前挣着说一句:大伯子睡弟媳妇的床合适吗?小绸劈头道:你弟媳妇在哪里?又转过脸问:阿潜,你什么时候娶媳妇?阿潜已经睡到了床里,从被窝里答一句:明天!小绸心里好笑,嘴上凶着:这不结了!看着床上并排躺着的两个人,头脚都抵到了床档,便想起他们的母亲。母亲走时,这大的站在地上,头顶刚过桌面,牵着小的,穿了重孝,眼神惶惶的,都忘了哭他们的娘。好,很好!小绸在心里说,眼睛蒙上了泪,不敢多待,一扭头,走了。
阿昉躺到枕上,环顾左右,儿支玉白大烛燃着,映着家什上的新漆,融融的红光一团,不禁叹道:一个杭州城差不多都搬来了!阿潜说:就算一个杭州城,亦不过是市井坊问,哪比得上嫂嫂的官宦人家,深门大户。阿昉说:不论这些,单说人,上海千家万户,何苦大老远地去说一个媳妇,耗神费力的,不知能好成什么样!阿潜就辩了一句:其实是大伯看下的。阿昉却不以为然:一定是大伯受了人家的恩,所以才说人家女儿好。阿潜不高兴了:要照这样说,该是反过来,人家受了大伯的恩,才将女儿送咱们家,只怕我们对不住他们呢!阿防就笑了,伸过手在阿潜鼻梁上重重刮一下:还没见过呢,就喜欢成这样了。阿潜翻过身,对了哥哥,无比严正道:人家离乡离土路远迢迢地过来,咱们并不动弹,所以是他们吃亏吃大了。阿唠忍住笑:怎么补人家的亏呢?阿潜被子一蒙头:不知道!阿叻就想起自小拌嘴,说不过了,就是一声,“不知道”。这兄弟被大伯母惯着,渐渐与哥哥隔了心,可这会儿,就又回到了小时候。阿昉也认真起来,说:勿论远近,都是一个“缘”字。阿潜从被里伸出头:阿哥说的是三生石吗?这一回轮到阿昉严正声色了:“三生石”不过是传奇,并不是正史,所谓“缘”是指人和人的声气相通,情性相投,虽本人未曾相逢,但周边人却都有所感悟,才会四方撮合,成其一宗好事,要一味往不可知处推,就成了怪力乱神,下道了。阿潜就说:那么爹爹呢?爹爹是哪一种“缘”?两人都默了一下。兄弟问,几乎不提爹爹,虽然莲庵近在咫尺,可除去祭祖,他们从不轻易踏人。爹爹于他们完全是陌生人,并且有一种可畏。良久,阿昉说:爹爹是世外人,另一路的道行,也是有正途的。蜡烛燃到了底,房内的红光渐灭,沉入暗处,兄弟二人也都入眠了。
再过几个时辰,就有船靠肇嘉浜,一领花轿登岸,揭去罩帘,轿内烛光荧荧,十二名轿夫齐着脚步,稳稳上了石板街。薄雾中,早起人只见一幢光明行来。上海人没见过这个的,都伫足观望,前迎后送。行过县署,过如意桥,再从三牌楼与四牌楼间,过武庙,经城隍,折头向南,沿方浜两去,来到申府泱泱六扇排门前。
19 金枝玉叶
洞房花烛夜里,阿潜翻检希昭贴身携带的攒锦盒——朱色堆漆细雕山水房屋车船及船上的小人儿,盒里收着希昭白小到大心爱的物件,并没什么值钱的,却十分可爱,连阿潜看了都很喜欢,向希昭要了几样。一面螺丝卷边的西洋镜;一张南宋德寿宫梅花碑拓片;一串红绿丝线盘成虎、蛇、蝎、蜘蛛、蜈蚣图形的五毒索儿,但当捡出一枚青田冻石印章,希昭略略迟疑一下,还是点了头。接着,阿潜便在盒中淘出一件小针线荷包,翠蓝绫面上绣一只黄毛鸭雏。阿潜拿在手里左右看看,说:怎么像是咱们家的东西?希昭红了脸争道:你叫它,看它应不应!阿潜说:我无须叫它,它自会说话。就拿到灯下仔细辨认,果然在一丛乱针绣的水草里辨出“天香园绣”的字样。希昭这才不说话了。阿潜得意道:原来早就收了我家的聘礼啊!希昭低头点了阿潜要去的冻石印章,说:这不又被你们家讨回去了!阿潜这才知道冻石印章也是出自他家,不由想起前晚与哥哥阿昉的夜话,关于“缘”的说法。希昭到底与他有缘,远兜近绕地进了家门。看她这一盒小玩意儿,件件都有趣,他怎么就没有?可见她有见地又有心,说来比他还要小一岁呢!阿潜竟然有相见恨晚的心情。两人埋头检看盒里的东西,阿潜就觉有一股异香,渐渐弥散开来。不像花草植物的香,亦不是麝香,从来没嗅见过,特别的轻盈飘逸,不是嗅见,而是通体可感。阿潜问希昭口里含了什么,就要她张嘴看。希昭不解,张了嘴给他看,阿潜却上去亲她一下,两人都红了脸,闪开来。此时,阿潜发现那股异香不止来自希昭的口,还是发上、衣上、插戴上、以至全身,就问希昭到底被什么熏了。希昭回说是抹香鲸的香,人称“龙涎香”。阿潜恍然道:就是南宋词人王沂孙咏物词“天香”所写到的?“孤桥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来铅水”!希昭点头称是,夸奖阿潜记的书多。阿潜握了希昭手惊呼道:你身上有“天香”,正好人我家“天香园”,可不是“于归”了?希昭就想起爷爷说的话,不由也很惊异。
阿潜可说是在“闺中”长大,与人亲腻得很。希昭呢,爷爷有些当男儿养,性情爽脆明快,适时适处止住,不由阿潜滥情,实是相配。小绸冷眼旁观几日,暗中也服了气,面上却矜持着,并不与希昭多语。阿潜虽然娶了媳妇,依然一贯地粘小绸,“大娘大娘”喊个不停,什么都要与大娘说。从希昭处得的东西,统要献宝般地传给大娘看。小绸哪会稀罕这些小孩儿家的玩意儿,只是对那枚冻石印章略留意了,又听阿潜说了来历,就知道,这枚章是从莲庵的石佛凿下的碎料制成,可当作一尊小佛看,就嘱阿潜收好了。阿潜说:希昭给我的,自然会好好收着!小绸听了不免有些醋意,想到“有了媳妇忘了娘”的俗谚,可又经不得阿潜一会儿捏肩一会儿捶背地巴结讨好,心便软了。在阿潜,从来以为大娘是最亲,如今再加上希昭,他们三人是大家中的小家,要厮守永远的。所以,并没有什么隙罅,一切都因情而动,自然而然。成亲的日子真是他的美日子,两边都是亲,希昭又是另一样完全不同的亲。他那一派欢喜的样子,倘若不看他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就要被人笑话轻薄了。
春暖花开,两对年轻夫妻来到园子,乘一艘采菱人的船,由福哥划桨,在池子里游玩。水上正是繁忙时间,一条船栽藕节,一条船种红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