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辂见其父子情切,才对赵颜说道:
“你可准备净酒一瓶,鹿脯一块,明天带往南山之中,大树之下,看盘石上有二人下棋:
一人向南坐,穿白袍,长得很凶恶(北斗);一人向北坐,穿红袍,长得很漂亮(南斗)。
你要趁他们棋兴正浓之时,跪进酒和鹿脯。等他们吃完以后,你再哭拜求他们增加你的寿命,则一定能如愿。
――但你千万不要说是我教你的。”赵父留管辂在家。
第二天,赵颜带着酒脯杯盘进入南山,大约走了五六里地,果然见二人于大松树下之盘石上下棋。
赵颜跪进酒脯,二人贪下棋而不觉将酒饮尽。赵颜哭拜于地求寿,南斗说:“这一定是管子说的。但我二人吃了人家的东西,只能帮他了。”
这南斗星君可真不愧是仙神之属,须臾间便知晓是谁人指点赵颜前来。
吕素素眼中有些失望,这似乎和管辂第一个故事很相似。
本章完
第317章 水镜先生()
吕素素有些失望,噘嘴道:
“这不是和前面管辂给那个颜超延寿一样嘛,怎么还分开讲?”
宁凡也是道听途说,只好言称:
“名字不一样,不是一个人。”
他看吕素素脸色丝毫不见好转,只好道:
“那换一个,咱们说说司马懿那个司马家族的故事,怎么样?”
吕素素无可无不可的点头。
宁凡知道,这次的故事必须新颖,才能讨得这位姑奶奶欢心。
不过,刚才的故事还是要讲完,他简单地收了尾:
北斗于身边取出簿籍查看,对赵颜说:“你今年十九岁,当死。我们现在为你增寿,在十九前加九,你的寿命可至九十九岁。
但你回去之后,告诉管辂,叫他再不要泄漏天机,不然必遭天遣。”
南斗拿笔添好之后,一阵香风过处,二人化作两只白鹤,冲天而去。
赵颜归告管辂,管辂说:
“北斗九星,散而为九,合而为一。北斗注死,南斗注死。现在已经帮你增寿,你已经没有忧愁了。”
从此,管辂恐泄天机,更不轻易为人算卜。
给上个故事有一结局,宁凡开始向吕素素讲述司马家族之事。
吕素素是直到老罗的三国演义原著的。
因为时间距离十分近的缘故,宁凡和易小川没少去讨论这个时代,自然绕不开老罗,还有他的三国演义。
宁凡看着吕素素有些不高兴,竟然不由自主去模仿说书先生讲述故事,想要使她开心。
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沦陷了……
宁凡摆开架势,随手削了块木头作为惊堂木,在面前的案几上一拍,似模似样得到讲道: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
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天下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巨鹿张角振臂一呼,掀起百姓反抗浪潮,从者云集。
掀开了轰轰烈烈的争霸时代。
此后,有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建立魏、蜀、吴,炎黄进入三国时代。
三国之时,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各路霸主诸侯也是数不胜数。
但是最著名的还数南华老仙和司马徽。南华老仙,开启了三国乱世的序幕。司马徽,则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
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
日;“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
老人日:“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天公将军”。
说起三国时期的仙人,首推南华老仙。可以这样说,在三国演义中,是他缔造了三国乱世。
南华老仙是三国演义中,张角的师傅。南华老仙传授三卷天书《太平要术》传给张角。
他大概是看张角天赋异禀,领悟能力强,故传授给他《太平要术》,本意是让他普渡众生,解救世人疾苦。
可惜南华老仙老人的眼光有问题,所托非人。
他没想到张角得到天书以后,并没有普渡众生,解救世人疾苦,而是仰仗《太平要术》中的法术。
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发动起义,揭开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序幕。
“弟子但闻官逼民反,未闻天民反也!”若这黄巾军是正义之师,若是黄巾义军能够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张角这样也无可厚非。然而黄巾起义军虽然一开始因为旨在推翻腐朽的东汉政权,得到很多人拥护。
可是随后却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其恶毒行径甚至比官军更甚。
本意是救天下众生为疾苦的南华老仙现在却害了天下众生,张角实在是有负南华老仙的教导之意。
还好《太平要术》教会了张角呼风唤雨,却没能留住张角的性命。
这也应了南华老仙说的:如果产生异心,必然会获得恶报。
当然,这是老罗演义中的说法,真实情况宁凡与吕素素自然了解,这就纯粹当做故事听听,逗闷子的玩意儿。
既然说的是司马家族,那就不得不提起一句话语,以及一个人。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则汉室难兴。”
提起司马徽,大家不一定认识。可要提起他的徒弟们,基本上是世人皆知。他是中国古代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师傅。
司马徽,东汉末年隐世,字德操,河南禹州人。
胸怀韬略,学识渊博,却不愿意出山,据说徐庶,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都是他的徒弟。
