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你竟然还甩担子,他能信任的人不多,你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你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如果你是云辉,你不失望吗?”
“是啊,这样说很不妥,还有如果你都不行的话只能像和风说的一样留给下一代了,这一句,你这不仅是甩担子啊,还是逼宫啊,将云辉逼到绝处啊,你这是怎么想的,怎么说出这样的话,这句话每个字都不妥啊。”
文良骏意识到他说的话不妥了,但是这几句话也是事实,文良骏与云辉共事太长时间了,云辉不可能因为这样的一句话就生气,摇了摇头道:“我了解云辉,他不会因为这么几句话就生气的,他虽然地位高,但是并不缺少从容与大度,而且知道分寸,我也并不是他的下属,他也不会在这方面指责我的。”
文秀知道父亲说的是事实,没想到她的忽悠这么容易被父亲拆穿。
“等等,你接下来说的是感谢云辉的恩情,想报答他,只是能力不够,需要喝了基因诱导才行,但是那需要你付出生命为代价,你说过你的朋友很少,我是一个,可能也是唯一一个了,那么云辉呢,云辉的朋友就多吗?他掌握的知识水平更高,其他所有人在他眼里只是幼儿园水平而已,你死了的话,云辉可能连说句话的人都没有了,你觉得这会让他失望吗?”
文良骏点了点头,没想到云辉真的拿他当朋友,那么就更应该报答他了。
“既然云辉拿我当朋友,视为知己者死,我的选择没错,如果他拿我当朋友,应该劝我放弃这一想法,如果不拿我当朋友,直接拒绝我,或者应该是兴奋,兴奋可以很快拿到我的研究成果。”
此时的文良骏已经彻底恢复了清醒,超高智力的大脑将一切分析的无比透彻。
“父亲,不对,中间还有一句,你说你只是研究能量的,生命可不是你研究的范畴。”
(本章完)
第231章 相同的尴尬()
“父亲,不对,中间还有一句,你说你只是研究能量的,生命可不是你研究的范畴。”
文良骏一拍大腿,兴奋的站了起来,肯定是这一句了,肯定是这一句了,因为这一句让云辉感到失望,他还疑惑云辉为什么对他失望,云辉是知道分寸的人,他又不拿云辉的工资,也不是他的下属,只要他知道分寸,那么其他事情云辉凭什么失望。
只有这一句,是学术上的内容,在学术上云辉做为比他强大的多的人,他有资格失望,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云辉那么知道分寸的人,会说出他很失望这样的话。
文良骏只能一句一句的分析着云辉的话,他相信云辉的话中肯定给他留下了足够的信息,可是云辉已经像是从前的某些领导一样不喜欢把事情说破,全靠下属自己去领会,这绝对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但他没什么办法,以前是权利被压制,他不能详细问,现在是智商被压制,他也无法去问,要不然云辉一句这么简单的事情需要解释的那么清楚吗?那样的话就太尴尬了。
可能在云辉看来这些问题就是1+1=2而已,我说了你肯定能理解,但是你如果不理解,能指望他解释一下1+1为什么等于2吗?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领导某些事情提点几句,不是因为不想说明白,而是自己都没搞明白,只能含糊的说两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下属努力领会好了把事情做好了少不了领导的功劳,事情办砸了只能证明下属没有领会好领导的指示,尴尬的是云辉现在同样是这种情况,他也只是找到一个思路,其他的他也没认真研究下去,根本不能说太多。
这样一个不成熟的思路直接告诉文良骏的话恐怕直接被忽视,甚至被反驳到无言以对,如果那样的话就太尴尬了。
但是将文良骏忽悠到那个方向就没问题了,只要文良骏领会到那个方向,就会认真研究下去,因为虽然有云辉的提醒,但那是他自己参悟出来的,肯定会认真对待的,不会浪费了云辉找到的方向,至于到最后什么成果都没有,那就不关云辉什么事了。
云辉说他失望的时候,还讽刺他一番,直接点明他研究的理论没用,最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还近乎绝望,但是只是一瞬间,他就想明白过来,无限能量理论怎么可能没用,限制文明发展的从来都是能源,无限能量理论就是打开无限能源的钥匙,一旦取得突破,整个文明将不再受到能源的限制,怎么可能没用。
