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欢迎他们兄弟今后有时间去陕西玩。
九月,杜三夫人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孩,母子平安。杜家上下都很高兴。杜渊之也很高兴,还特点派了常胜带了好多礼物回来慰问。杜玉清这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着一个婴儿,看着这样一个小小的人儿闭着眼睛打哈欠,举着拳头睡觉,看着他哇哇地哭,她的心里温柔如水,生命是如此的不可思议,让她充满了敬畏。
腊月时杨应宁被召还朝,拜为户部尚书,此前朝廷已经嘉奖他为太子少保,并赏赐了千两金锭。杜文斌没有和他一起回来,他因为他平乱有功,被朝廷嘉奖为游击将军,现在仇钺手下听命。本朝在军事上实行九边镇军的编制,领军镇守一方的自然是总兵官,他下面是几个副总兵。总兵和副总兵下面是实际带兵的统兵大将参将军,接着是游击、守备、操守……等各级将军。明眼人看出来了,这游击将军不仅比杜文斌原来在京城的官衔足足提升了三级,还是个实权职位,而且凭着他和仇钺曾经并肩战斗过,是共同患难过的战友,上面又有杨应宁的人情照应着,今后只要杜文斌没有放下什么大错,他以后的仕途必然会一路顺风。很多京城权贵子弟不由得心生羡慕,但羡慕归羡慕,真正下决心愿意跟着学的人没有几个,宁夏是个艰苦的地方,让这些公子哥儿跟杜文斌一样去那里风吹日晒,在黄沙漫漫中过着贫瘠的生活,有的人真是宁可死了。所以家长们只能怒其不争却也无可奈何,除了羡慕还只能只是羡慕了。
年底,吏部颁布了新一年的官员调任名单,其中有现在的杭州同知杜渊之因为官评优异,被升任为福建泉州府知府。这下所有人都惊呼了,杜家最近可真是好事连连,势头太旺了。可是让众人惊讶的是杜家却没有什么异常,杜凌老爷子还是那么谦和低调,杜家孩子还是那么谦恭有礼,杜家人似乎都没有受到这些事的影响,该干嘛干嘛,平静地过日子。
准备过年的时候,杜玉清突然听说了一个让她感到五雷轰顶的消息。
早些陕西副总兵郑挺秘密上书朝廷,状告总兵程炫君是宁化王余同党,如今朝廷已经初步查明郑挺所报不虚,已经派人把程炫君从陕西押解到了京城,他的家人亦全部被抓,就等都察院核查后,皇帝的朱笔一挥,就满们抄斩了。
杜玉清着急的不得了,赶紧让范斯远去打探事情的原委。
原来郑挺状告程炫君是宁化王余同党的证据有二,一是程炫君当初亲率三千精锐快马北上抵达宁夏和陕西交界的青铜峡,实际上并不是为了抗敌,而是已经和宁化王密谋好一起造反,后来是因为仇钺出其不意迅速地抓住了安化王,才打乱了他们原来的计划,使得程炫君不得不立刻见风使舵做出一副带兵前来平叛的姿态,实际上他早已包藏祸心,随时可能东山再起。二,郑挺手上有一封宁化王在起兵的时候给程炫君的一封亲笔信。信中宁化王感谢程炫君对他的支持,许诺他登基后即封程炫君为西北王。
平定宁化王叛军后,朝廷对宁化王叛乱的事情进行过评估。宁夏这种边镇地方,既没有丰厚的物产,也没有繁荣的商业,他宁化王靠什么起兵?打仗可是要钱的。像安化王手上有两万多兵力,每打一天仗就需要付出一万两白银。而本朝实行的是军户制度,士兵是没有军饷的。朝廷划拨的军费只包括铠甲器械,战马等物资,而士兵平日的吃喝用度,则要依靠他们自己在军屯的劳动。问题是军屯也要付税,军官们还得从中克扣一道,所以一年耕作下来,士兵们往往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有钱发了。所以,一旦边境有战事发生,要让士兵去打战了,士兵们都会伸手要钱,不见到钱,大家也不肯上去拼命。如此一来,军队开拔要有开拔银,作战时要有敢死银,死了要有抚恤银,军功要有犒赏银。战争结束,军队回家了还得发一笔遣散银,方方面面都要有银子,否则士兵根本指挥不动。
那宁化王朱寘鐇想靠什么打仗呢?