而天下最后归于司马氏,似乎和冢虎司马懿也有某种关联,世人称之为“水镜先生”。
大概是认为他识别人才的能力特别强大,内心就像明镜一样,能够辨别人才的优劣。
他曾向刘备推荐了“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二人。
“水镜先生”教出的徒弟个个都堪称天下奇才,堪比战国时期另一个传奇的隐士——鬼谷子,也就是盖世大妖魔。
徐庶在诸葛亮出山之前,一直是刘备最重要的谋士,甚至还曾献计打败曹操。
可惜因为徐母被擒,徐庶方寸大乱,不得不离开刘备,但身在曹营心在汉,发誓终不为曹曹设一谋。
庞统早年作为周瑜的幕僚和周瑜一起计划打赢了赤壁之战,后来又辅佐刘备夺取西川。
可惜因为打仗身先士卒,不小心被箭射伤,不治而亡,不然一定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诸葛亮一出山便献出隆中对策,后又身使东吴促进孙刘联盟,在刘备夺取荆益过程中一直在后方稳定的供应物资。
后来刘备托孤以后,又临危受命,维持蜀汉。
可以这样说,没有司马徽,就没有蜀汉政权。
可是最后天下尽归司马氏,至于和司马微同姓司马,就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说到此处,宁凡顿了顿,仔细观察吕素素的反应,生怕其继续生自己的气。
本章完
第318章 司马家族()
在宁凡的注视下,吕素素道是没有生气的意思,反而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
她不停催促道:
“然后呢,继续讲啊公子。”
“司马懿和司马徽是不是有着某种关系。”
“毕竟都姓司马。”
“对了,他们和司马迁是什么关系,后人?”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
但建安十三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司马懿病死,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
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司马徽,东汉末年名士,字德操,颍川阳翟人,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有三位大名鼎鼎的学生,分别是徐庶、诸葛亮、庞统。
其中徐庶最后被曹操给骗了去,虽说是因为老母亲的关系,可老母亲去世之后也再没有见其回蜀汉。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给请了去,还没处隆中便已三分天下。
至于庞统,最初投奔的是孙权,可惜人家嫌他长得丑没给予重视,到了蜀汉没几年就挂了。
由此可见,司马徽的三个学生选择的阵营分别是魏、蜀、吴三国。
还有一个跟司马徽有关系的就是大名鼎鼎魏国谋臣司马懿。
由此可见,司马徽的学生不仅遍布各国,且都是本领高强的旷世奇才。
如此看来说三国是司马徽下的一盘棋也不为过,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家族内斗。
但是我认为这盘棋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他的司马家,也就是同司马徽一起下棋的就是司马懿,他们也是造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始作俑者。
司马徽和司马懿到底有没有关系,一直都是网上热议的问题。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
司马徽和司马懿都是河南人,且从资料中记载他们两边位置的直线距离保守估计为两百多里,这个距离也算比较短的,说明司马懿与司马徽二人是完全可以做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的。
“司马”这个姓氏是属于比较稀少的姓氏,再加上当时由于各个诸侯连年征战。
全国的人口锐减到了不足八百万人口,这也就大大增加了司马徽与司马懿有血缘关系的可能性。
以下更有一篇文章可以证实他们的关系。
《重修太史庙记》碑文曰:“司马子长注:司马迁四柱为甲寅、戊辰、庚午、丙戌,寿七十三岁,卒于丙寅年九月初四日。
有二子,长临,字与仲;次观,字何求。史通,临之孙也。莽为安汉公,封史通。
史通避莽乱,偕逢萌居嵩阳。‘司马徽’正临嫡派,今子孙或在洛阳,同姓;或在襄阳,马姓。
观之‘八世孙为懿’,传帝十五叶,辟刘宋之祸,去司返高门。又有女为杨敞夫人。
敞后传帝二世,前五代终始,皆子长之裔也。而观裔司马君实,与临裔司马徽,皆别有不朽,以德不以位……”
从上文可以看出,司马徽与司马懿是亲戚,且应该在八代以内。
当初刘备想要请这位谋士出山辅佐,却被司马徽断然拒绝,但是却非常坚决的向他推荐诸葛亮与庞统。
当刘备问此二人是谁时,他更是以当世卧龙和凤雏来给他们两个做广告,这种一反常态的变化一定是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后来的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后,司马徽也留下了看似漫不经心,实际暴露了自己内心真正想法的话。
“孔明虽得其主,而不得其时也。”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司马徽很显然知道刘备就算请出诸葛亮,也不可能夺得天下。
且他之后也往东吴输送了很多人才,只会造成三组鼎立的局面,唯一让他能这样做的只有一个解释,司马徽可以在三方势力中得利。
且在诸葛亮出山之后,他就毫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