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苍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苍茫-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烈的想法是好的,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朝鲜兵丁们在北华揭起了腥风血雨,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对于北华岛,赵烈的意思是稳扎稳打,争取在两年内将华北平原开拓出来,辽民在此安居乐业。破虏军也能放下这个庞大的包袱。至于全岛开拓,那就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了,只能按部就班的进行。

    最后赵烈下令组建三个千总的步队,即刻执行。按说破虏军水步军加在一起已经达到了十抽一的地步,好在辽民青壮极多,也是勉力支撑了过来,此次赵烈是介于大明北方的腥风血雨未雨绸缪,不能到了眼前再慨叹兵力不足。

    同时。赵烈告诫黄汉九月底前结束全部的整训,石岛召唤,大战将临。

    当四月中旬来临时,赵海明、赵秦氏、赵锋、赵宏、赵娥驾临石岛,筹备六月十八日的赵烈婚礼。

    赵秦氏虽说对于亚历山德拉是西夷人颇有微词,不过也是深知弗朗机人对于赵烈的性,勉为其难的恩准了,两年来她照顾赵海明的起居以及自家田庄的经营没有来过石岛,与赵烈、赵猛可是两年未见了。

    赵锋今年也是十七岁了,长得也是高大粗壮。上番惹了祸事后可是小心谨慎不少。

    赵娥如今十五了,也是一个大姑娘了,虽说长得不白净,不过很是清秀,见到大哥、二哥还是十分黏人,很是亲热。对于亚历山德拉还是充满好奇,总是对于亚历山德拉的金发和蓝色的眼睛羡慕不已。

    赵宏今年与赵烈同岁,身量很高,不过有点消瘦,一直在帮助赵秦氏乡下田庄。

    此番见面可是母子三人人两年来的第一次见面。赵秦氏看到儿子们长大了,完全脱去了青稚的面相。

    通过赵海明她也是知道两个儿子在石岛、济州岛、北华岛开创了大场面,甚至说是奠基开国也不为过,此时她发现两个儿子都是气势威严。周围侍从、幕僚环绕。

    她和两个儿子相聚一个时辰,已经有三伙人前来请示,她是既欣慰又有微微的哀伤,二儿子就要成家立业,离开她了,由另一个女人负责了。

    只是对于赵猛的婚事她也是急的不行。赵猛强调石岛如今是赵家的根本,这两年尤为关键,婚事过两年不晚,这个理由足够强大,赵秦氏只好先放下。

    对于亚历山德拉,赵秦氏还是很,没有太多的心机,笑脸常开,对于身边的人极为和善,深受周围家仆的尊敬。

    当然她这个西夷的身份除外,此番赵秦氏给亚历山德拉准备了全套的嫁妆,毕竟亚历山德拉的父母双亲已经不再了,赵秦氏做主为其在登州采买一切,首饰、衣物、妆容、床铺等等。

    都是女人,这方面的东西说上三天也说不完,赵秦氏、赵娥、亚历山德拉、玛塔就此搭伴在后宅嘀咕起没完,对于此番婚礼做着种种安排。

    赵海明在石岛游历一番后,这日李明峪抽身来到石岛,拜会自家的老东主,自有一番热闹。

    “赵大人,公子数年来在石岛等地开创出大场面,殊为不易,可算是历经激战,赵大人后继有人了。”李明峪恭维道。

    “唉,不瞒李先生,当我得知赵烈在铁山击败建奴时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赵海明后怕的摇了摇头,“本将的兄弟就是战没于辽东,深知建奴之凶猛,这孩子也就是深知此点根本没告之与我,天幸得胜归来。”

    “大人,公子当年所言大多出现了,我大明龟缩于辽西数城,山西陕西民乱不断,甚至有向河南、湖北扩散之势,东南西夷海盗猖獗,我大明可谓风雨飘摇啊。”李明峪慨叹道。

    “是啊,这两年来登莱水师舟船只有折损没有填补,水师饷银每年只是分发大半,日子也是难熬啊,可见朝廷之困顿。”赵海明长叹道,作为一镇指挥他也是暗自担忧,明明登莱因对面建奴凶猛而形势趋紧,却不修兵甲舟船,说明朝廷财赋枯竭,无能为力了。

    此时可看出赵烈当时的远见,此刻赵家可算是立于不败之地,可谓坐看风云变幻,底气就是赵烈开辟的济州、北华之领地,后顾无忧了。(。)

