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大文豪-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郭沫偌为首的创造社也为《日出》唱起了赞歌。

    还有人从话剧本身来分析,认为长达三个小时的《日出》,标志着中国话剧走向了成熟,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在舆论的吹捧下,仍然有观众前去上海新舞台观看《日出》,不过和前一批观众一样,都被虐的没有言语了。

    于是,《日出》这部话剧在上流社会传播开来,当然不是什么好名声。

    他们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谁没事愿意去看一出自己的生活,然后还被郁闷的不行。

    《日出》没有继续火爆下去,因为上座率不高,上海新舞台在半个月后停止了《日出》的演出。

    事情传到北平,在新文学的发源地,《日出》却得到了热烈的追捧。

    周作仁拿着《日出》的剧本给鲁讯看,他们都知道曹愚就是林子轩。

    原本林子轩向着胡拾靠拢,和周氏兄弟有些疏远,鲁讯觉得林子轩研究《红楼梦》太过暮气,和时代潮流脱节。

    但《日出》改变了他的看法。

    他认为林子轩能够如此深刻的剖析自己的生活,甚至是把心挖出来给人看,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做得到。

    能够写出《日出》,至少说明林子轩是个真诚的人。

第一百零二章 《娜拉走后怎样》() 
鲁讯对于林子轩还是很欣赏的,他看过《射雕英雄传》。

    这本书已经由万象书局出版了,作为新武侠的开山之作,在国内的各大城市引起了轰动。

    《新闻报》的发行量是很大,超过10万份,但主要集中在上海周边地区,在北方城市订阅《新闻报》的并不多,这就是地域上的隔阂。

    平禁亚把《射雕英雄传》的出版当作一次打开北方图书市场的试水,从而把万象书局的名号打出去,为此不惜工本的在各地报纸上进行宣传。

    他甚至借鉴了美国出版社的做法,把书籍免费寄给文坛上的名家,让这些人进行点评。

    上海的就不用了,《射雕英雄传》在上海已经很有名了,主要是为了照顾北方的作家。

    作为《通俗周报》的特约作家,在北平的张痕水就在报纸上赞扬了《射雕英雄传》一番,以壮声势。

    主要是这本书值得一看,如果写的一塌糊涂,他也不好意思赞誉,那是毁名声的事情。

    因此,《射雕英雄传》在北方的销售还不错。

    鲁讯也收到了免费书籍,翻阅了一遍。

    作为一本通俗,《射雕英雄传》可以说质量上乘,在立意上更是高绝,有一种大格局和大气象,和鸳鸯蝴蝶派那种小家子气截然不同。

    甚至可以说在通俗中,它写出了一种高度和格调。

    他还注意到这本对于白话文的纯熟运用,相当精妙。

    在这个时期,无论是鲁讯还是其他作家,他们幼年时接受的都是私塾教育,受到文言影响很深,在用白话文写作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的夹带着文言。