对朱寘鐇的审讯结果让都察院的官员们啼笑皆非了。原来安化王想像自己是成祖,幻想着自己檄文一出,就像什么盖世英雄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各地官员百姓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他就一路顺风顺水地杀进京城。
他也不想想当年成祖靖难的时候,除了他手上有一支百战雄师之外,他老人家已经控制燕京十多年,整个地区的税收都归他支配,手上的银子海了去,又有蒙古人支持,又有高人的指点,所以可以势如破竹。而安化王同成祖这个祖先相比,不仅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穷得简直就是一个叫花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还敢痴心妄想造反后能打到京城?
如今郑挺送来的这封信补上了这个缺口,解释了宁化王造反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之所以敢造反是因为有了程炫君的支持,因为有了程炫君的支持他就能得到富庶的关中平原的财力支持,还有陕西的三万兵强马壮的军队,有钱有人,什么事情不能做?所以宁化王才有底气起兵。
杜玉清心里一紧,从这些消息来看,程炫君是安化王同党的事情似乎是证据确凿的事实了。难道无辜的程羲和因此就要受到连累,随他的父亲一同被杀头吗?想到这里她心如刀绞。
她该怎么办?她该怎么办?到底怎样才能救出程羲和?她一时心里大乱,没有了主意。
第三百八十二章 茫然无措()
范斯远是第一次看见杜玉清这样茫然无措的样子,心里很是心疼,安慰地说道:“你别着急,事情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
杜玉清沉浸在水深火热的焦急之中,听到范斯远这样不咸不淡的反应不由得火冒三丈,脱口而出说道:“你当然不着急,事情又不是发生在你身上!”刚说完看见范斯远受伤的眼神,她一下意识道自己说得太过分了,止住了话头,但还是阴沉着脸不愿搭理范斯远。
范斯远长舒了一口气,好整以暇地说:“阿杏,好朋友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心里也很难过。不说其他的,就冲着羲和兄在诏狱里对我们父亲的照顾上我们也要想尽办法来救他。”
一番话把杜玉清说愣了,她才意识到范斯远和她一样在杭州时就认识程羲和了,又因为托程羲和照顾狱中的父亲两人没少打交道,说不定两人的关系还挺亲密的,而自己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事实真相,自欺欺人地认为他们俩是不认识的人。想到这里杜玉清的脸上刷地变得红了,感觉自己心里的小秘密已经被范斯远看得清清楚楚,顿时羞愧万分。
范斯远似乎没有注意到杜玉清的心思活动,他继续说道:“我想了一下,目前这个案子中有三个漏洞。”
杜玉清一下被他的话题吸引,抬起头来认真地听他说。范斯远嘴角不禁浮现出微笑来,阿杏果然还是对朋友最好了。一说这个话题就能吸引她的注意,而且冰释前嫌了。
“一、为什么程炫君只率三千精锐到达青铜镇?如果真是宁化王同党,他应该率领的军队是三万而不是三千。
二、他是在宁化王讨伐檄文出来之前到达的?还是之后到的?如果是之后到达的,要如何证明他的清白?
三、宁化王给程炫君的信是真是假?是感谢信还是招贤信?这有很大差别,一个是他们同党的铁证,一个只不过宁化王广想要造反广撒出来的鱼饵,只不过陕西这个位置太重要,这个鱼饵自然比较大。有计划我们要拿到这封信看一下,亲眼鉴别一下才行。”
杜玉清此时已经恢复了理智,她觉得范斯远说得几条都很有道理,不由地点头赞同,然后又提出了一个困扰自己的疑问,她说:“我感觉这个副总兵郑挺很有些问题,有机会也应该查一下。他是什么时候觉察到程炫君大人是宁化王同党迹象的?为什么事情过了这么久才揭发出来?他又是如何拿到这封密信的?如果程炫君是宁化王同党,照理来说,他早就应该把这封信给毁了,怎么会留下来给人做把柄?这里面漏洞太多,必须也查清楚才行。”
“嗯,这个线索的确很重要,我刚才一时没有想到,还是你考虑周到。”范斯远一副全心佩服的模样,目光含情地注视着杜玉清点头同意,杜玉清立时脸红了。范斯远不仅没有计较自己刚才对他乱发脾气,还不计前嫌地赞同自己的观点,这让她心里又羞又愧。范斯远是个男子,平常在外边又因为睿智聪明永远都是那个被人奉承的对象,如今却在自己面前低姿态,这让她心里不能不充满了感动。
她歉意地对范斯远说:“对不起,刚才我冲你大声了,是我不好。”
“唔唔!”范斯远一边摇头一边说:“没关系啦,你是救朋友心切,而我说话太随意让你生气了,活该被你骂。”他嬉皮笑脸做出一副又委屈又不得不委屈求全的姿态。
“谁骂你了?我只是声音大声了一点好不好。”杜玉清不好意思了,又无法反驳,只得小声地嘟囔着争辩。
范斯远立刻笑得眉开眼笑,说道:“我知道阿杏你不是生我的气,只是心里着急才会对我大声的。不过,”他委屈地嘟噜起嘴来说:“阿杏,你怎么大声都没关系,就是千万不要误会我,我们俩才是自己人,我永远会站在你这边。你以后遇到事情,千万不要自己着急,我们一起有商有量共同来解决,好不好?”