    PS:  拜谢小猪东南飞、盗紫侠客的月票,拜谢各位打赏订阅的朋友们,就不一一列举了,祝各位好运。

    还是呼吁一下正版订阅吧,无关收入,这本书的收入对我无足轻重,但是是对夜半努力认真写书的鼓励和,谢谢诸位。

第一百九十八章 石岛夜谈() 
“父亲,北华岛约莫两年里就会开拓大半,辽民也会安置完毕,如此我赵家就会再济州和北华确立领地,我赵家也因此立于不败之地,”赵烈、赵猛这晚同赵海明秉烛夜谈。

    “只是济州、北华毕竟人少地狭,又相邻倭国这个恶邻,将来必有大战,此战若胜,我赵家就可在海外建国了。”

    “你们兄弟数年奔波劳碌终于功成,不亏是我赵氏子孙,”赵海明眼中也是难掩振奋,赵家这也算是扬威海外,登莱不是唯一的指望了,他数年来的忧虑可以放下。

    想到此处,宦海沉浮多年的赵海明也不禁在地上来回踱步,精神大振。

    “父亲,孩儿属下探子打探到一个建奴军情,”赵烈一脸沉重,“建奴奴酋皇太极正谋划攻击大明,目的就是大肆抢掠大明钱粮人口。”

    “嘶,”赵海明大吃一惊,“辽西关宁军两次击退建奴,皇太极恐怕打不下宁锦。”

    “不用进攻宁锦,只要过境北掳攻击蓟镇关口南下即可,数万建奴不会打不下数个破败的关口吧。”赵烈干巴巴的说道,这都是后世证明了的。

    “主力奔袭数千里,皇太极就不怕关宁军端了他的老巢。”赵猛疑惑问道。

    “这个问题皇太极肯定左右思量过,”赵烈转向赵海明,“父亲,如此朝廷会如何决断。”

    “建奴破关蓟镇,顷刻就可威逼京师,天子、内阁必定急招各地勤王,尤其是辽镇、宣大、山西、甘陕等九边重镇,关宁军这等精锐首当其冲。”赵海明思量片刻言道,“朝廷如果丢失京师,就是全国动荡,此时就是袁蛮子也得回兵救援,除非他不要袁氏一族的性命。”

    “那么如我是皇太极必定是围困京师,逼各地援军野战。战而胜之,解除后顾之忧,再全力抢掠。”赵烈说道,这已经不只是前世的历史。同时也是赵烈作为军将的考量。

    “烈儿,为父相信建奴能够野战获胜,不过其必是折损甚重,皇太极为何定要冒此风险。”赵海明看着赵烈说道,先不要讨论如何作战了。先说说皇太极为何冒险奔袭数千里吧,

    “须知数万兵丁长途奔袭数千里,深入敌国数月,皇太极乃是知兵之人为何冒此风险。”

    “野猪皮夺得辽东,数年孽杀无数汉民,夺其田亩妻子,汉民要么群起反抗,要么逃入关内,辽东汉民十不存一,田亩大半荒芜。赋税锐减,最初几年老奴有抢掠辽镇的钱粮尚可支撑,皇太极登基以来,钱粮耗尽,田亩凋敝,加上这两年来辽东旱涝不断,田亩歉收,建奴如果再不劫掠恐怕支撑不住了。”

    赵烈一一道来,“皇太极之所以甘冒此险,依仗的不过是建奴野战无敌。即使攻不下太多城池,也能全身而退,为何不敢攻击大明。”

    赵海明良久无语,数年前赵烈就言道建奴可绕道入寇。他是左右思量虽说信了大半,但是心中还是存了万一的思量,谁知今日建奴当真入寇了,大明当真是多灾多难。

    赵猛也是感到极为的搓火,大明如此大国被小小的辽东建奴接连暴打几无还手之力,真是憋屈之极。

    “烈儿。此番建奴当真入寇,为父思量登莱必会出兵勤王,你身为千户必会应召出兵,如此极为凶险。”

    赵海明军伍多年,深知登莱是辽镇、宣大之外靠近京师的重镇,必会接到勤王的旨意,而赵烈作为千户所主将也会在征召之列。“彼时兵凶战急,未雨绸缪计,不如先告病为上。”

    “父亲勿忧,孩儿济州属下足以重创建奴,此在铁山已是明证。”赵烈先安抚一下老父,“现下要思量的是我赵家要不要全力参战,以及如何参战。”

    赵海明、赵猛正容以对,都想听听赵烈所言。

    “大明如想全力击退建奴,国内必得安定,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内政不修,大明根本没有钱粮整军备战,须知没有精良兵甲和精骑无法战胜建奴。只是如今大明山西陕西内乱不止,剿灭乱民被拒建奴大明只有加征辽饷、剿饷、练饷,加上大小官吏士绅上下其手,孩儿断言,大明北方还会有更多百姓为此家破人亡,加入乱民之中,”赵烈语气坚定,信心十足人信服。“如此内忧外患不绝,大明内政定会大崩,”

