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华尔来中国时间不长,中国话说得不是很流利,旁边有个翻译拼命翻译,才能让大家伙都听得明白。
不过,这一下大家伙都听明白了,然后都变色起来,才明白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这些将领还都是冷兵器时代的思维,觉得有城墙对防守多少更有利一些,没想到在火药武器时代反而会限制守方兵力展开,无法散开来躲避炮火,因此有害无益。
镇海是鸦片战争中的一场惨烈无比的战争,当时镇海的清军守将还想拼命作战,将城门都关闭后固守。
结果,英军到达后也不去采用爬城墙等传统攻城方法,而是在城外架设火炮,往里发射火箭炮和开花弹等,使得拥挤在狭窄胡同里,只等英军攻城后决战的清军成为最好的炮击目标,使得数千官兵全部遇难,血肉横飞,到处都是。
据说,事后进城收拾尸体的英军也受不了,当时就有蹲下来大吐特吐的。
有关镇海的事情这些将领多少也听说过,然后结合现在的情况一分析,突然明白如果己方退入城里固守,恐怕就是镇海的翻版。
最关键的是,华尔说得明白,己方一旦在城里防守,就会让叛军轻易就封锁住城门,到时想逃跑就比在野外难多了。
“贤婿说得也有理,那这仗该怎么打,你可有想法没有?”杨芳也是老于战事之人,明白华尔这番话有道理,立即变得和颜悦色起来。
“自然是采用野外正面对决的方法。
按照我们西洋战法,用火炮控制四方,然后利用洋枪队列阵而战,依靠火枪火力的优势步步推进,等到双方接近数十米以内的时候再开始射击,比拼的就是士气、意志和勇气。
我们洋枪队,装备着全美国最好的滑膛枪,在我的训练下士兵的作战能力也大幅提高,应该能坚持抵近到叛军跟前射击。
想那叛军必然不是正规军,也就是土匪一流,哪会明白这种正规作战的精髓,到时几轮火枪射过去,必然士气大降,转身逃跑,乱了自己的阵型,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全力追杀,大获全胜了。”华尔眉飞色舞地说道。
第三百六十二章 交战(求订阅)()
原来,华尔来中国比较晚,平时听到的又多是英国军队如何轻易战胜清军的故事,对李仙一方的军事实力存在严重的误判,以为对方只是趁着正规军跟英国军队正面交战,损失惨重的时候背后偷袭,才得以占领广州这个大城的乌合之众。
华尔手下的洋枪队只有一千多名,但自觉依靠这一千多名,对付一万多名清军不在话下(以杨芳军队的实力评估),觉得反叛军只有一万五千人,单靠自己的洋枪队对付起来也应该绰绰有余。
杨芳听了此话很不以为然,觉得自己这个女婿轻敌得很,但也不好在所有将领都在畏战的时候进行打压,只是勉励几句,夸奖其勇武。
这一天的军事会议就草草结束,并没有拿出什么具体的方略,但也不是一点成果都没有,至少大部分将领都明白这战斗非打不可,而且还不能打成守城战,必须出城野战,否则自己想逃跑都逃不了。
那么,这野战怎么排兵布阵,谁上前谁在后,就要费思量了。
几天后,李仙果然带着重兵进入宝安境内,直逼杨芳手下的军队。
本来,李仙觉得清军胆小无比,必然龟缩到城里试图顽抗,没想到对方很上道,居然把兵都拉出来,在野外拉开了阵势,竟是一副打野战的架势。
如果能在野外作战,减少对城内百姓的误伤和对物资的毁损,李仙还求之不得呢,大喜之下也拉开阵势,试图与清军正面决战。
李仙用兵更喜欢用堑壕战等方式,依靠防御设施的优势取胜,但真要打野战,李仙也不怕。
等到双方摆开阵势,杨芳这边是洋枪队上前列阵,有四门西洋火炮守护,在其后面才是传统的清兵方阵。
这清兵方阵就是火炮在前,抬枪队在后,最后面是冷兵器部队。
李仙一直想不透这样排兵布阵的依据何在,有什么好处,但这就是清兵的标准阵型,教科书上都写明了的,武官进京赶考做武举人或武进士,要考到兵法,都得按这个规矩答题,否则要扣分的。
