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七年- 第3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中却是若有所指,面见上官其实就跟面试一样,谁在那里面呆的时间长,谁占得优势就越大。在里头呆的时间长,那说明人家跟你有的说。面试的时候还可能会闲聊几句家庭,但是问题是,在这里,上官可不会跟你聊这个,只是说正事儿而已。上官跟你说正事儿,而且说的时间很长,那基本上就是要大用你了。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推理。

    老管家也是清楚,自家老爷对这位董大人是很看重的。

    董策笑笑:“有些闲杂事,我这人嘴笨,一时说不清楚,还惹得大人不快。”

    老管事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董策这等瞎话,又哪里瞒得过他?不过董策也不指望能瞒过,只是这件事他可不敢随意透‘露’,只是寻个由头搪塞过去而已。

    两人一边说些没营养的话一边往外走,董策却是回头,深深的看了一眼身后,方才抬‘腿’走去。

    他随口跟老管事扯着淡,心里却是忽然冒出来一个想法:若是自己能让那现在还不知道名字的刘若宰的‘女’儿倾心于己,那么会怎么样?

    想到这一茬儿,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董策,你在找死是不是?

    没错儿,刘若宰确实是非常欣赏他,器重他,但是这种欣赏器重,却只是停留在公事的范畴上。而两人的‘私’‘交’,却是不怎么样的,很不怎么样。毕竟刘若宰是为人,而董策是武将,文武之间天然巨大的鸿沟以及文人对于武夫百多年来的极度轻蔑导致的地位差距,就注定了他们两个人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私’‘交’的。

    说白了,就是刘若宰觉得董策这个下属在所有下属里头是个能成器的,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使得自己的投资不会落空,因此才会器重他。

    就拿纪纪大敏来说吧,刘若宰对他和董策的态度,在明面上是不太有差距的,但是在‘私’底下,刘若宰对待纪肯定是亲厚十倍。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人都是文人,因此就没什么鸿沟之说,很容易就变得‘交’情不错。

    至于文官和武将之间当朋友?你当这是开玩笑么?

    而董策也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刘若宰发现自己对他的宝贝儿‘女’儿有什么企图哪怕两人是两情相悦的也一定是会暴跳如。

    他的思维董策非常了解甚至可以模拟到:你一个区区武将,竟然敢觊觎我的‘女’儿,你算是什么东西!

    说白了,还是因为两人文武的身份差距。

    在大明朝,文官瞧不起武将甚至已经是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不但是文官,便是武将自己都接受了。刘若宰乃是安庆府世家书香出身,自己又是崇祯元年的状元,素有清名,真真是爱惜羽‘毛’的紧,怎么会把自己‘女’儿嫁给一个根本瞧不起的武将?

    就算是他同意了,别人也定然会对他多加冷嘲热讽。

    这甚至会影响他之后的前途。

    但若是把董策的身份换成文人,武职换成文职,那以董策这等年纪就能有如此地位,如此功绩,怕是刘若宰早就千肯万肯的,说不得在听说董策没有正妻之后还会来主动撮合。

    是以一旦董策敢打刘若宰‘女’儿的主意,刘若宰一定会对他下手,不留任何的情面。

    但是董策转念一想,这事儿似乎也不是那么没有‘操’作的余地。首先自己这边,自己虽然家中有一个红袖,但红袖只是妾‘侍’,以她的出身也经历,也是当不了正室的。内部的因素就排除了。

第464章 四六三 钱粮() 
而刘若宰这边,虽然风险极大,但是收益也是极大,先不说方才瞧着那个千娇百媚的小美人儿看着便是享受,能有如此娇妻,也是人生幸事。而这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一旦两人真的成了,自己成了刘若宰的乘龙快婿,那对于日后仕途的帮助,可就太大了!

    一旦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刘若宰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而自己成了他的‘女’婿,他又没有儿子,也没听说过有什么格外亲近的子侄辈,那么刘若宰下半辈子能够倾心培养的能是谁?

    只有自己而已。

    虽说刘若宰现在对自己颇为的器重,也很有扶持,但这扶持的力度,可是跟自己成为他‘女’婿之后根本没得比。

    如果说现在是一成,那么日后是十成怕是还要多!

