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名本是农家子弟,初上战场时毫无经验,另二位是武将世家出身,稍有武学根基。
但五人皆经过数十年战争的磨练才晋升成为禁军统领,官拜把总,名实相符的精锐。
武道,殊途同归也。
武将身体力行,在战场中磨练出不输给武林高手的战斗技巧,更胜有之。
王晦意在剑先,在典籍中找寻前人之路,强之源,古人千年经验也。
战争之中将士磨练武力,学习狡诈,再靠着老天给与的机运,他们成为了明朝的基石。
五军营最强战力参上。
他们是步骑中军丶左军丶左掖军丶右掖军丶右哨军人之把总。
三人持枪丶一名手握丈八蛇矛丶唯有一将苗刀在手,盔甲也最为轻巧。
王晦无惧,今天哪怕是五绝挡在面前,他都要强行突破。
但敌人的武艺惊人,善斗,又着重甲,彰显了优势,隐藏住弱点。
王晦要取胜唯有趁隙。
而在王晦思考的瞬间,五名禁军把总不假思索立刻攻击。
左军把总枪尖朝王晦喉头刺出,方位精准,动作流畅,战场中喉咙便是盔甲最难防御的要害,他的锁喉枪不知刺下多少亡魂。
但他们面对的是鬼才王晦,王晦躲过枪尖,快剑如电闪,疾刺向敌人的眼睛。
眼睛正是每副盔甲必须显露的部位,便是弱点。
刺瞎眼睛,若非持续深入十吋,敌人不会产生性命危险,但是一旦失明,失去了平常赖以维生的感官,可使敌人瞬间丧失战斗能力。
眼看便要得手,右哨把总踏步上前,以单刀架住王晦快剑。
这一招架,王晦的身子略停,登时成了标靶,另二柄枪尖与丈八蛇矛朝王晦扫来。
王晦这次不退不闪,使出自创的紫阳剑法。
“师兄我来助你。”一名青衣武院生高喊,长剑直取一名持枪把总。
王晦见院生想前来援助,左手按住他的剑往後一甩,不让院生接近五名禁军把总的攻击范围。
“退开。”王晦喝道。
“为何?”武院生不解道。
“这五人武功高强,你们不是对手。”王晦道。
“我能尽我微薄之力相助。”武院生道。
“我若分心,你会被杀,我也会因要保护你而受伤,你现在的工作,便是保护好我方手无缚鸡之力的院生们。”王晦道。
任何人介入五对一的战斗无疑是画蛇添足。
王晦施展毕生武学的精华“紫阳剑法”,剑上寒星如龙瞳一点睛。
紫阳剑法乃是王晦钻研儒释道百家经典所创,其精妙更胜清涟剑法,其古璞更严於罗汉拳法,经露一酌点化後,威力十足,但架构未成,是以还未传给其他院生。
王晦剑光闪烁,敌人武器任其摆布。
三枪一矛一刀,无法伤及王晦一毫。
禁军与书院双方同时惊讶。
不只五军营的士兵,只要是禁军的全体弟兄都知道这五名把总的实力,绝对是全朝野最强,虽非江湖闯荡的练家子,但征战南北的硬底子,他们五个是全禁军的精神象徵。
如今居然五人打不过一人,当真是奇耻大辱。
另一方岳麓书院院生也从未看过有人能在王晦手中支持过五招的人。
五对一激战中,两方人马不由得停下手边的杀戮,将眼光注目在五军把总与鬼才王晦身上。
战场肃静,霎时只剩五军把总的枪风丶刀声,与那夺目的剑光。
但这其实并非是五对一。
重点在於五军把总的战斗特性,他们擅长在战场杀敌,能在万军之中杀出一条血路。
能调兵遣将,五路禁军相互配合,而从未学过在打斗中五人围攻一人。
五名实力高强的武者围攻一人,前所未闻。
战场尝有三英斗吕布,而未曾有五虎斗战神。
充其量不过一对一,对一,对一,对二。
二者乃是那拿苗刀者与刺出锁喉之枪兵。
两人的刀与枪搭配的天衣无缝,屡次把王晦逼入绝境,好在有其他敌人的抢与矛将攻势错乱,让他可以有馀力招架还击。
又是一次配合恰到好处的夹击,刀连斩,枪锁喉。
王晦躲无可躲,本是要以剑硬挡下这夹击,可此时另外一柄长枪朝王晦下盘猛扫。
扫击进攻搭配刀与枪,来势并不慢,甚至相当快速,只可惜太快了,没与刀与枪配合好。
长枪抢先一步扫向王晦的腿,王晦原地一跳,踩着枪棍,借力从那刀枪夹击中跃开,登时无损躲开。