本来还以为这是云辉的一句气话,直接忽略了过去,但是现在一想好像没那么简单,某些方面来说无限能量理论确实是没用的。
根据案因斯坦的质能公式,人类研究出了核武器以及核电站,但是这耗费了几十年,而且发展到现在也受到无数制约,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各种成本算下来不比火电成本低。
即使如此,核电仍然有替代火电的趋势,因为太多的优点是火电根本不具备的,理论上来说只要完善核电技术,人类已经不会为能源问题所困扰了,但那真的只是理论而已,想要实现根本不可能,因为困难程度比开发新一代能源还要难得多,有攻克这些技术的精力还不如重新研究核聚变。
那么核技术利用质能公式到什么层次了?如果有人问文良骏这个问题,那么他肯定会回答,连皮毛都没涉及到,是的,爱因斯坦几十年提出的理论,现在的实用技术连质能公式的皮毛都没涉及到,这就是现实。
核技术虽然涉及到质量转换能量,但那就像原始人中有先知研究火,终于研究明白了,留下研究资料,告诉族人,火是物质燃烧中散发光和热的现象,是能量与电子跃迁的表现方式,具备波粒二相性,从表现形式,到火焰的本质完全介绍清楚,但是族人根本看不明白,只觉得很高深很厉害的样子,某一天,当看到了森林中自燃的大火,知道了那就是先知提到的火,知道那是好东西,知道可以烹饪食物,先知的研究中曾经说过,用火烹饪的食物可能会很美味,于是原始人就到了燃起大火的地方,将食物烤熟,发现果然美味。
于是原始人每当看到森林中有地方燃起火,就拿着食物赶去烹饪,渐渐的原始人迷恋上了熟肉的味道,对曾经吃的生肉难以下咽,可是森林中自燃的火太少了,而且即使有也不一定能赶上,能赶上也不一定能够使用,因为森林大火太狂暴了,火势太大根本无法靠近,难得的美味可能一年不一定能吃上一次。
于是原始人想办法,怎么样保留住火,翻遍先知留下的研究资料,还是没看懂,当有一天某人注意到了自燃的大火点燃了地上的枯枝,于是他们学会了用枯枝引火,渐渐的他们知道了,只要火中的枯枝没燃烧完,火就不会熄灭,于是他们采集枯枝,即使不需要火的时候也不能让火熄灭,于是原始人终于用上了火,开启了文明的火种。
但是火种总有熄灭的可能,一旦火种熄灭了,再找到火源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在忍受了几次火种熄灭,只能继吃生肉的痛苦后,再次翻开了先知留下的资料,终于研究出了点火的方式,比如摩擦起火。
对火的使用与研究越来越深入,可以燃烧各种各样的材料来使用火,从木材到煤炭到石油天然气,最终发明了电,是的,火是能量与电子的跃迁表现,而电只是能量与电子在电线中传播而已,可以说与火一脉同源,到了此时,人们就可以骄傲的说差不多研究明白先知留下的资料了。
那么对于质能公式,人类掌握了多少?如果这个问题让文良骏回答,那么他的答案肯定是差不多相当于原始人看到了森林中的大火,知道可以去取暖,或者将食物拿过去烤熟,大概就是那个层次,可能会更低些,但绝不可能再高了。
这就是现实,无可争议的现实。
1905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理论:物质的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即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能量可以转化成质量。
(本章完)
第232章 大道无形()
质能公式指出,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贮存着看不见的内能,而且这个由质量贮存起来的能量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如果用数学形式表达质量与能量的关系的话,某个物体贮存的能量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写成公式就是:E=mc2。打个比方说,常规状态下燃烧一吨煤所释放的全部热能,只相当于全部由质量转化而来的0。028毫克物质释放的能量。
假设有办法把一个质量仅为1克的质量全部转化成能量的话,则它的总能量就会相当于2500万度的电能。爱因斯坦曾作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只要没有向外放出的能量,能量就观察不到。这好比一个非常有钱的人,如果他从来不花费也不供给别人一分钱,那么就没有谁能说出他有多少财产。”