    这是摆在面前的巨大好处,‘诱’人的紧。

    董策一路走一路向着,心中天人‘交’战,却是委决不下。

    这边厢,待他走了好一会儿以后,刘湘琬才敢站直了身子,看着他的身影已经消失了,不由得有些怅然若失,脸上便显‘露’出一丝萧索来。

    一边阿紫眼珠子咕噜噜的转了一会儿,忽然问道:“小姐,可是想见到那位相公么?”

    “自然是想的……啊,你诈我?”刘湘琬注意力没怎么集中,因此顺口便是把心里话说了出来,等说出来才回过身来,脸红红佯怒道。

    “嘻嘻,小姐息怒,小姐息怒……”阿紫装模作样的作揖求饶,咕咕一笑:“小姐,您若是想见他,我这里却是有个主意呢!”

    “别瞎说,谁想见他了。”

    刘湘琬啐了一口,但是接着便是声音一低,捏着衣角有些不好意思道:“你有什么主意?”

    终归是自己主子,阿紫也不敢再作‘弄’她,笑嘻嘻的凑到刘湘琬耳边说了几句。

    刘湘琬一双美眸也是越来越亮。

    ……

    出了兵备道衙‘门’,和老管家道了别,董策便带着人直驱武库而去。

    他现在手里有刘若宰批得条子,能直接去武库领取未来三

    个月的饷银,这些饷银是用来支撑他的八十家丁,以及磐石堡的六百兵卒的。

    有这些兵卒,也就意味着每个月在理论上他便多了九百三十八两白银外加一百五十石粮食的进项。

    这一次领三个月的,也就是将近三千两白银外加四百五十石粮食,有了这比进项的话,磐石堡的日子会好过很多。当然,这只是理论上而已,实际上能拿到多少,就要看自己本事了。而董策在这方面,向来是不落人后。

    再加上现在手里有刘若宰批得条子,因此也就更容易了一些。

    而且,这一次过去,他的目的可不是那么简单。

    上一次,董策是不认识武库在哪儿的,而且人头也不熟,便是找了纪,然后纪派了一个姓高的书办跟他一起去的。饶是如此,那赵满仓赵大使也是颇为不给面子,还跟高书办呛了起来,若不是董策识趣儿,及时的递上了银子,怕是那一次的差事就不那么好办了。

    赵满仓虽然只是个区区九品官儿而已,是整个大明朝的官僚体系中最低的一个层次,不过人家虽然官儿小品级低,但这实权可是极大。而且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你若是不给好处,就甭想领到武器银子。

    命‘门’儿在别人手里头攥着,由不得你不服气。

    董策先去了纪那里。

    这一次更主要的目的是提粮食,提银子,而恰好,这两种最为重要的物资都要过纪的手他名为粮草通判,其实更准确的说来,应该是钱粮通判。

    整个冀北道的粮食和银子,都管在他的手中,此中实权,简直是堪称恐怖。整个冀北道的所有武将,便是北东路参将黄琬这个在整个大同镇的武官序列中地位仅次于大同镇总兵副总兵的正三品武将,想要拿到军饷和粮食,除了要刘若宰的首肯之外,也要看纪的脸‘色’。

    钱粮通判一职,倒也并非是刘若宰的首创。

    初设于宋朝的通判是乃是一州之副长官,是为了防止地方权力过大而设立。通判与州知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粮、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知州共同签字……”

    也就是说,通判管钱粮,本就是正管。

    正统八年,宁夏中

    卫守备改设为西路左参将分守。天顺三年二月,又以宁夏镇副总兵协守。中卫城置副将协署。而且万历三十年的闰二月,在宁夏中卫,增设宁夏西路道钱粮通判。又在三十二年十一月,又改设为同知。

    这钱粮通判,在某些地方是存在的,虽然并不多。

    作为冀北兵备道手下的粮草通判,按理说纪是应该在兵备道府中办公的,但是问题是,兵备道衙‘门’并不大,而刘若宰又没有扩建的意思。偏偏他又是喜欢清静的‘性’子,因此本来应该在兵备道衙‘门’里头办公的那些下面的辅助部‘门’,只好都搬了出去。