第240章 杨()
使扫枪者,名为杨宝殿,他是杨寒枝的堂兄,使得一手好枪法乃源自家传,乱世征战跟随在徐寿辉左右,而在部将陈有谅弑其主後,转投朱元璋旗下,之後屡战奇功,而在禁军有一席之地。
杨寒枝为杨宝殿远房堂弟,两人年差二十,乱世平定後,其母带杨寒枝投靠杨宝殿屋檐。
杨宝殿膝下无子,待寒枝如父如兄,见寒枝眉目清秀,典故道理对答如流,天资聪颖,遂将其送往白鹿洞书院,望能将其培育成国家栋梁。
未料杨寒枝参与书院的改革,杨宝殿乃一介武官无权过问政策核心,又身为禁军把总受命前来镇压暴动,实是痛心疾首。
杨宝殿在岳麓山脚见到杨寒枝死而不坠,大眼圆睁,铁铮铮为了理想而战的样子令他感慨万千。
那记扫击是刻意先使出来的,目的便是要让王晦躲过凌厉的枪与刀夹击,他觉得书院改革罪不至死,无奈他无力回天,只能暗中帮王晦。
锁喉枪与使苗刀的两人眼睛齐往杨宝殿望去,就算配合的多不好,这可是极为致命的错误,更何况他们三人是熟识。
苗刀“关子建”,锁喉枪“林淡”。
三人皆曾是徐寿辉旗下,时常切磋武艺,林淡的锁喉一枪还是经过杨宝殿千次琢磨才能无懈可击。
关子建与林淡持续着刀枪夹击,不时有蛇矛与长枪的驱赶王晦,而杨宝殿便是进攻最少的。
人多手杂,杨宝殿隐不出手是正确之举,但若是在贸然出枪救王晦,必定会被发现,责罚下来,包庇者与之同罪,杨宝殿不能使杨家上下遭受牵连。
杨宝殿在四人只中来回飞窜,硬是将战斗空间缩小,战斗距离变小,抢矛的挥洒登时受限,那便是王晦剑的优势。
王晦挥舞着紫阳剑法,即便范围缩小显现优势,敌人的攻势依旧密不透风,还是无法瞬间取胜。
心想必须另想办法将他们逼退。
王晦发现有三人的武器有劲力施展而无内力贯通。
内力能转换成劲道,劲能发,而不能凝。
这是典型由外功领悟内力的缺点,枪头尖锐之劲能贯穿野猪之背厚皮,但枪身却没有内力凝聚如寻常木棍,力斩可断。
王晦冲锋,剑锋在前,决定将二枪一矛先行斩断,挫禁军把总的锐气。
剑过,枪断,禁军士气大减,若在武林之中的比试,五军把总便算输了,可惜这不是比试,而是一场战争。
五军把总接过随从捧上的武器,再度挡在王晦身前。
王晦只前进了一步。
饶是王晦逐一与五人交战,经过一番车轮相斗,王晦逐渐力竭。
锦衣卫游有竽本以为五军营把总能拿下王晦首级,没想到尚嫌不足。
“你们在干什麽?看戏吗?给我开枪。”游有竽吼道。
“有我们的人混在前方。”锦衣卫百户道。
“还在等我下令,立刻整队。”游有竽道。
火枪兵迅速排回队形,因人数减少,火枪被院生砍断损毁,本是三十六人两队二排,一横列十八人。
现在只有两排,前排九,後排十人,共十九名神机营火枪兵。
弓兵的经验足,不待命令已列阵完成。
“射。”游有竽大喝。
岳麓书院武院生勉强能挡住弓箭,但对火枪完全没辙,只能以桌子招架。
第二轮子弹飞来,子弹已经贯穿了桌子,射中了院生,痛呼此起彼落。
王晦听见後方哀鸣,长剑加速,加速突破讲堂大门。
退後的,却是王晦,心急反而吃不了热稀饭,王晦不进反退,退回原点。
王晦心急如焚,连连进剑,院生的人数还是一分一秒的锐减。
火枪兵装填弹药时,“碰”一声巨响,游有竽抬头望向讲堂屋顶破洞,天空之中有着紫色的火花,这是神机营射向天空的暗号,游有竽知其意,下令五名禁军把总让道。
王晦见五名禁军把总各往旁边退开,门口近在眼前,他知道其中必定有诈,但是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岳麓书院院生走出讲堂发现庭园内布满了神机营的火枪兵,四面之墙亦有火枪兵列队,所有的枪管对准着岳麓书院院生。
讲堂外头仍是黑夜,无数火炬照明庭院,百具火炮的影子在火炬下晃动。
如此大量的火枪,王晦也没把握能挡住所有子弹,何况还有五名禁军把总在後。
此时游有竽高声道:“王晦我们打个商量如何?”