    “烈儿断言大明必失江山,那么谁能鼎革?”赵海明问道。

    “战乱如此持续多年,大明北部残破不堪,建奴定可跃马长江,至于能否占据南方,那就要看长江以南大明备战是否得力,能否与建奴划江而治。”赵烈言道。

    “建奴只有区区数十万人,如何定鼎中原,”赵猛摇头道,他认为弟弟看好建奴所言太过。

    “建奴每逢两三年劫掠大明一番大明流血不止,而其辽东腹地却是安然无恙,从大明抢掠人口钱粮用以开拓荒地,恢复耕作,如此数年国力大增,得修兵甲,而大明陷于内外交困愈加困窘,此消彼涨,结局不言自明。”赵烈叹道。

    这是历史的真实,大明几乎的人都是如赵猛所想,只是认为建奴在北方只是不断劫掠,不过不可能入主中原,结果却是建奴夺取汉家江山,令人扼腕叹息。

    “粗鄙蛮夷,不善修政,努尔哈赤所为即是明证,百万辽民被其逼的弃家逃亡,纷纷入关,须知丁口才是国力保证。”赵海明还是有疑虑,建奴有些作为不象是能成事的模样。

    “父亲大人恐怕不知,皇太极命令汉官带领汉民开荒种田,由汉官汉民屯田,汉民交付五成的租子,留守的不少汉民加入其中,甚至有东江汉民逃往辽东屯田,这就是去年的事情。皇太极登基汗王,乃是建奴之幸啊。”赵烈言道。

    这是杜立通过种种途径从晋商那里打探到的消息,这已经不是赵烈的臆测了。

    “此言为真?”赵海明惊问。

    “千真万确,东江被袁蛮子断粮饿死无数,不少人蹈海逃回辽东开荒,袁承焕这是变相资敌啊,当年袁承焕敢面圣狂言五年复辽,恐怕也是看到建奴不修内政的弱点吧,不过,如今袁承焕可是作茧自缚,日后如何了局。”赵烈讥讽道。

    袁承焕敢放大炮,崇祯就敢放权,当真是敢想敢干,不亏是十七八岁的皇帝,锐气十足。

    可惜袁承焕的专权造成了东江的分崩离析,建奴是弹冠相庆,事实证明五年复辽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也只有未经世事的少年天子才能如此笃信一个口无遮拦的大臣。

    “如此大明危矣,当年蒙元忽必烈重用汉臣辽臣方能灭宋定元,如今皇太极如此重用汉臣汉民,待国力大增之日,就是大明灾祸之时。”赵海明当然明白,皇太极走出这一步建奴已是大不同。

    以往建奴不过是同北掳相似,只顾劫掠大明,眼光有限,眼里盯着眼前的丁口钱粮,抢到分赃而已,最多造成边地糜烂对于中原没有大的威胁,从今而后,建奴可用抢来的丁口钱粮长远布局,拓荒耕种,国力渐增,同时以待大明变局。这就像利剑悬顶一般让人不寒而栗。

    “如此局面明了,山东与北直隶相邻,一旦建奴抢掠京畿,早晚有一日南掠山东,登莱是我家在大明的根基,万不可失,毕竟我家在大明的收入占据大半,如失登莱,钱粮丁口大减,我赵家实力大损,恐倭奴趁机来攻,济州、北华必乱。”

    赵烈没有言过其实,如今私盐等收入占据大半,立足登莱也方便引入大明庞大的流民,说到底,如今北华和济州的近三十万人口还是太少,不堪大用。

    “烈儿言之有理,没有数年的开拓,北华不成大器,如此登莱此地不但不可放弃,烈儿能够升任要职方能便于赵家行事。”赵海明听懂了赵烈的意思。

    如今小小的千户所还是太小了,手里掌控的势力有限,不堪大用,要想升职,以赵烈的小小年纪,除非立有大功,大功何来,武将只有斩将夺旗。

    “建奴入侵倒是好机会,不过刀枪无眼,为父还是望你平安为上,不要执泥于眼前。”赵海明长叹一声,他还是希望家中平安为好,只是他也知晓作为乱世中的武人,经历战阵是不可避免的。

    “多谢父亲挂怀,只要济州诸军随孩儿行事,孩儿可保平安,毕竟建奴入寇只是钱粮丁口,如果吃下我军让其死伤惨重,建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