    所幸周边的空房子还不少,倒是并无捉襟见肘之感。

    兵备道这个职位,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并非是常设的,通常是以该省的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兼任,在某一段时间去巡视某些军事要害地区。但是到了后来,就成了某些边境及要害军事区常设的一级行政及军事管理部‘门’,介乎于下面的各军堡和上头的一镇巡抚之间。就好像是巡抚这个职位其实一开始的时候都是中枢的都察院中高级别的御史肩负皇命去巡查地方一样,但是后来就成了一级封疆大吏。

    正因为兵备道这个职位是巡视改成常设的,因此期间也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说兵备道下面的这些随员下属以及办事机构,就不像是地方上的府县下面有县丞典史主薄六房那般,有着明确的规定,而是相当随意。而兵备道对于这些人的任免,有着极大的话语权。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按照他的意思来的。

    这些下属机构和随员都在吏部有编制有记录,也拿着朝廷的俸禄,但是更像是兵备道的‘私’人属员。

    作为相当要害的一个部‘门’,纪的办公机构就在兵备道衙‘门’的旁边,紧挨着。

    这是一个不大的小院子,只有一进,院子‘门’口挂了个匾牌,上面就写了一个字儿,一个大大的‘粮’字。按照刘若宰的意思,他手下的机构尽量‘精’简,人要用的少,名头‘花’活儿也要少,别‘弄’那些虚的。

    所以粮草通判这里,就挂着一个‘粮’字。

    说起来,纪这粮草通判也是个堂堂的六品官儿,比县太爷的级别还要高一些,却只是在这个小地方办公,也着实是有些憋屈了。

    ‘门’口有兵丁守卫,董策说明了来意,那兵丁进去禀告之后,便是恭

    恭敬敬的放行。

    院子不大,正房有五间,两边的厢房各自有四间,不断有人匆匆忙忙的进进出出,院子虽然不大,却是给人一种颇为庄严肃穆的感觉。有些军官打扮的人正自在院子里头等着,时不时的两边厢房里头就出来一个书办打扮的文士,手里拿着条子,陪着那武官出了院子。

    显然,这是带着他们去粮库提粮食了。

    董策也知道这一套,纪对于自己份内事把控的非常严,要想从他这里提走粮饷,不但得有刘若宰的条子,还得他对照之后盖上自己的大印,然后让手下人陪着这些武将去提银子粮食。

    如此做,主要目的两个,一个是为了防止库吏克扣,上下其手。第二个则是为了防止库吏和将官沆瀣一气,‘私’自昧下一部分粮食,进而瓜分。

    纪办公的所在乃是在五间正房里头最中间儿的那一间,得知了董策过来的消息,纪很给面子的亲自出了‘门’,站在阶下迎接。

    董策拱拱手:“纪大人,好久不见。”

    纪哈哈一笑:“汉臣却是这般客套,哈哈,别再外头说话了,快些进来。”

    说着便是拉着董策的胳膊,两人把臂进了屋子。

    院子里的那些武将都看的真切,不由得大是羡慕,便是守备一级的军官来到这儿也是等闲见不到纪的,却没想到这个年轻将官和纪大人‘私’‘交’却是如此之好。至于粮草通判下头那些办公的小吏书办更是把董策给记住了,暗暗告诫向自己万不可得罪了这位。

    董策却是心里清楚,纪这般在众人面前表示和自己的亲近,多半是故意的,而且原因估计是因为他弟弟纪长运。他猜的一点儿没错,正是这个原因。终归是自己弟弟在人家手底下做事,纪免不得就要对董策便表示表示了。更何况弟弟终于肯回来见他了,也让他感觉很是欣慰,对董策就多了几份感‘激’之情。两人进去,纪这里是内外两间,外间一个书办在那里坐着,充当秘书的角‘色’,内间才是纪的。一阵寒暄之后分开落座,纪着人上了茶。

第465章 四六四 七成() 
董策‘私’下打量了一眼纪这房间,感觉似乎唯有简陋二字可以形容。房子是青砖砌成的,四周的墙面都没有抹上膏泥,青砖就那么‘露’着。无力陈设也是简单,不过是一张宽大的桌子,一个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