“商量?你方才说奉皇帝旨意把我们赶尽杀绝,现在却要何我们打商量?”王晦道。
“你们当然会死,但是我能让你死得痛快些。”游有竽道。
王晦不理会游有竽的商量,在脑中思索对策。
“你们几个月前还是文弱的书生,现在却武功陡进,虽还尚不敌夜行侍,但再多练个几年必然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对你们的武功很感兴趣啊,若是你们将所有秘笈写给我,我可以将你们的武功发扬光大。”游有竽道。
“为何要给你这废物学书院武功,我们是要让百姓习武自保自卫,强兵富国,不是给你欺压百姓的。”王晦道。
“你们都要死了,武功失传,不觉得很浪费吗?”游有竽道。
“不给。”王晦道。
“我给你一炷香的时间考虑。”游有竽仍不放弃道。
王晦仍苦思活路,不得其解,枉他号称鬼才竟对现况完全无计可施。
岳麓书院院生也在旁细声讨论,神色却不如王晦慌张。
忽然一名岳麓书院院生迅速冲出去,来到枪阵前,才刚斩倒一名火枪兵,随即被集火枪杀。
王晦暗叫怎麽能如此横冲,实在太过莽撞。
“别冲动,冷静。”王晦道。
“这不是冲动。”另一名院生声音颤抖说完身子立刻跑出去,手里拿着桌子期中一根桌脚。
这名院生步履拙莽,连跑几步都会气喘,任谁都看得出他不会半分武功。
院生大叫壮胆跑向火枪阵前。
一名火枪兵慢调斯理将枪口对准冲来的敌人,扣动扳机,子弹精准命中院生的太阳穴。
院生随即倒下,眼神呆滞,一命呜呼。
空气中仍散布火药燃烧的白色硝烟。
“你们在作什麽,老实的待在我後面。”王晦道。
“晦师兄,我们终於发现你做不到,而我们能办到的事了。”一名武院生道。
“啥?”王晦道。
“你救不了我们,而我们全体舍了自己这一条命,却可以保你能出去。”
第241章 夏()
此名岳麓书院武院生唤作夏雨生,老家在四川,与黄芍先生乃是同乡,本是大户少爷雇来的书僮,但在主人离奇死亡後,更与四川失去连系,他没有半点盘缠回老家,便在岳麓书院打杂挣钱。
夏雨生大字不识,却对武功很有兴趣,王晦闲着便指点他一点武功,作为未来书院试验性的武功教学课程,也成为岳麓书院武院生。
“你这是送死。”王晦道。
“晦师兄你是聪明人,你应该知道我们不可能全部活着出去。”夏雨生道。
“”王晦不语。
“如果岳麓书院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我们希望那人是你。”夏雨生道。
“我能带走一人。”王晦道。
“带走黄澄吧。”院生指向身後的矮小少年。
“不要,我要留下来做烈士。”矮小少年黄澄一身书院青衣,年纪在院生之中最为稚嫩。
“你年纪太小了,懂什麽是烈士。”夏雨生道。
“我年纪大到知道什麽是慷慨就义。”黄澄不服气道。
“你还有留下两个妹妹在四川深山之中不是吗?”夏雨生道。
黄澄乃是黄芍先生之孙,父母双亡,由祖母养育成人,因黄澄年纪到了,黄芍便接黄澄至岳麓书院读书,只是没想到居然碰见如此巨劫。
“我要留下。”黄澄道。
“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被封住穴道,我带你走;二是你跟我走。”王晦直言。
王晦语气凛然,有股令人难以拒绝的威严,黄澄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