李仙看了一会儿就明白,只要把这前面一千多人的洋枪队打败了,后面的清军方队八成就要自己乱了阵脚。
华尔对自己训练的洋枪队信心十足,将四门火炮安放在稍高的坡地上,然后以火炮阵地为基点,将一千五百名洋枪队排成五个方阵,一点点向前推进。
至于华夏军这边,也是一个团一千五百名士兵上前,分成五个方阵,守护住后方的火炮阵地,至于大部队则留守在后方。
这也算是这时代标准的野战作战方法之一,大部队作为预备队留下,少量精兵上前作战,这样就算有什么突发事件,应对起来也不会困难。
此时,从场面上看,两方军队出战的人数相近,队形也相近,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还真都是看着英国的军事教材训练出的军队。
华尔也算是很有经验的基层军官,看到对面的反叛军穿着一水的绿色军服,用的似乎也都是洋枪,从队伍排列到行进都一丝不苟,展现出与普通清军完全不同的军事素养和纪律性,就知道今天这事情玩脱了。
仅从远处的观察而言,对面的反叛军的装备水平到训练水平,都丝毫不在洋枪队之下,行走转换之间更有欧洲强军才有的一种自信,并不是什么自己认为的乌合之众。
更为关键的是,华尔自己知道自家的事情,清军这边也就自己的洋枪队可堪一战,后面那近两万多兵全都是样子货,而对面可是密密麻麻一万五千多人全部都是纪律严明的火枪队,这还怎么打。
不过,作为军人的基本素质华尔还是有的,并没有一看情况不对,就立即转身逃跑的想法,只想着好歹把上前的一千五百敌军打败,然后趁势后退,至于后面的战斗就只能随机应变了。
按照这一时代的标准战法,应该是双方各自火炮相距三公里左右,然后各自派遣步兵上前,互相推进到一百米以内后开枪射击,也就是排队枪毙,然后就看哪一方坚持不住,先崩溃逃跑。
只是,中国反叛军的打法却很奇怪,步兵前进了五百米左右,就停了下来,在地面上构筑什么防御设施,等过了十分钟左右再继续前进;之后又推进五百米,然后又停下来在地面上做土工作业。
华尔仔细观察,发现中国反叛军每次停下来再前进,就会留下数十名士兵还有四五个长长的金属管子。
看到这些金属管子的位置和方位,华尔突然明白过来,这应该是某种远距离火炮类的东西,也就是中国人每次停下来,都是在构筑火炮阵地。
可是,那些管子明显很轻,而且十分钟就构筑火炮阵地也未免太快了些,使得华尔只能暗暗祈祷这种火炮的威力很小,毕竟火炮越重威力越大,不是吗。
不过,反叛军的指挥官显然非常谨慎,推进了一千米左右后就不再继续前进,而是围绕着那种奇怪的火炮阵地,摆出防御的阵势。
这一下,华尔就不由暗骂对方混蛋,现在双方步兵的距离就有一千五百米左右,己方火炮炮台离对方也有两千米。
也就是说,洋枪队的火炮打不着对方,但如果洋枪队继续前进,就会进入对方的火炮射程,然后在对方火炮的覆盖下前进,这造成的损失和对士气的伤害,都是不可低估的。
如果是训练不足的军队,在炮火覆盖下直接崩溃都可能,而华尔恰恰知道自己的洋枪队其实训练和经验都很不足,顶着步枪火力射击还有可能,在火炮打击下前进就几乎不可能了。
这种情况下,华尔只能命令步兵先停下前进的步伐,原地站定,同时祈祷对面的军队能勇敢一些,也遵守一下军队作战的规矩,能够继续前进。
事实上,所谓的排队枪毙战术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时候需要双方指挥官和军官的默契,否则很多时候就会走样,打不起来。
像中国反叛军这样,行进一半就停下来,想以逸待劳,让敌人在火炮攻击下前进,然后轻松取胜,就是最典型的砸局做法了。
这种情况下,对方自然不会上当,也停下来不动,然后双方就有可能一整天都不再前进呢,小心地游走在火炮有效射程的边缘,最后这一仗就打不起来,只能不欢而散了。
第三百六十三章 炮火压制()