这一理论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无数人觉得这太疯狂了,质疑声不断,但是理解了推导公式后发现这没有任何问题,至少从数学上没有问题,于是无数人前赴后继的验证这一理论,理论被验证后进行实用化研究。
但是根本没有任何成果,直到发现天然放射性矿物后,才有了实用化的可能。
从质能公式中人们知道物质中含有极其庞大的能量,但是那些能量人类根本无法取出来,更无法利用,但是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的过程本身就在不停的释放内能,于是开采提炼铀矿,研究出了原子弹以及核电站。
核裂变式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被中子撞击,分裂成两个或者三个小原子,同时会释放出多余的中子以及能量,而释放出的中子可以继续撞击其他原子,无限循环下去,产生链式反应,于是就产生了核爆,也就是原子弹,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就是核电站。
这其中能利用的只是重元素释放出多余的电子而已,其中的中子用于维持链式反应,为了达到撞击效果,还要将中子加速,才能轰碎原子核,只能将物质加热到很高的程度,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的能量被用于制造高温,真正能利用的只是释放能量的一小部分而已。
本来释放出的能量就不多,一部分还要维持高温给中子加速,以达到可以撞碎原子的速度。更尴尬的是没有材料可以长期承受这种高温,还要进行降温,而且为了防止爆炸还要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这样的话本来释放不多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加热物质,过热后还要降温,为了防止爆炸还要延缓整个过程,这样的情况下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其实大部分都浪费掉了,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利用。
而剩下的这一小部分还要转化成动能,然后转化成电能,这其中每一道转化程序又会造成能量的大量损耗。
更尴尬的是重元素的原子核一旦形成,它们是极其稳定的,需要将中子加速到极高的速度才可以撞碎,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的那么加速中子本身就需要极其庞大的能量,再加上利用方式的落后产生损耗,很可能释放出来的能量还输入的能量多,而且现在成熟加速中子的技术只有为物质加热,加热到极高温度才能撞碎原子核,越稳定的原子核需要的撞击速度越高,意味着需要加热的温度也越高,一旦高到一定程度没有材料可以承载,那么将陷入与核聚变一样的尴尬局面。
索性还有一些不稳定的重原子核,比如铀235的核,其本身就可以自发裂变,快速运动的中子撞击不稳定核时,也能触发裂变。由于裂变本身释放分裂的核内中子,所以如果将足够数量的放射性物质(如铀…235)堆在一起,那么一个核的自发裂变将触发近旁两个或更多核的裂变,其中每一个至少又触发另外两个核的裂变,依此类推而发生所谓的链式反应。
如果没有铀235这样极度不稳定的重原子核,人类到现在也不可能掌握核裂变,真正教会人类使用核裂变的不时爱因斯坦,而是类似铀235这样奇葩的重元素,然而这种奇葩的重元素是极其稀少的,提炼很困难,这大大提升了核电的成本。
这种程度的技术相对于真正的质量转化能量来说,也就是达到了原始人学会了到森林产生火的地方去取暖和烤肉的水平一样,连拿木头引火的水平都达不到,这就是现状。
但是这么多缺点其实不是坏消息,反而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即使核能利用技术存在那么多缺点,那么不成熟,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核电仍然占据很大份额,那说明只要改善其中某个环节就能大大提高核电站的性能。
质能公式揭示质量能量的关系,而无限能量公式却是证明了质量中存在的物质及其庞大,庞大到近乎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