    如果是懂文化的人来读没什么问题,但让一个仅仅识字的人,就会出现障碍。

    这还是因为不够白话,不够贴近民众,不接地气。

    唐朝时,白居易写诗文,读给小孩和老妪听,他们能听懂才算是好诗,这就是让文学贴近民众,反映生活。

    鲁讯认为《射雕英雄传》在推动白话文写作上有重大意义。

    他以后也要注意文章中的用词用典,当然这不是说不讲文采,而是在讲究文采的同时把文章写的通俗易懂,这很考验作家的写作能力。

    鲁讯觉得林子轩是个很矛盾的人物。

    一方面,他学习了西方思想,可以用西方人的思维来写和新诗,并取得成功。

    这表明他有着开放的思想,特别是写出了《雷雨》和《日出》这种深刻的剧作,和国内那些旧派文人,以及不知民间疾苦,只懂享乐的新派文人都不相同。

    这是他进步的一面。

    另一方面,他又不像其他青年一样为了改变旧世界而大声疾呼,反而去研究《红楼梦》。

    在这个新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研究传统文化无疑是一种倒退。

    鲁讯倒没有这么狭隘,他也研究传统文化,从而写了《中国史略》,为中国古代的做一份记录,梳理出详细的脉络来。

    另外,他还有对中国文学的历史进行归纳整理的计划,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整理。

    和胡拾大张旗鼓的“整理国故”不同,鲁讯是在平时讲课中就完成了类似的工作。

    鲁讯能看得出,林子轩在复旦大学不讲新诗,不讲新文学,反而讲《红楼梦》,是不愿意站在新文学的潮头上,被人追捧和评价。

    说好听点这叫谦虚,其实就是保守。

    所以,鲁讯才觉得林子轩的性格充满矛盾,既进步又保守,既开明又守旧。

    他和周作仁讨论过这个问题,最终归结于林子轩的成长环境上来。

    林子轩出身商业世家,又生活在上海的十里洋场,难免受到环境的影响,商人讲究和气生财,明哲保身,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最是消磨英雄气概。

    这恐怕就是林子轩矛盾性格的来源。

    “可惜了!”鲁讯感叹道。

    他在感慨如果林子轩生在北平的话,或许又是一员新文学的干将,但现在却在通俗的路上越走越远。

    他知道林子轩还在写《笑傲江湖》和《白马啸西风》。

    这两本武侠他还没看过,只听说《白马啸西风》在上海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闹出了很多事情来,牵扯出不少大人物的往事,甚至在北平的人都不能幸免。

    他的两个兄弟都娶了日本女人,幸好没有什么事情。

    他倒是找人打听了一下《白马啸西风》的大概内容,仅从本身来说没什么突出的,只是用女性的视角这一点颇为新鲜。

    结合《乱世佳人》和《日出》,鲁讯发现林子轩善于用女性的视角来讲述故事。

    《日出》中的陈白露就是一个典型,鲁讯把陈白露和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做了对比,陈白露和娜拉都是生活在梦里。

    不同的是,陈白露在梦醒后选择了自杀,娜拉在知道自己被抛弃后,选择了离家出走。

    她们都是生活的玩偶,男人的玩偶,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这或许就是东方和西方观念的差别,东方女子较为软弱,西方女子较为主动,所以陈白露选择了以死解脱,娜拉选择了和生活抗争。

    然而,鲁讯又想到,如果陈白露不死会怎么样?

    在金八爷的权势下,她只能做一只金丝雀,依附强势的男人。

    她如果抗争呢?会有什么出路么?这个社会会给她什么出路?

    转换到《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以后会怎么样?

    在没有经济的支持下,想要在社会上活下去,她要么堕落,要么回家。

    陈白露也是如此,她要么继续做交际花,要么选择死去。

    现实的社会没有给她们出路,陈白露和娜拉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只有先改造这个社会,才能给像她们这样的女子一条生路。

    想到此处,鲁讯拿起笔,在稿子上写起字来,《娜拉走后怎样》。

    他把林子轩的《日出》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两部剧作做对比,把陈白露和娜拉放在一起,揭示出这是一出社会的大悲剧。

    相比较而言,《日出》比《玩偶之家》在人性和黑暗面上刻画的更为有力度。

第一百零三章 和完美主义者较真伤不起啊!() 
鲁讯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这篇文章。

    认为女性如果不想落到陈白露和娜拉的处境,就要手里有钱,只有经济上独立,才能保障自身的尊严,不至于处于弱势的地位。

    那么女性如何保持经济上的独立呢?

    这需要解放旧有思想,提倡男女平等,社会给女性提供工作岗位,让女性参与社会活动,不能把婚姻当成女性的唯一职业。

    这篇文章和这个时代其他倡导女性解放的文章区别不大,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

    1879年,《玩偶之家》在欧洲首演,娜拉“离家出走时的摔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女性仍然在争取和男性平等的地位。