杜玉清心中一软,“我们俩才是自己人”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她,她不由地点头同意了。范斯远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眼睛亮晶晶的都充满了笑意。
他们两人又商议了一会儿调查应该从何处着手,范斯远如今虽然在都察院任职却不过是最小的检校,他也不是该案件的经办人没有权利去查验材料,更没有多大的面子去见左右都御史请他们帮忙。他们讨论的结果是他们目前唯一能求助的对象就只有杨应宁了。作为一个在官场淫浸多年经验丰富又有正义感的朝廷大臣,他应该很熟悉这样朝廷大案的流程和要务。
可惜的是杨应宁对他们说的这个事情并没有多大的同情,他觉得目前的证据确凿,很难翻案了。他说:他和程炫君不熟悉,程炫君是在他离开西北后才到陕西任总兵的,他昔日的部下对程炫君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欣赏他的人对他评价很高,说他这个人能力强,治下严格,赏罚分明,部下都很拥戴他;不喜欢他的人则对他十分憎恨厌恶,说他刚愎自用,任人唯亲。总之,这是一个曹操一样的枭雄人物,这样的人会造反不奇怪。
杨应宁对郑挺倒是印象良好,说他是位老将了,在边境勤勤恳恳几十年,生活简朴做事踏实,在军中威望极高。
杜玉清和范斯远告辞出来时,都失望地叹口气,杨应宁这条路堵上了,他们只能进行下一个步骤。
当天晚上,一个黑影在夜幕的掩护下爬进了督察院堆放审理程炫君案卷的房间,偷出了该案中作为程炫君谋反的最重要罪证——那封宁化王写给程炫君的信。杜玉清和范斯远拿到这封信一看,大失所望,这份亲笔信上实实在在是宁化王的亲笔所写,他以熟络的口吻感谢程炫君对他的支持,今后需要他配合的地方,再三许诺事成之后给他西北王的位置。信中所写的内容和后面发生的实际情况严实合缝。
杜玉清和范斯远相对无言,他们这下走入死胡同了,他们目前掌握的所有资料都指向了对程炫君不利的一面,程炫君意图谋反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范斯远坐下来,把这封信重新抄录了一遍,尽量模仿原来的笔迹,杜玉清不由地佩服他心眼多,然后范斯远做出了一个更出乎杜玉清意料的举动来,他把那封模仿的信交给了秋实,让他放回原来的案卷中!
这让杜玉清心里吓得砰砰直跳,但她聪明地没有做声反对。她发现范斯远在许多时候行事风格和她非常不同,常常出人意料的大胆和狡诈,一再超出了她一贯所接受的是非观念的教育,颠覆了杜玉清做事要老实规矩的认知,效果却偏偏很好,这渐渐改变了她原来全部否定的态度,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这没有什么不好。凡战者,以正和,以奇胜。做事太老实了真办不成什么大事。尽管这样,范斯远今天的行为还是超越了以往,让她吃了一惊。但面对范斯远平静如常的神态,她真说不出一个不字。
杜玉清定了定神,对着秋实请示的目光说:“去吧,就按公子说的去办。”
宁夏自从杜渊之出狱后又回到了他身边伺候,后来自然又跟着去了杭州。如今杜玉清正需要人手的时候,恰好常胜代表杜渊之回京城来慰问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