在军队里,采用这种做法的指挥官被冠以懦弱无能的称号,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再被重用。
华尔此时把敌方的指挥官诅咒了半天,心里却有些松口气,如果这样能糊弄一天过去,多少也算是好事情。
华夏军这边出战的一千五百名士兵的指挥官叫马进宝,原先是三元里泥城村的普通村民,在第一次三元里作战的时候才被李仙招进队伍中,比起王小明和陈广胜等雷州护卫队出身的军官,在资历上就差了很多。
还好,马进宝小时候读了几年书,虽然没读出什么名堂,但也算开过蒙,会写会读会算,在军队里也算是有知识的。
加入到李仙手下后,因为识字,在学习武器用法和军事条例等方面就比别人快了很多,很快就脱颖而出,然后在战斗中立下不少功劳,最后成为一团之长,在李仙手下的三元里派系中也算是前五名之内的高官。
此时看到华尔的洋枪队停下来不走,马进宝不由得冷笑一声,如果是一般的欧洲军队战法,这种做法可能还有点用,但在中国却不太管用。
李仙以前给军官的讲课的时候,评论起中国和欧洲在军事方面的不同时就说过,双方最大的不同就是“欧洲军队重胜负,中国军队重生死”,着眼点完全不一样。
按照李仙一贯的做法,华夏军也学习欧洲军队的排队列阵作战方式,但实际应用上却完全不同,看着相似,但实际作战却完全不同,特别对没有接触过华夏军作战方式的人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
此时,马进宝一连串命令下达,大部分步兵都留下来不动,护卫着火箭炮炮台,只有三百名步兵继续前进。
华尔看着反叛军只派三百名士兵前进,不由得一愣,这是什么战法,难道是派出来送死的。
只是华尔的战斗经验也很丰富,按兵不动,想着如果这三百兵见好就收也就罢了,如果真想冲击自己的本阵,拼着折损点兵力,也要把这三百人全部吃下。
然而,反叛军的三百人推进了三百米左右后就停下来,分出一些人平整土地,放置那种长长的金属长管,却是又要建立那种简易的炮台了。
华尔看完不由得破口大骂,这又是搅局的行为了,在正经的欧洲战场上,如果有军官敢用这种手法,就是赢了也要成为笑柄,不会有任何前途的,也就是东方一再出这种搅局的行为。
华尔立即命令己方炮兵射击,阻止这些不讲规矩的反叛军构筑炮台,可惜此时洋枪队炮台和反叛军前进炮台的距离为一千七百米,刚好在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之间,而且洋枪队的火炮只有四门,数量太少,竟没有什么效果。
华尔突然明白过来,对方这是明摆着欺负洋枪队火炮少啊,如果华尔手下有足够的火炮和炮兵,此时就能分出一部分炮兵,也上前构筑类似炮台,但此时就只能光看着了。
至于派步兵上前,华尔想了想也否决了,那样一来洋枪队就要在敌人的火炮有效射程内前进一千多米,其中的变数太多了,而且那样一来正好落入敌人的圈套。
反叛军的指挥官摆出这种阵势,恐怕就是要逼迫自己冒着火炮前进,或者顶不住压力,直接后退吧。
无可奈何之下,华尔下了一个非常愚蠢的命令和一个非常明智的命令:“传令下去,火炮部队分出两门火炮,前移五百米构筑炮台;另外,命令所有步兵排松散阵型,以防御敌人的火炮射击。”
立即便有传令兵一层一层地把命令传下去,使部队依照命令行动。
步兵原来排的是相对密集的阵型,士兵和士兵之间几乎是肩并肩的,这样能更好发挥火力优势,如今下达命令后,士兵就立刻开始移动,使得每个士兵间的前后左右间隔都达到两米左右。
这是一种极为适合对付火炮射击的阵型,就算有炮弹落下来,最多也就杀死一两个士兵,能造成的伤亡比密集队形时少很多。
李仙一直在后方远远地观察着前方的交战,看到洋枪队变换阵型后沉默地点了点头,看来这洋枪队训练还是可以的,能在对战的时候就能改变阵型,至少以前的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