    社会的惯性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更何况是在保守的中国。

    陈白露的死让上海上流社会的人觉得难堪,所以他们不愿意去剧院看《日出》,那是在打他们的脸。

    在北平,虽然有学者认为《日出》是现实主义的杰作,有深刻的内涵,但也仅此而已。

    《日出》演出的失败让洪慎颇为消沉,他意识到国内的情况和纽约不同。

    在当下,上海算是中国最为开放的城市了,上海的观众也应该有包容的心态,能够接受新鲜而深刻的事物,可事实上,国内的观众还是过于保守了。

    林子轩一点都不同情洪慎,既然《日出》没办法公演了,那洪慎刚好过来给他拍电影。

    他有两台有声电影摄像机,不能放在那里浪费了。

    趁着道格拉斯希拉还在,多拍两部有声片,给中国导演多刷一些经验值。

    洪慎颇为诧异,你不知道《日出》没人看么?还敢拍电影,不怕赔本么?

    说实话,林子轩有些担心,不过拍摄《日出》的成本不高,都是室内戏,场景单一,主要还是看演员的表演功底。

    他拍摄《大闹天宫》投资了一万五千大洋,《津门大侠霍元甲》是四千大洋,默片的成本低,主要是搭建比武的擂台耗费资金。

    《日出》只需要两千大洋就行了,这还包括了殷明竹八百块的薪酬。

    对于这种文艺片来说,赚钱是次要的,只要不赔本就行了。

    他相信打着有声片和殷明竹的旗号,《日出》应该能盈利,殷明竹因为《上海假日》可是上海滩的大明星了。

    洪慎是个爽利的人,既然你都不怕赔本,我也豁出去了。

    说干就干,他在排演《日出》的时候早就把这个剧本给吃透了,可以说是烂熟于胸。

    电影前期的准备工作直接省去了,剩下的就是布景和找演员了。

    布景很容易,就是旅馆的房间,女主角已经有了,其他配角直接从新舞台剧团把人拉过来就行了,整个剧组组建的非常快。

    这次林子轩给了洪慎绝对的权利,让他尽情的折腾去吧。

    他估计只要演员的表演没问题,十几天就能拍摄完成,这效率,都快冲出宇宙了。

    事实上,他过于乐观了。

    在第一次试戏的时候问题就来了,还是老问题,话剧演员的表演方式有问题,和殷明竹在一起演戏,怎么演怎么别扭。

    殷明竹是自然的表演,而话剧演员则太过戏剧化,无论是动作还是表情都太过夸张了。

    洪慎察觉出话剧和电影的表演方式不大相同,提醒那些话剧演员更为自然一些。

    在几次协调后,效果好了一些。

    按理说,能凑合就行了,可洪慎是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话剧《日出》已经不完美了,电影版怎么还能有瑕疵呢,他接受不了啊!

    他宁愿不拍,也不能这么凑合。

    林子轩这时候体会到了新舞台老板的苦衷了,和完美主义者较真伤不起啊。

    这个时候,老板就要起到调节的作用了。

    林子轩了解了一下情况,焦点在于扮演小东西的那个演员一直转不过来弯。

    小东西在剧本中大概十四五岁的样子,这个演员有十六岁,是新舞台剧社的一员。

    上海新舞台剧社原本是个京剧班子,老板潘约樵被称为梨园少将。

    后来进行改革,成为职业剧团,但培养人才的方式还是按照戏曲的那一套,用来演话剧问题不大,演电影就出问题了。

    没办法,那就换人吧,不能这么耽搁着。

    林子轩把明星演戏学校符合年龄的女学员叫过来,让洪慎试戏。

    小东西这个角色在《日出》中还是很重要的,是导致陈白露梦醒的关键人物。

    而且有几场震撼人心的戏份,特别是最后上吊自杀的一幕,如果演不好的话,可能让整部影片失色不少。

    这也是洪慎较真的主要原因。

    然后,林子轩再次见到了完美主义者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这里面没有一个让洪慎满意的,有几个林子轩都觉得演的不错,不过还是被洪慎否决了。

    我痛恨完美主义者!

    郑证秋拍戏、选角色的时候也很认真,可他懂得变通,只要在及格线以上就行了,而洪慎非要达到九十分才行,这还是看在林子轩的面子才降低了十分的要求。

    太难搞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